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ome-sale作者 Tosca ( )標題 Re: [閒聊] 央行理監事會議記者會QA時間 Sat Mar 19 15:20:59 2022
※ 引述《Tosca ( )》之銘言:
: : A: 升息也會導致成本上漲,升息前已經計算過,對貸款戶負擔,平均貸款餘額763萬元,
: : 增加負擔19075元/每年。升息主要的目標是通貨膨脹,必須壓抑預期心理,政府從供給面
: 貸款餘額 763萬
: 每年增加 19075元負擔
: 推 Infinair: 會覺得痛不就是槓桿開太大,直接預設立場每個人都在高房 03/19 15:10
: → Infinair: 價邁入,那怎麼做當然都會痛啊XDD 03/19 15:10
你們真的有買房繳房貸嗎???
我用央行的例子是算給你看
貸款餘額 763萬
1.5%利率
20年貸款 月繳 31791
30年貸款 月繳 21194
央行跟你說 這種家庭
一年要多付 19075
相當於一個月多 1590
一個月繳三萬多貸款
槓桿有需要開很大????
每個月多繳 1590 痛不痛?
你們一堆人
netflix 月繳390都不想出
還要跟人團購 在那邊假裝是一家人
在那邊四個人分
結果你們現在跟我說
才1590 不痛不癢?!
訂netflix 訂disney+
一個月才幾百元
都要斤斤計較的台灣人
現在居然跟我說 一個月多一千五
完全沒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5.79.40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YDOHTNH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47674461.A.5D1.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閒聊] 央行理監事會議記者會QA
03-19 15:20 Tosca
推 tigotigo: 真的沒差 房貸剩六十幾萬 升太兇直接結清就好2F 03/19 15:24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3/19/2022 15:25:30
→ gy55662008: 我先承認我是跟同事一起買Netflix的窮酸仔3F 03/19 15:25
對一個自住家庭來說
他每個月要多一千五去繳房貸
可能因此要取消訂閱netflix disney+ 在加第四台
都不夠補
靠杯 只剩下免費的youtube能看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3/19/2022 15:26:20
→ tigotigo: 我Netflix繳月費,Disney+買了一年兩千多 無感 錢不就拿來用的?4F 03/19 15:26
→ hide0325: 還好我Netflix 跟Disney+都跟朋友分攤7F 03/19 15:28
→ Infinair: 有些人只是能省則省,根本不是因為負擔不起那幾百元= =既然跟別人分一樣能看那當然就分阿8F 03/19 15:28
嘴巴上跟大家說 每個月才多1590
哪有差
身體卻很誠實的
連訂netflix都要去團購
才390耶!!!
推 maypcc: 網飛 d+是有錢人看的,我們新聞都看無線22台 有網路看youtube就夠了 真有想看的有網路哪有什麼看不到XD10F 03/19 15:28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3/19/2022 15:29:13
→ IS0987: Netflix無感...反正原本第四台的錢挪過去而已
而且都小孩在看卡通12F 03/19 15:28
→ castalchen: 他們永遠用最冠冕堂皇的言語包裝住最黑心齷齪的算計14F 03/19 15:29
→ IS0987: 我覺得有沒有感要取決於用錢觀念啦15F 03/19 15:29
你把第四台的消費挪去netflix
至少都有爽到
央行這次升息
跟民眾搶錢 每個月多1590
請問民眾是爽到甚麼?????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3/19/2022 15:30:36
推 maypcc: 男女朋友看場電影加爆米花就快一千了 升一碼不過就少看一場電影罷了16F 03/19 15:31
高雄夢時代電影院都倒了o.O
這兩年的情侶 少看非常多場電影唷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3/19/2022 15:31:47
推 IS0987: 爽到啥?多加錢肯定沒有爽,只是這金額依貸款來講一個月千萬多1200,倒也不需要到不爽吧?19F 03/19 15:32
→ maypcc: 在疫情降息前利息1.57時買房的都很爽吧 房價至少漲20-100% 這點小錢就送銀行吧....21F 03/19 15:32
你們心態真健康o.O
→ IS0987: 當作做善事捐款就好了23F 03/19 15:32
真的
netflix disney+都不要訂了
免費的youbute看看最健康~~
超貼心~~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3/19/2022 15:34:01
→ Infinair: 版上一堆觀點都是建立在這一兩年科技業,航運那些大賺吧。看過幾年還能不能大賺就知道了,科科25F 03/19 15:32
推 fautumn: 說升息沒差的,跟去團購網飛的是同一群人嗎?28F 03/19 15:33
推 tigotigo: 房子都敢買了還在乎netflix那種小錢?29F 03/19 15:33
→ IS0987: 而且這也是之前降的,我就說想法問題了30F 03/19 15:33
→ maypcc: 不要得了便宜又賣乖 明明房子漲了五百萬 結果現在叫你每月多繳一千多就在哀31F 03/19 15:34
空空最愛說的就是 自住沒差
房子就算漲一千萬 對自住有差嗎?
沒有阿 他房子又不能賣
漲到一億也沒用阿
結果自住一戶
現在每個月要多繳一千五
netflix 第四台 disney+ 都不能訂了
跟小孩說
這些都不能看了
只能去看免費的抖音
科科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3/19/2022 15:36:00
→ IS0987: T大你是不是貸很多啊...= =33F 03/19 15:35
→ heroandeve: 買三間以上的 應該會有感啦 7.8百應該還可以承受34F 03/19 15:37
推 Infinair: 漲1千萬沒差??資產相對於無殼族的直接多一千萬耶...哪裡沒差了35F 03/19 15:38
還完貸款 小孩拿去賣
最後還是爽到小孩
結果我們這些苦命的
只能每天繳貸款
乖乖給央行搶錢
現在連訂netflix disney+的錢都沒有了o.O
還好我還有XGP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3/19/2022 15:40:21
噓 tigotigo: 要升息之前都有預兆 真的會玩不動產的之前都在脫手增加現金部位了了 自己不會做財務規劃怪誰?
某些炒房仔最大的弱點就是忽略炒房的風險 以為不用經歷風險也能賺錢 這種人活該37F 03/19 15:40
推 victorytim: 阿就真的還好啊…..有差的都是資金抓太緊吧41F 03/19 15:42
你們一堆人嘴巴說1590還好
結果事實是連390的netflix都要去團購
還好在哪啦!
→ yanki826: 每月還房貸 有多的錢 可以先還本金 按照個人每月收入支出 有多的下個月可以還本金.42F 03/19 15:42
推 IS0987: 剩兩百無感路過...真的升太多就還清而已,錢很多配置在其他地方了45F 03/19 15:43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3/19/2022 15:44:04
→ kadolong: 前陣子看一堆人房貸1.25 1.3都在精打細算了 現在1碼覺得沒差 快笑死47F 03/19 15:43
推 feverh: 沒差是因為有差也不能怎麼樣
能少一碼誰會選多一碼XD49F 03/19 15:45
推 poeoe: 才1碼真的還好 敢不敢漲4碼啦51F 03/19 15:46
噓 tigotigo: 你哪隻眼睛看到別人Netflix在團購啦 我都自己買耶= =“52F 03/19 15:46
我也自己買阿
我連NBA都有訂!
→ IBIZA: 你這幾天是遇到什麼搓著這麼崩53F 03/19 15:47
法環居然給我nerf超不爽啦!!!
PVE還nerf玩家是怎樣啦
怕玩家過太爽嗎?????????????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3/19/2022 15:48:16
→ IBIZA: 挫折54F 03/19 15:47
推 KrisNYC: 確實升滿一碼整個合理性頗有問題的56F 03/19 15:48
推 bornwinner: 看來你真的很生氣,不過還是要想辦法因應啦,接下來利率走升是必然的了57F 03/19 15:48
→ KrisNYC: 是還好 正常都會覺得到年底台灣本來就會升到2碼左右59F 03/19 15:49
一次半碼 四季升四次兩碼
這ok 彭淮南節奏
大家習慣十幾年了
升的慢好處是甚麼?
讓大家有機會應變
好比內需有時間回血
應付讓你升息討錢
結果現在一次一碼 下次可能又要一碼
速度是彭淮南100%耶
內需都還沒時間回血
就先被搶錢
※ 編輯: Tosca (203.75.79.40 臺灣), 03/19/2022 15:51:24
→ KrisNYC: 但一開口就先升一半還是感覺很奇怪 類似基本工資如果60F 03/19 15:49
推 maypcc: 基本上人就是貪心 這也要賺那也要賺 所以房市才會變成投資產品 換個方式講好了 若央行說每月少繳1千多但房價要跌回疫情前 各位有房族要或不要?話說t大是醫生耶 看一診就可以看買一年netflix了吧61F 03/19 15:50
→ KrisNYC: 2023年底對比2021年總共升6% 那感覺不是太過分
但去年沒條件調整的狀況下8月故意不決定 硬拖到11月解封65F 03/19 15:50
推 kadolong: 前陣子看到一堆人說美國升7碼 台灣不會跟結果現在升1碼打臉 改喊只是回到之前水準 後面不會再跟了 真是有夠樂觀67F 03/19 15:51
→ KrisNYC: 硬升5% 就給人感覺很硬要 真的是有左膠亂搞的感覺70F 03/19 1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