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inso7410 (Aso)標題 Re: [閒聊]4000億美元時間 Thu Jul 31 14:43:18 2025
依照開源節流的思路開始想:
【開源:增加收入】
1. 發行特別公債
發行戰略投資債券籌錢 → 快速、但會增加債務壓力。
2. 提高稅收(富人/企業)
課戰略稅、科技稅 → 有錢人出錢,但可能引發資金出走。
3. 變賣國營資產/土地
賣中油、中華電、國有地 → 一次進帳高,長期控制權流失。
4. 動用勞退基金
轉投對美項目 → 帳面安全,風險提高。
5. 全民認購「愛國債」
類似戰爭公債 → 有民意基礎才可能成功。
6. 央行借撥用外匯存底
挪用外匯支援投資 → 容易引發國際金融不安。
7. 美國對等補助/融資
要求美方一同出資 → 可能需政治讓步。
8. 組國際聯合基金
找日韓新加坡共同出資 → 台灣只需負擔部分,但主導權較低。
---
【節流:減少支出】
1. 凍結國內大型建設
延後捷運、高鐵、社宅 → 可省兆元,但影響民生與經濟。
2. 砍軍公教福利
減少年終、加薪 → 省錢但基層反彈大。
3. 裁撤公務冗員、精簡政府
結構改革 → 長期省錢,執行困難。
4. 凍漲年金與健保支出
減輕社會支出 → 政治風險極高。
5. 取消住宅與社福補助
青年貸款、育兒津貼砍掉 → 可省千億,但引爆民怨。
對於房市影響:
A.資金轉移效應:錢不進中南部了
原本可能投資在中南部建設、園區、交通、住宅的錢,轉去美國。
尤其中南部仰賴政府建設與科技園區帶動,如今資金抽離
B.資金緊縮效應:資金鏈更緊
若政府為了籌資大幅壓縮支出或提高稅收,會導致:
自住與投資買盤保守觀望
民間購屋能力下滑(因稅賦、福利減少)
銀行放款趨緊、房市成交量萎縮
---
C.產業轉移效應:高科技資源更集中北部或海外
高科技、半導體原本是中南部房價支撐核心(如南科、橋頭、楠梓),但:
台積電擴產重心若移往美國,中南部科技園區想像空間下降
外溢就業與購屋需求也隨之降溫
對比北部有政治與資源中心,中南部可能出現「高價空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3.138.71 (臺灣)
※ 作者: jinso7410 2025-07-31 14:43:18
※ 文章代碼(AID): #1eYn2890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53944200.A.240.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閒聊]4000億美元
07-31 14:43 jinso7410
→ kusomanfcu: 主權基金你不能動
國營資產要有人買
外匯存底是別人的錢1F 07/31 14:44
原來 了解
※ 編輯: jinso7410 (27.53.138.71 臺灣), 07/31/2025 14:45:49
→ kusomanfcu: 美國人沒有打算出資 只想直接抽乾股看看日韓
產業出走不管你後面給不給都要出走4F 07/31 14:45
※ 編輯: jinso7410 (27.53.138.71 臺灣), 07/31/2025 14:47:42
推 jackff8: 增加房屋持有稅 含建商未售出的 有沒有搞頭?
一口氣逼建商 投客賣出 買賣再賺房地合一稅?7F 07/31 14:56
推 zpf2005: 不管是上面哪一種籌錢法,倒楣的都是底層,租屋出國玩的小確幸沒了,要開始過苦日子了嗎?9F 07/31 15:25
噓 kklarinet: 倒楣的應該是中產,割中產就是能犧牲最少的票數,割最多的肉11F 07/31 15:28
推 paunch: 割中產餵底層就是726的結果,底層不會改變投票傾向,中產改投對面13F 07/31 16:35
推 kage01: 直接把關稅轉嫁給美國人就好了15F 07/31 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