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ech_Job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標題 Re: [心得] 罹癌比例頗高的半導體產業時間 Tue Apr 13 14:55:11 2021
前幾天跟醫生朋友聊天,他其實很擔心我們七年級的狀態
主要是健保新的醫材上限制度會讓醫療品質兩極化
像是一堆非常重要的醫材,過去可能健保給付一個固定的額度
你想要稍微用好一點的歪國貨自己貼一些錢上去就可以了
有私人保險的甚至會直接全部Cover
可是現在健保是強制單價過高的產品排除在健保體系外
然後健保給付的方式是對整個治療,不是把工錢和材料分開的
意思是你也不是只付材料費然後手術可以靠健保,你是要全部都自費
排到體系外之後,多數醫療保險也都有規定要是非健保納入的治療會打折給付
像是工程師可能會用到的水晶體、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等等都會碰到這問題
水晶體=>眼睛 支架系列=>心血管疾病 人工髖關節=>久坐
現代人三高很普遍,工程師盯螢幕和久坐,未來有很高的機會用到啦
現在已經有很多國外原廠直接不爽不要賣了,意思是你就算想花大錢也買不到
意思是醫生就算很想幫忙,可是也只能幫你裝一些他認為不是最佳的產品上去
所以我還是建議大家,健康絕對是最重要的.....
這次健保這樣硬上其實對七年級絕對是首當其衝的第一批
我們都要邁入40歲,身體器官長期的耗損大概會逐漸浮現問題
尤其是三高那一狗票血管心臟支架或瓣膜,這次全部都被掃到
已經退好幾家高級醫材的原廠了
一些高價品優勢就在於讓你未來復發機率低,讓你一生可能就動那次大刀
至於一些單價較低的本來就是當下有效就好,後續維護又是另外一件事情
希望大家賺錢雖然要緊,但健康絕對還是要擺第一啦
多運動,三高之類的請務必好好控制
不然以後裝一堆不怎麼樣的零件到身上,生活品質一定下降的
※ 引述《RTA (愛文文)》之銘言:
: 哪家公司我就不說了
: 反正就是半導體產業
: 工作性質需要和化學藥品有接觸的實驗單位
: 這是最近和以前的同事聚聚聊聊得到的消息
: 在原公司的同事一個個得了癌症
: 高階主管在同一間公司做了三十年得到肺腺癌
: 助共好幾個年資20年以上的也得到肺腺癌
: 連新人30出頭的也一樣症狀
: 其他的也得到甲狀腺癌和咽喉癌
: 我得知這種情形,不也感嘆科技業在外人羨慕高薪的同時
: 真的有命花比較重要
: 也讓我在這十幾年的科技業生涯停下來好好思考
: 是否真的該一直走下去
: 願生病的前同事和長官早日康復
: 願前公司能尊重員工改善環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4.117.165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WTK1HV4 (Tech_Job)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18296913.A.7C4.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心得] 罹癌比例頗高的半導體產業
04-13 14:55 zzahoward
美國人不一樣啊 不過八年級看看私人保險會不會有方案
推 h816090: 8年級你以為不會走上老路?2F 04/13 15:01
→ jokc7839: 幹 聽到醫界的說過這個 覺得台灣沒救了 直接把高級醫材廠商趕出台灣
而且現在那些爛醫材好像也都直接漲到上限4F 04/13 15:16
對阿,舉例來說好了
原本健保給付上限是五萬,歪國產品十萬,所以很多人會貼個五萬直上
但現在健保規定只能有最高七萬的產品,歪國覺得我十萬的東西幹嘛要只賣七萬就掰掰
想買也買不到,然後原本五萬的東西變成七萬:)
※ 編輯: zzahoward (59.124.117.165 臺灣), 04/13/2021 15:18:52
推 jemlin: 現在的7、8年級也正好是蔡政府的最大支持族群,自己選出來的當然就笑著承擔了,再繼續造神陳時中嘛沒關係。7F 04/13 15:22
水晶體、人工髖關節、血管支架你覺得跟工程師關係薄弱隨便你XDDDD
信不信這些東西未來十個有八個會用到?
推 jemlin: 現在的問題在這個政策實施時就一堆人在喊了,結果看蔡政府有沒聽進去,有啦,就看這麼多人反對,怕議案不過就趁著大家在吵美豬問題時偷渡過關了,執行力超讚的。11F 04/13 15:28
噓 veru: 政治文 噓退 為了台獨都可以上戰場了 沒藥材算什麼
等兩岸打起來 就有用不完的真人類水晶體和人類關節可以用 你說是不是16F 04/13 15:32
跟政治無關吧 我從頭到尾沒幹譙任何人,我討論的是政策不是政治
老實說我只是希望大家好好保重身體,因為健保這樣玩對我們是非常不利的
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但這個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就算換人上台也不一定會改...
→ magamanzero: 其實就節省健保費...有錢的阿莎力直接十萬
應該說對於不上不下的收入中等的會變成很難選擇24F 04/13 16:19
其實沒節省到....因為原本的基本直接漲到上限
重點不只材料費,是連手術費都要自費,因為健保是論件計酬
就是健保窘迫所以更顯得這個政策很奇怪啊XDDD
你不是去砍最大的浪費源頭而是去弄這個省不到錢的東西 QQ
推 wbw: 叫全台灣電子業都不準加班 肥宅們出門運動就好了 但孬孬政府不敢啦27F 04/13 16:23
→ justin200428: 自費不就好了 又沒用健保 怎買不到?
竹科賺那麽多誰會在那用健保?
自費醫生更爽29F 04/13 16:26
有些品項退出市場 根本沒後勤,自費也不一定有
當然你要全自費從進口到後勤到手術全部應該是弄得到,只是你確定你財力夠?XDDD
推 entsai: 蟑螂真的很煩 到處亂爬 這篇哪裡講政治了32F 04/13 16:29
推 Dudley: 阿藥商就退出台灣阿 你要自費也買不到啦
想從國外帶? 你違反藥事法要被罰天價喔
這政策就是圖利台灣低端藥廠醫材廠 割普羅大眾韭菜
阿反正醫界擋不下來 大家就摸摸鼻子算了35F 04/13 16:36
推 michaelgodtw: 系統廠比較慘,薪水又不高,不上不下的,半導體還可以有足夠的錢39F 04/13 16:39
→ Dudley: 反正大部分都有認識的朋友在美國執業41F 04/13 16:39
噓 douge: 4000美金一個月的健保費付不付阿 付了你要用什麼藥材都有你繳多少錢 有臉嫌42F 04/13 16:40
你知道在台灣就算商業私人保險,多數條款還是只願意付65%非健保醫療的費用嗎....
搞清楚在來抬槓好嗎
推 PHXD: 醫材改了年輕人也不懂啊 等到老了才用到也來不及了44F 04/13 16:42
→ michaelgodtw: 就是盡量自費醫材吧,但ㄧ次幾十萬可能跑不掉,之前是一次十幾萬,差很多45F 04/13 16:54
→ magamanzero: 該改的改不動只能動這個啦XD
你就想本來加價購的東西 改成全自費47F 04/13 16:59
這個對科技業中產就很傷阿 原本十幾萬還付得起
每次幾十萬搞一搞會真的頂不住XD
→ magamanzero: 那以年薪200萬的人來說 應該會選10萬自費的吧
相較於之前加價購 就省下來囉49F 04/13 17:00
可是等級就是有差啊,而且這東西又不是裝了以後就不用再管了XDDD
是要一起度過餘生的,衰一點可能還要裝幾次
推 prelight: 都已經是工程師了還支持民進黨,活該去死。51F 04/13 17:02
→ magamanzero: 如果你年薪200萬但客家一點 選健保那就是跟以前一樣健保局也沒虧 所以這政策基本就省錢52F 04/13 17:02
你沒搞懂,台灣現在幾乎市面上所有商業保險都規定要健保給付才會跟著全額給付
假如健保外的他們只會打折付 可能65%,剩下你還是要自己出(我剛剛沒查清楚)
所以我才說douge沒看清楚就在抬槓
噓 douge: 你保了什麼商業保險?美國保險依樣一堆不給付的自費產品58F 04/13 17:08
你自己去看醫療險的條款阿
一般保大額的大概都是實支實付,非健保給付範圍外的就是只支付65%~75%
Google查一下不難吧?
我剛剛隨便查一下富邦的,你會注意到都有類似的條款
https://imgur.com/CFeFPrl.jpg
噓 douge: 你繳多少錢要實支實付?63F 04/13 17:21
跟繳多少無關,跟條款有關,你保額再高,都會碰到%數天花板
我剛剛都貼給你看條款了,你保5000萬保額,一樣是只付75% 懂嗎?
推 jemlin: 為啥有人一直搞不懂還認為健保會省錢啊,明明原本只要50元的東西,政策定好上限70元後全都漲到70元去了,然後你想自費買好一點100元的也買不到了,強迫你就是只能用70元去買原本只需50元的東西,到底哪裡省到錢了!?64F 04/13 17:28
推 OnceAFreak: 雖然對這政策很感冒,但我發現滿多家外商人工關節廠是找台灣廠代工...69F 04/13 17:36
是阿 Iphone跟Infocus也都是鴻海代工XD
※ 編輯: zzahoward (59.124.117.165 臺灣), 04/13/2021 17:37:06
→ OnceAFreak: 當然我找到的是上市櫃公司喇,品質應該也還行,就怕本土小家的亂搞71F 04/13 17:44
→ zzahoward: 海公公也是上市公司阿 我意思是代工和自有品牌.....73F 04/13 17:46
推 tihs104: 在哪生產從來就是爽度大於實質,品管才是王道,一流品牌有能力有訂單用品管去要求,Infocus 跟蘋果一樣的品管你看誰鳥74F 04/13 17:59
推 linkmusic: 看到新聞時想說多存點錢就好,沒想到有錢都買不到,健保費又漲,真的有夠爛的這個政府,只會從人民生上挖錢77F 04/13 1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