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作者 galeolow (dade)標題 Re: [心得] 周冠男:All in 市值型 勝率>定期定額時間 Sun Nov 23 19:32:57 2025
他說單筆 All in 勝率有 70%,定期定額只有 30%。
聽起來 All in 贏面很大對吧?
但我這邊舉幾個反例,證明為什麼對一般人來說,
聽信這個理論去 All in,可能會讓你這輩子再也爬不起來。
這不是數學問題,這是「生存」問題。
反證一:
教授說:回測 100 次,有 70 次單筆會贏。
但問題是,你的人生只有一次,你不能重來 100 次。
如果你剛好就是那倒楣的 30% 呢?
歷史實證:2000 年的納斯達克
假設你在 2000 年 3 月,聽了教授的話,
覺得網路科技是未來趨勢 (就像現在的 AI),把 500 萬退休金單筆 All in QQQ
接下來發生什麼事?
兩年內,那斯達克指數跌掉78%
你的 500 萬剩下 110 萬。
這還不是最慘的。
最慘的是,如果你是 All in,你要等到2015 年(整整 15 年後),你的本金才回本。
請問你的人生有幾個 15 年?
在這 15 年間,你敢保證你家裡不會發生急事需要用錢?
一旦你在低點被迫賣出,你就實現虧損,直接畢業。
對照組:定期定額
如果你在 2000 年開始每月定期定額買 QQQ,
雖然前面兩年在大跌,但你買到了大量的便宜貨。
你大概在2004-2005 年就已經回本開始獲利了,不用等到 2015 年。
結論:
單筆 All in 賭的是「起點運氣」。運氣不好買在山頂,你這輩子就去了。
定期定額輸在「總報酬」,但贏在「絕對不會讓你死在山頂」。
反證二:
教授說:「長期來看股市一定往上。」
這句話有一個巨大的倖存者偏差:他看的是美國和台灣。
歷史實證:1989 年的日經指數
如果你是一個 30 歲的日本上班族,在 1989 年底相信「日本第一」,
把你所有積蓄單筆 All in日經 225 指數 (當年約 38,900 點)。
結果呢?
股市一路崩盤,你要等到2024 年,股價才創新高。
整整 34 年
你從 30 歲等到 64 歲,頭髮都白了,你的資產才剛解套。
這期間你的資產一度縮水到只剩 20%。
如果是定期定額呢?
你在這 34 年間持續買進低點,你的微笑曲線早就讓你賺翻了。
甚至在 2000 年、2010 年你都已經獲利了結好幾次。
結論:
「股市長期向上」是建立在國運昌隆的前提下。
萬一我們遇到的是日本模式,單筆 All in 會讓你在此生幾乎看不到解套的一天。
反證三:
教授說:「你不要動,躺著就會贏。」
這是在實驗室裡的理想狀態。
現實世界是All in 會剝奪你的「現金流」。
假設你有 1000 萬,聽話 All in 了 0050。
結果隔年發生金融海嘯,資產腰斬剩 500 萬。
剛好這時候你被裁員了
你沒有薪水、沒有緊急預備金 。
這時候你小孩要繳學費、家裡人生病要開刀。
你怎麼辦?
如果你是定期定額,或是保留一半現金,
你就有底氣度過寒冬,甚至還有錢加碼。
總結
周教授的理論在數學期望值上是對的 (70% 勝率)。
但在風險管理上是危險的。
投資不是為了追求「最高的期望報酬」,
而是為了追求「在任何最壞的情況下,我都還能活下去」。
但如果你是一般中產階級,這筆錢是你的養老金或買房頭期款,
請不要拿那 30% 的失敗機率,去賭你 100% 的人生。
定期定額少賺的那 1.6 倍,是你付給市場的「保險費」,保證你不會在股災時被抬出場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53.83 (臺灣)
※ 作者: galeolow 2025-11-23 19:32:57
※ 文章代碼(AID): #1f8l3hB2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63897579.A.2C2.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心得] 周冠男:All in 市值型 勝率>定期定額
11-23 19:32 galeolow
推 ssarc: 沒說賭博不好,但不要騙自己在投資,賭博是翻身最快的路,也是跳樓最快的路1F 11/23 19:34
→ jack1218: 你還有後續收入可以繼續投入
並不是當下all in後
你這輩子再也沒有其他收入可以投入了3F 11/23 19:34
→ alex5566: 不是這麼說的,那是因為沒人能預測到底什麼時候大漲如果有幾天大漲你沒在市場 你的績效會少的可憐6F 11/23 19:36
推 Sonas: 同意你說的 所以他們有另一個說法 閒錢歐印8F 11/23 19:36
→ alex5566: 所以實證後才會說 歐印其實不會太差9F 11/23 19:37
→ stkoso: 人家講的是勝率 你舉反例並不能反駁他的論點10F 11/23 19:38
推 simonno1: 很多買陸股 個股的更能體會這偏,什麼是倖存者偏差11F 11/23 19:39
推 agvnol: 中肯,股市長期向上基本上只適用美國,其他國家不好說12F 11/23 19:39
→ stkoso: 你提的這些狀況有多少機率出現?14F 11/23 19:39
推 ssarc: 在這邊PO文的都說自己不是那三成15F 11/23 19:40
推 Zending: 反證三是合理的,現金就是氧氣,很好懂得概念18F 11/23 19:45
推 leehui12: 如果沒有風險怎麼可能會有較高的報酬19F 11/23 19:47
推 junior020486: 雀食,我就這樣說,還是有人說閒錢歐印,問題是遇到2008年那種,工作沒了,儲蓄是燒很快的
分批進場,就算遇到2008年要割肉也不會割到再起不能22F 11/23 19:47
推 ups: 佛心推:)26F 11/23 19:48
推 sirins: 那改成完全用不到的閒錢投資歐硬就好了33F 11/23 19:52
推 mamorui: 其實反證也是理想情況,台股這兩年很愛盤頭不愛打底35F 11/23 19:58
→ ColdM: 長期 就是20年以上 如果你已經30歲了 就戒之37F 11/23 19:58
→ lausdeo1: 不管單筆還是定期定額,初始金額放滿了之後終究會遇到市場修正的問題啊,所以重點還是在於初始金額投入後有沒有辦法扛住修正以及持續投入38F 11/23 19:58
→ mamorui: 結果盤頭位置的歐印跟定期定額的勝率是差不多的41F 11/23 19:58
→ TaiwanUp: 2000年定期定額買你沒說500萬要分幾等份 投多久44F 11/23 19:59
推 Heptagram: 策略看狀態使用 最基本的貪婪指數太高就別all in45F 11/23 19:59
推 sq23123: 未來真的很難說 定期定額跟著指數才是王道46F 11/23 20:01
→ baigyatsh: 他說機率贏面大你舉幾個特例就是在他特例輸的情況47F 11/23 20:01
噓 takuya1: 沒人說要你歐印後不工作賺錢48F 11/23 20:01
推 billy791122: 最好最高點歐印隔天遇到2008還失業,這機率多少怎不說50F 11/23 20:02
推 PTTMAXQQ: 其實就定期定額,然後下跌時再擴大加碼定額
其實定額買就是一種加碼了
因為你固定的金額而不是股數
想想100元的股票你固定每個月花10000元投入,你能買到100股
但未來跌到50元,你依然用每個月10000元去購買,那就能買的200股
這就是一種加碼
不然你認為那些幾千元的股票是每個人都這麼有錢一張一張花百萬去買的嗎?
那些千元股王總有低於100元的時期
願你懂52F 11/23 20:03
推 no2muta: 呵呵國運昌隆?台灣病表示:66F 11/23 20:05
噓 repast: 你的每個反證都被打臉過了= =67F 11/23 20:05
推 saiya: 所以是70%, 不是100%, 還是有運氣成分68F 11/23 20:05
→ wsx26997785: 我買ETF就像買藍籌股一樣 挑成熟有護城河的大集團69F 11/23 20:05
→ repast: 怕洨怕鼻不敢承擔風險乾脆去定存當定能兒70F 11/23 20:06
噓 leesrnat: 你買股票當然買勝率高的,一生難道只有一筆錢?71F 11/23 20:06
→ jie5317: 每個都覺得自己不會是那個特例阿,一般人父母沒什麼錢養老,就不要父母生病跟小孩要錢,如果剛好套牢呢?74F 11/23 20:06
→ wsx26997785: 台股0050 我不是說不好 而是台灣國運再十年就耗盡了77F 11/23 20:07
→ MumiPyonPyon: 首先這是討論手上有一大筆現金,如果你分筆投入,剛好最後一筆在2000呢78F 11/23 20:07
→ zzz50126: 我一直覺得那個單筆還要加上是幾年的收入 如果一年能存100 單筆是500就還好 如果一年只能存30萬 那就不應該叫他500all in80F 11/23 20:07
→ wsx26997785: 嚴重少子化 產業太集中 官僚主義 共軍犯台 滿身破洞83F 11/23 20:07
推 gotwins: 理性面:定期定額一段時間就是平均成本後的單筆投資84F 11/23 20:08
→ gotwins: ,在長期上漲的市場,成本一定比單筆投入高,但人性面來看單筆面對下跌恐慌比較痛苦,結論:選適合自己的就好86F 11/23 20:08
噓 jcdmcd7859: 教授會要你多去看書XDDD 很多東西都講過很多次了,這些反證根本就是沒搞懂教授的觀點90F 11/23 20:08
推 jay0117: 生在臺灣美國已經贏在起跑點 生在中國巴菲特也只是打工的92F 11/23 20:09
→ BlueBird5566: 台股這幾年會一直向上,也是因為台積電,看看他以前在150那幾年94F 11/23 20:11
→ jusfya: 定期定額跟定期all in有什麼差別呢96F 11/23 20:11
推 jay0117: 教授沒啥觀點阿 就賭臺灣會長期向上 龍頭股市值會一直成長97F 11/23 20:11
推 BBKOX: 別人歐印追高殺低,他才可以接啊309F 11/23 2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