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
作者 canlest (呆呆)
標題 Re: [心得] 高速公路內線多少才不算龜
時間 Wed Sep 10 15:27:09 2025



要有好用的超車道

大家都忽略 中線駕駛人的素質也很重要吧 = =

中線車輛每台跟人形蜈蚣或聯結車一樣

內線車超越中線車輛,往往無法安全合理的切入中線車道

然後飆仔還會認為你不讓路

再鬼切想辦法到你前面


這是台灣三寶在紐西蘭被扣車的影片截圖
https://i.meee.com.tw/ycHjgsY.png
[圖]


圖中警察攔下這對新婚夫婦時就好好教育了一番

其中 "在紐西蘭,超車過程全程要保持100m的距離"


不管飆仔龜車 要求自己和親友做到再來討論超車道啦

原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BKYcEAN4k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214.91 (臺灣)
※ 作者: canlest 2025-09-10 15:27:09
※ 文章代碼(AID): #1emIXGc5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757489232.A.985.html
OnesXiao: 速限+10 不併排1F 09/10 15:51
snailking: 只要內線開的比中線快,就可以視為正在超車,中線連的跟蜈蚣一樣,沒空間回中線,只好繼續龜內線"超車"中線2F 09/10 16:05
airmike: canlest大你還真有耐心 我看連公警局都不想理前面那排發文 他們才每兩三天上來取暖一下 我看交通部乾脆極端一點要嘛高速公路全線分段區間測速 每段都排除休息區
要嘛就全面取消測速照相改人工執法
你國家到底把哪一條當作天條的態度就明確表態出來4F 09/10 16:08
能勸一個是一個 總不能每個人都因為事故才知道安全距離的重要
slluu2: 保持10公尺就有人鑽了 還100公尺 笑死9F 09/10 16:17
liquidgroove: 內車道往往車流都緊緊貼著 跟水流遇到塞子一樣
氣流, 水流, 車流 遇到堵塞就會擠在一起這時候只要把卡在超車道的塞子移除, 車流順暢就不會擠在一起10F 09/10 16:21
qwe753951: 在台灣就菜機互啄,用NZ標準通通都該回駕訓班學13F 09/10 16:26
hondasho: 這就是優先行駛外線的意思啊14F 09/10 16:28
我認為最少車流交匯是更安全的開法
在外車道吹噓大車學長很有禮貌
並不會降低事故嚴重性的期望值
尤其你的精華影片都顯示你鬼切成習慣不自知
好歹嘉偉影片看過你受訪 不希望你持續置自己於危險之中
更不希望你推廣安全駕駛自己卻是反著幹
cor1os: 鬼島不知道哪來教育失敗的路權讓這些三寶亂來 -.-15F 09/10 16:42
Qpera: 反正我都切外線,如果有四線車道幾乎不走內線,龜車超多。16F 09/10 16:44
finasoul: 10公尺?我看是有縫就有人想鑽了吧17F 09/10 16:55
auir: 而且學長也都跟很近18F 09/10 17:15
fire124: 麻煩內線愛用者不要用時速101超隔壁道99的車19F 09/10 17:17
是不是該思考一下
如果開在最高速限打了燈 切不回中線是誰的問題?
acesslai: 台灣超車有時是切後車車頭,現在超車或變道需要踩煞車的,我大概都不會做,省事省麻煩,要超就是能一路踩到底不是105超100那種20F 09/10 18:06
finasoul: 台灣要一路踩到底 推薦你走路肩
反正都無視速限了 快就好23F 09/10 18:13
spider781118: 推一樓 不併排也很重要25F 09/10 18:22
finasoul: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被剪車頭檢舉成案機率很高了 盡量檢舉26F 09/10 18:23
Adonis7088: 無解死局啦 民族天性 真心可悲27F 09/10 18:49
NekomataOkay: 很喜歡內線仔那句話 你要飆車你去國外飆車,這裡是台灣,太平洋沒加蓋28F 09/10 18:52
Adonis7088: 平常羨慕國外如何如何云云 等到要全面學的時候又藉口30F 09/10 18:54
whitePlume: 飆仔最好超車完會回中線31F 09/10 18:58
Lowpapa: 問題還是龜車32F 09/10 19:03
Adonis7088: 中線沒車為啥不回中線? 內線有速度加成?33F 09/10 19:03
hondasho: 聰明人都優先巡航外線34F 09/10 19:05
PEEEE: 1樓 加上偶爾留意後車靠近 可是情況加速或暫時切出
可以的話與隔壁道 保持1+車身 對自己也安全 避免隔壁出狀況35F 09/10 19:41
hcshin: 台灣就東南亞不如的水準,怎麼跟先進國家比咧??37F 09/10 19:44
[圖]
hcshin: 推樓上國道警察經驗談,應該沒有人比國道警察有更多處理國道事故的經驗了吧39F 09/10 20:21
royli: 速度大於中線是可以不讓,雖然飆仔不會這樣想41F 09/10 20:37
不是不讓後車,而是超越後才有辦法切到中線
常常覺得後車期待你鬼切去中線
這不是飆仔是什麼
acesslai: 速度夠快當然可以不讓,通常有中線空檔飄走了,咬著屁股跑不是很安全42F 09/10 21:05
Adonis7088: 看看狂人日誌 德國內線前車跑兩百多照樣讓你
我們國民素質真的還差很遠44F 09/10 21:20
我這篇是想說 你中線有得切嗎?
前車不讓開的時候是不是已經開到速限 右邊車道又沒有空間切?
damnit0705: 不懂龜內線的原因46F 09/10 21:27
你該注意一下但打了右方向燈切不回中線的車輛
※ 編輯: canlest (1.163.97.10 臺灣), 09/10/2025 21:47:49
berryc: 車陣長就連續超車啊有什麼問題...跳格子才有事吧影響後車超車道就一條, 前面有車正在超車就是乖乖排隊
就是不想排隊才會帶風向什麼"後車比你快就要讓"這種鬼話然後當車流夠大的時候,排隊超車的車多了..這時候就會失去超車道的效用, 原因也是車流量太大,跟龜不龜沒啥關係47F 09/10 21:50
torpp: 龜猴仔就是隱形怒路仔 不允許人家超車的
多上路看看老司機怎開吧 根本沒人想理內線猴52F 09/10 21:54
其實很多飆仔們都是老司機,老不代表素質好嘿
torpp: 那群就是沒救的 別妄想讓他們進化了54F 09/10 21:55
qpqp1: 國道大學長又多又兇 導致三寶只能龜在內線55F 09/10 22:21
liquidgroove: 內線路塞總是會找許多理由來合理化占用超車道的行為沒有要超車就不要進入超車道 這很難懂?
還在那邊哭訴說切不回去中線? 不會利用速度差異?56F 09/11 00:32
你用速度而不是安全距離切回中線,你是不是在自介你是某族群啊
liquidgroove: 難怪台灣駕駛去國外會被警察沒收駕照 一堆雞腿換得59F 09/11 00:33
IanLi: 保持車距大家都好開,就一堆超速逼車,或是鬼切剪線...60F 09/11 00:59
jeta890119: 就一堆自我感覺良好的法規仔61F 09/11 02:41
assmilk: 飆仔就是不想跟著速限開…..
哦 對了 遇到測速他們會踩剎車 很乖的62F 09/11 06:19
eryaniso: 我也覺得中線開太慢,才是讓大家龜內線64F 09/11 07:12
仔細觀察一下 有一部分是車距問題
能解決這部分 再來一起撻伐真。龜車
leo255112: 可是龜內線的大概七八成都會被中線超車啊65F 09/11 07:30
william826: 安全距離都不懂的 不就他媽底層畜生 沒資格嘴智障龜66F 09/11 09:31
ryu38: 我昨天開高速公路還遇到在內線緊急煞車要切中線的67F 09/11 10:24
QmaxQ: 這標題就是龜仔才會這樣問,後面有車或中線比你快
就是龜68F 09/11 11:30
jimmyyang: 我開內線從來沒被中線超過 利用中線鬼切到我前面的飆仔不算的話70F 09/11 12:16
abc12000: 因為龜車陣暴走瘋狂在內中外亂鑽亂竄那種最危險了,其他的我覺得還好就一直開而已。有的人就喜歡前面沒車高速巡航只要不要太誇張我都覺得還好72F 09/11 12:17
jimmyyang: 嫌別人超車慢 超車安全就違法超速,完全也違背超車道的精神
覺得全世界都逆向的 自己就是禍害之一 還不自知
所有人龜車 在繼續講看看這麼自我中心的話吧75F 09/11 12:17
tony54300: 現況外側車道才是超車道,內線一堆自認以最高速限行駛的巡航仔,比我快的都是飆仔,無解!79F 09/11 12:27
我看到的:
外側車道的車輛大多還是沒有足夠安全距離就變換車道,單純只是車少才過得去而已
※ 編輯: canlest (36.225.40.48 臺灣), 09/11/2025 12:41:10
puta: 龜車怎麼可能以最高限速行駛內線,別騙自己了81F 09/11 12:36
noirskakashi: 台灣有台灣的玩法,內側正名為輔助駕駛專用道。82F 09/11 15:10
xmaspan: 還在玩阿,説外側是超車道的,去看看栓哥的影片,若外側這好開,他何必一直鑽來鑽去,上次有個相信外側是超車道的,已經紅了。83F 09/11 20:01

--
作者 canlest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