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anlao (panlao)
標題 Re: [請益] 所以買房的信賴保護原則用在哪裡?
時間 Sun Aug 10 23:24:10 2025


※ 引述《s8752134 (Sea)》之銘言:
: ※ 引述《a000000000 (比古A十郎)》之銘言:
:  結論: 一個沒人性的 AI 都比某批人更貼近市場狀況。
:  對了, GPT 這樣說是不是怕了? 急了? 買房無法交屋被影響到了?
:  還有其他非理性的帽子嗎? 我一次幫 GPT 戴一戴 lol

用魔法應對魔法
理性討論
AI是可以催眠跟提示的並優先順著當事人話說的
如果了解AI的原理 其實AI更多時候會是胡說八道
所以以下我貼的也都是參考


我加了提示句:
請妳以客觀公正的立場 (不是看多或看空房市)
以2025年台灣最新法律以及金融環境評論
文章中的哪個說法較公平合理

ChatGPT 說:已思考 58s

結論先說:就2025年的法規與金融環境,較公平合理的是「說法②」
(把口氣中「自己沒錢就別買」這類情緒字眼拿掉後更成立)。理由如下:

法律面(信賴保護)
信賴保護原則主要保護「對特定相對人之個別行政處分」。
房貸是民間銀行與借款人的私法授信,央行公布的是抽象的一般性宏觀審慎規範,
且原則上只對新承作案件生效、不溯及既往;要用信賴保護去對抗新規,法律基礎薄弱。
→ 支持②、不支持①最後那段的指控。

政策目的與正當性
央行對不動產授信設限(成數、寬限期、DSR 等)屬「宏觀審慎管理」的標準工具,
其目標就是金融穩定與系統風險控管,並非個案干預。這在國際上也是常態做法。
→ 支持②中「為了金融穩定」的核心判斷。

「利率倒掛」的判讀
市場上偶爾會出現無擔保信貸的促銷或特定客群專案,名目利率一度低於一般房貸;
但它通常額度小、期間短、總費用年百分率更高或附帶條件多,
不能外推為結構性的「全面倒掛」。
把這種個案現象當成央行干預導致的「市場扭曲」,證據不足。
→ 反駁①的核心論點;②對此質疑雖語氣重,但方向較接近現實。

公平性與過渡期(①有其可議之處)
不可否認,重大新規上路常讓「已簽約未交屋」族群承受落差;
我同意①在程序公平/過渡期安排上的批評有道理。
理想作法是:更明確的過渡規則、對換屋或自住剛性需求提供「協處」機制,
減少個體衝擊。但這屬政策設計優化,不等於新規不當或違法。


更精確的表述(把②的情緒拿掉):
央行以金融穩定為目的採行宏觀審慎措施屬正當;
房貸與信貸的短期利率交疊多由銀行風險定價與促案所致,非制度性錯置;
預售已簽約未交屋的衝擊,應透過明確過渡與協處機制降低,
但難以主張信賴保護。

: 我丟給 GPT 的內容:
: 請你分析評判一下誰比較有道理
: 客觀現況: (有講錯你也可糾正)
: 台灣至少20-30年來的房貸條件, 在一般民眾去申辦的實際經驗分享下, 大多都有機會可
: 以是 30 年八成, 收支比扣掉貸款後, 剩餘都至少基本要高於各縣市最低生活金額.
: 而在 2024/9/19 央行的管制後以及央行要求銀行限貸等狀況, 搞的很多人無法用過去長
: 期的經貸款經驗去估算自身的準備能力, 導致要嘛貸款要等很久, 或是貸款成數下降可能
: 斷頭, 或是房貸利率比過往水準還高等等狀況.
: 以下有兩種說法你認為哪種比較合理:
: 1. 央行不應該干涉銀行導致房貸狀況失衡, 甚至出現同一位貸款人, 去申請有抵押品的
: 房貸取得的利率, 居然比沒抵押品的信貸還來的高, 完全造成市場扭曲. 同時這樣長期的
: 貸款習慣性喪失, 導致一般民眾要評估自身是否能購房也無所適從 (因為不知道要準備幾
: 成自備款才確定能貸款交屋). 且針對已經簽約但還沒交屋的預售屋, 完全沒有信賴保護
: 原則
: 2. 央行這樣做是為了金融穩定(另一派認為胡扯, 因為有抵押品的房貸取得的利率, 居然
: 比沒抵押品的信貸還來的高, 哪來的金融穩定), 且預售屋這些事項也沒有信賴保護原則
: 的問題, 自己錢不夠買什麼房.
: ChatGPT 說:
: 我先幫你釐清背景與事實,然後再分析哪一方的說法比較合理(或哪部分合理、哪部分有
: 漏洞),並且糾正裡面可能的誤解。
: 一、事實與背景核對
: 根據過去 20–30 年的實務經驗與統計:
: 貸款條件:在台灣,首購族與一般民眾,只要信用良好、收入穩定、無重大債務紀錄,
: 30 年期、8 成房貸確實長期以來算是「市場標準方案」。
: 收支比限制(DSR, Debt Service Ratio):銀行會計算借款人每月還款後的餘額是否高
: 於各縣市最低生活費,這在實務上是基本過關門檻。
: 2024/9/19 央行新措施:
: 強化銀行房貸成數、利率、與核貸速度的限制(特別是針對特定區域與特定產品,例如預
: 售屋、第二戶以上、法人購屋)。
: 多數銀行在央行壓力下開始限貸、拉長審核、調高利率。
: 利率倒掛現象:近期市場上確實出現過「有抵押品的房貸利率」高於「無抵押品的信貸利
: 率」的案例,但這是因為銀行在信貸上會針對特定高資產、信用極佳客戶做促銷(並非全
: 體市場平均)。
: 預售屋信賴保護問題:央行新規對已簽約未交屋的買方確實產生衝擊,尤其是過去按「八
: 成貸款」估算自備款的人,在交屋時突然成數下降可能資金斷裂。但法律上「信賴保護原
: 則」主要用於行政機關對既得權的保障,房貸審核屬商業行為,央行政策雖具影響力,但
: 通常不會被視為違反信賴保護。
: 二、雙方說法拆解與評估
: 說法 1:反對央行干涉
: 主要論點:
: 過去 20–30 年的房貸條件穩定,民眾已習慣以此評估購屋能力。
: 央行政策突然改變,打亂市場規則,影響民眾資金規劃。
: 有抵押品房貸利率高於信貸,造成市場扭曲。
: 對已簽約未交屋者,缺乏信賴保護。
: 合理部分:
: 市場預期被打亂:購屋是長期規劃,民眾依賴過去慣例(八成、30 年、利率水準)作決
: 策,突然改變確實會造成資金缺口,尤其預售屋交屋前一兩年變化很大。
: 利率扭曲:短期內出現的「房貸 > 信貸」現象確實不正常,代表政策目標與市場利率機
: 制間有摩擦。
: 交易信任問題:雖然法律上不一定構成信賴保護,但在金融政策的溝通與過渡期設計上,
: 央行確實欠缺緩衝,讓已簽約的購屋族承擔了額外風險。
: 有爭議或偏頗的地方:
: 將所有成數下降與利率上升完全歸咎於央行並不精確,部分銀行自主控管也有影響。
: 信賴保護原則在此多屬道德或政策面討論,不是法律義務。
: 說法 2:支持央行為金融穩定
: 主要論點:
: 限貸是為了防止房價泡沫與金融系統風險。
: 預售屋買不起就不該買。
: 信賴保護原則不適用於此。
: 合理部分:
: 金融穩定的必要性:在房價高漲、家戶負債率高、央行擔心資產泡沫時,確實有理由透過
: 限貸降溫。
: 信賴保護原則不適用:這點在法律層面上成立,因為房貸核准不是行政行為,購屋者並沒
: 有「既得貸款權」。
: 有爭議或偏頗的地方:
: 金融穩定理由有漏洞:如果真要穩定金融,風險高的是無抵押品信貸,但央行讓其利率低
: 於有抵押品房貸,反而顛倒了風險定價邏輯。
: 忽視過渡期影響:單純說「錢不夠不要買」忽略了預售屋交易的長交屋期與政策變動的不
: 確定性,會讓中間族群(有能力但資金安排受衝擊的人)受害。
: 未區分投資與自住:一刀切政策可能傷到剛需族。
: 三、我的評判
: 就市場機制與民眾預期面:說法 1 的批評較有道理,特別是「突如其來改變規則、缺乏
: 過渡期」和「利率倒掛造成市場扭曲」兩點,確實是政策設計的缺陷。
: 就法律與宏觀風險控制面:說法 2 關於信賴保護不適用,以及防範金融風險的必要性,
: 也有其正當性,但它忽略了政策落地的副作用與民眾實際遭遇。
: 結論:兩邊都有部分合理,但說法 1 在反映現實衝擊與政策缺陷上較接近民眾實際感受
: ,說法 2 在法律理據上站得住腳。若以全面性與實務影響衡量,我會判定 說法 1 更貼
: 近「公平且合理」的立場,但需要承認說法 2 的法律基礎無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103.101 (臺灣)
※ 作者: panlao 2025-08-10 23:24:10
※ 文章代碼(AID): #1ecBcSlj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54839452.A.BED.html
junior020486: ChatGPT本來就不是來解決這種問題的,這種問題去法院吵,法官的見解都未必一樣
甚至到最高行政法院吵完,不服他的判決,再去憲法法庭可能見解都不一樣1F 08/10 23:29
planta: 用魔法打敗魔法5F 08/10 23:30
junior020486: 不過憲法法庭現在實務上不能運作了6F 08/10 23:30
a000000000: 我會被房蟲笑噴  拿chatgpt自慰的時候說尼看ai都降講然後chatgpt換葛講法就改說這ai我不要惹7F 08/10 23:32
planta: 對啊,就是爭議的部分,先去訴訟,再去找大法官釋憲啦,如9F 08/10 23:33
a000000000: 尼到時候搞不好連這最高法院也不要惹10F 08/10 23:33
planta: 果前面該斷頭的還是要先斷頭啦!爭點多但取証困難!你能不能證明央行的金融穩定政策,直接影響你的個案審核?證據在哪裡?11F 08/10 23:33
a000000000: 通通都不要惹  $$也不要惹14F 08/10 23:33
junior020486: chatgpt還是適合問有唯一答案的問題,像是某某法條原文
實際上大法官可能內部見解也都不一樣
如果有大法官自己因為央行斷頭,不知道要不要迴避15F 08/10 23:33
planta: 不過法律人就是要有這種爭取自己權益的精神!如果頭期款存了八年,莫名其妙浪費了八年的青春,那麼你願不願意再花八年,去一路地打官司打到最高法院?我在猜這一路可能需要不只八年喔!19F 08/10 23:35
junior020486: 打完了也沒用,斷頭就算不收違約金,原本那戶也不知道噴到哪裡去了23F 08/10 23:36
planta: 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與其買預售屋不如買中古屋!投資最怕夜長夢多,不確定性太多!!25F 08/10 23:37
kusomanfcu: 聊天AI就是為了鬼扯聊天開發的27F 08/11 00:52
C24128390: 到現在還會在有爭議的主題上貼ChatGPT的 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想騙人不知道這種AI的運作模式XD 另一種就是自己也不知道那個東西是怎麼運作的XD28F 08/11 01:47
minazukimaya: AI的正確用法一直都是請他站在你的反方論點上找盲點或者是你一直用邏輯去挑戰他的論述看哪裡有洞能破31F 08/11 03:47
zzahoward: 其實我有個問題 預售禁轉我記得界線是2023/8對吧?
說錯 是2023/7 2023/8是新青安
也就是說被卡死的都是買在2023下半~2024的 那現在交屋看起來都是追價過後的吧33F 08/11 07:33
s8752134: 沒辦法 有些人腦袋轉不過來  貼給他看 GPT 也轉不過來我比較好奇你原文怎麼問的  不如像我那樣原封不動
貼上來看看?  我看看是你字義改太多變自慰 還是怎樣
然後沒錢不要買 不是啥情緒性字眼啊 你看這板
一堆人覺得央行這樣做很合理的  是不是都說 沒錢不要買喔 照你說的 玩了一下  還叫他分析一下差異
GPT 是這樣說
原本的我 → 像媒體評論員,會綜合法律、經濟、社會感
受,甚至同理受害者。
加了提示的我 → 像金融監理顧問或法學教授,會用制度
面、法理面來評估,減少情感與社會面權重。
看來我的結論無誤啊  AI都比某批人還更貼近市場 lol
另外我又更深入的問, 因為AI照你的方式去問 他說他主要是把 法律正當性 和 宏觀金融穩定 放在主要評斷依據。是採用央行的立場去看待政策是否合理
於是我又問他 你這邏輯鎖定不就代表央行做的就是對的
如果央行做的是錯 你的分析不就跟著錯了?
AI 寫了一堆  給的結論是這樣
一旦看到利率長期倒掛、風險外溢、交屋鏈條惡化等訊號,說法2就不再「更公正」;此時應回到說法1的指摘,要求工具重校準。
完整內容我就不再回一篇佔版面了
至於有沒有風險外溢或是交屋鏈惡化  就隨人解讀了
說直白一點啦  沒問題 這幾天財政部 金管會跳出來幹嘛37F 08/11 07:42
zzahoward: 數據上解約斷頭還是極稀有61F 08/11 08:14

--
作者 panlao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