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llwed (ggwp)
標題 [專欄] 從日本B聯盟整併歷程,看台灣職籃該如何
時間 Wed Aug  6 13:50:47 2025


從日本B聯盟整併歷程,看台灣職籃該如何走出分裂困局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121435
從日本B聯盟整併歷程,看台灣職籃該如何走出分裂困局 - 台灣職籃 - 籃球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台灣職籃現況如同十年前日本,兩聯盟惡性競爭導致資源分散,球迷疲乏。日本B.League成功整合經驗值得借鏡:政府介入、強勢領導、升降級制度、亞洲外援策略等。台灣需建立整合平台,仿效日本模式,凝聚共識,打造永續職籃環境。 標籤:職業化,日本籃球,台灣職籃,PLG,B.League,TPBL,聯盟整合 ...

 

台灣職籃現況如同十年前日本,兩聯盟惡性競爭導致資源分散,球迷疲乏。日本B.League
成功整合經驗值得借鏡:政府介入、強勢領導、升降級制度、亞洲外援策略等。台灣需建
立整合平台,仿效日本模式,凝聚共識,打造永續職籃環境。


作者:Eason


2025年,台灣職籃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T1聯盟與PLG各自為政,票房與關注度此消
彼長,而球員、教練與資源的流動頻繁造成戰力與制度不穩,觀眾也日益感受到疲乏。這
不禁讓人聯想到十年前日本籃壇的動盪歷史:兩大聯盟對峙、國際禁賽、最後才走向統一
與振興。在全球籃球版圖上,B.League 的成功整合無疑提供了台灣借鏡的範本。



一、回顧日本籃壇的分裂與整併


2005年,日本成立bj聯盟,標榜職業化與地區經營理念,與傳統由JBA主導的JBL(後來改
制為NBL)相互抗衡。然而,由於兩聯盟在制度、資源、發展方針上的矛盾,日本籃球長
期陷入分裂狀態,代表隊成績平平,球迷流失嚴重。FIBA早在2010年前後即多次警告日本
籃協,但未見實質改善。直到2014年,FIBA正式宣布停止日本籃協會員資格,日本籃壇危
機全面爆發。


為化解危機,日本文部科學省介入,邀請前J聯盟主席川淵三郎成立「Japan 2024
Taskforce」,展開大刀闊斧的整併改革。在川淵主導下,提出整合方案,廢除原有兩聯
盟體制,重組為三部制(B1、B2、B3)的B.League,設有升降級制度與地區經營責任,並
實行亞洲外援名額等創新制度。2016–17賽季起,B.League正式上路,首戰便締造230萬
觀眾收視,成為亞洲職籃發展的重要案例。



二、日本整合成功的關鍵因素


1.政府與FIBA的介入形成改革壓力:FIBA直接對日本籃協實施禁賽處分,迫使JBA必須放
棄舊有模式接受改革;文部科學省全程監督並提供資源,讓整併不僅是體育問題,更上升
到國家名譽與東京奧運的準備層級。


2.川淵三郎的領導與跨界思維:川淵並非籃球出身,而是來自足球界,曾成功打造J聯盟
。他運用足球職業化經驗,強調企業經營、社區連結、制度架構,打破籃壇既得利益格局
,形成真正的系統性變革。


3.設計升降級與地區責任制度:B.League規定球團必須通過財務、場館、地區支持等指標
,才能取得B1資格,且設有升降級制度,激發競爭動力與球隊經營動機。這些制度讓球團
必須經營長遠,而非仰賴單季成績或短期行銷話題。


4.亞洲外援與市場整合政策:B.League開放亞洲外援(如台灣、韓國、菲律賓等),不僅
提升聯盟水準,也增加國際關注度與轉播權利金收入,並帶動票房與媒體討論度。這策略
同時也是品牌延伸與外交軟實力展現。


5.統一媒體與轉播系統:B.League建立統一轉播平台與行銷公司,所有比賽皆由中央製作
,並販售版權與播出權,讓聯盟得以從轉播與行銷中獲利,並維持品牌一致性與曝光度。

6.球員工會與勞資制度建設:聯盟同步設置球員工會,保障職業球員權益,並制定標準合
約、傷病保險與最低薪資保障。這類制度性建設成為職業化的基本底線,也降低球員對聯
盟與球團的不信任感。



三、台灣職籃的現況與困境


台灣職籃現況與當年日本頗為相似。PLG於2020年創立,定位為職業聯盟,主打城市主場
文化;T1則於2021年成立,部分球團背景為傳統企業體系,結構鬆散但自由度高。兩聯盟
之間不僅賽程重疊、轉播互搶,甚至有球員合約重疊、轉隊爭議等亂象。行政體系方面,
台灣籃協未能發揮強勢中介角色,各自為政的格局日益固化。


此外,球迷族群被迫選邊站,媒體也因聯盟分裂而難以統一行銷與報導,使得台灣籃球的
整體形象與商業價值停滯不前。代表隊戰力不振更凸顯國內聯賽無法提供穩定選才基礎。


四、台灣是否能複製日本的成功?



日本整合經驗雖豐富,但並非所有條件台灣都能仿效。首先,FIBA對日本實施的是"懲罰
性禁賽",造成國家形象受損,讓各方不得不合作;而台灣尚無此外部壓力。其次,日本
有川淵三郎這樣具有執行力與社會信任的領導者,而台灣至今未出現能獲雙方認可的整合
領袖。


但台灣也具備某些優勢:

1.台灣媒體資源集中,若能整合平台將迅速見效;
2.球迷熱情與基礎濃厚,顯示出統一聯盟的潛在市場力道;
3.國內企業有投入體育贊助的意願,欠缺的是清楚與穩定的制度架構。


五、台灣整合的可行策略與執行步驟


1.推動聯盟整併平台:由體育署或教育部設立臨時工作小組,成立"職籃整合發展委員會"
,納入兩聯盟代表、法律與媒體專家、中立籃球人,進行制度性對話與逐步整併計畫。

2.引進中立領導與顧問團隊:參考日本設置"任務小組",邀請跨領域領袖,例如企業經營
者、學術專家與前運動組織高層,負責評估與設計整併流程,避免陷入權力與利益糾葛。

3.制定分級與升降制度:不急於硬性統一,可初期設定"一級聯賽"與"二級聯賽",各隊依
照戰績、營運能力與地區支持程度進行分層,並設計兩年一度的升降淘汰制。

4.整合球員登錄與合約規範:建立全國性職籃登錄系統,所有球員合約需經中介單位認證
,保障雙方權益並防止跨聯盟糾紛。

5.共同推動轉播與數據平台整合:由中性媒體承擔全聯盟的製播任務,並建立統一的技術
統計平台,提升觀賽體驗與球隊經營工具的數據支持。


六、日本模式的在地化挑戰與創新空間


台灣可以仿效日本模式,但不應照搬。首先,台灣市場規模小,若導入完整三級聯賽可能
反造成球隊經營壓力。因此在初期整合時,應以"雙聯盟合併成單一聯盟"為短期目標,"
設置發展聯盟"為中長期規劃。


此外,日本高度重視地區經營文化,B.League甚至規定球隊須獲地方政府與企業支持,台
灣亦可思考與地方縣市文化局或觀光局合作,透過在地活動、社區籃球營、文化主題賽等
強化連結。



七、球迷與市場的角色:整合不可忽視的聲音


若整合僅是上層操作,將難以獲得民意支持。建議整合小組可定期舉辦公開論壇、球迷民
調與問答平台,讓球迷參與未來聯盟制度的設計。例如:新聯盟應否保留城市主場?是否
保留兩聯盟隊名?這些問題若能廣泛蒐集意見,將提高未來整合的接受度與認同感。



八、媒體與行銷的一致性策略


B.League創立後,統一行銷公司B.MARKETING負責所有宣傳、票務與贊助事務,成功建立
一致的品牌形象。台灣可比照成立"台灣籃球發展公司",以法人形式整合轉播、票務、周
邊商品與活動設計,並與LINE TV、愛爾達等平台合作推廣國內外轉播。



九、建立球員工會與勞資協商平台


目前台灣職籃球員多數未參加工會,薪資、保障與福利標準差距大,容易造成職業不穩定
與人才流失。整合後的聯盟應設立球員公會,參與聯盟制度與合約設計,建立職籃勞資合
作制度,強化職業運動的永續性。



十、結語:整合,不只是選擇,而是生存關鍵


日本籃球整合不是偶然,而是身處絕境後的破釜沉舟。台灣職籃雖仍有球迷基礎與資源優
勢,但若繼續陷於內耗與競爭紅海,不僅將錯失商業機會,也難以在亞洲賽事中突圍。與
其讓歷史重演,不如主動改革,為未來鋪路。從B.League汲取的,不只是制度,更是勇氣
與願景。


唯有放下成見、聚焦未來,台灣職籃才可能走向整合,開啟全新的籃球時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6.226.240.122 (臺灣)
※ 作者: wellwed 2025-08-06 13:50:47
※ 文章代碼(AID): #1eakqvVE (basketballTW)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ketballTW/M.1754459449.A.7CE.html
j8866yanzi: 你要期待台灣籃協做事不如先期待有人願意接受妥協合併1F 08/06 13:53
aa29824306: 黑人股權都賣了 沒實質權力 是看李董 蔡董3F 08/06 13:59
j8866yanzi: 當然是在講藍色老二那位4F 08/06 14:00
DFTT: 現在是面子之爭 實務方面的建議沒啥意義5F 08/06 14:01
likeyouuu: 藍色老二:我看你完全是不懂喔6F 08/06 14:10
orange7986: 對某些人來說吼,PLG成功=台籃成功,那是他們花了很多資源打造的品牌,要他們放棄等於宣告他們失敗,台籃成功必須建立在PLG成功
換個角度看,PLG的出現也間接讓更多企業願意投入對台籃是好的,只是現在我覺得PLG需要放下往下個階段前進了7F 08/06 14:27
j8866yanzi: 大家都是這麼想的 但有人不願意這麼想13F 08/06 14:33
serv828: P+招牌被自己玩爛了,還要堅持什麼
現在的P已經不是當初的PLG了14F 08/06 14:35
jackie36952: 一個非籃球出身的 可以讓籃球人聽話 需要一個奇蹟16F 08/06 14:43
CelestialRel: 富邦少主那個樣子,FIBA來他也不會管的17F 08/06 14:43
KobeIchiro: 富邦怎麼可能讓外力介入18F 08/06 15:07
assbean: 去問富邦啊19F 08/06 15:10
cjukaku: 真的 反正大家肯定覺得台灣職籃能成功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PLG 不管後面發展好壞都功不可沒 已經可以當台籃進步的一大助力了 與時俱進放心退場吧20F 08/06 15:28
dgq75148: 去年或今年可以合併時,同意合併並退場,大家會記得前幾年的成功,但搞到聯盟快倒、快被併吞還死撐著,那前面幾年多成功也只是曇花一現23F 08/06 15:47
nsk: 這次PLG無人入選國手 會不會上告 FIBA被打壓丶導致 FIBA出手停權台灣會籍?26F 08/06 15:48
dgq75148: 現在PLG是以一個開創時聲勢浩大,卻到最後只剩三支球隊而瀕臨,可能失敗收場的聯盟28F 08/06 15:48
Jimstronger: 我不覺得黑人有到不重要、只是邦猿傀儡的程度,他如果那麼不重要,去年張嗣漢辭職照理來說他身為張找來的副會長應該也要跟著辭,邦猿再重新推舉新的會長才對。但很明顯邦猿並沒有這麼做,如果只是傀儡有什麼好不能換的?而且我認為P寶的產生也跟黑人的一堆宣傳手法有關30F 08/06 15:51
walker: 陳建州掛副會長只是在聯盟裡先避風頭吧
會長/執行長離開聯盟當然就只剩他實質會長+執行長36F 08/06 16:05

--
作者 wellwed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