作者 bbignose (我不是混血兒...)標題 [心得] 免補充保費心得我之我見時間 Thu Nov 6 14:02:38 2025
1.買個股者,建議買權值股且有期貨者,除息前賣掉改買期貨,除息後再買回來
優點:可避免補充保費
缺點:仍有換倉手續費及有若干個股沒有期貨或者成交量低,反而會滑價
2.買配息少個股ex(2330)
優點:一年補充保費金額可簡單估出,避免開支
缺點:個股配息或成長仍有風險
3.買不配息ETF,ex(00757)、正2
優點:完全不配息,也就沒有補充保費困擾
缺點:波動高,需自己再平衡,手續費高
4.借券,以較低利率將券借出,避免交補充保費
優點:完全不用繳補充保費
缺點:若急用錢召回需要花時間(數天或更多)
-----
綜上所述,若您的股票資產在1500萬以內,買個股或配息較少之ETF
或許還有機會不課到補充保費,若是單一標的在1500萬以上就很難避免了
我個人或許會朝向買00757、正二、借券這幾種模式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買幾張00757,急需用錢可以質押
一些現金或是短債可與正二再平衡,
個股或是配股較少之ETF若54C在20000以內隨便放,超過就借券
但是借券還是不穩,畢竟有時候還回來不見得那麼快又能借出去
以上淺見,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8.129 (臺灣)
※ 作者: bbignose 2025-11-06 14:02:38
※ 文章代碼(AID): #1f33e1Wh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62408961.A.82B.html
推 stevenptt: 這不是本來就有在扣的嗎?沒被課過的是有多魯?2F 11/06 14:05
→ PTTMAXQQ: 難道沒內扣?還是說只要帳上沒看到被扣就沒事了4F 11/06 14:06
能省則省,我手機還在用IPhone7PLUS跟易付卡
推 aigle: 0050連結型基金6F 11/06 14:07
推 icedog122: 正二內扣太高,等於已內建補充保費QQ8F 11/06 14:07
買正二的還是推薦一定要再平衡
推 DreamW: 講這麼多 去開一家投資公司就解決9F 11/06 14:08
→ HiHiCano: 連結基金管理費貴死 除非妳是高所得人群 不然不值得10F 11/06 14:09
美股是一定要買的,這邊單純討論台股
→ camoont: 請投信多出一點不配息 ETF, 大家都會轉過去的12F 11/06 14:10
投信出2330正二,我申購期就去買
推 NightGod: 美股已經直接收你30%了,不是2.11%13F 11/06 14:14
美股也是有BRK.B或完全不配息的ETF
推 ChikanDesu: 你為了股息不要課保費去來回實現整個部位的交易稅有比較賺嗎14F 11/06 14:23
這位大大分享的很好,值得精算,若是本來就要換股可以考慮看看,畢竟本來就很多人常常會對部位做調整
推 JoyceTong: 00757完全不配息,我已經all in了16F 11/06 14:24
推 itwt: 一樣配息美股就扣比較多,台股不配息也不會被扣啊17F 11/06 14:24
推 DreamW: 放心 這個政策不會過18F 11/06 14:25
噓 OrangePest: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喇 沒看新聞說政府是想對所有資本利得下手嗎 現在只先動股息和租金純粹只是因為比較簡單而已19F 11/06 14:28
看來美股還是唯一歸宿
→ suja: 課資本利得好啊 都賠錢付個毛22F 11/06 14:31
嗆我嗆夠沒
台灣ETF就沒幾個能打的,矮子裡面拔將軍了啦
→ BlueBird5566: 所得稅5%的還可以退稅,8.5%-5%-2.11%
所得稅12%以上的,本來就不會買高股息24F 11/06 14:33
0056股東那麼多,都沒有12%以上的?不可能吧
※ 編輯: bbignose (114.24.18.129 臺灣), 11/06/2025 14:35:02
推 yyyy: 買基金無法質押,完全不考慮26F 11/06 14:44
您說的很對,我修正一下改為股票資產
※ 編輯: bbignose (114.24.18.129 臺灣), 11/06/2025 14:47:57
推 hectorbibby: 這裡一堆都沒有1000萬以上存的,是窮擔心能課多少?cc28F 11/06 14:59
→ c94dk40204: 借券不推,不一定借的出去,而且你拿到份額比券商低大風險、黑天鵝來的時候卡住風險很大,賺息賠本30F 11/06 1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