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ome-sale作者 manlike ( )標題 [新聞] 巢運嘆22k年輕人 花142年買靈骨塔時間 Thu May 14 13:57:55 2015
巢運嘆22k年輕人 花142年買靈骨塔
內文: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3日電)巢運今天拜會民進黨,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
黃益中說,若現在剛踏出社會、拿22k薪資的年輕人,在台北市買房子要花142年,
「他買的不是房子,他買的是靈骨塔」。
行政院今天完成審查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制度草案,課稅稅率最高45%,免稅門檻從
原本財政部規劃總價新台幣4000萬元以下改成以獲利當標準,400萬元以下免稅。
巢運今天拜會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呼籲推動「房地合一稅改」。
巢運發言人呂秉怡說,期許蔡英文拿出準執政黨的企圖心,提出落實世代正義、公
平的版本。
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黃益中說,他是高中老師,工作很多年,2010年時他想買
台北市房子,半年間每坪漲了新台幣10萬元,他看的是一間20坪房子,半年內漲了
200萬元,這不是他的錯,「是國家政策的錯」。
黃益中說,15年前不吃不喝15年,可以買一間台北市三房的新房,15年後的今天,
卻要花67年,這還是用勞工平均薪資4.6萬元計算;如果現在剛踏出社會、拿22k薪
資的年輕人,則要花142年,「他買的不是房子,他買的是靈骨塔」。
連結:
https://goo.gl/M95ixK
其他:
住鬼島當然買靈骨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21.158.103
※ 文章代碼(AID): #1LL3bcDr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431583078.A.375.html
→ wasikulapica: 為何不檢討自己賺太少
收入低就想買房買車買iphone. 與其抱怨幹嘛不多花心力去賺錢1F 05/14 14:06
推 carterdunk: 用租的為何一定要買
上一代有沒有好好置產 其實也跟這代年輕人有關5F 05/14 14:10
→ pds1: 22K買臺北市? 臺北市平均家庭年收入近170萬
因為年輕人賺22K 所以要讓北市房價跌到22K買得起
意思是這樣嗎?9F 05/14 14:18
推 shindawn: 有時間天天抗議 沒時間賺錢買房13F 05/14 14:25
推 kage01: 期許dpp XD15F 05/14 14:25
推 ck960684: 用這種邏輯發言很難被資本社會認可啊~~
巢運真的要被黑到底了17F 05/14 14:30
噓 catsimon: 15年前台北多少人,十五年前台北交通有現在好?19F 05/14 14:30
噓 victor0218: 22k買三房新屋是太誇張了,不過你們不想想平均薪資買20F 05/14 14:30
→ r585741: 台北以外不能住人?21F 05/14 14:31
→ victor0218: 得起平均水準平均通勤距離的房嗎? 根本不能22F 05/14 14:31
推 visa9527: 誰說不能的? 三峽、鶯歌看了沒? 基隆看了沒? 淡水看了沒23F 05/14 14:34
推 assunny1012: 22K應該買得起淡水 基隆 汐止 交通都很方便 可惜...24F 05/14 14:34
→ pds1: 雖然房價貴是事實,但平均薪資雙薪家庭可以買得地點非常多25F 05/14 14:35
推 visa9527: 汐止確實有三房不到五百萬的,沒人要買啊
37分鐘的時間足夠從深坑搭信義快公車到101了28F 05/14 14:37
推 TACYEP: 22K汐止 ………… 有段距離吧30F 05/14 14:38
→ visa9527: 汐止離市區是有段距離,但22K看不上汐止就是另一個問題你總不能要求 22K 住信義大安31F 05/14 14:39
→ pds1: 新北市 家戶所得總額也有115萬33F 05/14 14:44
推 aloness: 就算一年賺200萬,也不見的買的起台北的房子
巢運的重點在這裡35F 05/14 14:49
推 assunny1012: 1年賺200萬 在台北市的房子可選擇的可多了!小一點的37F 05/14 14:50
→ ahwung: 雙薪一年150萬要在臺北買房也很難38F 05/14 14:50
→ assunny1012: 新房 大一點的中古屋都有 你又要大又要新又要大安區那自然選擇少39F 05/14 14:50
→ pds1: 內文沒提到賺200萬,也不見得買的起台北的房子
年收150萬買房很難 是要買怎樣的房 大家來找找41F 05/14 14:51
→ darthv: 2009年林口出清10萬吧
當然台北人只能住台北市區 所以林口就被無視了吧
潮吹的力道一波比衣波弱 而且主事者議題越來越弱了43F 05/14 14:59
噓 zxcvbbb: 22k買三小房?住家理好嗎46F 05/14 15:08
推 visa9527: 社子島 老泉里 崇德街 行義路 南深路 康樂街47F 05/14 15:08
推 qqallen: 22k*12*142=3748萬,月入22k想買3748萬的房子,買不起然後怪政府?神邏輯48F 05/14 15:16
→ iammakiyo: 這整篇的問題是,為什麼你只能領22K51F 05/14 15:38
推 ckai1983: 3748萬沒包含貸款的利息52F 05/14 15:39
→ ujma: 房價沒問題 有問題的是22K也想買房53F 05/14 15:46
→ kuma660224: 而且22k要買台北市,要買新房?
22k如果能買3748萬的首都新房,
是當台灣其他人都死光了嗎?
就是這種白痴算法才導致巢運聲勢日衰。
巢運該做的的是叫年輕人去外移開發新市鎮。54F 05/14 15:50
→ ujma: 買賣雙方都同意價格也有能力支付 不相干的人卻說價格太高59F 05/14 16:01
→ mayko: 2010不就是金融海嘯末期,我記得遠雄京都是那年年中開賣,最低是16W/p..眼高手低想買台北市新房,這些年下來兩頭空怪誰.然後15年前不吃不喝15年買新房,sars是2002,2003的事,拿最低點來說那時很容易買台北市..現在買不起,這啥邏輯60F 05/14 16:11
推 hitsay: 看久了就覺得煩。我也買不起台北。但誰規定一定要買台北64F 05/14 16:36
推 carl777: 打房下來讓巢運的人買嗎?真是自私。65F 05/14 16:46
→ RamirezX: 22K光房貸200萬 銀行應該就面有難色 巢運的癡人說夢嗎?66F 05/14 17:07
→ shonbn: 阿就數學不好才會這樣嘛67F 05/14 17:07
→ IMI9: 22K跟房價都是問題,這兩個問題牽涉到很多層面,但政府白確要付相當的責任68F 05/14 17:43
→ darthv: 有一間等都更的公寓就很得意的 也是台北人
喊買不起的 也是台北人
阿每天電視給你們占據就好了啊70F 05/14 17:45
推 cobrasgo: 說真的,我搞不懂買不起首都的房子有什麼好該的
先進國家首都的房子哪個不是貴鬆鬆,是給一般人買的嗎73F 05/14 18:16
→ darthv: 不然像巴西一樣遷都到鄉下去好了啦 每天看台北靠北75F 05/14 18:18
→ kuma660224: 遷都南投中興新村大家就買得起首都了
然後開始靠腰首都沒捷運沒高鐵沒火車...77F 05/14 19:59
噓 ting301: 為何要買台北 回南部買不行嘛? 潮運的有幾個是台北人79F 05/14 20:22
推 IsYou: 你們以為人口為何集中北部,中南部工作難找啊!你們以為雲林南投彰化人不想待家裡找離家近的工作嗎?潮個屁...80F 05/14 20:32
噓 richman88: 以後乾脆要求「住者有其屋,還要大安區的,最好還可以不用工作。」82F 05/14 20:32
→ ting301: 你來台北工作就要買房在台北? 如果你被派到北京去出差豈不就要買房在北京?
南部來的硬要買台北說穿了就是自己看不起老家 不想回去84F 05/14 20:34
→ horol: 當教師不可能只有22k好嗎……為什麼在戰這個89F 05/14 21:13
推 kage01: 到底是台北人還是南部人愛買台北啊91F 05/14 21:16
→ mayko: 台北人買不起會認命的往外圍搬,或是乖乖接受父母的安排
住在一起,或是樓上樓下這樣.92F 05/14 21:57
→ giantchu: 美國曼哈頓日本東京中國上海當地年輕人買得起嗎真是好笑95F 05/15 09:11
推 catsimon: 老了不會回家鄉住喔? 都買台北只會墊高房價97F 05/15 10:05
→ kuma660224: 北京其實面積超級大,北市只相當於幾個區域
所以人人想進首都,簡單把北北基桃合併成大臺北
所以買航空城或林口基隆青年宅等於住首都
這樣大臺北這城市人口面積才和其他大都市可比。
大臺北平均房價瞬間降三成以上。98F 05/15 10:41
推 mayko: 巢運的抱怨,相當於大陸非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嚷著買不起北京內三環的新房子.在北京,通勤1hr還是在北京內呀,他們蝸居租房比雙北還要可怕.103F 05/15 10:51
→ kuma660224: 所以巢運號召力才會一代不如一代。
要求太偏頗,反而達不到共鳴。106F 05/15 11:30
推 sukinoneko: 既然只有22K就不要想買房,這有什麼好抱怨的?除了台北市其它地方都不能住嗎?眼高手低的人真多呀109F 05/17 2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