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標題 Re: [請益] 有車有房就是勝利嗎?時間 Thu May 15 08:24:33 2025
※ 引述《blargelp (春日部四郎)》之銘言:
: ※ 引述《zzahoward (Cheshire Cat)》之銘言:
: : 你薪水假如fixed 250萬以上,維持個1500~2000借款套利其實風險承受度是夠的
: : 這大概也是一般打工仔的薪資
: : 薪水150,把貸款拉在1500其實就會影響到生活,甚至會需要現金週轉
: : 尤其是假如那個150是包含分紅不是固定薪資,碰到recession 是真的會爆開
: 這題我覺得滿值得友善討論的
: 有的人說,開槓桿投資風險很高,
: 滿多符合以下條件
: 科技業,可能200-300甚至再高一點
: 不開槓桿 買台股美股。
: 0050正二、TQQQ 可能是他們唯一能接受的槓桿了
: 房子有沒有買不一定,這看人。
: 我覺得,這些人冒的風險才是最大的。
: 我一直覺得這些人超勇。
: 欸都不怕失業的欸。
: 你的股票 跟 工作 是同方向的,recession一起死欸。
: 更不用說有些還是單薪,另一方竹科全職家管。
: 還有個學齡小孩。
你可能有點搞錯了
我沒說不開槓桿,而是在說超過自己能力的槓桿
如前陣子流行的增貸美債質押開兩層槓起跳
我不太清楚台灣本土科技業生態
在外商,人生遇過幾次裁員根本沒什麼大不了
recession這種東西叫做居安思危
先天就把黑天鵝那種風險算進去,所以才要寬鬆現金流
當然以我上一個工作假如真的被砍 (我還真的想拿個大禮包)
過個一年薯條加大/多一顆滷蛋的生活也是輕輕鬆鬆
開槓桿 =/= 開超過自己實力的槓桿
當然你背後有一間房子隨時可以賣,跟我們這種沒後援的比
當然可以隨時大槓下去沒問題
: 譬如說原PO這段
: : 你薪水假如fixed 250萬以上,維持個1500~2000借款套利其實風險承受度是夠的
: 原PO雖然覺得固定薪水250,遇到recession 很穩。
: 但我看到的反而是,公司沒辦法用變動薪去調結過不景氣年,只有裁員一條路。
: 對,連無薪假都不用。
公司用變動薪這種事情去調節基本上就是在凹員工...
真的要裁員的時候省一筆
搞什麼無薪價不如給個大禮包N+4或是N+5之類的把RSU/PS清一清比較實際
時間也是成本捏,你給我個N+4~N+5,我時間內找到其他工作了就是多賺的薪水
我還跟你在那邊無薪假
: 反正不景氣嘛,把你裁了給你資遣費,
: 景氣那麼差,開個150都會有人來應聘。
: 我真的想不到沒避險遇到這種狀況要怎麼度過。
裁員的時候都是Headcount freeze啦,又不是服務業一定要人端盤子
連150都不會開出來,公司又不是神經病砍人以後找一個更爛的進來卡成本
: 我是分成三種不同的風險,各自有不同對沖方式:
: 1. 金融海嘯等級 全世界大衰退
: 無薪假裁員樣樣來。
: 薪水沒有了。
: 房子租客都失業不租了,租金沒有還要繳房貸。
: 租金也沒有了。
: 對沖方式:美債
: 我最近都在講這個,不重複贅述。
: 反正就是全球大蕭條美國國債會漲。
: 這也是我買美債的根本原因。
但幾勒
你對美債有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他就是單純對沖的產品
這幾個月來的美債震盪假如還沒有搖醒你,那可能需要重新理解一下美債的本質
機構操作是另外一個層面,個人的部分拿美債來對沖你的債務風險是很高的
降息部分之後再說
: 2. 企業人事成本控管
: 有些企業尤其外商,經濟景氣也沒衰退,
: 但可能換個CEO之類的,就開始精簡人力。
: (裁員是對新任CEO明年財報,最速效降低成本的方式。
: 這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就不多說明)
: 今天才有新聞說 微軟繼續裁人。
: 這種通常合法的話會給你資遣費啦。
: 反正沒有不景氣,都還能找工作。
: 對沖方式:無
: 反正還能找工作,小波浪而已。
: 啊小波浪那幹嘛寫這個?
: 等著看第三點就知道了。
這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待過,可能是沒有
前面我有大概提了一些了,至於裁員是不是不景氣
87%都是阿,只是你看不看的出來trend而已
你現在看到的企業獲利都是提早調節過後的結果
裁員這東西,我大概略懂,不只經歷過還規劃過
畢竟掛個D又是數字仔,不知道哪天要不要砍自己就是惹
本土公司和外商的工作文化、pacakge以及職涯方式可能還是不太一樣
傳產和科技業也不一樣
系統和豬屎也不一樣
軟體硬體也不一樣
: 3. 產業中年淘汰
: 最近科技版有一系列 中年危機
: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746778846.A.667.html
: 簡單來說就是說中年失業後,非管理職
: 找工作找不到原本待遇啦。
: 滿正常的,
: 年輕人思維新、反應快,一出生就在電腦時代,
: 還比你便宜。
: 你說啊我經歷完整,
: 啊經歷完整去當基層小主管解決問題啊。
: 對企業來說,完整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在主管那層把錢付掉了,
: 沒必要重複付款。
: 沒有人會花錢請個資深基層員工
: 這個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
: 從上個時代就是。
你搞錯
思維新反應快跟出生在什麼時代沒太多關係
天賦以及後天的培養比較重要
運動員就算了,反射神經和肌肉確實沒辦法
做個有思考時間的類型工作,根本沒差距那麼大
年輕人"思維新、反應快",這我完全要打一個問號
你反應再快但是產出來的東西充滿破洞也是沒有用
以台灣來說,本質上我不覺得八九年級的訓練有比七年級生來的進步或是先進
天賦代代人才輩出沒問題,但隨便要取代掉根本沒那麼容易
: 這種例子我還有好幾個,不過一樣不贅述。
: 這點,跟第二點 很可能是一起發生的。
: 公司要調整組織,裁固定比例。
: 裁誰?當然那個基層老人排第一個。
: 遇到第二點組織調整風險的人 不一定會有第三點中年風險的困境。
: 但有第三點風險的人,第二點事件發生一定先想到你。
我這樣說好了,白手打工仔
(不是那種上一代還沒走掉之前就先留一間房子來起家的那種)
本來就知道打工就是會有波折
每年都馬在市場上試試水溫,保持新鮮度和活躍度,同時磨練一下面試和技術能力
我本身不是工程師都可以這樣搞了,別提更搶手的那些打工仔
居安思危並不是保守,反而是追求積極去derisk
Individual contributor會不是總成為優先砍的對象,根本沒一個準
被取代性高低反而才是要專心去思考的
沒有人不能被取代,但怎麼讓被取代的代價太高?
我舉個例子,我前公司其實送過大禮包給我,結果兩周後又拜託我回去上班
年資延續、還沒invest的RSU歸位、好笑的是onboard還給一個新手包???
: 避險方式:房、配息股、債
: 這套避險方式,要預設你再也回不去職場,
: 簡單來說就是要有現金流維生。
: 房租股息債息都可以。
: 原PO雖然文中覺得買房地產的買沒幾年,
: 運氣好遇到景氣好就無視風險。
這一段就知道你不太理解我說的風險
1. 美債目前問題就是一個unsustainable
你說他不會倒,但是二級市場的供需造就了美債的價格
其中一部分就是利息造成總體債務爬升比GDP快
未來美債會不會價值和利息雙殺?
2. 沒人要你不開槓,我整篇在說的是開超過自己能力的槓桿
銀行水位限制其實去年Q3~Q4才正式開始,之前大暴漲的時候收支比抓得非常寬鬆
但很多重劃區房價漲上去其實並不代表貸款人的還款能力有達到那個水準
就算銀行打個折放貸,可能也是非常緊繃的狀態
因此才有了"掛四買美債"套利的模型,甚至掛四買商品再質押再買一層
想辦法拚現金流,但"拚現金流"的概念就是錯誤的
因為一旦來到"拚現金流"的狀態,本質上就代表你已經開超過自己能力的槓桿
中間有一環出包,就是反作用力回來了
3. 這是一個建立在"房價無論如何都會上漲"的機制上面
其實我認同"房價無論如何都會上漲"
但這東西依然是市場機制,也是會碰到回檔,上漲是長期的循環
尤其是重劃區,北部的可能五六年有機會爬回來,中南部我看過十五年的
碰到現金流危機時,別說五六年了,你碰到一個環節爆掉一年內就是倒退一整輪
早點結掉認賠還是凹單凹下去就要看你氣多長,氣多長又關係到你當初的操作金流設定
蛋黃區應該是例外,但蛋黃區高價標的會有流動性問題,這是另外議題了
Again,以上是白手打工仔的狀態,隨時有一間免費房可以賣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4. 就像我說的,假如你fixed收入本來就可以支持那樣的收支比槓桿
這就不在我說的範圍內,因為那就是一個正常的投資方式
你說年薪300萬以上把把貸款總額度拉到2000萬左右就是涼涼
大盤有個起伏也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
年薪150貸款額度拉到1500算是相對緊繃的事情,才會去搞出套利想辦法增強現金流
開槓絕對不是什麼問題,開超過自己能力的槓就是問題
銀行給你槓爆掉了,銀行摸摸鼻子跟你協商做點呆帳根本不痛不癢
但個體戶未來就是綁手綁腳一輩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6.226.240.114 (臺灣)
※ 作者: zzahoward 2025-05-15 08:24:33
※ 文章代碼(AID): #1e9JH3BE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47268675.A.2CE.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請益] 有車有房就是勝利嗎?
05-15 08:24 zzahoward
→ toto123: 蛋黃 要買老破小啊 誰跟你買 高總價
蛋黃怎麼看都很安全 因為好出租1F 05/15 08:28
窩不知道 蛋黃老破小也是要整修才好租
但是蛋黃老破小租金比如何沒特別研究
推 blargelp: 澄清一下,我沒有免費房可以賣,誰跟你說的= = 就算有我也不會賣。3F 05/15 08:45
沒說你,我只是說白手打工仔手邊有沒有隨時可動用支援來起步或救急是另外一件事情
我的觀點就是: 白手起家仔身家就是0開始 連負數都沒辦法
→ blargelp: 至於裁員被找回去這點,我不清楚這件事發生時你的年齡。40歲以下不奇怪,如果是40歲以上發生,那你本業很有料也可能跟職業有關 我原文那篇科技版的 碼農,汰換趨勢就滿明確的5F 05/15 08:45
碼農假如40歲就掰掰找不到工作,代表以前是在吃年齡紅利
我自己待過軟體業,多的是40歲IC
※ 編輯: zzahoward (136.226.240.114 臺灣), 05/15/2025 08:54:47
→ Ryoma: 房價無論如何都會上漲=/=隨時可變現補洞,這才有風險意識9F 05/15 08:52
推 KrisNYC: 其實是通的 版上很多是醫牙 幾乎沒有失業 轉職降薪風險就算都是無背景 醫牙的職業安定感跟其他高收行業也差很多台灣人很有錢 和台灣的薪資只要破百萬就是PR95+不矛盾
是同時存在的事實 討論雙薪百萬以上的問題本質上就排除中位數以下 甚至已經是高標之間的討論了
蛋黃的老破小跟租報比和都更期望值與售價合理否
現在是能賺錢的學問 但分享文反應都頗稀疏的 有點可笑10F 05/15 09:01
噓 s8752134: 又是誰跟你說美債質押槓兩層就會繳不起有風險?
為啥總是有人喜歡腦補啊?
你先去股票版腦補一下那些買股票的好嗎? 畢業文一堆
一旦來到"拚現金流"的狀態,本質上就代表你已經開超過這句話也很主觀 又是誰跟你說想要現金流 = 槓桿超開?整篇就是先射箭再畫靶 上一篇指正你裝沒看到
真的是很鐵頭啊17F 05/15 09:12
推 KrisNYC: 上一篇我有意見的只有房貸繳完前不是資產這一趴
資產負債表是相抵的 房子有頭款在一定為正
再來確認你的現金流量表為正 損益為正 那不管房貸繳多少24F 05/15 09:18
→ s8752134: 我覺得有些人是不是都把開槓的當智障??27F 05/15 09:19
推 flexin: 說個笑話 兩層質押會爆 十倍界王拳穩穩28F 05/15 09:20
→ s8752134: 以為人家開槓就會繳不起?
你說你是講繳不起的 繳的起的不在你討論範圍29F 05/15 09:20
→ KrisNYC: 那你的房子 至少無貸款的那部分就是淨資產31F 05/15 09:20
→ s8752134: 阿奇怪了 你在板上有看到誰質押美債然後爆開?
沒有的話到底是幾給誰聽?? 講辛酸的
說句直白的 你要開槓 人家也會看你財力
或收入 貸不了你以為可以增貸喔?32F 05/15 09:20
→ flexin: 股板仔講話都大聲,結果現在大盤彈回去,融資還是一樣慘兮兮不是應該要勇敢入市嗎? 結果4月就被嚇傻忘記初衷了QQ36F 05/15 09:21
→ zzahoward: @KrisNYC其實我講的是購入後漲價區塊視為資產的部分39F 05/15 10:06
噓 sspider0829: 你有貸款過嗎?100貸1500緊繃?
300貸2000? 你有沒有跟銀行貸過?40F 05/15 10:32
推 alexstag: 看完之後,我有種感覺…看起來不會中年失業是建立
在少子化+產業需求擴增,而不是技術本身42F 05/15 11:07
推 Frobel: 購入後漲價本來就是資產 不然銀行幹嘛給你增貸44F 05/15 11:30
推 KrisNYC: 他講的是買預售還沒交屋或剛交屋的人
要細究應該是在講蜈蚣王曾經把她買的某間預售400萬漲幅直接算進資產裡的往事
確實在"至少確定能重貸" 或最好是真的有Refinance之後
再計算不動產價值會比較好45F 05/15 11:52
→ s8752134: 他哪有講蜈蚣? 蜈蚣房子都沒交屋是要怎麼增貸買美債 lol50F 05/15 12:34
推 Frobel: 他上一篇說沒繳清房貸前都算負債52F 05/15 13:01
推 s26492755: 我是覺得他混在一起講了
或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結論扯了一些別的進來
除非你有非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 不然房子要變負資產太困難了
感覺比較像是以前我在說中古屋借貸 硬要跟我扯預售狀況一樣 不要混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好嗎
再來我對高估自己資產這件事也是很問號 你自己高估 就自爽 銀行也不會放貸 你拿不到錢 要怎麼爆炸
做數字工作我是不清楚是哪方面 但對數字如果夠敏銳 不應該是這種說法
還是一樣 資產多少你家的事 能貸款多少投資才是重要的然後啊 那天才有人跟我嗆白手起家 我想了想 我應該是負債起家 笑死 所以我是可以理解不能倒這件事 我倒全家倒 所以我才選擇包租公這條路啊 這是房產裡面更安穩的路線了 不要在那邊把借貸都當妖魔鬼怪啦53F 05/15 13:23
推 tenkaakido: 收過大禮包兩個禮拜還能回原公司,那公司肯定發現砍到大動脈了。話說你那麼強2個禮拜還沒新offer也很奇怪,正常會立刻找到內推跳過去加錢。
這篇他是好意提醒失業風險跟質押借錢買美債etf還兩層質押過渡槓桿是不好的。強如ptt美債都吃筍80萬,我真的看不懂美債etf到底誰買在相對低點28塊然後有賺錢的。我不懂他還原配息到底現值多少,前陣子台幣大升值時破底到26,有誰美債賺錢啊!教教我。好心人,我都叫人加碼攤平。
如果家裡沒後援,打工仔年收150萬遇到失業如果貸出來的all in美債,美債領的現金流有辦法撐住3間預售的工程款?這太難算我沒法算。68F 05/15 14:44
推 s26492755: 提醒跟弄錯不要混在一起 他不是通篇有問題 而是混在一起講 有錯的部分不會因為搭配對的就全對80F 05/15 2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