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edama ( )
標題 Re: [討論] 黎明出版社找的譯者也太猛了吧...?
時間 Mon Sep  1 03:27:12 2025


※ 引述《liquidbox (樹枝擺擺)》之銘言:
: : 雖然也有人說尚市長品德很差,但跟這位譯者比應該好多了:
: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31074?sloc=main
: 先不說中指蕭
: 一本外文書動用10位譯者,本以為是什麼國外很熱門的書籍,
: 為趕時間所以分給一堆人加快出版速度
: 結果不是,原著2000年就已經出版,隔了25年才找10個譯者分工,
: 可想而知,這10個譯者應該絕大部份原本都對這本書不太熟甚至本身沒看完
: 再進一步查詢黎明文化過去的出版書籍紀錄後發現,
: 這家出版社過去沒有出版外文書籍的經驗,
: 一進軍外文翻譯書籍市場就找10個譯者,
: 這方法也不知到底該用低風險還是高風險來形容
: 因為看不出是否會有個最終譯者來負責主導整個專案,
博客來有寫啊  編審:朱浤源


skyhawkptt: 看目錄感覺是用對岸譯本,主題是緬甸微,再看出版社隱約模糊知道一些情況08/31 23:53

譯者都台灣人 會是對岸譯本嗎?

查到這篇有比較詳細說明
https://www.facebook.com/margaret.yang.769412

《日落落日︰最長之戰在緬甸, 1941-1945》
新書發表會新聞稿
時間︰20250903星期三下午二時至四時
地點︰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49號黎明書局
新聞稿
    華夏科際整合聯合總會(簡稱「華夏聯總」),今年透過黎明文化出版公司推出非常
有特色英文書的中譯本《日落落日︰最長之戰在緬甸, 1941-1945》。我們多年前,曾由
中研院近史所的研究員朱浤源鑽研被兩蔣軟禁卅三年的孫立人「叛亂嫌疑」案。追蹤其舊
屬郭廷亮之死十多年以後,所寫的報告,得到監察院以及社會各界肯定。但從英人角度認
識孫上將及遠征軍,朱認為必須在《日落落日》緬甸大戰與新卅八師、新一軍之間著手。
也可瞭解英日在緬甸大戰經過。這部大書Burma: The Longest War, 1941-1945十分重要
。「日落」指自詡「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落了;「落日」則指盟軍硬生生地將日帝國擊落

    因為這部奇書紮基在Louis Allen,一位英國的日文翻譯官,以人在戰地親自見證,
並追蹤訪錄日本無數戰俘,有第一手的資料做貫串、做基礎。比對英、日、美、緬、印等
國眾多的活見證,他又經四十年琢磨,再以文學筆法寫出戰場實相。出版後又因參戰日軍
重視,也予日譯,作為本書有關日軍人名部隊名的參考。

    本書譯者還從戰陣故事,再細看英、日軍的優缺點,更進而看出日軍的官、兵的文化
。當然,本書也讀得到英國、印度、緬甸、非洲、澳紐等大英國協各軍的故事。此時,從
事中譯的我們,更發現,這緬甸之戰真是世界級大戰。因此中文書名要增加「世界」兩個
字,才合第二次世界大戰本質︰彼此相異的種族偏見、生死觀念、戰爭科技、情報滲透加
上情愛性慾,都由作者細膩刻畫。

    作者Louis Allen(艾倫)將 緬甸之戰名為Burma, the Longest War是學《最長的一日
》原文(The Longest Day)描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諾曼第登陸的過程,由考李留斯· 雷
恩於1959年出版。

   從此書可知參與的國家地區真多:將近三十個。真是世界大戰在緬甸。
    本書的英文實在太難解。朱浤源於是藉勢任職中研院,開始向軍史、戰史、緬甸史、
印度史、東南亞研究,還有華僑研究,尤其日本防衛廳戰史室以及緬僑等各界請教。在一
直尋求協力合作之中,沒幾年已邀來卅多位學者專家,也作出六十多萬字的第一次稿,但
多數不易讀,且譯法多種,又不統一,想要中譯本書,實在超極棘手。

    為統一地名、人名、部隊名以及譯法,鳳山陸官楊力明老師與東京武藏野大學蕭明禮
、臺北黎明出版社吳昭平副總編費力最巨,校對與修改至少十幾回合。三、四年來再加把
勁,邀集緬僑以及緬甸留臺學生,群聚新北市中和區的華夏科大,並由蔡育真在電腦上首
度繪出全印緬地區世界大戰的全圖。

    我們的努力,獲得北京三聯書局肯定,並加入合作團隊,最後也同意出簡體版。我們
臺北則為正體字版,於九月三日先發行。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以研究帶動翻譯,有意外亮眼的突破:因為臺灣的譯者還挖出日人
極機密,有計畫地利用緬甸愛國青年人,由翁山領導的建國「卅志士」,在日本殖民地的
臺灣的總督府後方前乃木總督官邸,以及在花蓮玉里的山中,從事偽裝、爆破、造謠等祕
密訓練。

    這群人(後來著名的緬甸建國卅志士)經過密訓之後,先遣尼溫等由花蓮經高雄出海,
從越南、泰國邊界混入,在泰國境內緬甸邊區集結,再由日本參謀本部鈴木大佐的「南機
關」領導,組成「義勇軍」,一方面待命,一方面令潛回緬甸尼溫預在故鄉部署,再由翁
山總領導。太平洋戰事發動後,「義勇軍」果然從緬南至緬北打前鋒,幫日軍開路直入緬
甸,並順利且快速擊潰中、美、英盟軍,五個月內就成功佔領整個緬甸。因此,臺灣與緬
甸之間,竟曾有過如此「非常特殊的夥伴」關係。以上這段是我們團隊以學術研究帶領翻
譯的獨特發現。時值九三軍人節,敬以本書與此發現獻給大家。

翻譯簡介:
朱浤源,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台大政治系兼任教授、中央
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孫立人上將專案追蹤訪談錄》、《從變亂到軍省: 廣西的
初期現代化, 1860-1937》

楊力明,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陸軍官校政治系教師,著作:《大眾傳播對美國越戰
政策之影響》、《纏鬥聯合國﹕資深大使見證錄》等。
李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後,著作:《英印殖民時期的缅甸華僑
及其政治參與》等。
黃文範,陸軍官校、參大、美國砲校及美國國防學校,翻譯大師,共出版81本書籍,翻譯
《索忍尼辛全集》、《西線無戰事》、《戰爭與和平》等。
楊晨光,崑山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蕭明禮,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日本武藏野大學講師,著作:《「海運興國」與「航
運救國」: 日本對華之航運競爭(1914-1945)》等。
黃竣民,陸軍軍官學校畢業,著譯有:《東線之鷹》、《無役不與》、隆美爾著《步兵攻
擊:經驗與教訓》、等廿餘部。
梁一萍,麻州大學安城分校美國研究博士,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著有《移動之民:海外
華人研究的新視野》等。
張瓊惠,奧勒岡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著有:〈哈金的戰爭書寫:以
《戰廢品》為例〉,《美國華裔文學評論集》等。
英文校對:楊力明、姚敏芝台大中文系,美國丹佛大學純藝術碩士,美國國務院與新聞總
署任職、朱珮瑜: 台灣大學植微所博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後研究。
日文校對::蕭明禮、郭文安,日本神戶大學碩士。
封面設計:陳紹萱,紐西蘭Massey University, 視覺傳達設計系。美術設計師。
附件︰
回顧本書與《日落落日》中譯本的作業,我們認為有四大項廿小目的特色︰
一、 作者艾倫比喻二戰中緬戰最凶同時,他的獨特貢獻有︰
(一)形容英軍在二戰所打的「最長」之戰,就是這個前後還不到完整四年的緬戰。
(二)英軍真的很辛苦,但是需要加上間諜作業、多次滲透作戰,發射非常多美國製造的砲
彈與無數坦克,動員華軍、美軍緬北擊潰最凶狠「久留米」礦工師團,新卅八師奇襲密支
那,逼使日軍戰略性撤出緬北,最後,英軍總算很漂亮地,越過伊洛瓦底江,錘瓦城、入
仰光,在緬中與緬南反敗為勝 (詳見William Slim名著Defeat into Victory 《反敗為勝
》)。

(三)日軍參謀作業超極重要,竟然參謀團一個大佐(上校),可逕自下令給一個師團長(少
將),令他聽命,自殺在伊洛瓦底江密支那戰場正作戰當中的現場。
(四)他親眼以及親耳在BBC播放的錄音檔中,見證到如此多日軍的如此視死如歸,內心深
受震驚與感動,並在本書形諸文學性的紀載。
(五)英軍的確看不起美軍,尤其史迪威中將。
(六)在他筆下的緬甸大自然,一方面真美,當然另一方面也很恐怖,尤其述及下游日軍因
飢渴狂錫當河水後,竟見上游流來的日軍浮屍遍佈。
(七)他對華軍了解得很有限,而且還有錯。
二、本團隊雖曾損兵折將,但屹立不搖,其主要的特色與發現︰
(一)東京防衛廳檔案館顧問與研究員認真提供日軍與聯軍大敗與南機關領導緬甸義勇軍的
極密史料,透過蕭明禮博士做了最重要的突破。
(二)密支那大學講師Kyeo Swe Nynt博士指出賓溪(Pinchuang)沙灘吉普車上英軍屍首斷頭
的死因,與孫立人師長指揮一一三團官兵口述回憶道在仁安羌高地戰鬥現場,發現義勇軍
偽裝的「日軍」槍法奇差︰「他們都打太高了」;

(三)楊力明近幾年獨挑大樑,並協調國內外眾人,使吳昭平副總編成功校對與團隊的繼續
運作,其功甚偉。
三、 著者精彩論述的重點
(一)死的決定與死的方式各軍差別很大。日軍的死最具當昭和好戰天皇精神,其與當地英
軍、緬人的戰與和之間,極有特色。
(二)科技戰在各軍,尤其溫蓋特利用滑翔機,使英軍成功秘密空降敵後,雖多數陣亡,但
在破壞日軍陣地以及提振英軍士氣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值得肯定。
(三)見證對民族、軍隊與國家之間的具體認知,雖程度不同︰但是民族最重要,國家認同
可以快速變化,甚至完全不同。還有,軍隊內部,尤其日軍的階級意識明顯。
(四)性在各國部隊中因種族而有不同,也有階級差異,尤其在英軍與日軍當中。書中也敘
述慰安婦與戰敗日軍同進退的感人故事。
(五)作者細數聯軍反攻與翁山倒戈之間的複雜互動。泛用英、法、德、日文學之美,來描
述山川河流、佛寺與緬人,並以強調魂魄仍飄在荒野蔓草間結束本書。
四、翻譯團隊因階段性功能的需要而擴大
(一)一開始,中華戰略學會王文燮、丁之發兩上將鼓勵與啟動、中華抗協傅應川、胡筑生
兩局長、軍史學會王立申上將等許多將校接棒,做了長期的支持與互動。
    譯學泰斗黃文範,最早投入,且在本書譯述文字最多,今已百歲高齡,其溫文儒雅以
及花園新城住宅之藏書,以及譯完原十八師團長牟田口廉也中將繼任十五軍司令後,在進
攻印緬戰陣間,不只好大又加荒淫,終至一連串大敗的各章之後,見到朱浤源交卷時的舒
暢表情,令人對中國人愛國也有中譯這管道的印象非常深刻。

(二)自科整會開始,中研院近史所自張玉法開始,經陳三井、陳永發、呂芳上、黃克武、
呂妙芬以及雷祥麟等所長四十年的肯定與贊助,史編局傅應川、胡筑生局長的支持,與九
十高齡的回部大使林尊賢幫助英譯與日譯,以及孫將軍舊屬陶瓊藻熱心參與,使研究成功
帶動翻譯。

    史編局贈以辭典光碟、地名對照表以及緬文、緬地的多種譯法,以及林、陶兩位前輩
並多次設宴招待,令人備感溫馨與懷念。
(三)防衛廳史料幫助解讀,並引導在花蓮玉里尋獲「卅志士」由「南機關」密訓地點,本
發現,加上英軍許多回憶文章以及專書,突破陸、臺兩地多年以來,對仁安羌之戰爭議不
斷,且至今不止仍多所錯誤。本調查適足以匡正其偏失。

(四)臺北安和路郭文安、野澤多美伉儷,與東京蕭明禮的「借箭」日文譯本,還原日軍所
有姓名,以及對歷史描述有關鍵性的助益。
    (五)團隊成員多次親訪仰光,特別是密支那的華軍墓園、戰地、佛寺與僑校。令人回
憶起楊一立非常重要且關鍵性的訪問記錄,還有無數次挹注本計畫。
    而無數次造訪中和的緬甸街,承李沛理事長緬僑協會不只借閱地圖和幫助理解緬甸,
李惠玲老師團隊又與華夏科技大學師生與圖書館陳麗娜組長,以及江雪秋博士合作,提供
場地與協助修復對緬文的譯音核定,貢獻極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4.8.175 (臺灣)
※ 作者: medama 2025-09-01 03:27:12
※ 文章代碼(AID): #1ejA8IDc (boo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56668434.A.366.html
psion: 好奇書中有提到克欽義勇軍嗎? 如果沒有還能號稱英軍反敗為勝 那我真的無話可說1F 09/01 10:43
Qorqios: 推
說明詳細3F 09/01 13:39
skyhawkptt: 個人推測資料是依公司出版資料和目錄用語來推測
    觀察
純讀者書市不專業觀察 請勿介意5F 09/01 16:43

--
作者 medama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