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
作者 TCB006 (\存股合庫/\榮耀呆灣/)
標題 [新聞] 《科技》高雄電動車產業鏈 起飛
時間 Tue Apr  5 11:05:48 2022


原文標題:《科技》高雄電動車產業鏈 起飛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Lp8gWe
《科技》高雄電動車產業鏈 起飛
【時報-台北電】高雄電動車產業鏈逐步起飛,在中鋼、建準等電動車產業供應鏈體系之後,三元能源、穩懋、鴻海也陸續進駐,據悉,除了中碳將擴廠生產電池負極材料,鴻海也將投入電芯的生產,未來高市府將與交通部合作,在橋科打造國家級自駕車聯網試驗場域,結合智慧共桿產業聯盟,提供車聯網技術及產品驗證、服務試鍊場域, ...

 

發布時間:2022/4/4

原文內容:
【時報-台北電】高雄電動車產業鏈逐步起飛,在中鋼、建準等電動車產業供應鏈體系之後
,三元能源、穩懋、鴻海也陸續進駐,據悉,除了中碳將擴廠生產電池負極材料,鴻海也
將投入電芯的生產,未來高市府將與交通部合作,在橋科打造國家級自駕車聯網試驗場域
,結合智慧共桿產業聯盟,提供車聯網技術及產品驗證、服務試鍊場域,吸引更多關連產
業進駐。


鴻海集團自主研發的電動巴士MODEL T已交車給高雄客運,3月中上路營運,並將在高雄投
資生產電動車用的電芯廠,基於生產進度,鴻海電芯廠有可能落腳在已購入的和發1.2萬坪
工業用地。鴻海集團旗下的鴻華,攜手三地集團旗下北基、高雄客運,進駐橋頭科學園區
之後,三地集團將向鴻海集團採購200輛智能電動大巴Model T。


此外,中碳與鴻海、碩禾、榮炭簽署四方電池負極材料合作備忘錄,中碳生產的電池負極
材料介相石墨碳微球,除了供給鴻海,也提供台泥集團的三元能源公司,生產電動車用電
池。


據了解,中碳目前的負極材料產能大約一年2,000噸,但為了因應未來電動車電池需求,中
碳第二條年產能2,000噸的碳化線正在建設中,可望第三季量產,至於第二條石墨化線,仍
待中碳董事會決定。


高雄經發局長廖泰翔指出,為鼓勵電動車產業落地高雄,高市府將加碼調高電動公車營運
虧損補貼,並提供購買在地生產電動公車,可享每輛150萬元購車補助等優惠。

高雄擁有金屬材料及精密加工等產業基礎,為發展電動車產業鏈,提供龐大能量,全球電
動車車用功率放大器與光達代工龍頭穩懋、生產電池的三元能源等,相繼投資高雄,奠定
電巴產業鏈的重大基礎。


廖泰翔說,為了打造高雄成為全球重要的智慧電動巴士、智慧交通生產基地,未來高市府
與交通部合作,在橋科打造國家級自駕車聯網試驗場域,結合智慧共桿產業聯盟,提供車
聯網技術及產品驗證、服務試鍊。(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顏瑞田/高雄報導)



心得/評論:
tesla瑟瑟發抖中…
台灣供應鏈的最強挑戰者,有全亞洲最完整的材料廠,最一貫化的生產流程
台灣將越過油車的障礙,獨拿電動車世代話語權
投資電動車,正是最佳的時間點!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153.161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YIx8EWu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49127950.A.838.html
WenliYang: 是啦 跳樓也是算有飛一下1F 04/05 11:07
※ 編輯: TCB006 (114.136.153.161 臺灣), 04/05/2022 11:09:39
fecesman: 又是騙補助的產業 官商勾結
跟裕隆一樣做爛車反正政府買單2F 04/05 11:08
post91: 笑死,台灣要發展電動車XDDDD
大叔我就是汽車產業內的,台灣哪有這種能力發展XD4F 04/05 11:09
lalalafong: 語畢 哄堂大笑6F 04/05 11:09
godog: 其實以高雄重工業結合台灣電子優勢 發展電動車蠻
適合的7F 04/05 11:10
newton000: 最大優勢叫低薪…9F 04/05 11:12
lolic: 替代役青年起飛還比較有可能10F 04/05 11:13
wekaytw: 傳產威力加強版薪資(非科學園區薪資)要奴材非人材 要阿勞(O) 要台勞(X)11F 04/05 11:13
TyuzuChou: 四月一日不是已經過了嗎13F 04/05 11:14
post91: 汽車產業不是那麼簡單的好嗎….
電子+重工業哪來的基點發展電動車XD14F 04/05 11:16
poeoe: 起飛XDDD16F 04/05 11:17
post91: 還是你各位任何汽車產業只要有零件就可以組裝了?*認為17F 04/05 11:18
lc85301: 語畢19F 04/05 11:19
simpson083: 暖 我也是樂觀其成喇20F 04/05 11:21
no2muta: 高雄?2018都被抓到電池交換站弊案 還要繼續玩?21F 04/05 11:25
kilo7: 每次都麻起飛 問題是飛的起來 飛的順 飛的穩嗎?22F 04/05 11:26
MLARAI: 台灣電動車供應鏈兆元產業正式起飛~~23F 04/05 11:28
wekaytw: 沒做過汽車產業的人大概看到這篇就嗨起來了 汽車這種高技術含量的產業 小到螺絲釘大到鋼板 真的想複製就能複製?24F 04/05 11:29
ae8450: 當初軟體園區.........呵呵27F 04/05 11:33
pinklolipop: 垃圾菌代工?28F 04/05 11:35
jerrylin: 還不是靠鴻海  XD29F 04/05 11:37
joice76x: 報導是寫給高雄市民看的 不是寫給你各位股民看的
Model T也不知道是用哪弄來的底盤組裝的
我是不太相信鴻海短時間內能夠自己研發底盤出來30F 04/05 11:42
sospeter: 沒電有個屁用33F 04/05 11:46
puam4444: 台灣是卡引擎和變速箱,剛好電動車不需要34F 04/05 11:47
DAEVA: 飛你老木35F 04/05 11:49
puam4444: 問題在於盤子價36F 04/05 11:50
post91: 沒在產業內就當然只會看到引擎跟變速箱,但那不是主要問題
車體的設計,需要多少部品溶解點才能符合安全輕量,材質要用什麼、設備要多少能力,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東西,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發展的好嗎?
鴻海的底盤技術說穿了也是日本那一套,以產業內的我們來說,電動車或許會發展,但絕對不是現在也不會是五年後…37F 04/05 11:52
unwisdom: 呵呵45F 04/05 12:04
wekaytw: 科科~還是推汽車產業工作的人知道眉角~46F 04/05 12:14
post91: 我是很想跳槽特斯拉就是了XD47F 04/05 12:16
roseritter: 起飛一公分也是起飛48F 04/05 12:16
misson: 中國的電動車門檻很低啊XD49F 04/05 12:22
post91: 人家內需市場大啊…50F 04/05 12:23
MLARAI: MIH供應鏈要生產製造一台車有什麼難??51F 04/05 12:23
misson: 電動車主要就電池跟馬達,最後系統整合,比起變速箱這些五四三的技術已經很省事了52F 04/05 12:24
post91: 自然門檻就低,台灣內需市場現實就是小到在全世界可以忽略,但是整車的設計到開發到上市所要花的成本時間資源是不會因此減少的54F 04/05 12:24
zsquarez: 呵呵 畫大餅一流57F 04/05 12:24
henrk: 鴻海做起來,這相關產業鍊至少養活臺灣一百萬人吧!58F 04/05 12:24
post91: 汽車只要「動」的話,當然很簡單..59F 04/05 12:25
SkyFee: 就看鴻海能在高雄發展到什麼程度60F 04/05 12:25
misson: 以後foxconn造車像代工蘋果小米手機一樣,然後fabless公司在平台上各自開發自己的系統去區別化61F 04/05 12:25
post91: 你車體怎麼設計去配合馬達的配重?車室空間要多大?轎車還是休旅還是跨界?還是你以為只要把油車的車體直接換上馬達跟電池就好?
產業外的永遠只會看到動力,而忽略車體是更重要的地63F 04/05 12:26
misson: 比亞迪的底盤就各自發揮出不少車種啊68F 04/05 12:27
post91: ….所以?
車子不用門?69F 04/05 12:28
misson: 現在設計都是模組化設計,出一個公版來搭配各供應商的模組零件,主要是鴻海組的這團有多少的零件商進來這塊共同開發吧71F 04/05 12:29
post91: 底盤上面如何搭配各部件讓安全法規可以過,你知道這有多困難嗎..
嗯,所以車子只要底盤跟動力對吧
為什麼底盤可以模組化有沒有想過?因為地盤是車體中相對簡單的範圍
SM、屋頂、門、外觀版件如何蓋上去才是最複雜的74F 04/05 12:29
misson: 零件認證有一堆規範16949…等等,Denso這種本來就是供應商,是有什麼問題嗎?80F 04/05 12:32
post91: 即便是底盤模組化,每台車開發時還是需要重新評估新車體是不是能夠符合相關規範,而不是想像中「模組化就直接拿出來用」82F 04/05 12:32
MLARAI: MIH的三台車都生產出來了,不要一直在唱衰呆灣,謝謝。85F 04/05 12:33
post91: ….算了,就說永遠會忽略車體這個最重要的地方..一直扯小零件..87F 04/05 12:33
misson: 所以現在才有鴻華先進,之前華創合併出來的公司89F 04/05 12:34
post91: …..生產出來跟商用化的距離還很遠,要說我唱衰就唱衰吧,十幾年的產業經驗台灣就是還沒有能力,這是事實,不想接受我也沒辦法
而且我沒有唱衰,我唱衰的是這篇文章說起飛會誤導很多人好像要飛速發展了,並沒有好嗎90F 04/05 12:34
post91: 就說台灣會發展,但絕對不是現在也不是五年後..
……這張表想代表什麼…..96F 04/05 12:36
post91: 這種跟我寫報告一樣的空洞內容XD99F 04/05 12:36
misson: 沒有人說今年起飛啊,你到底在想什麼?100F 04/05 12:37
post91: 好啦好啦,我在唱衰可以嗎
說出現實問題就被說唱衰,難怪台灣不會進步…
敢問您在產業內嗎?101F 04/05 12:37
misson: 就說電動車的規劃方向而已,蘋果或是谷歌出來要造車,這個方案就可以promote 出去,機會本來就是留給準備好的人104F 04/05 12:38
post91: ………好天真的想法………..107F 04/05 12:39
misson: 為什麼在產業內才能發言?車用零件供應商在不在產業內? 平常每季要上課更新車載法規的算不算在業內?在消費性電子二十年,只看眼前的牌是很危險的108F 04/05 12:39
post91: 我有說不能發言嗎…何必自己腦補…
首先,零件相關的車載法規,跟車體的法規是不一樣
再來,電動車絕對是趨勢,我只是針對這一篇文情並茂的文章回應現在汽車產業的問題所在,不要那麼激動在核心廠十幾年經驗,台灣就是還沒有準備好,如果準備好了,納智捷不會那麼慘
我也知道現在零件供應商應該為了台灣汽車產業發展憂心忡忡,畢竟台灣汽車產業已經在走下坡,有一個新發展方向當然是好事
但好事歸好事,自己不足的部分還是不能忽視
當然鴻海跳進來是真的讓大家驚訝,或許可以帶來不一樣改變,也只能給時間證明
但如果以華擎以及納智捷體系那一票人去主導….我也只能說好自為之
畢竟當年納智捷剛上市時也是喊的轟天響的不是111F 04/05 12:43
e7660239 
e7660239: 建準ㄏㄏ127F 04/05 12:57
chungj: 東湊西湊的炒房報導128F 04/05 13:04
leehui12: 電池技術都在日本手上 自駕在美國 台灣搞啥?129F 04/05 13:07
post91: 樓上,我就不想講這麼明齁…130F 04/05 13:08
superhui: 台灣搞啥?搞代工阿!
鴻海+裕隆不就標準的代工廠131F 04/05 13:50
LiamTiger: 海公公有跟FISKER合作,底盤搞不好有偷學?133F 04/05 1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