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標題 Re: [閒聊] 程劈說純電是寄生納稅人的工業垃圾
時間 Wed Nov 12 09:03:57 2025


※ 引述《alston1812 (許我一筆墨,繪你傾城顏)》之銘言:
: 以里程焦慮跟10年後的使用來說
: 混動還是比較可靠
: 要電車加速感的話
: EHEV把馬達跟電池加大就很能打

程XX很早就在VW車系小有名氣

當時應該是當材料行出名的,東西便宜、品質不一定穩定但態度一定差

後來大概在2017年那時候臭掉,搞了個"德國BORGES油品"

用很多模糊的話術說是"德國機油"

結果被發現德國根本沒這個品牌,所以變成"德國進口台灣分裝"的說法

當然,台灣神油總是不乏死忠支持者這個見仁見智,可能真的很好用

他賣的也不貴就是了,所以就當作也許不是黑心商品

但假如是正常商品幹嘛用奇怪的話術在那邊瞎扯,好像還被告過詐欺


回到混動,我覺得現在中文字面上的混動範圍已經太廣了

HEV: 標準就是像T牌那種電池只有一度左右的Hybrid系統,以ICE為主要輸出手段

PHEV: 其實這東西現在真的是蠻多各種不同的設定,尤其是中國那邊,在各個基礎上各顯

神通真的非常有趣


但現在有個趨勢就是,PHEV電池也越放越大顆,從以前的10度上下,現在可能都會朝著20

度前進,然後同時揹著ICE+這麼大的一顆電池,然後依然是以電驅為主力,ICE只有在必要

時介入驅動,那這個真的是Fu糗嗎? 你有一顆2X度的電池,換一次可能也是數十萬起跳


整個電池單元因為容量小,循環次數可能比大電池的BEV更快

同時依然要背一個變速箱,雖然現在主流應該已經是用類似ECVT行星齒輪或是DHT

到底怎麼取捨其實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地方,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同時我覺得PHEV和EREV整體來說界線越來越模糊.....

EREV

事實上ZF三年多前內部有進行過一個部門重組

把當時的EVD (electric vehicle Drive)和部分傳統變速箱組成一個新的BU

今年上半年發表的eRE/eRE+系統就是他們最新的增程產品

這東西版上好像沒討論太多,簡單來說就是把整個系統整合

從馬達(發電機)、行星齒輪組、Inverter....等

讓ICE看是直接對軸輸出還是要發電

而eRE+其實也可以直接對軸輸出,因為裡面有個離合器,以及整合了差速器

大概可以將之視為P1+P4整合的模組

eRE可以有110kw的輸出,eRE+則是150kw (200HP)

要是把eRE+放在後軸,則可當成EREV後驅車,前軸用彈性選擇

當然ZF今年其實也推出了他們的BEV電驅解決方案

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整體來說,電驅的應用範圍會越來越廣,差別只在於能量載體的輸入方式

ICE反而變成輔助腳色,將汽油這種能量載體轉為電能或熱能的工具

而驅動往馬達靠攏看似越來越普及的方式

車重問題其實PHEV也是存在,以Rav4 Prime (PHEV)來說

整備重量就已經來到1950 kg,並沒有輕到哪裡去

兄弟車NX PHEV則是直接破兩噸

而因應電驅需求,鋰電池的用量只會越來越廣越來越普及和越來越多

BEV會碰到的問題,其實只要電驅普及越廣則其他車種也會碰到

目前整個電驅系統其實進步速度很快,電池其實也每年在進步

尤其是化學產業其中投入的論文、科學研究也非常興盛


然後這些電池、驅動系統最終也會讓ICE在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中延壽

有些人開著低輸出經濟四缸ICE說自己是"Petrol"head憎恨BEV捧PHEV就有點怪

怎麼說呢? 太監談房事的概念?


對市場一點敏感度都沒有,把A片當實戰的腦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6.226.240.97 (臺灣)
※ 作者: zzahoward 2025-11-12 09:03:57
※ 文章代碼(AID): #1f4zp_er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762909439.A.A35.html
※ 編輯: zzahoward (136.226.240.97 臺灣), 11/12/2025 09:07:15
infinity0124: 但仍可以看到某7一直說電車發展一百年做不起來要被淘汰了,然後技術年年在進步,你說有趣不有趣,就像觸控技術也很早就有,但一直沒普及直到智慧型手機時代統一市場1F 11/12 10:15
Killercat: EREV/HEV其實都能理解 覺得氫能是未來的人我比較不理解完全看不出任何地方有優勢的方案到底利基在哪裡5F 11/12 10:31
ftwing: 這樣THS還會繼續在油電界稱霸嗎?7F 11/12 10:57
maniaque: 對岸新能源車統包了
erev 跟 phev都放在新能源車,搭配的特用引擎也是如此8F 11/12 11:07
festa: 拉長使用時間來看,鋰電池是消秏品,ICE是半永久的裝置10F 11/12 11:10
LAURANCE: 想到黑莓機11F 11/12 11:11
bilibala: HEV/PHEV 本來就是節能導向,不知道酸"經濟四缸"的人討12F 11/12 11:11
其實當代PHEV馬力多數比原本的ICE/HEV還大
PHEV因為馬達和大電池帶來的優勢,所以在同樣輸出的ICE設定下反而衍伸了更多輸出
真正節能導向的反而是HEV
maniaque: 至於說phev電池cycle大?那豐田才一度多,不更操勞?13F 11/12 11:11
festa: 支持氫是為了排除鋰電池這個巨大的消秏品吧14F 11/12 11:12
bilibala: 驗 BEV 是哪招?15F 11/12 11:12
LAURANCE: 氫能源某方面來說跟油車都是相同原理產品  傳統車廠T推16F 11/12 11:12
maniaque: 而且別忘了,phev erev 都有引擎提供搭配的動力源啊17F 11/12 11:12
LAURANCE: 氫能源 意思是 我也可以推跟純電車一樣環保的產品
但環保是假議題 純電化 整合的電源管理系統+自動化駕駛18F 11/12 11:13
bilibala: 氫能車也有兩種,燃料電池形式或者氫內燃機,不過不管哪20F 11/12 11:14
LAURANCE: 才是真的能說服消費者更換的原因 氫能源開起來跟油車21F 11/12 11:14
bilibala: 種都要加氫就是了22F 11/12 11:15
maniaque: 而且phev 即使20度,老化變成10度,一樣照用的23F 11/12 11:15
LAURANCE: 一樣類一樣頓 沒有自動駕駛 為啥要為了環保買氫能源??24F 11/12 11:15
maniaque: 好好的,但bev 78度電池折半變40度,你還能如一般使用嗎25F 11/12 11:16
LAURANCE: 你問消費者會不會為了環保多花錢買綠電?連小錢都說服不26F 11/12 11:16
maniaque: 開著上路就在想要去哪邊充電,免得開到一半沒電顧路27F 11/12 11:17
LAURANCE: 了 要說服消費者多花2 30萬買氫能源車?還沒有加氫站?28F 11/12 11:17
lfk: 簡單問,把台灣販售電動車的價格都往上調40~50萬,然每年徵燃料牌照稅,稅制比照油車,到底一年還能賣多少台~29F 11/12 11:25
Killercat: 貨物免徵才五萬多出頭 牌照稅哪來有辦法比照 就算用現在的搞笑馬力稅MY每年也才三萬多 這是能減多少買氣?
之前有人後驅MY連五萬貨物稅都退不滿咧....
你還真的以為電車在台灣是吃了多少紅利喔.....
快點把那個搞笑馬力稅修一修該收的錢快點收一收吧31F 11/12 11:28
LAURANCE: 一堆品質堪憂的傳統豪華油車車廠在台灣賣高溢價 消費者買單 是消費者自己被割韭菜 還要要求電車高40萬?怎麼
不去要求百萬客貨國產車降價 沒想過是台灣油車太貴?
要課馬力稅可以啊油車一起 每年驗車每台都上馬力機拉
油車改三階這是逃稅阿36F 11/12 11:34
Killercat: 其實按照車重課稅就好 這最公平也最合理
電車本來就重一點,多繳一點我覺得也沒啥不妥
覺得要看價格的話 那把價格也放公式 大家應該也沒意見41F 11/12 11:39
LAURANCE: 電車調馬力簡單還是油車簡單?油車仔一直推馬力稅 電車仔都快暗爽道岔氣了44F 11/12 11:53
mtc5566: 真假 電車不就是一天到晚吹馬力? 哪天被閹割了還笑得出來?
油車調馬力改ECU就好 有多難?46F 11/12 12:01
你有改過? NA來說寫起來根本沒差多少
二階以上其實進排氣還是要動一些或是活塞/汽缸也要稍微做一些加強
油車馬力"只要動"ECU其實有點...怎麼說呢 並不是全部都這樣的
※ 編輯: zzahoward (136.226.240.97 臺灣), 11/12/2025 12:43:33
DYE: 想到特斯拉新加坡特版110kw避开避開動力稅,但是上路後特斯拉會給你解了不破保嗎?49F 11/12 14:10
atbhao05: 安心拉 到時候馬力稅課稅後Model S Plaid的55P特式版
一年繳2千多塊 當個聰明用路人51F 11/12 14:42
dppdick: 難怪一直查不到歐洲有他們賣的油,果真是台灣神油53F 11/12 14:51
ceaserman: PHEV 小電池循環多 bad bad,HEV 電池超小循環更多 棒棒,我不懂這邏輯54F 11/12 14:52
WiLLSTW: 燃料電池形式的氫能我覺得會是優秀的動力 但離成熟還有很大一段時間
但鋰電造價說真的很尷尬 現狀幾個省成本方案本質上都是扒掉更多的保護56F 11/12 14:56

--
作者 zzahoward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