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ome-sale
作者 choral (..)
標題 Re: [新聞] 人口連19月負成長 邱泰源提4對策:育
時間 Sun Aug 10 11:55:16 2025


養小孩超花錢的好嗎?
我們養雙胞胎(自然受孕)到現在六個月大
從產檢到生產(自然產》緊急剖腹產)就花了15萬
小孩們早產住加護也花了7萬
疫苗 6萬(純公費的話可以壓到1萬)
小孩用品幾乎都買二手或是親友捐贈
但奶粉一週花1500,半年也4萬
奶瓶數組3000
奶嘴 2000
消毒鍋 3000
擠奶器 6000
尿布檯 5000
尿布一個人一天換個6-8次,也1.5萬
二手雙人嬰兒推車 3000
二手雙人幼兒推車 1萬
單人推車 3000
二手嬰兒汽車提籃 3000
二手衣物 1萬 (80%贈與 20%自購)
(衣物大概兩三個月換一個尺寸)
耳熟嬰兒書 5000
嬰兒床兩組 1萬5
二手嬰兒玩具 2萬(50%贈送 50%自購)
臨時到宅保母 一個月平均2萬 共10萬
其他雜支 2萬
這些弄一弄就50多萬了

如果再加月子中心 加個20-30萬
東西都買全新的再加個30-40萬
如果得全日托育 再加個20萬
以上是雙胞胎,一次都得買兩份,
如果是一隻就除以二。
以中位數薪資(52.5萬)來說的話,
養一隻剛好吸乾薪水~
更不用說存買房頭期款了。
像我不小心中兩隻就升天囉
除非政府有辦法一胎一年補助個30萬,
不然我覺得少子化就不可逆轉惹
----
Sent from BePTT on my iPhone17,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239.171 (臺灣)
※ 作者: choral 2025-08-10 11:55:16
※ 文章代碼(AID): #1ec1WcK6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54798118.A.506.html
sernidle: 別說炒房了 20年後還有沒有下一代繳健保跟體系會不會垮掉都是個問題1F 08/10 12:08
choral: 先當作會垮掉ㄅ3F 08/10 12:17
dkl1027: 現在少子化 以上超過一半都會親友送 而且多胎也可重復使4F 08/10 12:18
choral: 少子化反而不好找到有物品的親友…6F 08/10 12:20
ceca: 你這個花法算是滿兇的..XD
月薪5萬的不會這樣花,你這種通常是家庭150萬以上的人花法.7F 08/10 12:20
choral: 我身邊的同輩親友 10個只有2個有生9F 08/10 12:21
au041l: 爸媽贊助10F 08/10 12:21
buji: 贊成國家要多出錢助養小孩而不是老人11F 08/10 12:22
dkl1027: 這些東西都是接手親友的 然後用完又轉手給親友 這些花錢沒必要12F 08/10 12:23
buji: 但c大碩説的沒錯你家收入肯定比薪資中位數高出
幾個標準差14F 08/10 12:23
dkl1027: 托育、幼兒園這些政府都有補助 其實蠻便宜的16F 08/10 12:24
ceca: 一般均薪的養小孩,心力憔悴應該大於花費壓力..XD
不然不要說公幼,你準公幼補助下去.
其實花不了太多.
嬰兒時候一大堆東西都不需要.用了也不會長大變厲害.
但是心力方面喔..XD...
尤其某些神經質的父母,想要小孩贏在起跑點的.
那個很容易把自己搞到焦慮,崩潰,壓力過大.
更不用說惡性內捲的父母圈.
阿,那個小孩三歲可以唸詩,那個小孩四歲會游泳25公尺.
像我三歲學游泳,5歲就可以游一百,阿你看到不就灰去.
然後壓力好大,人家小孩都在跑,我也要跟上.
這就惡性內捲..跟對岸製造業內捲沒啥兩樣.
但問題是,你看到的都是特殊突出的小孩.
整天跟那些某些能力特別突出的對比..這..
因此心力憔悴才是一般人養小孩最大的障礙和負擔.17F 08/10 12:25
buji: 小孩會比較希望父母把贏在起跑點的教育費存起來32F 08/10 12:30
ceca: 我也這樣覺得..XD33F 08/10 12:31
buji: 長大後直接給他當作買房基金
或是創業基金34F 08/10 12:31
ceca: 你小孩花了一千萬培養,跟你把一千萬定期定額買0050.
長大後給小孩.
我覺得絕大多數小孩都會希望你幫他定期定額買0050.
不過父母不會這樣幹的拉..哈哈.36F 08/10 12:31
athas: 雙胞胎花費都是兩人份,有真養過小孩覺得這花費並不算很高40F 08/10 12:32
dkl1027: 生小孩最貴反而是住月中這筆吧 如果你老婆堅持住的話.41F 08/10 12:33
zaqimon: 五寶爸:我生了6個小孩 輕輕鬆鬆42F 08/10 12:37
ceca: 他生了五個,花錢會比你想的少非常多..XD
因為他知道甚麼東西是不用花的.43F 08/10 12:37
zaqimon: 只是沒錢繳房租而已45F 08/10 12:38
ceca: 例如..消毒鍋,高級奶嘴,手提嬰兒椅,嬰兒高級衣服..XD
也不用甚麼嬰兒有聲書,還是甚麼嬰兒教育..XD46F 08/10 12:38
buji: 父母會花那麼多教養費,應該是因為覺得自己若48F 08/10 12:39
ceca: 他會發現,有用跟沒用,沒有影響,嬰兒根本大腦沒發育到那邊.49F 08/10 12:39
buji: 重來一遍,自己想那樣長大,贏在起跑點?50F 08/10 12:39
ceca: 但是那些業務都講得很厲害..XD..甚麼贏在嬰兒時.
這樣啦,本版那麼多醫生,醫生已經念書鼎天了.
你看幾個是贏在嬰兒時教育出來的..XD
但是目前資訊就把父母搞得很焦慮尤其新手父母.51F 08/10 12:39
AMDsucks: 有算過普通家庭, 月中全包30萬, 月繳大約1.5萬55F 08/10 12:40
ceca: 阿生五個的就知道,阿這些都騙人的不用不用都不用.56F 08/10 12:40
enthusiastic: 小孩不會要求這些,父母自願這樣花我覺得沒什麼好抱怨57F 08/10 12:40
ceca: 所以她花費會很省,最花錢就第一個,第二個就大幅節省.59F 08/10 12:41
zaqimon: 小孩就算考第一名讀台大都不重要 父母是誰最重要60F 08/10 12:41
AMDsucks: 固定存, 可以包到大學這樣61F 08/10 12:41
buji: 你看生養小孩人生都有意義啊62F 08/10 12:41
ceca: 通常來講重點是三歲開始有叛逆期的個性和思維導正.
以及到五歲之後學習態度的建立.63F 08/10 12:41
buji: 多有意義啊!你明明可以把錢花在別的地方65F 08/10 12:42
ceca: 但這個不是花錢去解決的,是父母要花心力去解決的.
所以跟錢無關,跟父母心力有關.
五歲之後的學習態度,你真要講才是考上醫科的競爭的開始.
重點是態度,不是他會甚麼..XD
他甚麼都不會,但有良好學習態度和心態.
這樣以後念書,照樣起跑點偷跑500公里的都念輸他.66F 08/10 12:42
zaqimon: 我爸媽有生小孩有意義
可惜我爸媽今天還沒死害我感覺不到任何意義72F 08/10 12:43
dkl1027: 育兒外包當然貴74F 08/10 12:43
ceca: 但是當然,小孩是不是要讓它成為學霸就又是另外一個故事.75F 08/10 12:44
NeihuSnape: 尿布哪有那麼貴 你是不是買到幫寶適了76F 08/10 12:44
ceca: 也許你希望他成為生意人.77F 08/10 12:44
OTAWA: 什麼時候要跟進韓國 有買房的利率的減免啊 他們的
新婚 一胎 二胎 都會有額外減免78F 08/10 12:44
ceca: 所以五歲讓他到處去教朋友甚至跟別人打架..XD
那就是你父母的選擇.80F 08/10 12:44
zaqimon: 父母夠強 小孩一出生就超越別人努力一輩子的終點
還唸什麼醫學系 無聊 有錢人都唸哲學藝術音樂82F 08/10 12:45
AMDsucks: 主要是工作變忙, 搬出去住(負擔房貸), 後援變少(副作用)84F 08/10 12:46
zaqimon: 雖然哲學藝術音樂也很無聊 AI早就已經學會了
你花一天畫一張圖做一首歌 AI幾秒鐘就能辦到
哲學就更簡單 AI最厲害的就是無病呻吟胡言亂語85F 08/10 12:47
ceca: 有錢人小孩學那個不是為了賺錢拉.
而就算為了賺錢,也不是AI可以競爭的路線.
鄭中基好了,她開演唱會,你AI怎樣跟他競爭這一塊.
而他爸就這一行的大頭目,鄭中基無論怎樣都會有舞台.
所以除非他唱歌不好聽,不然只要她唱歌好聽,就是會紅.
有錢人會善用他"壟斷的資源"創造"必勝"的投資.
而如果不會唱歌,那..去念會計,以後幫老爸節稅..XD
不然...念法律..沒看到很多有中小企業小孩很愛念法律.
至於有錢又很悠閒的,通常是小孩愛幹嘛就幹嘛.
他愛畫畫念藝術,他愛運動就去打網球..
沒看到打網球的家裡都有點錢..XD
至於說搞了半天起得來起不來不重要.88F 08/10 12:50
birdman4368: 最近也在準備嬰兒用品很多價格沒這麼貴,找二手不如找淘寶或蝦皮網購全新,嬰兒床汽座推車那些品牌之間價差很大……871F 08/11 12:50
timmer: 奶粉還好吧 我小孩喝明治照樣長的好 價格啟賦1/3874F 08/11 15:07
tttt0204: 他什麼都很懂啦,半導體產業也是..嘻嘻875F 08/11 15:15

--
作者 choral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