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作者 onekoni (一貓人我的超人)標題 Re: [請益] 一次all in 市值型勝率贏定期定額嗎?時間 Fri Nov 21 20:02:28 2025
※ 引述《kingofsdtw (塔綠班)》之銘言:
: https://i.imgur.com/puvm6MS.jpeg
: 上周看了水管股市大神的投資建議一次all in
: 所以我跟著做了
: 請問一次all in市值型真的會贏定期定額嗎?
: 有沒有大神可以分析2008 崩盤前夕all in
: 含息要幾年解套?
: --
如果你在2007/10/29股市高點歐印
下次正報酬是6年整後的2013/10/29
https://i.mopix.cc/ZtsyVI.jpg
放到2025/10/29 +545%報酬
經過18年,高點歐印的100萬變成645萬
如果是100萬定期定額18年呢
18*12=216
100/216=0.463萬
每個月定期定額4630元
到2025/10/29總報酬是+402%
即502萬
https://i.mopix.cc/9xMLgx.jpg
一次投入在高點比定期定額多了28%
所以高點投入100%長期來說
會越贏定投越多
補充
如果是之前說的紅燈50藍燈正二呢
2015才有正二
假設是用台指2倍模擬前面
https://i.mopix.cc/0TmtPh.jpg
只是簡單的被動調槓桿
+長時間滾動總報酬
就能提高5倍的總報酬(相比645%)
並且1年半就從底部回正報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92.164 (臺灣)
※ 作者: onekoni 2025-11-21 20:02:28
※ 文章代碼(AID): #1f85JNB2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63726551.A.2C2.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請益] 一次all in 市值型勝率贏定期定額嗎?
11-21 20:02 onekoni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0:03:29
推 CloserJ: 糕點投入 也要抱得住 4月一堆人停損2F 11/21 20:03
推 z7956234: 推計算,總之報酬一定好,心情跟生活品質則不能保證3F 11/21 20:04
沒錯
要賺到這28%的前提是
捏蛋蛋捏爆
只買不賣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0:05:25
以上計算皆含息
推 sai307: 有錢就買捏?6F 11/21 20:06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0:08:06
→ dogalan: 5年後就葛闢了定期定額也沒啥屁用...XD10F 11/21 20:11
推 t0333120: 大多人都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嘴巴講可以腰斬其實跌十趴就坐不住了11F 11/21 20:12
→ sanfan: 定期定額等於投入時間比較短 之前的利息有算嗎?
而且現在是相對高點 如果計算到幾年前還是這樣嗎?13F 11/21 20:13
沒算那麼細
而且2007那個點是高點啊 現在還不是
→ prostar: 一堆人三天兩頭問問問 就不用期待他會常抱了15F 11/21 20:17
推 yousking: 人性真的很難抱六年,除非忘記網銀密碼XDD
18年更難,除非忘記回家的路17F 11/21 20:24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0:28:09
我補充了 調槓桿因應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0:33:53
→ junior020486: 所以50/50比較符合人性,50%現金/50%QLD
激進點就是50%QQQ/50%QLD動態切換21F 11/21 20:31
推 Windtears: 呃,這定期定額等於一年才投入5萬多塊,這樣跟一次丟100萬比拉這麼長線比較有點奇怪23F 11/21 20:33
→ onekoni: 同時間段定投比較而已 其他時間長度自己算25F 11/21 20:35
推 junior020486: 2000那次就算動態平衡,也是深不見底XD
很可能QQQ全部切除QLD了還再跌
而且那個時候還沒有出QLD26F 11/21 20:35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0:36:53
→ onekoni: 我以前模擬過 台指期2倍2004就回來了
2000年崩後 底部開槓 但這個模擬有點太遙遠 是大概而已29F 11/21 20:38
這是正二教的風險
所以第一個藍燈切正二
第一個紅燈切50
會是最保險的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0:40:03
推 hik1015: 一般來講資產配置的現金 都是指定存或超短債 大概3.5左右吧35F 11/21 20:40
→ onekoni: 有限利用槓桿的話 也許底部開TQQQ?
但美國的景氣燈號是什麼我不知道XD40F 11/21 20:43
→ TaiwanUp: 如果要生命週期投資槓起來 三大指數50年夏普值納指最高 正二全輸 所以嚴禁投顧推薦歐印正二42F 11/21 20:44
→ onekoni: 為認為正二有限利用比較好 也是因夏普值
景氣燈號被動的調整能提高6倍並減少谷底期
這個不用抓 就是發布後調整即可46F 11/21 20:45
→ junior020486: 正二可以定期定額,可以50/50
景氣燈號未必準,這次製造業那麼爛,但是一路北上現階段變成只要大盤權值高的會漲,根本沒在管景氣49F 11/21 20:46
→ onekoni: 1982以來可以提供模糊的正確
我認為仍然可以參考52F 11/21 20:48
推 anyu0805: 理論上最賺,但你把家裡的閑錢都投入,再跟你老婆說放個五年一定賺,可能會家庭破碎54F 11/21 20:49
誰說我有老婆QQ
→ onekoni: 畢竟40年的數據 跟股市正相關性頗高56F 11/21 20:49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0:49:51
推 junior020486: 其實正二還是可以長持,如果離退休還很久的話
長持很明顯績效比原型好57F 11/21 20:50
推 awenracious: 買入刪app 不是隨便說的 不要看 越看會想越多 更難撐住59F 11/21 20:52
→ awenracious: 抱不住的應該都不是閒錢投資吧 應該是有貸款之類的 不然哪會抱不住62F 11/21 20:53
→ onekoni: 我沒老婆可以抱所以股票都抱緊處理64F 11/21 20:55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0:57:42
→ bnn: 蜈蚣教怎麼又變哥燈了66F 11/21 21:08
保守就是0050買到下一個藍燈切正二
推 lp5218: 紅燈50藍燈正二什麼意思68F 11/21 21:16
藍燈第一個買正二
紅燈第一個切回0050
中間新資金買0050
總之就是累積0050
直到藍燈一口氣切正二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1:18:04
推 aspirev3: nasdaq 100 pe ratio 不知道能不能當nasdaq加減碼依據69F 11/21 21:17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1:18:42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1:20:34
推 junior020486: 如果不切正二無腦多,定期定額不是更好嗎?
如果哥燈的話像這次沒藍燈,報酬輸超多
如果好幾年後遇到藍燈,結果大盤30000點以上,那還不如正二定期定額71F 11/21 21:28
→ onekoni: 我也不確定 沒算過
切換主要是避免路徑依賴問題75F 11/21 21:30
推 junior020486: 像這次3月公布黃紅燈結果4/9是底,之後的綠燈反而開始往上拉了
這個策略問題就是藍燈未必每次都會來,很可能在黃紅燈、綠燈落底
也未必會紅燈XD
有可能黃紅燈股市見高反轉77F 11/21 21:31
→ onekoni: 我自己是更微調 一般人稍微贏50就好了
抓日央、關稅那種大回調會更賺83F 11/21 21:36
推 junior020486: 其實不如定期定額,遇到大黑K爆量配合VIX跟CNN恐慌指數或是國安糖漿切換
正二定期定額很棒,留50%現金
所以我覺得原型/正二動態切換很有道理
但是下跌的時候切換到一半可能子彈打完還再跌,上漲到一半全部換回原型結果還再漲
不過這樣子至少贏原型
下跌段可能原型全部換正二結果還沒落底,上漲段可能正二全部切換成原型結果還在半山腰85F 11/21 21:38
→ jie5317: 用想的都馬容易,更別說一般人容錯率低,家裡如果剛好有事要用大錢就好笑了94F 11/21 22:18
→ jie5317: 我不擔心阿,但前提也是家境好,父母不需要我擔心。但對一般人很難97F 11/21 22:29
→ onekoni: 如果是原取樣區間 是23倍左右 略輸紅藍切32倍
當然取樣區間會影響 正二起點有沒有碰到暴跌決定了一半以上的勝率
正二你能避開多少次暴跌 決定了你大部分績效
原取樣區間因為一入場就碰到金融海嘯 本金大傷
因此正二滿倉幹到底嚴重被拖累
所以如果不確定 但又想滿倉正二 建議等第一個藍燈少賺至少不會出意外100F 11/21 22:48
噓 digilife: 你的定時定額花了18年,你至少要計算未來通膨的折價,或是100萬的剩餘部位至少拿去用定存計算總利息,這樣比較才合理吧?你高點是一次拿100萬,跟花18年拿100萬有一樣?
更不要談一次拿100萬跟分216次比,中間大波段的心理壓力;所以你在討論區談投資,是談大眾的投資,還是小眾?又每個人風險屬性能一樣?你應該在立論或結論去講清楚,而不是丟個非常不完善的計算也沒有說明。只能說定時定額大盤幾乎就是大眾解。越多人加入指數也越穩。當然,若你能接受的風險越高,你可以偏離大眾解也沒問題。而你上面的計算仍未臻完善。108F 11/21 23:40
你噴我幹嘛 原PO給的條件:
2007年高點
單筆歐印
定期定額
我幫他算而已
又沒問利息、通膨評價、心理健康等題目
你這些問題太麻煩我不想回不行嗎?
收你錢了?
有利息那些問題是不會自己算嗎?
原PO都感謝了你在這邊碎碎念幹嘛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3:50:11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3:52:25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1/2025 23:54:09
推 junior020486: 應該是說正二遇到暴跌之後有沒有現金攤平
如果正二幹到底+定期定額哩?
還是說有沒有一種策略是50一旦換成正二就幹到底,再下一次藍燈前的現金都只買50,也就是平常50,一旦幹成正二就不動
每次藍燈都把新的50幹成正二,繼續買進50
但是有可能藍燈不會來,遇到綠燈就低點119F 11/22 00:03
噓 digilife: 怕原文看不懂:1.至少分18年,逐年計算通膨折價再去比較報酬率;或是,2.都用2007年拿100萬來比,但定時定額的計算為每期扣掉4630,剩餘的錢用當年度一年期定儲固定利率去額外加上報酬率。最終的差距一定會更小,而這裡提的還是最基礎的模型。更不要提你如果拿剩餘錢做更高的報酬而不是定存,結果會差更多。這樣計算後,即使報酬沒有超過高點100萬,但若考慮這幾年all in 心理壓力的部分,哪個更適合「大眾」應該很明顯了。你原文都說了,all in 2007年高點到第一次正報酬都還要等「六年」,多少人可以等?大眾投資就是要沒感覺,人畢竟都是要過生活的。126F 11/22 00:10
→ onekoni: 自己動手算…複雜的東西別依賴別人137F 11/22 00:13
→ digilife: 這是很基礎…一看完原文就知道有問題的模型吧,我的確不知道上面的推文為什麼沒有想過這些。不是噴你,而你幫她的計算就是沒考慮這些啊。你是有影響力的版友,只是計算的發文,卻也不考慮基礎模型就是會偏向誤導啊,你沒看上面多少人沒感覺?但我只在推文講,也是因為我懶得去計算,所以也替版友謝謝你發文,我就做個討厭鬼,至少整篇文可以有來有回的討論也是正向啦。138F 11/22 00:15
→ onekoni: 很基礎 但很麻煩 很麻煩 麻煩自己提問前算出來146F 11/22 00:37
推 digilife: 推文CD到幫你推回來。額外說一下,我第一時間的數感也沒有覺得這個60%的差距,靠18年2%左右的通膨或定存可以追得回來。但如果開頭同樣是100萬,剩餘的錢額外做4~5%報酬的投資,應該有機會。會來股版的通常承受風險都比較高(但不一定有耐心抱得比散戶大媽久),要選擇偏離大眾解多少,還是要看自己的心理承受程度。147F 11/22 00:41
推 zpf2005: 0050單筆終值645萬,定期定額終值504萬,經過18年,單筆報酬率應該是多了28%才對,這18年來台幣一年期154F 11/22 00:53
看錯數字 感謝指出
→ zpf2005: 定存利率低到可憐,平均大概1.3%,對總獲利影響極小,至於拿定期定額剩餘的錢做更高報酬的投資獲利更好,你認真?這是硬要抬槓吧XD156F 11/22 00:53
→ digilife: 我解釋了你作為有名版友的發文價值,和可能產生的誤導。基礎模型至少需要考慮通膨時間價值,或額外無風險利率,這個是第一時間就應該要想到的問題。上面大部分的推文竟然沒人提,就已經側面說明我的論點。這還不包含心理壓力這層面:大部分版友比起一般人,只是承受風險比較大,但抱久的耐心卻可能低得可憐。六年都不動,對他們已經是致命的時間。最後,我自己都懶得算,自然也沒有要你去補算的意思,但卻也不可就直接忽視這些時間價值,甚或是進一步去討論,何謂適合「大眾」的投資。159F 11/22 00:55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2/2025 00:58:21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2/2025 00:59:50
→ digilife: 正二每年的風險波動超過5%吧,z版友你認為4~5%的投資工具,有多接近你自己的無風險利率呢?如果同樣都100萬,剩餘的部分去用4%跑呢?同樣,我沒有要計算,我自己都好懶。但數感應該可以感覺一下?而最後,心理層面才是最需要考慮的吧?上面推文說all in 可以直接放六年不動,至少我自己就做不到啦,早就停損出場了。會來股版的版友,傾向更多操作,應該不是少數吧?這樣還能叫做
硬要抬槓嗎?169F 11/22 01:01
考慮利息、額外投資、心理健康,那要不要考慮風水、星座、黃曆,要不要考慮健康狀況
、外星人入侵,要不要考慮共濟會或羅斯材爾德或愛新覺羅集團?
你會發現每個人重視的「風險評估」都不同,在意的數據細節也不同,根本不可能滿足每
一個人無限的條件去回答一個有前提的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我僅回答原PO設定的範圍給的條件,因為每一個人在意的點都是他的真理,
但也都是別人的雜訊。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2/2025 01:07:13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2/2025 01:09:47
推 digilife: 就寫到這樣了,也沒有要說服全部人的意思,最後再補推一個。討論區本就有來有回,願意理解的至少也懂了,而我也說明了原文計算可能的誤區,以下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再額外考慮每個人自己的「無風險報酬」和操作的心理層面後,並不能說明,無腦all in 比起定時定額,是一個更符合「實際」的模型。178F 11/22 01:11
推 zpf2005: 在台灣沒有短期4-5%無風險利率投資工具,美短債一樣有金龍匯率風險,5月吃1根10%匯損到現在還是負的,在你定期定額的期間股市跌,你自認為無風險 '只'獲利4-5%的剩餘本金也跌,這樣更令人崩潰吧,剩餘本金乖乖的定存不好嗎?184F 11/22 01:19
推 digilife: 額外考慮無風險利息和心理承受很正常吧。你開始扯到風水星座外星人入侵…?你是一個有格調願意分享的版友,試著述理會更有幫助。既然要開始瞎扯了,那健康的確是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思考過為什麼老人家更傾向配息而不是價值all in ,部分原因是他們不一定有六年或像日本超過20年,可以看到大盤漲回來,反而定時定額每次投入的少,他們可以接受。總之既然你也開始說笑話不討論了,就不繼續發表意見了。189F 11/22 01:26
「考慮星座很正常吧?」
「羅斯材爾德跟愛新覺羅集團勾結應該是常識吧?」
考量到每一個人的意見時,每一個人仰賴的價值判斷系統都不同,為什麼心理耐受是正常
而星座是扯蛋呢?
請跳脫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你的價值排序不是每一個人的價值排序,而投資決策更是如
同戰爭一樣充滿混沌難解無法定論的模糊判斷,還真的有人下單靠風水不看基本面的。
※ 編輯: onekoni (1.163.92.164 臺灣), 11/22/2025 01:37:44
推 digilife: 你說的有道理。
哈哈,對不起躺著也睡不著~忍不住回覆,就當杠精好了。To Z:有兩個誤區,其一,是金龍匯率5月到現在沒有10%。但假設有,這正說明了無腦單筆不如定時定額換匯,切合主題。第二,你說「同時下跌」不如定存,這裡你的說明,代表你是同意應該要計算額外利息和考慮4%報酬。那麼,也可能會同時上漲?在考慮2007往後18年,主要下跌段落在初期,接著100萬的差額,其中較多的部分,都是落在18年較長多頭的情況下(到2010年定時定額也才扣了22萬,還有78萬),若同樣假設的條件是正負~4%的工具呢?的確,2%的通膨或1.3%的定存會輸,但4%就不一定了不是嗎?這符合原po說的不考慮心理狀態了吧?當然,這還要看每個人對無風險工具的定義是否2~4%,或是如何考慮分多次投入的額外價值。模型開始越來越複雜且不精準,偏離討論的意義。但,正二的風險其實遠大於美元匯損又大於4%這個波動不是嗎?能接受正二或無腦all in ,4%應該是合理風險較低的工具。而版友既然風險承受高,自然可以偏離大眾解。總之,結論還是一樣的:綜合考慮下並不能說明無腦all in具備優勢。
對最後能看到這裡的版友,也不用管上面這麼複雜,就只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就以本文的試算,假設100萬是你全部或是大部分的閒錢,你是否可以All in 個股或大盤,並且在熊市時抱六年?如果你可以,放到18年,這545%報酬是你應得的。如果你不行,定時定額也不過少了143%。而考慮時間價值下,這差距會更接近,且你能睡得著。能在熊市抱六年的,鐵定也不是正常多數人了。隔壁就有日本超過20年,更慘的例子。197F 11/22 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