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ustinjieber (賈小斯汀)
標題 Re: [新聞] 李同榮槓上張建一 「是誰在道德綁架央行
時間 Fri Aug 29 16:47:46 2025





※ 引述《s8752134 (Sea)》之銘言
: 連結:
: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8967954
: 內文:
: 2025/08/28 09:19:37
: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近日受訪表示,央行年底前利率政策應會維持不變;降息與否
: 涉及房市議題,央行若要降息救房市,就白費央行過去的努力。
: 另外張也指出,內政部已澄清預售解約潮不嚴重、房市沒崩,外界不要以道德綁架央行。
: 對此,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質疑,利率政策是央行理事會集體共識,還是央行楊金龍拍板
: 算?或是張院長說了算?張院長是央行倚重的理事專家,這會不會就是帶風向,或也就是
: 「以道德綁架央行政策」?
: 李同榮表示,央行楊總裁公開表示降息不是考慮單一產業,要考量的是整體經濟影響,為
: 何張院長認為降息與否,就涉及房市解套,就白費央行過去努力?
: 他表示,他認同不能為房市而降息,但在關稅大戰中身陷困境的傳統產業出口商,難道沒
: 有要求降息的聲音?台灣Al半導體雖一枝獨秀,但不要忘了艱困經營的傳統出口業擁有台
: 灣70%以上的勞動力。
: 何況,降息是不是直接對房市有利值得商榷,從過去歷史數據發現,降息初期對產業發展
: 有益,中期對經濟增長有利,後期才會刺激房市購買力,尤其在下修曲線中的房市,降息
: 根本不可能馬上讓房市死灰復燃。
: 至於預售解約潮不嚴重、房市沒崩,外界不要道德綁架央行的說法,李同榮表示,內政部
: 公布資料顯示110年7月至114年6月簽約的預售屋買賣案件中,解約案件共計4,418件,每
: 月平均92件。
: 但自去年9月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至今年6月每月平均劇增為240件,這一年因信用管制導
: 致每月解約數比過去平均數增加260%,而且正在不斷遞增中,這官員是需要等到爆了才認
: 定解約潮嚴重嗎?
: 何況,在內政部統計全部解約案買受人合計4,129人,其中1,585人購買2戶以上預售屋,
: 占解約人數的38%;而購買1戶預售屋的買受人中,有1,160人名下已有其他房屋,占解約
: 人數的28%。
: 更重要是佔有34%的1,384人解約,都是首購者因限貸問題產生的無辜受害者,內政部說
: 66%大多數人是二戶,並非全因選擇性信用管制所致。請問,難道那無辜的34%受害者就不
: 應重視它的嚴重性嗎?
: 李同榮表示,房市雖不致崩盤,建商也不致有大量倒閉潮,但資金斷鏈所引起的爛尾樓骨
: 牌效應,首購自售因限貸問題與政策溯及既往問題,傷及眾多無辜,政府不能不重視。
: 他表示,央行大擧居住正義大旗以化療式限貸打房,才真的是如張院長所說「以道德綁架
: 政策」綁架正常的購屋交易行為,不但沒有教訓到投資客,反而傷及無辜的產業與民眾,
: 並綁架了自住購屋的交易行為,實在令人遺憾。





202107-202506總計解約4418間

再來依時段分成
202107-202408
202409-202506

202409-202506月均 240間解約,
202409不計,等於9個月中有2160間解約,

4418-2160=2258間
>(含)202409管制前解約 2258間= A



空空認知,首購解約不是常態分布,
信用管制後影響的都是投資客居多!

那,換句話說
>202409-202506解約高比例是投資客,

以此思路去推導...
管制後的2160間解約中,估投資客佔9成,
2160× 0.9=1944 間

再回推整體佔比
(1944+X)÷4418= 66% > 比例內政部提供

X= 972 = 202409管制前的投資客解約數字


A-X = 2258-972 = 1286間
= 202409管制前自住客解約量


內政部掌握4129間,
首購解約佔了34%>1384間
*跟原始資料4418間有落差,但影響不大。


空空結論:
自住解約幾乎全部都發生在管制前,
202107-202506共1400間左右的解約量,
大概有1286間是發生在管制前,
管制後反而自住都不解約了,讚!


房市暴漲期=自住客更容易解約
利率條件寬鬆=自住客容易解約
房市冷盤=自住客更容易認賠凹單
貸款條件緊縮=自住客不容易違約解約

依照空空神奇腦迴路完全合情合理!








唉,真的是一群低能兒,有夠可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162.178 (臺灣)
※ 作者: bustinjieber 2025-08-29 16:47:46
※ 文章代碼(AID): #1eiMaqQx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56457268.A.6BB.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新聞] 李同榮槓上張建一 「是誰在道德綁架央行
08-29 16:47 bustinjieber
C24128390: 你算一長串 最重要的變數就一個 今年解約投客占比XD
我設個8.5成 疑 X=1080  A-X=1178   1384-1178=206
再設個8成呢 也是遠高於原本數據的66%喔
可以再多來幾篇 讓大家見識一下還可以怎麼圓XD1F 08/29 17:03
quiet93: 首購不代表不是投資客,買第二間不代表不是自住客
這裡明明很多住家裡,純買來投資的首購
也很多買第二間要自己住的自住
銀行放款出去,如果覺得對方還不了錢,還會借嗎?不會啊,這不是房版常講的,銀行都很審慎評估才會借錢的
所以可以跟銀行貸款的,一定就是還的了,違約率才會低啊那還不了款的首購,就應該借他錢?!5F 08/29 17:06
C24128390: 自己假設9成解約是多房XD 然後去說這樣的說詞不合理
阿怎麼隨便設個85成甚至8成 就很合理了 哈哈
還是遠高於統計數據的66%多房喔12F 08/29 17:10
quiet93: 要討論首購受影響然後說政策錯誤
不是應該先思考,為什麼一定要讓首購能買房子嗎?
如果要讓首購都能買房子,不論他的還款能力如何,那頭期款跟借款年數都要大大放寬才夠
然後首購都應該挑台北市電梯大樓買,因為要讓首購都能夠獲得貸款買房子
如果不是上面這個邏輯?首購自住客是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的族群嗎
去年fomo潮,上了很多勉強買房的首購,讓銀行不敢借錢給他們,然後他們解約,這件事情,不合理嗎?
銀行應該要為這些人的不理性購物買單?如果銀行這樣作,又何來空空不是嗎15F 08/29 17:20
s8752134: 我想說懂王怎麼消失了  原來是跑來這了
懂王你的論點依據咧?  你拿不出來又不聽行政院 / 金管會財政部 / 執政黨立委 / 李同榮說的
No body 可以臉皮厚成這樣  果然懂王
懂王的論點就是 你跟我講的不一樣 請拿數據佐證
而懂王的論點不用數據佐證  只要他認為是這樣就好
即便比懂王更具公信力的諸多單位都跳出來說有問題
懂王還是堅持己見   來來來  我們繼續看懂王跳針27F 08/29 17:33
bustinjieber: 你去設定8成啊,看會不會合理嘛
妳說fomo上車的首購買預售借不到錢,
所以你同意管制後,是首購影響大了喔?
謝謝妳認可受影響的是首購居多。
你們要不要統一一下說法啊,
到底是投資客還是首購比較傷?
吵到最後,結果結論是首購會受影響,
那到底在吵三小?35F 08/29 18:48
KrisNYC: 影響最大的還是2021 22 尤其23八月後禁轉簽約的
直接變成簽約時考量的貸款條件跟交屋時條件有較大差距
禁轉後簽的還只能違約還建商 那個代購媽媽不就中招
怎麼會只專注討論24年的狀況 那只是被影響的幾分之一吧43F 08/29 19:16
quiet93: 我的邏輯是,不該借錢給他的就是不要借,管他是首購還是投資客,不是嗎
我不就說了,首購是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的族群嗎
繳不起貸款的首購受影響,不應該嗎?
難道首購買一個能力以外的商品,就因為他是首購,就要逼銀行借錢給他?!
沒有人會認同吧
那討論首購受影響的意義在哪裏?
繳不起貸款的比較傷,跟什麼身份無關47F 08/29 19:29
bustinjieber: 好,就是李同榮說的,全面都受影響,
至於政府要不要保首購那就是另一個議題。56F 08/29 20:42
quiet93: 政府保繳不起貸款的人幹嘛?58F 08/29 21:06
bustinjieber: 銀行審核有其標準,還不起就審不過,
啊不然台灣違約率那麼低是假的喔?
到底誰跟你說首購=繳不起
到底誰跟你說現在的限制
是因為借貸方還不起貸款?59F 08/29 21:25
zpf2005: 新青安剛開辦的時侯,確實能強力過件,所以會有_ _眼中財力不如自己的朋友,竟然也能買房,還40年寬5地板利率+利息補貼,央行升息也不用怕,那沒跟上的就比較悲摧了,央行去年9月來個金龍拳,強力過件沒了,新青安排撥等等登登登,從嚴審查收支比,新青安超過的部分給狗屎利率...板上的_ _分成兩派,一派非常堅持首購(新青安) 完全沒有受到影響(?!),哎呀~都是假的。另一派則是覺得這些人財力不夠,本來就不該買房,之前新青安是亂搞,現在的貸款難度才是首購該有的樣子(?!)
得靠政策才能上車的就是這樣,沒辦法啦,別人技術性卡你一下你就落賽,頭期準備好保持市場敏銳度,等下次機會吧64F 08/29 22:00
hermitwang: 我倒覺得版上就兩種人,一種想靠房穩定投資賺錢;一種恨人靠房賺到錢,希望那些人虧錢。75F 08/29 22:11
freekid: 樓上確實77F 08/29 22:27
offstage: 等後者買到房,就會變成前者了阿78F 08/29 22:44
seaman675: 和樓上同感 後者有房就變前者79F 08/29 22:45
a123454698: 憑空直接生9成投資客會不會太好笑,怎麼不乾脆10成都投資客80F 08/29 22:47
offstage: 100個人賽跑,總有50個人是前50名,另外50人是後50名82F 08/29 23:43
fastevil: 照這樣說,用新青安的的也大多投資客,整副炒房!83F 08/30 00:04
physicsdk: 完全看不懂有什麼依據信用管制後投資客的違約率會變比較高 最多也就是差不多而已 全面都影響
不管是投資客還是首購 分開看信用管制後的違約率變低都明顯不合理 total增加66% 會相信首購逆勢大幅下跌根本笑話84F 08/30 00:10
KrisNYC: 賽跑論聽起來像廢話 但還蠻真理的89F 08/30 00:14
hune: 自己算自己爽90F 08/30 05:23
zenan321: 也可能是欺騙低能兒準備抄底的空空91F 08/30 06:28
bustinjieber: 管制後自住客不受影響是很多空仔的論述。
‘’2021-2025整個區間自住客解約佔34%‘’
如果不預設管制後8-9成投資客解約
>也就是僅1-2成佔比為自住客解約
請問要怎麼滿足空仔的論述條件?
>管制後自住客不受影響
設定這條件是依照空仔的腦迴路喔,
用這種方式,本來就是要引導出
‘’空仔的邏輯瑕疵是普遍存在的‘’;
正常人應該都能理解並認同,
解約型態最少就是呈現常態分佈,
甚至首購的應變能力普遍低於投資客,
因此管制對首購影響本來就只高不低。
所以針對這篇原文李同榮的論述,
我不懂有什麼好反駁的?
所以還是回到稍早的問題,
空仔群們要不要先統一觀點,
到底是首購 還是投資客比較受影響?
如果還是認為投資客受影響大,
那就=認可這篇的計算&結論,嗯給尊重;
如果認為是常態甚至是首購受影響大,
那央行被政府檢討有什麼不合理?
還是自己買不起就要拖人下水?
看到別人被銀行佔便宜、綁商品很爽?
空仔們這時候又變資方的走狗了?92F 08/30 08:56
s8752134: 你說這個 懂王看不懂
他們自己覺得自己比政府部會和李同榮還懂
而且要你給數據  但他自己不知哪來的說法  不用給數據117F 08/30 09:07
johnsun: 非首購群體裡面一定有自住換屋,首購裡面也會有純投資的,要知道各比例多少,才能清楚分出真正自住解約的比例,但這部分應該沒有領先指標可以參考..120F 08/30 09:44

--
作者 bustinjieber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