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ome-sale作者 mitsloanboy (下幹精障白痴)標題 [新聞] 陳南光新書「再談致富的特權」 陳冲:央時間 Tue Nov 19 16:56:15 2024
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8356423
內文:陳南光新書「再談致富的特權」 陳冲:央行在乎的成績卻攸關致命的房價
「致富的特權」、「再談致富的特權」,幾乎雷同的書名,幾乎雷同的作者群(而且是重
量級的作者);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認為,會在3年內連續出書
,應該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北市新屋坪價將全站上百萬」,這是本月初各大媒體怵目驚心的標題,對照內政部公布
全台平均46%的房貸負擔率(台北市逾七成),人民總支出中房屋貸款負擔沉重,苦民所
苦,佛心的總統應該是要坐立不安。
所謂致富的特權,用白話文講,就是中央銀行為什麼每年要賺這麼多錢繳庫;但這與房價
高漲,民眾喘不過氣、難以承擔,又有何關係?
陳冲表示,不禁想起17年前(2007/5/20)某文教基金會舉辦「公與義」座談會,以遺贈
稅為中心,談社會資源的有效分配。自己應邀與談發言時,除主題外,順便提到台灣自本
世紀初,即採取雙率雙低策略,促進了出口,但也影響廠商升級,另一方面貨幣供給增加
,資金成本又屬低廉,自然會推升房屋價格。
陳冲說,2007年的座談會,自己是以金融機構董事長身分參與,雖有一些媒體願意報導,
但未獲當局重視,也是正常。直到2009年加入內閣後,試圖在體制內發聲建議,總算等到
2010/6/24,央行開始有本世紀第一次的選擇性信用管制,雖然稍遲而且輕柔,但也聊勝
於無。
至於2000年起國內有雙率雙低現象,推敲原因,依據前述「經濟學家們」近3年先後出版
的專書,可能是為促進出口壓低匯率,而為沖銷貨幣須發行CD,又壓低利率以減輕成本,
再以外匯存底賺取高利來墊高盈餘云云,當然央行對這種論述,一向不予承認。
不過如印證行政院主計單位自2000年起,發布的M2(貨幣供給)及GDP(經濟成長)的年
增率,過去24年中,有19年M2年增率大於GDP年增率,而其中更有22年,M2的年增額遠大
於GDP年增額。
簡單言之,相較經濟成長所需,長期有超量的貨幣供給,如果利率又低,屯地養地的成本
,遠低於不動產的增值,在沒有及時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下,房價難免蠢蠢欲動,難怪曾
任央行副總裁的陳南光會在新書中感嘆:「長期低利率與氾濫的流動性,絕對是支撐高房
價的主因之一」。
陳冲指出,其實,央行的苦,金融界也了解,所以上述座談會後的第2年,2008/6/2自己
在報刊的專欄有一篇「Central Banker 真辛苦」,除提到雙率雙低外,特別談論央行有
法定政策目標,但盈餘並不在其中,結果卻為了完成繳庫的預算目標,可能就會影響到中
央銀行法第二條的政策目標。
說也奇怪,總統及立法院也常關心央行在總預算中的角色,迫使央行在兩種角色間----總
預算的英雄以及法定目標----擺盪。
陳冲表示,記得2008那篇文章確實贏得一些內行人的掌聲,但總預算英雄的喝采聲恐怕更
迷人吧!只是20年下來,會不會苦了想購屋的年輕人?
陳冲說,自己無能也無意介入央行與經濟學家的意見交換(Tell the truth學問太大),
然而央行的成績攸關致命的房價及全民福祉,就不是不能討論的禁忌,最近除有新書析述
央行與房價的淵源外,學界、業界也有不同的聲音,能將問題攤開來談,把視野擴展到近
二、三十年的資金環境演變,應該才是找尋答案的正確態度吧!
心得:
拜讀完房價會不會造成國安問題後,才發現原來致富的特權還能有出續集XD
感覺台大經濟幫對那個許遠東摔死後臨危接任、很愛發新聞稿的某總裁意見很多,大概
都是覺得央行決策過於獨裁、透明度低,經濟系教授當理事也承認對央行沒能有什麼改變
,這幾年變好還只是因為美國財政部施壓@@
讀完這篇覺得,好像陳冲院長也承認央行對房價的影響了,這算另種藍綠共識嗎哈哈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26.87 (臺灣)
※ 作者: mitsloanboy 2024-11-19 16:56:15
※ 文章代碼(AID): #1dF5AnIb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32006577.A.4A5.html
陳冲再批房屋稅 北市︰不廢豪宅稅 - 自由財經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台灣法學基金會昨舉辦房屋稅檢討座談會,前行政院長陳冲擔任主持人,他重申,房屋稅是違法違憲的稅目,應該要廢止,更公開喊話要受害者聲請釋憲。台北市財政局副局長游適銘則回應,多數國家 ...
推 KrisNYC: 笑死 樓上我現在看到陳冲也是想貼他的豪宅稅
後來幫他解套的是柯文哲調降路段率我記得?
他怎麼沒出個書感謝一下7F 11/19 17:01
→ piliwu: 我也想到豪宅稅10F 11/19 17:04
推 KrisNYC: 他是不是極少數有繳到一兩年快兩百萬稅金的苦主
現在有講到住哪和金額的新聞都找不到了 剩一些邊角料11F 11/19 17:05
→ abyssa1: 藍綠共識 我買房是居住正義 別人買房是刑事犯罪
我繳稅是無良政府搶錢 別人繳稅是天經地義公民義務
我借錢應該0利率 我存錢應該18% 這才是公平正義13F 11/19 17:08
→ grace520909: 他老婆我出國留學前(2015)還在果凍那棟住,不過也好久遠了~~
另推薦另一本久遠的書:總統的親戚~16F 11/19 17:10
推 yiliang1107: 對這類有興趣,辜朝明的書也可以看看,也是別人推薦的。19F 11/19 17:16
噓 NeihuSnape: 象牙塔裡的學者只會講幹話 整天對央行指指點點 有種你來當啊
台灣房價會漲就是經濟好 大家賺太多錢 魯空學者講再多543都不會改變這個事實21F 11/19 17:18
推 planta: 別人都是姦夫淫婦,自己的就是羅曼史;
別人的都是無恥豪宅,自己的就是居住正義!
八卦版有一篇有關南韓房地產暴跌,
和央行利率有關,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25F 11/19 17:39
推 KrisNYC: 那篇寫文章的人還有提到全租的槓桿效應 但底下水準低落韓國被迫升息跟他們的外匯扣短債幾乎要龜苓膏有關
房價只是副產品 即使是副產品 也還有全租制與企業占比
相關問題 不是某些傻孩子想的那種別人好棒棒
柵欄內真的蠻可憐的 究竟何時開始變成這樣的呢...29F 11/19 17:47
→ bnn: 但新聞在講得明明是貨幣增發的貶值 數字變大好棒棒34F 11/19 17:57
推 yousking: 央行定存單/央行繳庫,這問題牽扯很深的貨幣問題
不是單純央行賺利差這麼簡單...很難短短幾個字說是非35F 11/19 18:07
→ sam21sam21: 整本書沒那麼複雜,從頭到尾一直說要科學
,就問當初有沒有預料到2008,顯然沒有嘛
總經發展就差不多100年,一堆奇奇怪怪的學者
不看經濟學史的學者.....搞笑的嗎?
書中一堆莫名其妙的內容,明明都有別的人提過了37F 11/19 18:10
推 KrisNYC: 他就挑一個貌似正義的單一面向講 看有沒有機會再求個官42F 11/19 18:12
→ sam21sam21: 2008當時為什麼那樣救?就是因為大蕭條的事後檢討啊43F 11/19 18:13
→ KrisNYC: 會被這種單一思考方向煽動的孩子 真的很可愛又可憐
避免了十年大蕭條他不說 只說诶你看資產變很貴 你很難買44F 11/19 18:13
→ KrisNYC: 人家救火保全你全家 他寫書教你去靠北消防員損毀房子
只為了他還想博名聲跟討官做 楊金龍確實沒繼任者了
但你每一次出書都是這種剛好要爭位子的時候真的很糟糕
我連盡量往只是想寫寫書的方向去想都很難47F 11/19 18:15
→ sam21sam21: 他顯然也沒研究日本當初的狀況,經濟學理論都變屎
結果才讓辜朝明一戰封神51F 11/19 18:17
推 itwt: 他真的很想要當的53F 11/19 18:19
→ sam21sam21: 伯南克當初顯然同時參考了大蕭條跟日本狀況
才做出這個決定54F 11/19 18:19
→ mitsloanboy: 畢竟台大社科院(政治、經濟、社會系所)一直是民
進黨派系(新潮流)用人的主幹,有這番言論我想好
像也不意外(?),左傾社科院的想法有時候跟業界
好像……嗯哼歡迎補充56F 11/19 18:20
→ sam21sam21: I大,這種學者上去,台灣不幸啦!他們只看他們想看的楊金龍做那麼好還要被嘴,傻眼60F 11/19 18:20
→ mitsloanboy: 現在內閣沒多少學科學的吧,感覺學社會科學上去的
官都很愛算命嗯哼62F 11/19 18:21
→ sam21sam21: 楊金龍顯然參考過美國.日本的悲劇
m大,吳聰敏當初台大電機啦
可是他們都詭異,彷彿沒有在真實世界生活
另外一個在裡面寫2008他超生氣,所以寫教科書
美國當時可以不要這樣,可是全世界會被拖下水64F 11/19 18:22
→ mitsloanboy: 難怪總覺得社科院很多覺青,當然後來有當官的都混
的不錯啦!但也有台大電機轉社會最近很慘的@@69F 11/19 18:24
→ sam21sam21: 我都不知道她到底在說什麼了
我2008也很不爽啊,完全沒負債,為什麼不崩一下?
然後,搞不好我的錢就變成紙了
連巴菲特也都有提過當初的狀況71F 11/19 18:24
→ sam21sam21: 就不知道這些人究竟哪來的自信?大概想說政府養吧
要死是可以一起死,誰慘很難說,幸好我底層爬上來的76F 11/19 18:26
推 yousking: 雖然我是空空,我也不覺得左派言論升息能救什麼78F 11/19 18:28
推 CaLawrence: to sam21 經濟學並非用來預測經濟走勢的79F 11/19 18:29
→ sam21sam21: 大概以為窮人人人有1000萬存款,然後靠定存能活
C大,經濟學學者一直希望藉由數據判斷接下來該怎麼做事後理解,不就是為了應對未來?80F 11/19 18:30
→ yousking: 反而很大概率一夜回到解放前,然後有能力的都有綠卡/紅護照,剩下一樣是低端殺低端XDD83F 11/19 18:32
推 RLH: 中央銀行賺那麼多錢也不會回饋給員工 通通繳庫 很不值得86F 11/19 18:33
推 CaLawrence: 呃 really? 哪一位經濟學家靠著預測市場拿到諾貝爾獎87F 11/19 18:33
推 CaLawrence: 你聽過賽局理論嗎 那個就是所謂的預測行為 但那個非常科學 甚至可以用數學模型證明 跟什麼股市預測或者總體經濟預測不太一樣
大多數總體經濟談的是政策如何調控經濟 而不是預測92F 11/19 18:35
→ sam21sam21: 事後檢討不就是為了要了解系統?
進而在遇到危難的時候,提出正確的應對之道?
C大,你認為能調控嗎?總經也不過100年96F 11/19 18:36
→ CaLawrence: 你現在知道的很多常識 像是gdp 通膨與就業的弱反向關係 都是站在經濟學者的“實證研究”之上的
那些才是經濟學的貢獻 跟你提到的“預測”我覺得不太一樣99F 11/19 18:37
→ esheep: 一般“正式” 書籍,除了“特殊專有”名詞,否則都是中文對應字詞+標註外文,直接鑲成晶晶體,少見。 專門逐字稿會有,但一般正式論述,極少直接引逐字稿。這種初階錯誤,一般不會出現在大師的專業手上,當然某些特別需求的作品上會有。
所以與其說內容觀點,從細節來看,出版動機或許 較有趣一點
一般逐字稿整理,“普通”詞彙 也是會找對應中文,再標註表達時的外文。如果說正式完整的論述,在作品出版時,細節處理會透露很多事情,很多的無奈與意圖都是放在這類。算了,離題了。656F 11/20 1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