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cgrady12336 (悼念鐘吉伯伯...)標題 Re: [求助] 老公打小孩,我發瘋摔東西時間 Sat Nov 15 19:27:27 2025
先講結論,東亞文化的權力結構,使暴力被正常化、情緒被壓抑,也讓孩子的獨立主體性被
忽略。 在這樣的文化土壤中,體罰不是一個獨立的事件,而是兒虐最常見且最容易被忽略的
起點。
在東亞家庭中,權威高度集中:父母在上、孩子在下。這種垂直的權力關係崇尚「聽話」為
美德,強調服從比理解更重要。當孩子沒有被視為獨立的個體,而是被看成「要管好」或「
必須塑造」的對象時,體罰便自然被包裝成「理所當然的教育手段」。
這種權力結構體制化了體罰,使其成為一種社會常態,並帶來三個核心問題:
1. 權力不對等:使暴力獲得合理的出口
在家庭的垂直權力結構內,父母的情緒被容許外溢,而孩子的情緒則必須被壓抑。當所有規
範都以「我為你好」的高度道德姿態包裝時,暴力便獲得了正當化的快速通道:
‧ 無第三方介入: 孩子不能反抗,且外界多視為「家庭內部的私事」而不予干預。
‧ 高風險循環: 一旦父母情緒失控或壓力過大,這種單向的權力關係很容易從輕微體罰演
變成更嚴重的虐待。
‧ 結果: 這就是為何東亞的虐童事件,往往發生在「教育為名」的背景下。
2. 社會壓力:把孩子的表現視為父母的能力與羞恥
社會普遍將孩子的行為表現,視為直接評判父母教養能力的指標。當孩子吵鬧、不專心、或
行為偏差時,外界的目光和輿論往往責怪父母「沒教好」。
在這種集體焦慮、羞愧與外部壓力之下,體罰成了父母為了滿足社會期待、證明自身「能力
」而在短期內最快見效的工具。
3. 代間複製:將痛苦與愛混淆的正常化循環
「我也是被打大的」是許多支持體罰的大人最常見的辯護。這是一種代間複製的現象,將兒
時的痛苦與愛混在一起,導致大多數人沒有機會深入檢視:
‧ 自己是否因此帶著隱而未察的創傷?
‧ 是否習慣把愛、壓力與疼痛混淆在一起?
‧ 是否在無力感下,習慣性地將壓力與暴力向下傳遞?
在缺乏情緒教育和反思的環境下,體罰被一代代延續且正常化,同時也忽略了自己曾承受的
傷痛,進而將未整理的創傷向下傳遞。
然而,只要出現體罰,後續升級為更重暴力的風險就會大幅增加。這不是力道的問題,而是
情緒與關係的惡性循環:
孩子的恐懼與抗拒,容易被父母誤解成「不聽話」 → 父母因此更焦躁、更挫折 → 再次以
更重的暴力加重處罰 → 形成惡性循環。
在外界普遍不干涉「家務事」的文化下,這個升級的循環往往在黑暗中發生,直到釀成悲劇
。
綜上所述,體罰在東亞文化中較難消失,是多重結構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家庭內「絕對權威」的文化。
‧ 社會對父母教化能力的極高壓力。
‧ 升學與績效導向的兒童價值框架。
‧ 體罰被正當化為「愛」或「必要的教育」。
‧ 代間複製與缺乏情緒教育。
‧ 制度對家庭不干預的態度,讓虐待不易被察覺。
在這個結構性背景下,體罰絕非偶發的教養行為,而是垂直權力結構的產物;兒虐,則是體
罰推進到極端後的必然高風險。
----
Sent from
BePTT on my iPhone 14 Pr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139.71 (臺灣)
※ 作者: mcgrady12336 2025-11-15 19:27:27
※ 文章代碼(AID): #1f66EXna (marriag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763206049.A.C64.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求助] 老公打小孩,我發瘋摔東西
11-15 19:27 mcgrady12336
→ colchi: 跟刑法有什麼關係?3F 11/15 21:43
→ offstage: 我們要正向教育,不該用處罰,不是嗎4F 11/15 21:47
→ colchi: 小孩跟罪犯能相提並論嗎?
處罰只有體罰嗎?
刑法也不是一定死或關,也有緩刑不是?5F 11/15 21:49
→ offstage: 你的問句根本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啊8F 11/15 21:57
→ colchi: 你的回答也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9F 11/15 21:58
→ offstage: 我幹嘛回答你的問題
你可以反對我廢除刑法的主張阿 然後說明你的原因阿10F 11/15 21:58
→ offstage: 你可以說明為什麼要支持刑法,刑法有什麼好處18F 11/15 21:59
→ colchi: 我也沒有要解決問題,是問你的廢除刑法
那廢除刑法有什麼好處?20F 11/15 21:59
→ offstage: 那你支不支持廢除刑法嘛~~我猜你不敢回答啦22F 11/15 22:00
→ colchi: 廢除刑法跟這串討論群有什麼關係?23F 11/15 22:00
→ offstage: 那這篇落落長文章,跟原PO文章有什麼關係?24F 11/15 22:01
→ colchi: 我對刑法沒有意見。你想廢除可找選區立委25F 11/15 22:02
→ offstage: 暴力就只限於肢體暴力嗎?
你沒意見就別一直問問題啦
這不就是典型的跟討論串無關嗎26F 11/15 22:02
推 hihappy: 又跳針
小心被釣到
只會一直刑法刑法.除了這個也講不出什麼了29F 11/15 22:13
→ bndan: 第一段看到「情緒被壓抑」 是負面的意思 我就好奇了 談教育前不是應該先「理性」嗎? (就是100%理性) 那如果你不壓抑自己情緒 怎維持理性? 憤怒的理性這樣? 還是悲傷的理性? 興奮的理性? XD 認真說 理性跟情緒雖說不完全互斥 但是要共存是需要訓練的 例如 一個格鬥者 需要憤怒或是興奮 來激起身體反應創造更優的狀態但同時要維持理性來施展策略或應對對手行爲 而這種訓練本身就是對情緒「收放」 你所謂的情緒被壓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嗎? 這是不好的話 那意思是所有人都該情緒優先? 那這樣談教育有用? 情緒一來理性掰掰 然後就跟原po妻一樣 不是嗎?32F 11/16 00:17
推 Sunash: 樓上….我想原PO所說的「情緒被壓抑」,指的是在該開心、難過、生氣等有情緒時,會收斂自己的情緒甚至不敢表達,而非指”談教育”時(或其他應該理性時)壓抑自己的情緒。44F 11/16 00:41
推 nanalia: 情緒被壓抑 = 有情緒但不允許自己表達、不敢表達、或不知道怎麼表達
情緒壓抑會讓學習能力力下降 就自己在那內耗,而不是趕快把這個負面的情緒排解掉 還有就缺乏自主性 順從沒有自我 對於情緒的感知力也會變弱 就常常覺得自己很憂鬱低落 不會表達需求
情緒壓抑是一種被迫安靜 但成熟的方式是用健康的語言說出需求 為自己爭取 而不是把痛苦往內吞48F 11/16 05:31
→ breathair: 情緒壓抑在成人世界很正常,要學習的是壓抑後不能消化掉時,要自己找舒壓排解
你被主管訓斥很不爽,直接不壓抑釋放的,還是好好的給自己放個假充個電?
這需要從小學習情緒管理,唸書,運動,消化情緒,把壓力變成動能,過壓時紓解壓力。
最棒的壓力都是學會自己給自己壓力,沒有壓力就很難成長,或成長的很慢
其實學到自己會給自己壓力,父母就解脫了。可以慢慢從管控變成支持,從旁看有沒有走偏就好了,happy ever after56F 11/16 07:41
推 warmear: 講得超級好,但一些推文的朋友可能就是這樣長大的,然後不自知複製同樣的模式給下一代,希望更多家庭早日脫離這樣的惡循環,讓未來的孩子有更自在的童年67F 11/16 08:04
推 momomom: 等等開始推論三百句73F 11/16 09:56
推 hihappy: 等等有人會來連噓.先幫補血74F 11/16 10:21
推 jesuskobe: 我覺得你這篇文章只是把狀況描述,但最重要要怎麼解?所以是你就是覺得完全不能體罰 那你給的建議是什麼79F 11/16 13:08
→ rexagi1988: 連情緒被壓抑都無法理解,亞洲教育真的好可怕...82F 11/16 16:03
推 breathair: 同樣亞洲教育,有人對自己的父母感到驕傲。以喜劇的形式讓不同文化的人理解,有人覺得自己的教育歷程好恐怖,好自卑。到底是文化差異還是個體差異?明面上都不用爭論,對自己這麼自卑的小孩,一定有個不稱職的父母,唉,您的父母真的很不稱職,理解理解,但是你不能說別人的亞洲父母都跟你們的一樣爛吧?XD83F 11/16 16:11
→ rexagi1988: 你要不要確認一下,Jimmy對他父母的看法...89F 11/16 16:35
推 TRYING: 簡單講 成人世界犯法違規都沒有體罰了 你成年人心智發育已經完全 不會用講 用其他方式 只會用打的 才能"教育”小孩 本身就有問題
你工作犯錯 老闆過來打你兩拳 你覺得Ok嗎?
別說打你兩拳了 就是大聲點罵你兩句 你都要蒐證告他了 怎麼在家裡 你就可以用你自己認為的尺度進行體罰90F 11/16 16:51
→ breathair: 你先分清楚自卑跟自嘲好不好,不過嘛…理解理解,你們都很可憐啦,懂,怎麼不懂96F 11/16 1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