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作者 brbear (I'm professional)標題 [新聞] 鴻海拿下納智捷 品牌與通路應同時下錨 時間 Wed Nov 19 10:52:29 2025
《汽車咖啡坊》鴻海拿下納智捷 品牌與通路應同時下錨
邱文福 2025/11/17 台灣醒報
網友聲稱在路上看到掛著「Foxtron」車標的Model B,甚至風聞將更名為Foxtron Bria等等
。(網路截圖)
打從本世紀初鴻海決意進入車輛產業以來,始終拿不定主意,看似錯失中國市場良機,卻也
少了一個在中國大內捲的吃力挑戰。如今從年初傳出透過法國雷諾結親日產,到與日本三菱
汽車策略合作,如今終於下定決心以納智捷為品牌與通路,是否藉此進軍全球,尚待日後觀
察。
視品牌為畏途
鴻海集團藉蘋果手機代工使得事業如日中天,在中國,郭台銘先生更數度與比亞迪王傳福互
槓,如今王傳福的比亞迪借中國市場之賜,獲得國家補貼得以無限上綱的生產、銷售、外銷
,甚至攻進日本市場,任何人都眼紅。然而,即使郭台銘仍然留在中國造車,是否可以成功
的與比亞迪匹敵呢,多數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如今,郭台銘心願未了下,迎接從中國蔚來電車四年畢業的鄭顯聰,企圖大展鴻圖進軍全球
,以MIH為名聲稱要代工全球所有品牌電動車,幾年下來跟已經造車銷售財務不佳的美國菲
斯克(FISKER)簽約,卻無力介入經營直到菲斯克倒閉;投股同樣已經造車賣車欠缺有力資
金的上主之城(LORDSTOWN)電車又觸礁;宣稱代工飛雅特也沒下落,直到鄭的職務換上車業
資歷以日產為主的日本籍關潤,就傳出交涉日本日產,最終則轉向日本三菱談貼牌代工。
凡此,都是鴻海從二十多年前併購車業線束廠,聘用多位高階車業經理人,觀念上卻長期停
留在代工、生產階段,不明白品牌經營的重要性。如今,電動車從中國比亞迪等等的經驗看
,製造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經營品牌則完全兩回事,鄭顯聰時代似乎跟所有郭董聘用的
專家們相同,全都屬於造車領域,因此也是堅持製造本位不涉品牌與行銷。
品牌通路後勤是大事
最近,鴻海集團決定吃下裕隆旗下國產的品牌納智捷,董事長劉揚偉於12日在法說會做出肯
定回應,但他指出應該是鴻華先進該回答的,細節也應由鴻華先進回應。這項傳聞主因在鴻
海Model B說要上市卻遲遲不見,劉揚偉稱量產應該在明年第一季,細節還是要問鴻華先進
。然而股市已直接反映,像是裕隆股價在傳聞當天就從開盤的33.5元一路直攻35.9元漲停鎖
死。鴻海也在250.5元下漲1.62%,成交量2萬9,150張。
總之,造車的鴻海是子公司鴻華先進,與日本三菱子公司三菱扶桑FUSO卡車、巴士(MFTBC)
簽署合作共同投入(ZEV)領域,小車的美規版Model C不久也會出貨,日本三菱汽車的車款則
是2026年下半年才會在澳洲、紐西蘭等大洋洲地區開始銷售。不過這些產品的品牌、通路、
後勤,按理都是三菱汽車自行負責,台灣則是納智捷處理。
富士康的電動大巴士已經在台灣道路上奔馳許久。(網路截圖)
台灣方面,鴻海的車過去已經由納智捷產銷n7,後繼的n5已是現成車款,遲遲未見後,最近
有網友聲稱在路上看到掛著「Foxtron」車標的Model B,甚至風聞將更名為Foxtron Bria等
等,於是鴻海集團旗下由鴻華先進吃下納智捷的說法,也就出現轉機。
裕隆納智捷n7純電車就是鴻海集團產品,上市以來銷售不弱。(網路截圖)
納智捷的國際經驗
事實上,鴻海若要延續納智捷品牌並發揚光大,除了必須完全掌握納智捷品牌歷史、包袱與
使命等等,更應知在嚴凱泰初期,納智捷就有過蘇聯與越南失敗的國際經驗,品牌形象的包
袱與負擔巨大,甚至在中國行銷投資刻骨銘心的慘痛教訓更不能或忘。在品牌經營領域中,
附加價值的經營最是困難,通路(在中國稱為「渠道」)的佈建也是充滿艱辛,更需要投入的
是看不見的技術與複雜的零件供應的後勤體系。
鴻海、富士康、鴻華先進或者納智捷,未來還要往前走所需要注意的領域還是非常廣大,我
們樂見這個在台灣創立,從台灣出發的品牌能夠如同浴火鳳凰重新揚塵,亮麗飛翔。
https://anntw.com/articles/20251116-ahpf
心得
鴻海有製造 納智捷有牌
就想吃下人家的現成的品牌通路後勤?
大家互補?
有人會買鴻海製造的納智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198.85 (臺灣)
※ 作者: brbear 2025-11-19 10:52:29
※ 文章代碼(AID): #1f7J3ogZ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63520754.A.AA3.html
→ Heyer: 納智捷有什麼吸引力1F 11/19 10:53
→ sagarain: 品牌很值錢啊 鴻海不是買了一堆7F 11/19 10:57
→ Leo4891: 做代工又做品牌 到時兩頭空
電車又是紅海市場 這麼執著幹嘛8F 11/19 10:57
推 wicer: 台灣路上的確蠻多n7 據說也挺好開?11F 11/19 10:59
→ sheng612: 車本來就是鴻海設計的,只是用那智傑工廠跟通路13F 11/19 11:00
→ ggtp: 說不定台塑都比納智捷好....18F 11/19 11:05
→ chrischiu: 鴻海哪來製造?這個案子只有設計,製造靠裕隆19F 11/19 11:07
推 GoodID: 只有台灣人會買,因為台灣有關稅保護20F 11/19 11:09
推 macetyl: 買電車的有缺那點錢? 買特斯拉 載妹子有面子22F 11/19 11:11
推 KSUGOD: 價格比照外國賣價24F 11/19 11:12
→ tmdl: 本世紀....28F 11/19 11:17
→ deann: 吃下品牌 笑死 不就等於吃下毒藥30F 11/19 11:20
推 taohua: 貼富士康都比納好34F 11/19 11:23
推 seemoon2000: 應該只是要製造端的人而已吧 減去徵才的時間成本
直接換logo比較簡單39F 11/19 11:28
推 c1951: 車子內部的軟體 要用啥系統? 這又是大工程 嘻嘻43F 11/19 11:32
推 permanent27: N7評價還不錯,期待model C北美版本在台灣上市,掛鴻華品牌也比較好賣。台灣電動車加油啦,畢竟屬於是國家級經濟戰略,發展起來可以帶動台灣更多相關產業。44F 11/19 11:33
→ ilovedirk41: 這台要賣去北美? 定價多少 三萬美金嗎?
電動車中國已經做得風生水起 台灣還幻想要彎道超車台灣又不生產電池 台灣還是專注做電動車的晶片就好48F 11/19 11:34
推 CIEenergy: 車室被底下電池弄得太小台人進不去,不適合大隻佬51F 11/19 11:35
推 Bmtswiiii: 這牌就是被抹黑慘了
不會搞行銷 被抹黑也不知道反擊 然後一路就變這樣52F 11/19 11:46
推 okah: M7不錯啦56F 11/19 11:52
→ tmdl: 我想 到時候LOGO肯定很醜
又FOX甚麼東西的 字型有夠醜60F 11/19 12:11
→ ilovedirk41: 上一個做運動相機的GOPRO 已經..........62F 11/19 12:13
→ hohoman: 納智捷的品牌是負分吧!字型設計也很差63F 11/19 12:20
→ sagarain: 你哪知買多少錢 對裕隆負的 對鴻海不一定啊65F 11/19 12:21
推 kkchen: 連潛艇都能自己做了.那個行業不能做???67F 11/19 12:24
推 ShaNe1993: 不是那種賊有吸引力 是貨架上也沒其他商品可以買了吧69F 11/19 12:26
→ sagarain: 搞不好winwin 裕隆擺脫71F 11/19 12:27
→ yesonline: 省下品牌費(不用從零開始打造)... 但這品牌臭了點72F 11/19 12:27
→ OAKLEY: 從蘋果電動車一路變成納智捷電動車...75F 11/19 12:35
推 ezalive: 想想 InFocus 和 Nokia...76F 11/19 12:36
→ OAKLEY: 是不是不甘心當初投的成本,想硬凹?77F 11/19 12:38
→ L78G: 骨子就是拉屎菌,換名字沒用78F 11/19 12:40
推 david3033: 鴻華買下納智捷銷售通路就好 畢竟B2C他們不擅長
製造這部分就不用擔心了 全球最大EMS廠可不是假的81F 11/19 13:44
推 DORAQMON: 燒錢慘業,看看中國,何苦呢84F 11/19 13:50
推 permanent27: 除了汽車這塊,還有哪一塊蛋糕有那麼大可以讓鴻海值得吃?85F 11/19 14:07
推 daliares: 揚偉是不是很崇拜諸葛孔明?88F 11/19 14:23
→ doranako: foxcon中國品牌,用要確定捏89F 11/19 14:32
→ unima: 世界繞了一圈沒人要賣牌子,怎麼不自己創一個?90F 11/19 14:48
推 cityport: 設計也是買裕隆的華創車電啊91F 11/19 14:57
推 permanent27: 要的是銷售通路跟維修,品牌不是重點,可以掛鴻華先進,foxtron不是中國名稱92F 11/19 1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