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ome-sale作者 TheDream (努力面對每一天)標題 Re: [新聞] 台北房價太貴!他改花500萬在歐洲買房哀時間 Sun May 22 15:56:47 2022
※ 引述《MiniArse (型男)》之銘言:
: 標題: Re: [新聞] 台北房價太貴!他改花500萬在歐洲買房哀
: 時間: Fri May 20 18:09:26 2022
: 問題在於你舉的"論文"只是拿出一些數據硬湊而已,不要模糊焦點。
: 他只是硬去把吉尼係數和房屋自有率的關係扯在一起。我們先不看
: 新加坡,舉其他國家當例子總行了吧?
我想最大的問題是在於,
你連論文都沒看過就想討論
研究歐洲財富分配不均與住房自有率的論文
https://www.jstor.org/stable/10.15609/annaeconstat2009.136.0027?seq=1
The recently published
Household Finance and Consumption Survey has revealed
large differences in wealth inequality between the countries of the Euro area.
Focusing on the nine largest countries of the survey, we docum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ealth inequality as measured by the Gini coefficient.
你說人家數據硬湊?
論文內容寫得很清楚,數據是來自 Household Finance and Consumption Survey
再從其中找出最大的九個國家做分析
你是完全沒看論文內容,還是英文看不懂?
你現在說先不看新加坡,這是因為你根本對新加坡房地產一無所知,
新加坡的房屋大都只有建物使用權而沒有土地所有權
: 那論文數據最新只到 2016,這是 2020 的 Gini Index 統計資料:
: https://www.statista.com/forecasts/1171540/gini-index-by-country
: ( https://imgur.com/a/05J2jhj )
: 上面德國的吉尼指數是: 32.38
: 照論文的邏輯,吉尼指數高的國家,房屋自有率相對低。hmm...真的是這這樣嗎?!!!
你的英文真的不太行喔
https://i.imgur.com/Oo0Wcve.jpg
我引用的論文呈現出
Gini net wealth 與
住房自有率 的關係
https://www.statista.com/forecasts/1171540/gini-index-by-country
上面是你引用statista的Gini index資料,
問題是
你有搞懂人家 Gini index是怎麼計算的嗎?
答案是:你沒有搞懂人家是如何計算的,
你以為全世界的 Gini index都是一樣的
statista Gini index 的定義
https://imgur.com/tI4FBU0.jpg
你引用 statista 的資料只能呈現出
income inequality
你是 Net wealth vs. income 傻傻分不清楚嗎?
: → MiniArse: 學術界這種把 outlier 拿掉當作沒看到 然後發paper的根 05/20 19:1
: → MiniArse: 本汗牛充棟 真的沒啥因果關係可言 05/20 19:1
https://sites.google.com/site/leojkaas/
Leo Kaas
Welcome to my webpage
I am a Professor of Macroeconomics at 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 Further affiliations: IZA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 C ...
我引用的論文作者 Leo Kaas,是
法蘭克福大學總體經濟學的教授。
PTT鄉民果然是臥虎藏龍,
你連整篇論文都沒讀懂,就可以批評總經教授的研究,
我實在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 上面那張圖,我隨手查了吉尼指數比德國高的國家(幾個打勾的 ),如澳洲 加拿大 泰國 日本...
: ,對照維基百科的房屋自有率來看 (數據比較新),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home_ownership_rate:
: 澳洲 65.5%,加拿大 68.5%,泰國更高達 80%。
: 就算只看歐洲,也有盧森堡、英國、西班牙、羅馬尼亞吉尼指數和房屋自有率
: 同時比德國高,
: 那我是不是可以說,財富分配不均,買房更容易?:
: 是齁..那為什麼論文裡不敢放英國和盧森堡? 一個是大國,一個是金融強國
: 這種只敢拿數字對自己有利的研究,好意思出paper?
研究歐洲財富分配不均與住房自有率的論文
https://www.jstor.org/stable/10.15609/annaeconstat2009.136.0027?seq=1
The recently published Household Finance and Consumption Survey has revealed
large differences in wealth inequality between the countries of the Euro area.
Focusing on the nine largest countries of the survey, we docum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ealth inequality as measured by the Gini coefficient.
人家文章都寫資料來源與挑選出最大的九個國家出來做分析,這些英文你都看不懂嗎?
沒啥知識與常識的人,講話總是特別大聲。
關於
住房自有率與財富分布的關係,
全世界早就有許多研究證明:
homeownership rate 與 wealth inequality 呈現負相關性,
高住房自有率的國家,其人民資產分布會較為平均
只是你沒有接觸過這些論文,所以你才不懂。
要看英國與盧森堡是吧?
OECD 經濟部門的研究報告
https://reurl.cc/1Zb1eY
Housing, wealth accumulation and wealth distribution: Evidence and
stylized facts
哪些國家被納入研究呢?
USA:美國,DEU:德國,DNK:丹麥,AUT:奧地利,FRA:法國,GBR:英國,KOR:南韓,
HUN:匈牙利,ESP:西班牙,SVK:斯洛伐克,JPN:日本,GRC:希臘,AUS:澳大利亞,
BEL:比利時,LUX:盧森堡,IRL:愛爾蘭,NZL:紐西蘭,NOR:挪威,FIN:芬蘭,
NLD:荷蘭,CAN:加拿大,ITA:義大利,LVA:拉脫維亞,PRT:葡萄牙,SVN:斯洛維尼亞
直接講重點:
https://imgur.com/OfDHpFa.jpg
Wealth inequality is much higher and much more dispersed across countries
than income inequality.
There is a
strong negative cross-country association between
homeownership
and wealth inequality.
Low homeownership countries exhibit high wealth
inequality, even when income inequality is low.
Housing tends to equalise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from a static
cross-country perspective. This is because hous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most widely-owned asset in household balance sheets, representing a much
higher source of wealth among
middle class households than at the top.
OECD 的研究也證明:
homeownership rate 與 wealth inequality 呈現負相關性
資產分布不均的情況遠比
收入分布不均的情況要來的嚴重許多
即使該國家的
家庭收入分布很平均,只要該國家的
住房自有率偏低,
一樣會造成該國家內部的
家庭資產分布不平均 (例如:
德國與奧地利)
https://imgur.com/x28JMuI.jpg
https://imgur.com/xW3pdcD.jpg
你想看的英國與盧森堡在上面,這兩個國家一樣是遵循著:
homeownership rate 與 wealth inequality 呈現負相關性
Homeowners tend to be wealthier than renters
https://imgur.com/BMJ4xJu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all European countries covered in this analysis,
homeowner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net wealth than tenants.
On average,
the median net wealth of homeowners is almost 40 times than that
of renters. The tenure gap is much lower when housing is excluded from
household wealth.
Yet a significant gap remains: on average across the countries considered,
the median financial wealth of homeowners is around 5 times that of renters.
有房者的資產比租屋者多。
有房者的淨資產大約是租屋者的 40 倍,有房者的金融資產大約是租屋者的 5 倍。
總結一下你文章內容的錯誤:
1.
連論文都沒讀完就來討論,不知道是你英文不好還是其他原因
2.
想嗆總體經濟學教授的研究結論,你拿出什麽證據支持你呢? 什麽都沒有
3. 一樣是 Gini index,一種是
Gini net wealth,一種是
Gini income
先搞清楚再來討論,不然只是讓人覺得
你連基本的名詞定義都沒啥常識
4.
你嗆沒有英國與盧森堡的資料,請問你自己做過查詢了嗎?
沒有!你只會空口說白話,
人家OECD已經做過研究,你有讀過該研究嗎?
homeownership rate 與 wealth inequality 呈現負相關性
高住房自有率的國家,其人民資產分布會較為平均
基本上這已經是全球的共識了,你不懂是因為你沒看過相關的研究。
如果想反駁的話請拿出夠有力的證據,不要空口說白話,這樣會讓人覺得是井蛙之見
相比歐洲其他國家,
台灣的住房自有率極高,所以過去二十年來房價暴漲,
台灣大部分的人民都有享受到資產增值的紅利,這也會讓國內的家庭資產分布較平均
歐洲許多國家的住房自有率很低,對該國的中產階級而言,買房是地獄等級,
沒有房地產的中產階級,一旦遇到大事件,例如金融海嘯、歐債危機、COVID-19,
財富重新分配的結果就是造成:富人(有房者)資產在通膨,窮人(租屋者)資產在通縮。
在版上吹噓歐洲買房很容易的人,
只能騙一些台灣魯蛇而已,
國人普遍
喜歡移居的西歐國家,買房難度大部分都比台灣高,看
住房自有率就知道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152.78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YYUp2TR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53206210.A.75B.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新聞] 台北房價太貴!他改花500萬在歐洲買房哀
05-22 15:56 TheDream
→ checkman: 台灣是房產天堂 2000萬的房子比 2000cc的車稅還便宜
87才去歐洲買房子 一推魯蛇為自己失敗找理由1F 05/22 16:04
→ john0312: 用自有率推斷買房難度是問題,中間有太多變因難以排除。對於那些沒有爸可以靠的中產來說,應該以兩邊所得,花費3F 05/22 16:10
→ TheDream: OECD的研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德國總經教授的研究也證明5F 05/22 16:11
→ john0312: ,房貸月付等計算現金流才是最直接評斷買房難度的方式。6F 05/22 16:11
→ TheDream: 事實擺在眼前,不想接受的人就繼續遮住眼睛7F 05/22 16:12
→ john0312: OECD的研究是自有率與財富分配的關係,但這跟買房難度9F 05/22 16:15
推 kusomanfcu: 因為房地產加上政府政策是最容易達成財富均等的10F 05/22 16:15
→ john0312: 還是間接的關係。你引用的跟你的結論有落差。11F 05/22 16:15
→ kusomanfcu: 要守住保守多數的資產才是政府推動政策的未來12F 05/22 16:17
kuso大說的就是OECD與各項研究呈現的事實:房地產加上政府政策最容易達成財富均等
推 cm1241: 這則新聞是當事人買房子股權(無土地權),也就是只佔30%左右,房子還可以買股權,挺特別的13F 05/22 16:17
→ Yishanhuang: 其實勉強可以理解成(1-自有率)=買房門檻PR值
台灣大概PR20以上都買得起15F 05/22 16:18
台灣不要眼高手低的話,PR20還是能夠買房
推 kusomanfcu: 美國pr 20是只能租屋的 別以為郊區住的起
20-3017F 05/22 16:21
→ john0312: (1-自有率)的論點包含了繼承,因為自有率不排除繼承及父母出資。如果已固定自身能繼承或自父母取得的資本,那(1-自有率)的說法就不適用了。19F 05/22 16:23
推 Quiorra: 英文爛也想噴,果然學店仔,PTT鄉民一堆現實低端人
口在網路上躲
在電腦前面講話特別大聲,噴人也沒數據的一堆23F 05/22 16:35
→ tofuflower: @john 那你先拿出數據證明你的自有率無關論述啊...
嘴巴一直說無關,不應該參考,什麼數據都沒有
一直說無關應該只看現金流就好,但數據呢?26F 05/22 16:41
→ john0312: @tofu: 買房除了法律問題,最主要的就是有沒有錢,因此看現金流是合理的。這篇他沒有將自有率與買房難度做連結,我只不過是把他指出來而已。29F 05/22 16:46
→ ctx705f: 不是 你要做連結的話自己去找數據來貼啊32F 05/22 16:52
網路上一堆巨嬰,喜歡空口說白話,叫他拿出證據或數據來證明,根本就拿不出來
→ john0312: 這篇他結論下的是買房難度,但研究貼的是自有率跟財富分配,是原Po連結的,不是我要做連結。33F 05/22 16:54
推 bms: 推 跟寫論文一樣 理工碩出身?35F 05/22 16:55
自然組出身 XD
推 pauljet: 繼承這問題又更複雜 剛看一個M2檔案 90歲美國大亨跟40歲playboy女郎結婚 遺產說好給新婚妻子 前妻生的大小兒子都70起跳 大兒子早就放棄無情爹過自己的生活 小兒子一直都在等繼承 90歲大亨終於過世 局面變成女郎跟小兒子的分產官司 小兒子跟女郎在官司期間意外身亡 遺產由小兒子的嫩妻跟女郎生的小baby 跟大亨完全沒血緣關系的兩人繼承36F 05/22 16:56
推 freekid: 高自有率不就等於人人有資產,現金流可以買房,資產還不是可以買房,台北一堆拿老家貸款買新房的,只算現金流排除繼承資產才不精確吧42F 05/22 16:58
→ john0312: 對於一個決定要去留的人,不會因為決定留,父母的資產就增加。況且,文末指名"台灣魯蛇",原本父母沒資產的無論出國與否父母都沒資產,那當然要看現金流。46F 05/22 17:17
推 junior020486: 重點是現金流除非你醫牙科技業,不然你沒父母一開始給你頭期款,
你要怎麼存頭期款XD
好險是台灣租金/收入比例不高,學西歐美國那樣的租金,根本別想
了49F 05/22 17:19
推 freekid: 又開始不斷加條件了,你幹嘛管去留,你只要管資產能否幫助買房不就好了,強調什麼台灣魯蛇等於每有資產,那不是等於承認資產能幫助買房,不就等於承認自有率跟買房難度有相關,差異只是在無法精確化相關程度而已55F 05/22 17:23
→ john0312: 了解國外買房難度的目的就是要作為是否出國的依據之一,所以以這個為前提,當然是只看兩邊金流,而非兩邊誰的長輩比較有資產。59F 05/22 17:27
推 junior020486: 話說國外的如果原本有資產,下一代會不會比較容易買房,如果會的
話,看現金流意義就減弱了啊62F 05/22 17:40
→ john0312: 來自原本國外有資產的人的競爭,已經計算在現金流中房價的部份,所以不減弱現金流計算的意義。65F 05/22 17:44
推 junior020486: 我的意思是說,像台中畢業文那樣,爸媽的不動產增貸直接買,跟另
外一個同事還在醫院存頭期款
他們現金流一樣,只是另外一位自動每個月要扣租金這樣不就很明顯上一代有資產影響很大?
尤其如果極端一點,增貸的那位買在QE前,那個白手起家家裡沒資產
增貸的,更難存頭期款,又遇到台中租金暴漲一波,你確定現金流意
義減弱的幅度沒那麼大?
國外的資產也可以增貸啊67F 05/22 17:47
→ john0312: 你是說外國本地人有他們的父母會比一個台灣去的外地人好拿到頭期款嗎?如果是的話,那個只影響原本本地人好不好買房,不影響一個過去的台灣人好不好買房。
在做去留的決定時,買房難度的部份就是原本在台灣的買房難度vs去國外的買房難度。他們不需要考量去國外的買房難度vs國外當地人的買房難度。78F 05/22 17:51
噓 Fairychess: 有沒有想過台灣自有率高是一堆人畢業工作幾年還在跟父母同住
等你拿亞洲國家的研究再推回來85F 05/22 17:54
笑死人,很多歐美國家住房自有率比台灣低,更多人長大以後還是跟父母同住啊
你想要亞洲的研究資料,出一張嘴很簡單啦!
對於這個議題的討論,你又拿出什麽有建設性的觀點呢?
只會叫別人拿證據給你看,你是巨嬰嗎?
→ john0312: 我不是主張上一代的資產對下一代購屋無影響,而是主張在考慮留台灣還是出國時,上一代的資產不因這個決定而改變,所以只需要考慮兩邊所得,房價... 等的現金流。ie. 兩個方案中,那個上一代的影響是一樣的,所以抵銷。90F 05/22 18:01
推 roy0710: 魯蛇往往幻想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但是魯蛇往往到哪裡都是魯蛇95F 05/22 18:12
推 KrisNYC: 乾貨文 好久沒看到要讀超過半小時的文章98F 05/22 18:16
推 william826: 能去美國領15萬鎂以上的 在台灣年薪至少都300
台灣是個肯做工 年薪都可以破百萬買房的地方 但言論太自由 智障太多99F 05/22 18:17
→ Fairychess: 我自己家庭年收不含ESPP/RSU今年剛到千萬,也剛買了2000萬的房,才30初就整天想早點退休,階級跨越太難了,不如躺平201F 05/23 09:46
推 kusomanfcu: 算啊 房價中位數 地上權都包含的,不然大陸全部都是地上權耶206F 05/23 1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