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ashima228 (承)
標題 Re: [閒聊] 電動車續航1000km還會有里程焦慮嗎?
時間 Thu Nov 20 22:35:30 2025


這就延伸一個問題
以台灣來說
這個歸類在油電車
好像沒有免稅耶

而且 神奇的是 如果單純發電用
為何需要掛渦輪 需要用到1500cc的引擎?
小小一顆5-600cc不夠發電嗎?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93.47 (臺灣)
※ 作者: kashima228 2025-11-20 22:35:30
※ 文章代碼(AID): #1f7oSqu1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763649332.A.E01.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閒聊] 電動車續航1000km還會有里程焦慮嗎?
11-20 22:35 kashima228
wangrg: 台灣目前的豐田,是『混動』而不是增程1F 11/20 22:38
Benefits: 很少廠商會用增壓引擎來純發電,弊多於利.增壓混動,多半圖的還是增壓引擎的出力,但也因此跳不出油主電輔的圈子,系統複雜度也降不下來.2F 11/20 23:17
ilovedirk41: 中國phev不是幾乎都是純發電的?5F 11/20 23:37
WiLLSTW: 理想跟華為賣最好的中價位車型就是純發電的 結果那些引擎都是拿鈴木的技術來改的6F 11/20 23:54
kashima228: 老共有好幾台增程就是掛渦輪的 我也不懂
你看日產的e power 算增程 但政府認定也只是油電混合動力8F 11/21 00:57
ilovedirk41: 台灣純增程電動車要能外部充電才能掛電動車牌 唯一的例子就是i3增程11F 11/21 01:03
jack1st2001: 鈴木引擎幾乎是超級好魔改裝的引擎了 設計時都周邊升級都想進去了 很正常13F 11/21 04:06
DYE: 車輛是一個獨立運作的系統,原理是輸入能量轉成動能,跟外界的關係就是輸入哪種能量,排放哪種廢棄物。所以輸入汽油叫汽油車,輸入電能叫電車,輸入氫氣叫氫能車,輸入乙醇叫酒精車,等等。你這台車只加油,不管裡面怎麼運作,就該歸類成油車15F 11/21 07:17
Killercat: 會有這種說法是因為i3之前有個版本是增程但掛電動車簰所以很多人就被搞糊塗了
https://tinyurl.com/yc47hkxs
喔喔上面有人提到了...20F 11/21 07:19
DYE: 增程電車,為什麼需要挂渦輪?因為要小重量大出力。為什麼增程還要較大出力的引擎?因為電池較小,瞬間能輸出的功率受限(也顧及壽命)。當駕駛需要馬達大動力輸出的時候,電池供應電能之外,還要引擎供應電能。
增程電車的電池一般會選擇能高C放電的品項(10C-20C),但是都不會長時間高C放電。當駕駛重踩油門,瞬間雖然發電機來不及介入,但是之後會補上。
Epower不能算增程車,當然是因為只能加油,它的發電機-馬達實際意義就是取代變速箱。24F 11/21 07:22
popcorny: 太小發電機在你沒電的時候功率不夠,搞不好只能跑時速6033F 11/21 09:27
kashima228: 那這樣PHEV不能算?34F 11/21 10:03
DYE: PHEV的P就是插電了35F 11/21 10:09
ALDNOAH5566: 要增程用柴油會比較省 一般掛渦輪是要增加扭力 柴油低轉扭力大有優勢但是重量比汽油的重又變缺點
要增大輸出引擎勢必拉高轉速 機械高轉就是加速消耗更別說增加的噪音或是震動會感受更差36F 11/21 10:10
kashima228: 那不就 增程又能插電 就算電動車
但像prius怎麼就不算了40F 11/21 10:19
DYE: 又加油又充電是混合動力
只加油不充電,是油車。只充電不加油,是電車。
只能加油,不管有沒有電動機,都只是油車。42F 11/21 10:21
ilovedirk41: 引擎不能驅動輪胎 只能發電
我說的是台灣交通部的認定45F 11/21 10:29
DYE: 對於政府或是外界環境來說,在乎得是你這台車用什麼能源,排放污染怎樣。如果一台NA大排量或是一台渦輪小排量 或是一台HEV,只要能耗標準一樣,排放污染都在範圍內,地位就應該一樣。也就是車子裡面的技術是你的事,你要加什麼種類能源才是政府或是外界在意的。47F 11/21 10:32
[圖]
 
[圖]
ilovedirk41: 台灣政府就認定你是電動車 可以貨物稅減免
http://i.imgur.com/YA5efVI.jpg54F 11/21 10:35
[圖]

--
作者 kashima228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