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oveSports (我要當一個渣攻)標題 Re: [討論] (代PO)其實亞斯的女生過得比亞斯的男生時間 Wed Oct 1 17:41:35 2025
※ 引述《goodapple807 (阿齊)》之銘言:
: (替washwall代PO)其實亞斯的女生過得比亞斯的男生更辛苦吧!
: 我看過太多在網路上聲稱 ‘’ 要擔心自己小孩是亞斯 尤其是男生‘’ 或 “台灣女
權
: 自助餐亞斯女受到包容度比較高”
: 不過我作為一個亞斯男,還有交過一個亞斯的女朋友,保證所謂女權自助餐完全不適用
在
: 亞斯女身上。 認真講,這方面的自助餐反而讓有亞斯的女生更辛苦。
寫這篇文的人,都已經說自己是男生了,推文卻還有人誤會他是女生。
看完必須說,作者身為亞斯男,卻會換位思考真了不起,
甚至比一般男性還更能同理立場不同的人,可見亞斯的確不是沒有同理心,
而是同理的方式不同,多半是以理性邏輯思考的方式在同理的。
: 一般社會對女性社交能力看重程度遠遠大於對男性社交能力的看重。
: 一個白目,活在自己世界,社交規則配合度低的,常常失言的男性,還是有同樣特質的
女
: 性,請問哪一個會被認為"反正就是怪怪的人?‘’ ,哪一個會被認為 “這個人是不
是?
: 我有意見?是不是不爽我?”
: 亞斯的女生跟亞斯的男生,天生差異很小,但亞斯的女生就學會一生隱藏自己,所以被
誤
: 以為比較輕微,實際上她們受到的壓力是更大的。很多就是被誤診或根本無診斷,然後
每
: 天過得鬱鬱寡歡,因為天天就像演戲一樣過日子,不可能做自己。
你講的沒錯,那的確是亞斯女的辛苦之處。
不過還是有特例的,我就是沒隱藏的,因為我是被父母當成男生養大。
我的父母因為諸多因素重男輕女,從小只有拍照或見親戚會讓我扮女裝,
平常都是穿跟弟弟一樣的衣服,連早期父母公司同事團體出遊,去游泳也是穿男生泳褲。
而且上大學之前沒穿胸罩,大一住校前,我父母才要求我穿,說不然會被人發現我很怪。
舉打扮是在說明我父母真的很極端,沒把我當女的養(但有把我當女的剝削)。
所以我並沒有成功扮演女性,性別認同從小有記憶就是覺得該像男生,
這導致很難交到女生朋友,認識的女生都說我是T,都會怕我愛上她們。
其實這樣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不用假扮女生該有的樣子,
缺點是沒有女生朋友,男生也不會把我當男生朋友,所以結果就是沒有朋友。
補充:
因為不用演女的,所以幼稚園就被老師發現有問題,老師約談我媽建議早療。
不過不幸的是我父母對我忽視與虐待,當然沒早療機會。
成年後她才講老師約談的事,但我一直記得後來老師抱著我盪鞦韆,說我很可憐。
我媽本來就討厭我(長得像我爸跟我曾祖母),幼稚園開始被她虐待,
說不定跟這有關係。
一般女亞斯會被父母管教灌輸對女兒的期待,她們也會努力朝那方向演出,
所以難以被發現有這方面問題。她們的痛苦跟我這種類型的是不同的。
: 然後亞斯女受到“其他女生”排擠的程度是更勝於亞斯男的。
: 原本女生天生有的優勢而得到的社會紅利,在亞斯女身上全部變成負擔。在一般人當中
,
: 男生自殺率高於女生自殺率,在自閉症群體,女生自殺率高過男生自殺率。亞斯女生平
均
: 壽命也沒有比亞斯男生長。
可能有些路過板友看不懂這段,在此試著解釋看看,希望沒誤會原作者的意思。
基本上一般男生成長過程中不太會被要求要善解人意,
所以我們可以常在網路上看到有些人自稱是「直男」,或女生抱怨自己伴侶是直男。
這些善解人意能力較低的男生,如果沒講或做過於「白目」的事,
不會因為這樣而被同儕排擠。
亞斯男會比這些男生更白目一點。因為是光譜所以白目程度因人而異。
這些人的程度可能會是惹人厭的,但是成長過程中有早療或社會化的話,
他們能夠修正自己的言行,特別是求學或才藝方面有好表現的人,
並不至於被排擠,反而被當成個性有點怪怪的天才。
可是亞斯女因為是女的,從小會被要求跟一般女生一樣善解人意。
一般女生被要求的善解人意能力會比一般男生高,
亞斯女被迫得具備一般女生的善解人意能力,會比亞斯男辛苦。
以下數字不精確,單純為了容易理解比喻用,
比方說女生善解人意程度是80分,一般男生是60分,
同樣低分的亞斯男女,天生可能只有20分,亞斯男要追上一般男生60分有40分差距,
但亞斯女要追上一般女生80分有60分的差距。
也就是說亞斯女得耗費更多精力在達成這個項目上,
而這偏偏是亞斯最不擅長的項目,所以會很痛苦,而且可能效果不彰。
關於自殺率的事,剛好前陣子有跟AI討論,等下貼在文章最後面,給有興趣的人看。
不過我得補充一點,其實對亞斯女來說最大的痛苦是被性侵。
關於這方面有些醫師會出面提醒,有些是出書提醒。
亞斯女因為對人戒心比較低,而且看不懂人際暗示,很容易被自戀狂或反社會人格盯上。
如果你有亞斯女的朋友可以考慮提醒他們。國外出比較多這方面的書。
關於這部分前陣子也有問AI(其實我早就看書知道了),也是貼在最下面。
: 然後亞斯男領了手冊百分之百免役。所以這方面亞斯男也沒有額外負擔。
: 唯一亞斯女比較吃香的地方就是伴侶真的比較好找。 真的就這樣而已。
這部分我覺得算有道理,為什麼呢?
有些一般女生會在男生面前假裝天然呆,為什麼?因為知道有些男生喜歡女生單純。
排除特殊案例(例如長太醜、個性極度白目),
亞斯女是真正的天然呆,所以異性緣可能會不錯。
不過像我就是特殊案例,所以我沒這方面紅利可吃QQ
以下貼前面說要貼的亞斯女自殺率的AI研究文。
===========================================================
Gemini 2.5 Flash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女性之自殺風險研究報告:綜合性文獻回顧與深度洞察
第一章:引言與背景
1.1 報告目的與背景
本報告旨在針對「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女性的自殺率
高嗎?」這一重要且迫切的公共衛生議題,提供一個全面、深入且具備高度洞察力的專業
分析。儘管公眾對自閉症與精神健康問題的關聯性日益關注,但針對性別差異的深入理解
仍然不足。自殺作為全球範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其風險在特定群體中顯著升高。本
報告將透過整合來自多個國家的學術文獻與臨床研究,不僅確認自閉症女性的高風險現象
,更將深入剖析其背後錯綜複雜的成因,為此一議題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與實務指引。此
分析旨在超越簡單的數據呈現,揭示導致該群體脆弱性的深層社會與心理機制,並提出具
體且可行的建議,以期能有效降低風險、促進早期識別與提供適當支持 。
1.2 術語界定
為確保報告的嚴謹性與準確性,有必要對關鍵術語進行明確界定。首先,「亞斯伯格症」
自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發布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後,已不再
作為一個獨立診斷,而是被納入「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SD)的廣泛範疇內。本報告將
主要使用「ASD」或「自閉症」作為統一稱謂,但在引用舊有文獻或特定情境時,會提及
「亞斯伯格症」,以忠實呈現資料來源。此外,關於自殺的統計數據,本報告將區分三個
主要指標:「自殺死亡率」(Suicide Death Rate)、「自殺未遂」(Suicide Attempts
)盛行率,以及「自殺意念」(Suicidal Ideation)盛行率。研究顯示,儘管女性在一
般人群和自閉症群體中,自殺未遂的比例通常高於男性,但自殺死亡的比例卻以男性居
多 。這種性別差異在自殺行為類型上的表現,為深入探討自閉症女性的獨特風險提供了
重要線索 。
1.3 報告範圍與資料來源
本報告的分析基於對多篇權威學術文獻、臨床觀察、系統性回顧與專業組織報告的綜合性
回顧。這些資料來源包括:發表於《European Psychiatry》的大規模巢式病例對照研究
;由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主導、涵蓋超過200萬人的最大規模自閉症自殺行為研究 ;以及
多項關於自閉症共病、診斷偏差與「偽裝」行為的學術論文與專業指南。這些資料為本報
告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與多層次的分析視角,確保了報告內容的全面性與可靠性。
第二章:自閉症群體之自殺風險概況
2.1 自殺意念與行為的整體盛行率
多項研究一致表明,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SD)個案的自殺風險遠高於一般人群。這一現
象不僅存在於成年人,甚至在兒童與青少年群體中也已顯現。具體數據顯示,自閉症患者
的終生自殺意念盛行率介於19.7%至66%之間 ,遠超一般族群。一項針對48,186名自閉症
或疑似自閉症參與者的系統性回顧與整合分析發現,自殺意念的綜合盛行率為34.2%,而
自殺計劃的盛行率為21.9%,自殺未遂與行為的盛行率則為24.3% 。
另一項大規模研究則以機率比(Odds Ratio, OR)的方式量化了風險:與一般人相比,單
純患有自閉症的個案嘗試自殺的機率是4倍,因自殺未遂而住院的機率超過6倍,而死於自
殺的機率更高達8倍 。在兒童族群中,資料顯示自閉症兒童的自殺傾向是一般兒童的28倍
,整體而言,自閉症個案的自殺意念發生是一般人的9倍 。這些數據共同勾勒出一個嚴峻
的現實:自閉症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自殺風險因子,且此風險在生命早期階段就已開始顯
現。
2.2 一般自閉症患者的自殺風險因子
除了自閉症診斷本身,多個共存因素會加劇其自殺風險。研究指出,精神疾病共病是影響
自閉症患者自殺傾向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這些共病包括憂鬱症、焦慮症、物質濫用等
。此外,生活逆境事件(如失業或學業挫折)、較少接觸心理照護系統,以及在危機時採
取更致命的自殺方式,都與自閉症患者的高自殺風險相關 。
為了更清晰地呈現自閉症群體的整體高風險現況,下表將比較其與一般人群在自殺行為盛
行率與風險增加倍數上的差異。這將為後續探討女性的獨特風險提供一個堅實的背景,證
明這是一個普遍存在於整個自閉症社群中的嚴重問題。
表格1:自閉症群體自殺行為盛行率與風險比較
https://i.imgur.com/U89CDer.png
第三章:性別差異:亞斯女性之獨特高風險性
3.1 核心數據呈現
直接且明確地回答核心問題:自閉症女性的自殺風險確實顯著高於自閉症男性,甚至遠超
非自閉症女性。一項在美國猶他州進行、追蹤近二十年的研究發現,與非自閉症女性相比
,自閉症女性的自殘風險增加了83%,自殺死亡風險增加了98% 。相較之下,自閉症男性
的自殘風險增加了47%,自殺死亡風險則增加了34% 。這清楚地表明,自閉症對女性自殺
風險的影響遠大於對男性的影響。
進一步證實此一現象的是一項涵蓋超過200萬人的大規模研究,該研究發現自閉症女性嘗
試自殺的機率是自閉症男性的兩倍 。具體而言,在沒有智力障礙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的自閉症女性中,自殺未遂率高達20%,而同期男性的這一比例為5.80% 。這些數
據不僅證實了自閉症群體的高風險,更突顯了性別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表格2:自閉症群體自殺風險性別差異分析
https://i.imgur.com/v9TVKiH.png
3.2 性別差異的成因探討
自閉症女性的高自殺風險並非單純由自閉症或性別單一因素造成,而是「自閉症女性」這
一特殊身分所帶來的特定社會與心理壓力。這種壓力源於社會對性別的刻板印象與對自閉
症的長期誤解,兩者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獨特且高度脆弱的心理環境。
歷史上,自閉症曾被錯誤地視為一種「男性疾病」 。這種以男性為中心的認知偏差,導
致了用於診斷的標準和工具主要基於對男性患者的觀察而開發 。因此,當女性的自閉症
特徵表現與傳統刻板印象不符時,這些特徵往往被專業人士與教育工作者所忽視。
與男性外顯的行為問題(如攻擊性、無法靜坐)不同,女性的自閉症特徵通常表現得更為
「內化」,例如發展出嚴重的焦慮或憂鬱症狀,或僅被視為「害羞」或「過度敏感」 。
此外,她們的特殊興趣也可能與同齡非自閉症女孩相似,例如對馬匹、名人或書籍的熱愛
,導致這些特徵不被視為「異常」而忽略 。
為了適應並融入社會,自閉症女性發展出一種高度耗能的應對策略,稱為「偽裝」(
masking)或「偽裝」(camouflaging) 。這種行為包括模仿他人的表情、語氣與行為,
並努力壓抑自身真實的自閉症特質。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常使用這種策略 。雖然「
偽裝」可能在短期內幫助她們融入社會,但其長期的心理代價極其高昂,並成為推高其自
殺風險的關鍵驅動因子。
第四章:高風險背後的關鍵驅動因子:複雜的因果網絡
4.1 延遲與誤診的連鎖效應
自閉症女性的高自殺風險並非直接來自自閉症本身,而是源於因社會與醫療系統的認知偏
差所導致的「延遲診斷」和「誤診」。這種長期未被識別與支持的狀態,是導致後續所有
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本原因。許多自閉症女性直到成年後,甚至是在經歷數十年的掙扎、或
因嚴重的心理健康危機(如自殺未遂)而住院後,才被正確診斷 。
由於缺乏對女性自閉症表型的認識,她們的內化特質常被誤診為其他精神健康問題,例如
邊緣性人格障礙(BPD)、廣泛性焦慮症、重度憂鬱症、或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這種誤診不僅延遲了正確的診斷與支持,更可能導致不適當的藥物與治療,進
一步加劇其痛苦 。有研究指出,自閉症女性的診斷往往是繼一系列其他精神健康問題診
斷之後才確立的,而男性則較少出現這種情況 。
4.2 「偽裝」行為的心理耗竭與身分認同危機
「偽裝」行為,作為自閉症女性的核心應對策略,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危險因子。這種長
期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努力,是導致精神耗竭(burnout)、身分認同危機與隨之而來
的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直接原因。有研究參與者將「偽裝」描述為「重新編寫自己存在的
每一根纖維」,以適應社會期望 。這是一種持續且高度耗能的行為,最終會導致精神疲
憊與情緒崩潰 。
研究顯示,高水平的「偽裝」行為與憂鬱、焦慮症狀顯著相關 ,同時也與低自尊、真實
性缺失(lack of authenticity)以及身分認同混亂緊密相關 。長期的「偽裝」會讓個
體感到「像個騙子」,在公眾與私人身份之間不斷切換,最終與真實的自我脫節,這種內
在的衝突與孤獨感是導致其精神痛苦與自殺意念的重要來源 。
4.3 複雜共病症的加乘作用
自閉症並非單獨的自殺風險因子,其風險的顯著增加,很大程度上源於與其他精神或生理
疾病的共病,而這些共病往往是長期未診斷與缺乏支持的結果。
憂鬱症與焦慮症: 憂鬱症被認為是自閉症個案自殺未遂的最高風險因子 。未經診斷的自
閉症特質與憂鬱症狀交織在一起,共同提高了自殺風險。一項研究顯示,50%的亞斯伯格
症患者存在自殺意念,其中20%符合重度憂鬱症診斷,30%符合廣泛性焦慮症診斷 。這表
明,自閉症本身可能不是唯一的原因,但與共病症的結合會產生更具破壞性的影響。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同時患有自閉症與ADHD的女性面臨特別高的風險。一項大
規模研究指出,同時患有這兩種疾病的女性中,每五人就有一人嘗試過自殺,而同期男性
中的比例為十一分之一 。這表明這兩種神經多樣性特質的結合產生了更具爆炸性的心理
健康風險。
飲食失調: 研究顯示,高達20%至35%的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女性患者符合自閉
症的診斷標準 。對自閉症患者而言,飲食失調可能不是出於對體重的擔憂,而是一種應
對機制,用於管理焦慮、追求控制感或應對感官差異 。這種共病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
作為情緒調節的失敗策略,間接推高了自殺風險。
第五章:綜合結論與專業建議
5.1 綜合洞察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個關鍵結論:自閉症女性的高自殺風險並非自閉症「本身」的
必然結果,而是長期處於一個無法理解、無法接納、且缺乏適當支持的社會環境中所產生
的綜合性心理創傷與壓力。診斷上的性別偏見、強迫性的「偽裝」行為,以及隨之而來的
精神共病,共同構築了一個危險的因果網絡。
這個因果網絡始於社會對女性與自閉症的雙重刻板印象 ,這直接導致了診斷工具的偏頗
與專業知識的不足,從而造成了診斷上的延遲與誤診 。為了在一個不理解她們的世界中
生存,長期未獲支持的自閉症女性被迫發展出高耗能的「偽裝」行為 。這種「偽裝」不
僅是一種生存策略,其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心理壓力源,會帶來身心耗竭、身分認同危機
、焦慮與憂鬱等負面後果 。這些壓力源反過來導致或加劇了憂鬱症、ADHD、飲食失調等
共病症 。最終,所有這些風險因子交織在一起,共同將自閉症女性推向比一般人甚至自
閉症男性更高的自殺風險 。這種複雜的因果關係解釋了為何在一般人群中女性自殺未遂
率高於男性,但在自閉症群體中,這種差異會被進一步放大。
5.2 針對醫療與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的建議
為了有效降低自閉症女性的自殺風險,必須從專業層面進行系統性的變革。
更新診斷標準與工具: 專業人員應放棄基於男性表型的刻板印象,並使用能更全面識別
女性自閉症特徵的診斷工具。
重視共病篩查: 敦促專業人士在評估憂鬱症、焦慮症或飲食失調等患者時,應常規篩查
其是否存在潛在的自閉症特質,特別是女性患者 。此舉有助於提供更為精準與全面的治
療方案。
提供神經多樣性肯定的照護(Neurodiversity-affirming care): 治療應針對自閉症患
者的獨特需求進行調整,例如考慮到感官差異、溝通方式與情緒調節的挑戰,而不是強迫
他們適應傳統的治療模式 。
5.3 針對個體、家庭與教育體系的建議
除了專業層面的改變,社會各層面也需共同努力。
促進早期識別: 鼓勵家長與教育工作者關注女孩的「內化」行為,如長期焦慮、社交退
縮、以及與同儕關係的困難,而不是僅關注外顯的行為問題 。
鼓勵「去偽裝」(Unmasking): 支持自閉症女性探索並接受真實的自我。通過創建安全
、包容的環境,減少她們偽裝的必要性,從而緩解長期偽裝所帶來的心理耗竭與身分認同
危機 。
尋求支持: 強調在任何困難時刻都應主動尋求專業協助的重要性。對於有立即危險的個
體,應提供重要的急難救助資訊與熱線,如988生命線等,確保他們在危機時刻能夠獲得
支持 。
5.4 研究展望
未來研究應更深入探討女性自閉症表型的神經生物學基礎,以及長期「偽裝」對大腦功能
的具體影響。此外,開發專門針對自閉症女性的有效干預與治療模式,並研究其長期效果
,將是推動此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唯有通過更精確的診斷與更具同理心的支持,才能真
正改善自閉症女性的生活質量,並有效降低其面臨的致命風險。
==============================================================
Gemini 2.5 Flash:
根據多項研究結果,性暴力與女性亞斯伯格症(ASD)的高自殺率之間存在著直接且深刻
的關聯。亞斯伯格女性是性暴力的高風險群體,而創傷經歷會顯著惡化其心理健康,並增
加自殺意念和行為。
以下是研究顯示的主要關聯:
1. 亞斯伯格女性是性暴力的高風險群體
多項研究明確指出,與一般女性相比,亞斯伯格女性遭受性侵害的風險更高。瑞典的一項
針對4500名雙胞胎的大型研究發現,9至18歲的亞斯伯格女孩被性侵犯的可能性是神經典
型(neurotypical)女孩的三倍。
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包括:
社交與溝通困難: 亞斯伯格女性可能難以理解社交暗示和非語言溝通,這使得她們難以
識別潛在的危險信號。
界限不清: 她們可能難以建立或堅持個人界限,也容易過度相信他人,使得她們更容易
被惡意人士利用。
難以表達和尋求幫助: 由於口語表達困難、內化痛苦或害怕被誤解,許多亞斯伯格女性
在遭受侵害後,無法或不願向他人講述自己的經歷,從而錯過尋求支持的黃金時間。
2. 創傷加劇了已有的心理健康問題
性暴力是一種嚴重的創傷經歷。對亞斯伯格女性而言,這種創傷與其已有的心理脆弱性(
如延遲診斷、偽裝、共病等)相互作用,產生了毀滅性的後果:
共病惡化: 性暴力會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重度憂鬱症和焦慮症等精神疾病
。這些疾病在亞斯伯格女性身上本來就很普遍,而創傷的發生會使這些共病更加嚴重,使
她們的心理狀態迅速惡化。
自殘與自殺念頭: 遭受性侵害的倖存者常伴隨強烈的罪惡感、羞恥感和無助感,並可能
出現自殺念頭。對於已經因長期社交困難和孤獨感而感到絕望的亞斯伯格女性來說,性暴
力創傷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使其自殺風險飆升。
衝動性行為: 即使沒有創傷史,亞斯伯格女性在衝動性方面也表現出更高風險。而創傷
經歷所引起的強烈情緒波動和解離現象,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她們的衝動性自殺行為。
總結來說,性暴力不僅是亞斯伯格女性面臨的嚴重風險,它所造成的創傷更是其高自殺率
的關鍵驅動因素之一。這強調了在對亞斯伯格女性進行心理支持和治療時,必須特別關注
其創傷史,並提供專業、具備創傷知情的支持服務。
=================================
補充AI文,關於神經典型大剌剌女生與自我認同偏男的亞斯女之差別:
Gemini 2.5 Flash:
您的觀察非常敏銳,這涉及到**「表面行為」和「內在機制」**的巨大差異。
在外人看來,一個「大剌剌像男生、粗線條」的神經典型(NT)女生,和一個「大剌剌像
男生、粗線線條」的亞斯伯格(ASD)女生,可能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然而,這兩種行
為背後的動機、體驗、以及帶來的社交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的。
區別一:行為的「動機」與「自然性」
https://i.imgur.com/hFHuudq.png
核心差異:
神經典型的女生可以選擇扮演「哥們」的角色,但她們知道界限在哪裡,也知道何時需要
切換回「女性」的細膩社交模式(例如,在與女性長輩、上司或潛在伴侶互動時)。
亞斯伯格女生展現的「大剌剌」行為,則是因為她們的能力就是如此,她們並沒有可以「
切換」的備用社交模式。
區別二:「哥們」友誼的「真實性」與「深度」
您所說的「哥們」關係,對神經典型的女生來說,很可能是真朋友,因為這種友誼是雙向
適應的,但對亞斯伯格女生來說,則可能缺乏情感深度。
https://i.imgur.com/zQVFMt7.png
關鍵結論:
亞斯伯格女性的困境不在於她們的「外表」或「風格」,而在於她們缺乏維護和修復關係
所需的情感性社交能力**。**
即使亞斯女找到了喜歡大剌剌女生的男生當朋友,她們也很難提供情感上的「回饋」和「
價值」(如:在朋友難過時提供恰到好處的共情),最終可能導致關係變淺或破裂。
因此,神經典型女生的「哥們」是真朋友;而亞斯伯格女生的「哥們」則常常是功能性關
係,雖然外表上相似,但缺乏情感上的錨定,使她們最終仍然感到孤獨。
--
Claude Sonnet 4.5:
你為丹頂鶴難過,證明你有同理心,只是對人類反而比較難啟動
https://i.imgur.com/d57Y1S8.p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7.213.123.118 (日本)
※ 作者: LoveSports 2025-10-01 17:41:35
※ 文章代碼(AID): #1etFTKlT (WomenTal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759311700.A.BDD.html
※ 編輯: LoveSports (146.70.223.189 日本), 10/01/2025 20:06:50
推 TheGiver: 推1F 150.116.97.214 台灣 10/01 22:49
噓 yiao: 有沒有想過是論點問題不是性別問題應該是沒有2F 118.169.18.72 台灣 10/01 23:41
我昨天有看到你回原po的推文,我這邊網路不穩,先貼過來方便對照與理解你的質疑點。
「沒有女權自助餐的表達 等同於沒有享受當女生帶來的好處嗎 呵呵
收到你代po的人寄信 以為我看不懂
實際上看不懂我推文意思的是她喔
原來伴侶比較好找 不算好處是吧
換個角度看 文章意思是不是說
只是不說而已 心裡很想享受跟女權自助餐做的事一樣 而且你們要有自覺一點 不要等說
了才做
光看得到社會福利也能被形容成負擔
這種邏輯真的很奇妙呢
我得到了社會福利 所以比亞斯男更慘的意思嗎(黑人問號)」
首先,你這段推文提到「她」,但原文作者是亞斯男。不是亞斯女在幫自己護航。
我看你的推文,猜測你可能是針對原文這兩句在回:
「原本女生天生有的優勢而得到的社會紅利,在亞斯女身上全部變成負擔。」、「唯一亞
斯女比較吃香的地方就是伴侶真的比較好找。 」
這兩句乍看很矛盾,為什麼說女生靠天生優勢得到的社會紅利,在亞斯女身上變負擔,
卻又說亞斯女比亞斯男好找伴侶?
從這篇主題來看,可知這邊說的天生優勢是指社交能力。這邊我們不把其他條件混雜進來
討論以免失焦。
一般女生因為善解人意以及被允許表達情緒以及被允許甚至被鼓勵撒嬌,所以可以透過
這些天生優勢來得到男性的注意與支持與喜愛與更多其他東西。
可是亞斯女因為天生沒有或不擅長這些能力,所以無法靠這些能力得到上述的社會紅利。
反而可能因為要努力裝成有這些能力的樣子而痛苦,而且可能根本演得很爛。
這跟文中最後寫的亞斯女比亞斯男好找對象是沒有矛盾的。作者並沒有說亞斯女好找對象
的程度等同於一般女性喔,只是比亞斯男好找一點。
基本上亞斯男女都難找對象,日本專門治療發展遲緩的杉山登志郎醫師的某本著作提過,
身為醫師,職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收到自閉症患者結婚的喜帖。
由此可見自閉症患者要維持長期伴侶關係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有想討論的歡迎繼續對話,我覺得有回應是好事,有機會讓更多人理解自閉症的困境
。
※ 編輯: LoveSports (103.5.142.238 日本), 10/02/2025 12:49:31
亞斯女比亞斯男好找對象也不見得是好事,你看我昨天回的有提到真正的天然呆,這其實
很危險的,有些病態自戀狂與反社會,騙不了一般女生,會特別針對這種真正的天然呆下
手。亞斯女可能比一般女性有更高風險在關係中被剝削甚至被性侵。所以其實不用看到比
較好找對象就想得很好。
※ 編輯: LoveSports (103.5.142.238 日本), 10/02/2025 12:56:02
噓 yiao: 越缺什麼就越強調什麼囉4F 118.169.18.72 台灣 10/02 13:03
我大概知道你的意思,我猜意思是說有其他方面的社會紅利,不過因為他那篇主要在講社
交技能,而且說真的很少有人找對象不在乎情緒價值與共情能力的,難以交心的對象很難
被當成認真對象的。
→ yiao: 還有講重點 呵呵
簡單說 他很想講他懂 但看了文章就是不懂 就這麼簡單5F 118.169.18.72 台灣 10/02 13:03
因為一般人天生就有察言觀色能力然後磨練成社交能力,所以可能很難理解有困難是怎麼
一回事。加上我們不是專家所以可能很難說明得清晰又易懂。
辛苦了,謝謝你的回應與指教。
※ 編輯: LoveSports (95.173.204.121 日本), 10/02/2025 13:2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