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abyMother
作者 tomatoin (重新開始)
標題 Re: [新聞] 2歲兒確診高燒無人理 母心痛簽放棄急救
時間 Fri Apr 15 22:31:13 2022


我認為本案不應該糾結在時間差這件事,而是應該加強宣導這種病的進程非常快速,家長
不得不特別注意,小心防範,不是什麼小感冒的小事。

就算4點送進去醫院救,也來得及救嗎?

所以晚送是一回事,社會是否輕視了Covid-19對幼童的殺傷力又是另一回事。

例如幼兒園都會加強宣導腸病毒的恐怖,幾個人就要停課。那現在的新聞是否也有同樣宣
導Covid-19對幼童的殺傷力呢?


引述《w00850 ( Su)》之銘言:
: 本來發在八卦版
: 但這裡應該比較能認真討論XD
: 我比較好奇的是
: 都已經是「叫不醒」、「意識不清」的情況了
: 一般來說應該是非常緊急的狀況了
: 依之前在醫院的工作經驗
: 馬上大家就衝過去處理了
: 接到媽媽電話的人
: 真的有可能不馬上處理嗎??
: 是不是存在著溝通不良
: 沒有傳達到是「非常緊急」的狀況呢??
: 還是現在醫療量能真的崩塌到這種情況還無法先出車???
: 另外
: 真的遇到這種情況
: 應該撇開什麼確不確診的問題
: (看新聞還講到什麼還沒匡列 真是快昏倒)
: 完全不用考慮什麼搭不搭計程車
: 就是直接call 119叫救護車送醫院了
: 總之
: 整篇新聞看下來真的疑點重重啊
: 看了兩次還是滿頭問號
: 之後釐清了
: 希望能檢討出到底是哪個流程出了問題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95.187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YMO6qaS (BabyMothe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50033076.A.91C.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新聞] 2歲兒確診高燒無人理 母心痛簽放棄急救
04-15 22:31 tomatoin.
… ×8
w00850: 我覺得時間差非常重要耶 早送晚送差很多喔… 這也是非常必須檢討的一部分1F 04/15 22:33
tomatoin: 都要檢討。但如果沒有讓家長知道這種東西的嚴重性,也很可怕
就會等啊等的3F 04/15 22:33
poonebetty: 沒錯,我覺得現在的氛圍都充斥著這是輕症沒關係,包括本版也是,不用太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6F 04/15 22:34
tomatoin: 如果家長知道在等一小時就會這樣,不會有任何家長乾等,用任何方式都會把孩子送去醫院8F 04/15 22:34
Ewhen: 不用太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110F 04/15 22:35
w00850: 我是認為 不管什麼病 叫不醒就已經是很緊急的狀態了11F 04/15 22:35
tomatoin: 敲鄰居的門叫親戚來,媽媽拼了自己的命都會救孩子,只怕當初「不知道會這麼嚴重」才是最可怕的13F 04/15 22:35
poonebetty: 昨天還有人說得到反而比較輕鬆這種傻眼的言論,腸病毒都還沒這麼嚴重的時侯,一個班級兩個就要停課了,反觀現在...15F 04/15 22:36
tomatoin: 同意不用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就例如有腸病毒在我們還是一樣正常生活,但被診斷出腸病毒大家都知道要非常謹慎!18F 04/15 22:36
aracian: 沒看到病歷,聽報導裡面的家屬說詞,前後矛盾亂七八糟,完全無法當作參考啊21F 04/15 22:37
tomatoin: 但確診後快速變成重症,這件事如果是真的,才是所有家長要警惕的23F 04/15 22:38
w00850: 就跟流感有可能引發重症 是一樣的道理吧 不是高機率會發生 但就是有人發生了25F 04/15 22:39
pensees: omicron班上一個確診就停課了,比腸病毒還嚴格好
27F 04/15 22:39
Ewhen: 說那種話也太傻眼了,之前我兒子得腸病毒是輕症,但我也不敢掉以輕心啊……29F 04/15 22:39
tomatoin: 這裡是媽寶版不是八卦、政治版。大家關心應該是未來怎麼保護自己的的孩子,不是在究責那位媽媽疏失還是哪個單位踢皮球31F 04/15 22:40
magpie: 擔心不等於恐慌,現在變成有點疑問就被冠上恐慌34F 04/15 22:40
Ewhen: 誰都不知道會不會突然變嚴重35F 04/15 22:40
aracian: 那就等真的有公信力的報告出來,再參考吧,新聞寫成這樣根本看不出什麼東西,就只知道有個小孩去加護病房,而已。36F 04/15 22:40
tomatoin: 是啊都不能有疑問嗎
希望明天指揮中心可以給大家安心的答案39F 04/15 22:41
magpie: 那個說得到反而輕鬆的真的是整串裡面最令人印象深41F 04/15 22:41
tomatoin: 如果這邊有網軍的話也請你們回報43F 04/15 22:42
poonebetty: 才幾天累積案例,今天就有一個快要死亡的案例了,我相信香港說的是流感死亡率的七倍,根本大意不得,也不是什麼輕症在家休養幾天就好了,有些新手媽媽又不懂,忽略了病情進程的嚴重性,嚴謹看待是必要的44F 04/15 22:42
sotabby: 不管什麼病,小孩發燒又意識不清就要立刻送醫,這應該是家長的基本常識吧48F 04/15 22:42
peachings: 病程這麼快的病 只想到兒童急性腦壞死病 發燒就有可能引發 但機率很低就是50F 04/15 22:43
pensees: 以前沒有新冠,只是普通感冒發燒,醫師也都會說精神活力不佳要趕回去急診,這是常識吧52F 04/15 22:44
nagisanoff: 說真的,這新聞裡面家屬的說法很亂時間軸也沒很清楚,還是等一下雙方的說法再來下定論吧
根本也還不清楚小朋友這樣變化是不是因為武漢肺炎,看看一些新聞內容就可以診斷了嗎54F 04/15 22:45
ebeta: 現在政府到處營造武漢肺炎已經是輕症的情況,自己實際上還是得小心點58F 04/15 22:47
tomatoin: 同意,所以希望指揮中心明天給家長清楚的說明60F 04/15 22:47
mirrorhide: 香港把那篇撤掉了,國外兒童的樣本幾百萬個,不至於都沒有參考價值,而且發燒衛教一直都有說什麼狀況要去急診,並沒有限定什麼原因的發燒。
是新北衛生局要出來說明,他們今天先釐清了時序,後續應該會再詳細說明。61F 04/15 22:49
nagisanoff: 什麼叫已經在營造,都是實際統計數據輕症多少比例,你是在說那些統計包含國外的都是營造出來的?66F 04/15 22:51
tomatoin: 希望孩子平安,媽媽不要再自責68F 04/15 22:52
suction: 看來網友都比林氏璧孔醫師 黃瑽寧醫師還專業 才會覺得誰在營造什麼風向吧
確實就是不管什麼原因的昏迷不醒都應該要急診啊 還有分喔?有誰說covid19造成昏迷是小case嗎 邏輯在69F 04/15 22:53
pensees: 發燒衛教還是最基本的,不管什麼病都一樣74F 04/15 22:55
ebeta: 也是啦,我們不是網紅醫生所以只能閉嘴,天天看滿街的輕症新聞來告訴自己安啦!75F 04/15 22:56
aracian: 死很快的還有Reye's syndrome,或是有粒線體疾患的病人也可能一發燒就掉很快啊,平常是不一定有症狀的,幼年期可能根本不會被診斷。77F 04/15 22:56
pensees: 小孩什麼病都有可能重症。玫瑰疹都有可能80F 04/15 22:56
suction: 要恐慌到把自己關起來 我想別人是不會在意的 關吧81F 04/15 22:57
nagisanoff: 林氏璧是感染科醫師,黃醫師是小兒科醫生這是他們的專業82F 04/15 22:57
pensees: 黃琮寧也是感染科喔84F 04/15 22:58
nagisanoff: 輕症比例高這是世界各國都有統計數字,這是科學不是因為誰是網紅,選擇沒科學素養的生活態度是你的自85F 04/15 22:59
ebeta: 只是說自己要小心點就要被抹成是恐慌仔然後去關起來88F 04/15 23:00
aracian: 或是像睡前好好,半夜癲癇發作再也沒醒來的FIRES病人(發燒然後難控制的癲癇發作,就像以前傳說的燒壞腦袋),多聽過幾個鬼故事,就不會特別對COVID-19恐慌了。90F 04/15 23:00
Dusha: 哇塞推文有的人真的猛力帶風向欸...現在其他國家數據上就是數字擺在那,輕症居多又不是叫大家不要在意了,否則現在還那麼多措施幹嘛...
扯什麼恐慌仔關起來94F 04/15 23:01
tomatoin: 可以同時宣傳重症率低但也加強Covid-19重症前兆的宣導嗎?不是每個媽媽都是醫生知道什麼時候大事不98F 04/15 23:02
aracian: 說來說去,該注意的就是精神+活動力,再加上是否有類川崎症的表現,再加上呼吸困難,嚴重胃痛,意識混淆的情況,有就是該連絡往急診的了。101F 04/15 23:03
suction: 講輕症多是事實 又不是輕症多就叫大家擺爛 而是對幼兒來說 恐慌也是洗手戴口罩 不恐慌也是洗手戴口罩 那恐慌要幹嘛104F 04/15 23:03
mirrorhide: 發燒衛教一直都有,你從沒注意過嗎?107F 04/15 23:03
nagisanoff: Omicron輕症比例高中重症少,這是有統計數字不是什108F 04/15 23:03
anniekinki: 文內就已經說叫不醒了。。。不管是什麼造成的都很嚴重了吧109F 04/15 23:03
nagisanoff: 麼政府營造出來的東西,有感染科專業的醫生的衛教知識你不相信還要酸人家是網紅?111F 04/15 23:03
aracian: 事實上這些平常感冒醫生也都會講要注意這些,不是什麼新東西。113F 04/15 23:04
ebeta: 說啥都是酸,都給你們說好了,這樣可以了嗎?115F 04/15 23:04
tomatoin: 所以說來說去就是要怪那位媽媽的意思嗎116F 04/15 23:05
suction: 衛教什麼時候送醫又不分病症 黃醫師就有一篇文是在講這個 可是他要被人酸網紅117F 04/15 23:05
ebeta: 現在網紅是等於負面的意思是嗎?119F 04/15 23:05
tomatoin: 黃醫師的文章會有指揮中心的曝光度高嗎120F 04/15 23:06
aracian: 我是真的不相信新聞裡面所謂的家屬説啦,唯一能信的就是通聯記錄,出勤記錄,轉送單,還有醫院病歷,這些都沒看到啊。121F 04/15 23:06
suction: 他的各種分享真的幫到很多家長 真是感謝他願意在網路衛教124F 04/15 23:06
tomatoin: 不能太過苛責媽媽要有怎樣的衛教知識,不是大家都是醫生126F 04/15 23:06
w00850: 現在說怪不怪很奇怪耶 我發文的意思也不說怪 就是疑惑是流程問題還是溝通出了問題 為什麼這樣就是怪媽媽??128F 04/15 23:07
nagisanoff: 人家講醫師的名字你要多加網紅去稀釋他們的專業,你自己心裡那時候想什麼你自己最清楚131F 04/15 23:07
lionling: 也可能是燒過頭吧....133F 04/15 23:07
ebeta: 自己要戴人帽子我也沒辦法囉134F 04/15 23:08
poonebetty: 不對啊,腸病毒也是輕症多,但是一旦腸病毒流行時期,本版就會嚴陣以待,怎麼現在畫風變了,昨天那篇文還被一大堆人留言嘲笑一番,實在不可取135F 04/15 23:08
Dusha: 網紅不是負面詞 但整句話那個語境是覺得大家看不懂喔...138F 04/15 23:09
answer1213: 能有討論很好啊 畢竟確診可能是大家未來都會遇到的事情 等政府說明這個案號跟配套措施 大家比較知道該怎麼做140F 04/15 23:09
ebeta: 自己負面就看別人都負面啊!143F 04/15 23:09
aracian: 一般感冒幾乎不會超過42度,所以溫度本身要造成腦傷很難,以往所謂燒過頭應該是遇到腦炎了144F 04/15 23:10
 
suction: 黃醫師的點閱率非常有可能比CDC高喔XD 不過他說送醫時機的文章不是最近的 至少四年有了 到2022還持續更新148F 04/15 23:11
aboa: 輕症多是全球病例統計的結果好嗎
這樣都可以說成是政府營造的,想像力有這麼豐富?151F 04/15 23:12
huiyajudy: 只要提出疑問就說別人是恐慌 多一份小心難道不好嗎153F 04/15 23:13
aboa: 如果有人覺得滿街都是輕症而不安的話
那就自己加強防疫啊,不然要要求別人不出門嗎154F 04/15 23:13
suction: 沒有人說不好啊 但是人家說輕症多數不用太過度擔心 就有人要說帶風向 那不然是想怎麼樣 想要很擔心嗎
那就去擔心啊 還怕人家講恐慌156F 04/15 23:14
aboa: 「網紅」不是負面,「恐慌」也不是負面嘛
隨個人解讀啊,緊張什麼呢是不是160F 04/15 23:15
nagisanoff: 對他來說可能沒跟著他一起不分事實根據罵政府就是網軍吧162F 04/15 23:15
suction: 大家都在說自己會正常生活 看了很生氣的話 就自己不要正常生活 又沒有人在意…164F 04/15 23:16
sunnie5566: 不太懂耶,如果按照中文中家屬所說,小孩都已經「昏迷」,那不是應該馬上送醫嗎?為什麼等的了我不明白,我以為沒有衛教觀念也知道該送醫阿...所有人「昏迷」都應該送醫吧,大人也一樣啊...166F 04/15 23:17
poonebetty: https://i.imgur.com/hviJYOD.jpg
想當年腸病毒流行時,這位醫生是這樣建議喔,對啦,時空背景不一樣了,呵呵170F 04/15 23:17
suction: 他現在也沒有建議大家把三歲以下送去幼稚園吧 你覺得這有矛盾?173F 04/15 23:19
aboa: 病毒不同是要怎麼比,呵呵175F 04/15 23:20
 
w00850: 噗XDDDD178F 04/15 23:21
kemy236: 不要泛政治化,不需要過度苛責母親(疑似確診的情況下,確實一般人不會去搭計程車),還是希望這個孩子能平安啊。同意不要過度恐慌,但機率再低,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每個生命都是家屬的摯愛(父親就是健康壯年得流感過世的,懂這種遇到機率低卻遇到的心碎)179F 04/15 23:21
huiyajudy: 其實李秉穎也有提到 分母太大的時候一定會出現兒童185F 04/15 23:21
poonebetty: 你看不懂延後一年入學的意思?啊對,他是說腸病毒,我在跟人家亂什麼,當我沒說186F 04/15 23:21
huiyajudy: 死亡 就算機率很低還是會遇到 這個新聞給我們的啟發就是 小孩狀況瞬息萬變 要自己多小心 另外不要再檢討那位媽媽了 我們沒有人是當事人 沒有資格去檢討她188F 04/15 23:21
aboa: 有人相當努力呢,真是辛苦了191F 04/15 23:21
zero2miffy: 因為政府一直說小孩染疫是輕症,多數家長已經把它當感冒看待,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大家對防疫已經懈怠了!重點是高風險族群很害怕,我們不是小孩,得了可能會重症,為什麼認真防疫,卻要被認為是輕症就大意的人感染,那麼多人染疫不就說明群體已經不把防疫當一回事了192F 04/15 23:22
kengiku: ebeta過往各種仇恨言論真是不敢恭維啊呵呵198F 04/15 23:22
nagisanoff: 看一看覺得滿恐怖,心裡衛生很重要199F 04/15 23:23
suction: 我其實沒有看到鬆懈的…正常生活還是有洗手戴口罩200F 04/15 23:23
donggang: 原來是八卦跑過來的201F 04/15 23:23
suction: 只是身邊的家長大多不願意像去年一樣停課被關202F 04/15 23:23
nagisanoff: 醫生都會提醒要注意小孩感冒症狀的變化,跟有沒有是不是covid 19沒關係啊203F 04/15 23:24
aboa: 政府並沒有說小孩染疫「是」輕症,醫生也不會這樣講去看林氏璧的FB,都是用數據在討論的205F 04/15 23:25
kengiku: 知道輕症不等於防疫鬆懈好嗎?不要趁機滑坡207F 04/15 23:26
nagisanoff: 統計上輕症多 表示不用過度恐慌,還是做好防疫措施 各種疾病都會減少傳播208F 04/15 23:26
alpha008: 對某些族群來說 他們眼中的數據只有0%跟100%兩種210F 04/15 23:27
aboa: 政府的防疫基本上是根據公衛和專科醫師的建議
怎麼可能一直說是怎樣211F 04/15 23:27
sunnie5566: 說「大部分」是輕症,就代表還是有少部分重症阿,就算是輕症一樣要小心,又不是說輕症就可以隨便看待,本來就要小心啊,自己要太放鬆怪誰213F 04/15 23:27
petitebabe: 防疫措施還是要做好,只是不恐慌216F 04/15 23:28
kengiku: 還有,現在多人染疫並不是因為大家鬆懈,而是omicro217F 04/15 23:31
Dusha: 我覺得有的人根本不是真的恐慌,只是藉機煽動仇恨情緒。218F 04/15 23:31
kengiku: n 的傳染力就是這麼強。難道你要說穿隔離衣的醫護人員染疫也是疏失嗎?未免太無知220F 04/15 23:31
allloveme: 發燒+食慾精神不好就是衝急診,大人小孩都是啊,我是覺得這篇新聞青黃不接,有待進一步追查,當然,政府也該建立更明確的sop222F 04/15 23:33
REALLYLIFE: 笑死,這麼緊張還帶小孩出去群聚的智障還蠻多的呢,路邊餐廳一堆帶小孩的www225F 04/15 23:33
allloveme: 小孩生病,比自己生病還焦急,這就是父母心227F 04/15 23:34
fidget81: 新聞好像沒看到弟弟確診新冠  覺得還是先等更精確的報導好像比較恰當228F 04/15 23:34
Ewhen: 那位根本來亂,直接黑名單230F 04/15 23:34
kengiku: 好幾個ID都來煽動一下仇恨言論就跑了,無言...231F 04/15 23:36
petitebabe: 上面說發燒+食慾不振就是衝急診,不會太誇張嗎?232F 04/15 23:42
alpha008: 某id都自承看感染人數爆增太興奮不小心就跑出柵欄了233F 04/15 23:44
bincar: 發燒、「精神」食慾不振就是準備去急診的指標,特別是年紀越小的幼兒234F 04/15 23:45
petitebabe: 應該是退燒時精神不好是注意指標吧236F 04/15 23:48
kengiku: 精神不振(意識不清)是最重要的觀察指標啊!!!237F 04/15 23:49
petitebabe: 精神不振跟意識不清差很多耶….238F 04/15 23:52
iecdalu: 推文還有人想酸黃醫師哦笑死人239F 04/15 23:53
baseballnut: 會不會新聞的這個小孩根本也是腸病毒啊,發燒意識不清又抽搐,病程進展這麼快,其實很符合腸病毒重症的表現240F 04/15 23:53
canifly: 新聞明明就寫媽媽跟弟弟快篩陰性 然後標題寫確診 就覺得是標題殺人243F 04/15 23:56
nikitseng: 提供經驗:疫情高峰期,7歲2天高燒至39.9,心跳160,體力必然不好,但精神食量正常,去病人爆滿的急診醫生給退燒藥回家靜養,第三天退燒。如果可以當然希望住院觀察。規劃醫療量能分配才是挑戰吧
https://i.imgur.com/qdcYEeU.jpg
非台灣245F 04/15 23:57
cloudalice: 就算重症機率再低 我們都害怕孩子就是重症的那一個
酸家長過於恐慌的 大概是家裡沒小孩吧251F 04/16 00:03
KOKEY: 從新聞判斷,媽媽已經有做到早期注意孩子的狀況並電話求援,至於要不要違反規定自行解隔離開則因人而異,只是機關回答"非案號無法出車"蠻令人失望的,現在不是只有omi陽性才有"資格"使用醫療資源,而防疫計程車的呼叫又會回到自行解隔的矛盾,這方面的流程看來有需要進行調整254F 04/16 00:06
jjoonnyy: 不論任何疾病,還是要認出重症的徵召260F 04/16 00:07
KOKEY: 不過頗贊同原po的呼籲,父母對兒童omi不適合以輕症看待261F 04/16 00:09
clovergirl: 父母不是專業醫生 難免判斷有誤差263F 04/16 00:12
huiyajudy: canify大大  他們快篩陰 但是後來PCR陽性 衛生局證實了264F 04/16 00:24
love472: 所以不要在說幼童都輕症,若你是25%重症,承受的起266F 04/16 00:34
youvegotamai: 明明就是資訊不足無法判斷的新聞,有必要這麼急著扣帽子嗎268F 04/16 00:36
nanaling: 什麼叫政府在營造輕症形象, 拜託,自己google 一下全球數據好嗎? 不要自己不會找資料又整天懷疑別人騙你
沒有什麼 「Covid 重症前兆 」這種東西啦! 不管是肺炎 腸病毒 流感 家長要觀察的點都一樣好嗎
25%重症是誰統計的?270F 04/16 00:43
swatchcat: 目前還不確定病因是什麼不是嗎?也沒有說是因為Covid造成的啊?這可能要等報告出來了吧?276F 04/16 00:50
nanaling: 腸病毒大家也是宣傳勤洗手,想上學的就去,害怕的人就在家自己顧
在這裡講別人沒有小孩的也太可笑了吧......
愛緊張的人不准別人說他們恐慌,但卻去怪不緊張的人防疫懈怠......拜託….管自己就好啦
人家又沒有欠你什麼,愛怎麼生活怎麼過278F 04/16 00:51
anniekinki: 我有小孩,但我覺得恐慌真的沒有用啊。。。在病毒不可能消失的狀況下,要害怕一輩子嗎?284F 04/16 01:04
bbo40453: 醫生都還不知道原因你就知道是因為新冠對小孩傷害比較大也是蠻厲害的
全世界專家應該來找你討教了286F 04/16 01:11
sakuralove: 某人的推文噁到爆,哪來的網軍啊289F 04/16 01:31
xru03: 推290F 04/16 01:44
oliverroli: 不論年齡,人發燒到意識不清無法喚醒,應該就要準備叫救護車了吧?291F 04/16 01:55
claymath: 死忠的是有崩潰了嗎?笑死293F 04/16 02:11
kemy236: 病程快速確實值得提醒父母,原文看來前一天弟弟還無症狀+快篩陰294F 04/16 02:12
 
protodevilns: 政府一直宣傳輕症輕症, 搞的一堆人還真當成小感冒298F 04/16 02:14
ebeta: http://i.imgur.com/IYwnZfF.jpg
那個很會肉搜的要不要看看自己在八卦的樣子啊?
http://i.imgur.com/N0RAlbg.jpg299F 04/16 02:15
 
ebeta: 一下罵共存仔一下罵恐慌仔,發言都跟著政府走,誰比較像網軍?
http://i.imgur.com/ZpycVYc.jpg
然後說我是網軍的也可以省省,我也曾死忠好多年過==那麼會人肉,隨便肉都有我一堆無腦綠的推文啦302F 04/16 02:27
julion555: 即使再多輕症案例也要告知有一定比率中重症 尤其孩子病程這麼快加上covid壓縮醫療資源 覺得還是要宣307F 04/16 05:03
suction: 一定會有部分比例的重症啊 我沒有看過保證不重症的宣導 又是誰會有這種誤會310F 04/16 05:09
Miahh: 等更多可信消息出來再說吧,網友在那邊猜無濟於事312F 04/16 06:54
rainfarmer: 你是誰一點都不重要,只是等待一切清楚再說,還有ptt這裡很多早被收購的帳號,所以以前說甚麼一點都沒參考意義就是。
這病本來就不是小感冒而已。我從一開始就提醒過了,只是會有一些兒童犧牲本來就是社會的代價。看看香港日本南韓就該知道祈禱0死亡是不可能的事,我們能做的就是減少幼兒出門機率。
這是整體社會的共識下必須要了解的代價,之後感染基數增大,絕對還是有沒打疫苗的老人小孩出事。
減少小孩被感染機率是大人的責任就是。313F 04/16 07:13
w00850: 其實我看到所謂的「重症的前兆」也很問號 一般來說 不管什麼病本來遇到了就是要注意 到了「發燒」階段就是更謹慎觀察病況 到了「意識不清」就是要立即送醫 減少發生不可逆的機會 這階段應該不管哪個年齡層遇到都一樣 所以我才強調時間差的重要323F 04/16 07:21
rainfarmer: 政府從一開始就說這病不是小感冒,不是流感可以類比,只是得到也別恐慌。共存不是要你放棄一切防疫手段,而是要降低最少傷亡下,不影響社會運作機制,台灣人就是沒經歷過之前國外大感染的時候死傷慘重狀況,才在驚訝怎麼跟你想的不一樣,政府撐到現在已經是奇蹟了。328F 04/16 07:26
w00850: 另外 怪政府宣導輕症的我也很傻眼 啊就目前的數據真的就是輕症佔大多數啊 不然到底要說什麼呢??難道因為發表了輕症佔大多數的事實後 真發生了那極少數重症的案例就要怪東怪西 怪給數據的人嗎?難道自己沒有判別能力 不知道佔大多數的意思就是還是有極小機會發生重症??334F 04/16 07:26
rainfarmer: 最近幼兒有發燒症狀就得送醫,這是covid大流行時,醫院能量為何這麼寶貴的原因。340F 04/16 07:28
snowtoya: 看起來無腦的過幾年也不會變有腦(?342F 04/16 07:30
Ccsteeker: 重點是目前政府還是嚴格管制染疫確診人員,在之前200人300人可能還可以,往後每天3000人4000人,請問可能嗎?政府應該在三劑普及的時候就要宣導共存,提醒教育人民,並且妥善釋放醫療資源,而不是害怕出門尋求醫療資源。
最後補充,用兩年前的管制方式,還放在現在使用,就是一個錯誤,可憐的都是你我人民。343F 04/16 07:39
bryant780417: 怪政府宣導輕症 數據出來就那樣 當然你也可以說假數據啦 不過跟之前蓋牌腦弱的族群一樣 提出您的數據吧350F 04/16 07:50
rainfarmer: 第三劑施打宣傳只差沒跪下求你去打,人性就是這樣非得要有嚴重結果出現才想去打第三劑。之前的共存仔提倡無腦共存,還再那說要社會群體免疫的胡言。跟現在政府有計劃減傷共存有很大的差異353F 04/16 07:56
zero2miffy: 知道omi 易傳染,一堆人參加媽祖遶境活動,遊覽車一車一車的群聚遊玩,這些人不是防疫鬆懈,就是覺得很多人都輕症,得了不會死,政府有宣導中重症的嚴重性嗎?政府怕人民恐慌,只鼓勵大家打第三劑,建議大家少群聚,想打沒辦法打第三劑的人怎麼辦?因為工作關係要接觸很多人的怎麼辦?為什麼要被犧牲,社會共識要共存?誰說了算?應該舉辦公投吧?357F 04/16 08:10
rainfarmer: 看到Delta時候就在共存的天才就一肚子火,delta後遺症比omi多太多,死傷率也高。364F 04/16 08:11
daiting: 這也要公投,怎麼連媽寶版都是這種發言366F 04/16 08:12
nanaling: 阿就真的絕大大大多數人都是輕症啊….
這種事有什麼好公投的。講公投之前有了解整個公投流程需要多少時間嗎?367F 04/16 08:14
daiting: 腸病毒、諾羅病毒、流感病毒都有一定機率的重症跟後遺症風險,但因為機率低大家也沒有這麼害怕。除了歐美、南韓病例數那麼高,現在也解除一切防疫措施規定了,輕症流感化之後,共存就是全世界的趨勢,面對這些病毒的大原則其實大家都知道,勤洗手、戴口罩、飲食均衡及適當運動維持健康體況,如此而已。370F 04/16 08:18
rainfarmer: 流感在covid之前一年死幾千人,本來就會有中重症,政府都一直提醒還是有機會重症,只是人民鬆懈不想管加上媒體推波,再說造成社會恐慌,去年開始至今政府早多次對外國求援,深怕阿共戰爭一發不可收拾,你在國內有看到相關新聞嗎,這就是維持社會穩定。等到真的戰火來,你要怪政府沒事先提醒還是先讓房價溜滑梯。這就是政府穩定社會的功能。巨嬰文化本來就該中止,沒有什麼都要的。376F 04/16 08:19
suction: 巨嬰文化本該終止+1  至少就疫情這件事情 實在不能昧著良心說台灣政府做太少吧
連「輕症佔多數」都還要怪人家沒有翻譯成「也有中重症」  這樣都不能理解 難怪要改課綱 增加閱讀素養而且一些熱心宣導的醫師拿數據出來讓大家不要恐慌的時候 也同時都會說到重症人數或比例 沒有人隱瞞什麼 就自己眼睛糊到東西而已384F 04/16 08:28
tomatoin: 為何宣導幼童重症的殺傷力力道不能跟腸病毒一樣呢醫院是加強宣導腸病毒不可怕還是腸病毒好可怕?兩者一比就知道
不能期待每個民眾都有怎樣的嘗試,不然你宣導Covid確診為多要幹嘛?我看數據也知道391F 04/16 08:53
zero2miffy: 如果民眾有把「中重症」看著眼裡、記在心裡,才能說政府宣導得很明確吧!現在一堆人就是認為輕症死不了人,才會勇敢的群聚,我不知道你們不擔心的人工作環境是不是接觸的人少,所以沒看到鬆懈的人,或是家裡沒有高風險族群,於是說得輕巧。看到閱讀能力不好的人防疫鬆懈,害怕自己倒霉被那些人傳染變成重症就要被說無知,社會氛圍也太不友善了吧!396F 04/16 08:55
tomatoin: 錯字,宣導「輕症」為多幹嘛,我看數據也知道
不是每個人都是笨蛋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專業403F 04/16 08:57
suction: https://i.imgur.com/stWnH6T.jpg
其實指揮中心也沒有不宣導啊405F 04/16 08:59
tomatoin: 為了經濟開放可以理解,但只是要求「加強宣導幼兒重症的可能及症狀」就會被說巨嬰、其他醫生都說過、不會自己看等等,會不會太誇張。那我反過來說,宣導輕症幹嘛,不會自己看國外喔407F 04/16 09:00
suction: 為什麼有些醫師會出來說輕症較多不用恐慌 就因為很多家長在恐慌說要大規模停課啊411F 04/16 09:00
tomatoin: 沒有任何家長會放自己小孩發燒不緊張。除非認知有誤413F 04/16 09:01
suction: 但大規模停課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就是很多問題 資源越不足的家庭問題越嚴重415F 04/16 09:01
zero2miffy: 身為工作接觸幼童為多的孕婦,孩子假日分享說去住飯店、遊樂園、坐遊覽車出去玩、餐廳內用,聽得我膽戰心驚,孩子被傳染多是輕症我也知道,但是被傳染的人也是嗎?有人是沒本錢能中一次的417F 04/16 09:02
tomatoin: 還有,我不知道多少人有小孩,但對社會而言那可能是千分之一,但對父母而言,一個小孩是我們的100%甚至更多。421F 04/16 09:02
suction: 那真的很怕的人可以加強自己家的防疫 不用一定要拖著大家加嚴
在這個版強調自己有小孩真的是問號…424F 04/16 09:03
tomatoin: 沒有人在討論加強「防疫」是加強「宣導」,才不會有的家長輕視了這種病
連討論「加強宣導」也不行是什麼狀況427F 04/16 09:04
zero2miffy: 身邊一堆人中獎,乖乖認真加強防疫的人中的機率也提高了不是嗎?430F 04/16 09:06
tomatoin: 連檢討改進都不行?應該要反思一下堅持的原因是什
沒有永遠的正確所以我也一直認同滾動式修正。討論調整方向也是進步的動力不是嗎?何須為自己的信念一直辯護?432F 04/16 09:06
suction: 我不知道怎樣叫做加強宣導 怎樣叫做比宣導腸病毒還要力度更大 每天都是covid19的新聞 要說不知道會有中重症也太奇怪了 而且知道了然後呢? 症狀還不是依照一般感冒應該送醫的原則去送 因為症狀幾乎就跟感冒一樣啊…
大家也知道某個季節腸病毒容易流行 前幾個月在流行諾羅 那有特別做什麼嗎 防疫原則不就是差不多…437F 04/16 09:08
tomatoin: 社會永遠有不同的理念,當有不同聲音出現時,大家可以理性辯論拿出參考資料是相當好的。這也是教育孩子的方式。永遠讓他表達意見、思考,而不是用「爸媽說什麼就是什麼」的方式教導。444F 04/16 09:12
w00850: 我也覺得很荒謬 一直說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專業 不是每個人都是醫生 事實上就是不需要多專業就是照著流感的原則 意識不清就是送醫 到底??
這根本不需要多專業就能明白的 到底要加強宣導什麼 難道真的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嗎?
一直吵說什麼宣不宣導輕症 事實上就是病例一多新聞一渲染社會就會恐慌 就會有記者追著指揮中心逼問是不是很嚴重 難道指揮中心把數據公告出來就是輕症居多錯了嗎?
況且輕症居多就是事實 指揮中心同時也每天公布中重症數據 自己不看不注意要怪誰448F 04/16 09:13
happystill: 推,沒想到病程這麼快…459F 04/16 09:25
w00850: 一直吵著要檢討 怎麼不檢討一下自己接收資訊的時候看的全不全面460F 04/16 09:26
nanaling: 到底是要宣導什麼… 每天中重症的比例都直接算給你看了不是嗎?462F 04/16 09:27
tomatoin: 為了避免被扭曲,來說一下我的想法好了,我「目前並沒有主張加強警戒、大家都關在家等等,只是認為宣導輕症的力度應該跟提醒幼兒重症可能、幼兒重症前兆的力度相當」,只是這樣~464F 04/16 09:28
huiyajudy: 我只能同意原po給推了 我本來也是覺得生活照常過就好 要出去玩就出去玩完全聽政府的 不過這幾天觀察下來覺得為了小孩健康還是不要大肆放風比較好 誰知道台灣會變明日南韓還是香港……多些謹慎總是好的468F 04/16 09:29
littlechild: 以台灣的媒體只會把加強宣導最後渲染成孩子染疫會有重症,然後到民間流傳就變成一定會有重症。其實不管大人小孩出現嚴重症狀就應該送急診472F 04/16 09:29
nanaling: 輕重症比例不就是事實,到底要「宣導」什麼?475F 04/16 09:29
tomatoin: 這只是身為人民的想法而已,都可以討論,不需要互相攻擊476F 04/16 09:30
nanaling: 要人家宣導重症前兆這種事情不如去算命了好嗎......478F 04/16 09:30
anniekinki: 公投共存XDDDD,我真的笑出來。好,那公投出來的結論是要清零的話請問要怎麼做?最激進手段封城對岸跟國外都演給你看了,無效。不激進手段想當然也是無法清零。病毒一直演變,無症狀感染打從一開始就存在,病毒不可能消失。自己口罩戴好手洗乾淨比較實際。479F 04/16 09:30
nanaling: 要政府去加強宣導那0.0幾%的可能性到底是???484F 04/16 09:31
tomatoin: 那腸病毒的重症四前兆貼那麼大是算命的貼的嗎,哪個家長沒看過485F 04/16 09:31
w00850: 腸病毒跟新冠一樣嗎??487F 04/16 09:32
tomatoin: 沒看過那張圖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家長還是都沒在看運氣好也沒中過腸病毒488F 04/16 09:32
rainwalnut: 腸病毒也是輕症居多 但是也是不時宣導重症防禦
中腸病毒醫師也發衛教單張 這個幹嘛就不用宣導?490F 04/16 09:33
aracian: 重症前兆一直都有在宣導啊,我上面講過了,根本都講492F 04/16 09:35
suction: 所以真的沒有宣導嗎 我上面貼了一篇媽寶版的文就是四月初有宣導的新聞啊493F 04/16 09:35
aracian: 到小腦反射了,那些症狀正常有在注意的照顧者都會意識到不對勁好嗎?495F 04/16 09:35
w00850: 要不要等發現新冠病毒的時間跟世界第一次發現腸病毒的時間一樣再來說?497F 04/16 09:36
rainwalnut: 然後所以腸病毒大力宣導 這個不需要的理由?499F 04/16 09:36
cmuboy: 基本上天天都在宣導有中重症的可能不是嗎......
電視天天都在播,還不夠大力嗎XD500F 04/16 09:36
aracian: 極端值那種快速心肌炎猝死,腦炎,癲癇重積的病例根本沒辦法事先預防,住院中都可能死在病房床上好嗎?502F 04/16 09:38
w00850: 就是有人覺得必須衛教單張做出來 新聞照三餐報才叫做有宣導
硬要扯腸病毒真的很好笑504F 04/16 09:38
nanaling: 拜託,不要再這個版再質疑別人有沒有小孩好不好, 有夠可笑的耶! 講到沒得講也不用講這種笑死人的507F 04/16 09:39
cmuboy: 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但新冠好發於全年齡.....509F 04/16 09:39
nanaling: 話吧......510F 04/16 09:39
cmuboy: 這根本兩回事吧511F 04/16 09:40
nanaling: 不知道別人是不是家長是不會自己去查ID喔! 什麼都愛疑心病又什麼都要別人把解答端到你面前
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在那裡哭哭怪別人沒說(問題是512F 04/16 09:41
w00850: 腸病毒可以有所謂重症前兆供各位不就是發現的時間已經很長遠了 有足夠的案例資訊可以參考 請問新冠多久515F 04/16 09:42
nanaling: 明明就有講)517F 04/16 09:42
w00850: ?可以比嗎? 供你個數據不行嗎?更何況 每個疾病不就是「意識不清」就是要送醫 就連你們一直要扯的腸病毒的重症前兆也包含意識不清呢 自己融會貫通很難嗎518F 04/16 09:42
anniekinki: 新聞媒體明明就每天都在報啊
各種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會有的後遺症,疫苗不良反應什麼的,一直有在報導不是嗎?522F 04/16 09:42
daiting: 閱讀能力真的很重要,「輕症居多」這4個字,上面抨擊說宣傳不夠的版友只看到輕症嗎?居多表示有另一邊居少,就算沒有想到,我相信兒童手冊、衛教資訊都一定有宣導過發燒、活動力低下、食慾不振是觀察重點,希望樓上版友可以再去看看自己手邊既有的資525F 04/16 09:46
tomatoin: 人有百百種,我沒有閱讀障礙,我看得懂,不代表所有家長或阿公阿嬤你這樣跟他說他就會推敲出另一邊531F 04/16 09:48
w00850: 就硬是一定要有「新冠重症前兆」 事實就是發燒、意識不清就是要注意甚至送醫 明明大部分疾病就是都一
不需要扯什麼阿公阿嬤吧 這種字面上的意思還要推敲我也是醉了533F 04/16 09:50
katsurada: 啊不是 這個案例就是已經出現意識不清了 毫無疑問要送醫啊 是要宣導什麼我不太懂耶538F 04/16 09:51
anniekinki: 這個案例最有問題的是溝通,如果父母都是在第一時間聯絡救護的話那真的就是制度有問題需要再修正。正常來說意識不清昏了就是直接送醫院了不會等的(但我還是不太懂不叫計程車是為何)540F 04/16 09:55
daiting: 也把阿公阿媽想得太簡單了吧......不會太失禮嗎XD544F 04/16 10:04
aboa: 每天下午兩的記者會都有公布中重症的情況
疫苗、有無慢性病、病情、治療方式等545F 04/16 10:07
anniekinki: 說真的以我家的情況是阿公阿嬤們最擔心,新聞一報什麼就開始限制我們的行動了547F 04/16 10:08
aboa: 看一看就知道中重症多半發生在哪些人以及什麼情況新冠是全年齡,腸病毒多針對小孩
衛教方式和重點有差異是可以理解的
站在全民衛教的立場,光是搞定哪些不打疫苗的老人有關單位就累翻了吧
tomatoin 也許是希望
政府能製作針對幼兒得新冠的衛教單張
但這目前根據這個疾病的特性以及防疫資源佈置
不太需要且老實說也做不到
家長就是按照一般的幼兒生病照顧方式
觀察小孩的情況發展,然後盡量做出最快的處理吧549F 04/16 10:08
sakuralove: 不管啦我說你沒宣導就是沒宣導←560F 04/16 10:10
aboa: 其實這和現行方式也沒有矛盾啊
何況若是說政府沒宣導,很多時候是新聞沒報導吧
新聞報導多半是片段選取事件發展來吸引注意
有多少新聞能詳細呈現疫情防治以及應變方式的各步驟我後來都直接貼下午兩點記者會公布的簡單圖表給長輩他們也都能接收,效果很好
那些覺得政府沒宣導或宣導不夠的
有多少人有直接去看政府公佈的政策佈達和數據統計呢561F 04/16 10:11
Dusha: 都當到爸媽了,實在該從巨嬰長大了啦569F 04/16 10:15
taikouhncheu: 不要過度恐慌,但也不能輕忽,那請適度恐慌570F 04/16 10:25
tomatoin: 那我懂了,應該是板上留言的人認為政府宣導已經完全足夠,這位媽媽只是個案
如果有關單位的意見也是這樣那我沒有其他的意見要發571F 04/16 10:38
PaeSon: 推原Po和192樓zero 現在輿論傾向孩童感染多為輕症 容易造成家長疏忽 重新教導民眾注意重症前兆 或是該如何謹慎對待染疫風險和症狀 才是比較正確的作法吧 不該責怪新聞中的媽媽或是隨便說人恐慌仔575F 04/16 10:40
zero2miffy: 在這裡討論的人都清楚知道政府有宣導,但周遭有些人無感,只看數字,輕症的人好多~~~,重症的人一天增加個位數。我們這些明白人互相抨擊立場,我覺得只是為吵而吵,而且不擔心的人嘲笑擔心的人,是很奇怪的現象,不擔心的人好像才是對的?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擔不擔心沒有對錯之分吧!擔心的人也不會說不擔心的人心臟很大顆、不怕死之類的,為人父母把同理心拿出來吧!另外阿薩布魯我覺得無關緊要579F 04/16 10:44
Ccsteeker: 恐慌不恐慌,政府都應該適度調整管制強度,管制也會有人恐慌,共存也會有人恐慌,所以政府要做的是能夠讓大家有妥善的醫療資源可以尋求協助,請大家想一下,原文的重點在哪里。目前的通報制度,管制587F 04/16 10:44
zero2miffy: 的事都在公投了,我都沒笑那些公投的事了,為什麼591F 04/16 10:44
Ccsteeker: 制度都是可能有問題的,也越來越不實際,更改的速592F 04/16 10:44
zero2miffy: 我發表想法要被取笑?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發表想法被取笑,你覺得可以?593F 04/16 10:44
Ccsteeker: 度也趕不上現實的變化,你幫誰說話,都改變不了這些事情。595F 04/16 10:44
cmuboy: 老實說,現在輿論傾向孩童感染多為輕症
也不會造成家長輕忽吧......597F 04/16 10:44
Ccsteeker: 共存有人擔心,管制也有人擔心,所以政府不管怎樣都要讓大家有足夠的醫療資源可以尋求協助,而目前的管制已經跟不上現實的情況,你不管幫誰說話,都改變不了正在發生的狀況。
現在只能大家給政府更多的勇氣去調整防疫「管制」,一天2000人,請問要怎麼「管制」?這些管制都在做白工,不如簡化,讓真正需要資源的人快速得到資源。
10天隔離,結果病毒14-21天潛伏,這樣半套的隔離有用嗎?浪費醫療資源,持續歸國的海外人士,無症狀的傳染給別人,這樣的隔離有用嗎?都在浪費行政資源,早就該認清事實,而政府早該宣導,而不是現在大家在吵架,三劑問題,只要說不用隔離,三劑大家搭計程車都去打。599F 04/16 10:46
anniekinki: 之前的公投我也有笑啊,重點是公投要不要共存有意義嗎?投完了,病毒就會消失了嗎?人民全部投清零,那能成真嗎?完全不切實際啊613F 04/16 10:51
PaeSon: 感謝原Po提醒 原本真的不知道孩童感染 有可能病程這麼快616F 04/16 10:52
Ccsteeker: 大多人都輕症,能自主康復,就能把醫療能量給不能打疫苗的人。618F 04/16 10:52
anniekinki: 但我非常贊成共存前應該要有一個良好的制度以及疫苗覆蓋率,制度的部分看起來政府還沒去抄國外的答案,疫苗覆蓋率持續努力中。希望制度部分趕快抄好答案,才能比較安心走入共存620F 04/16 10:56
Ccsteeker: 政府要有勇氣走去「相對正確」的道路,不管怎樣都會有人死去,樓上有人說對於國家是一個數字,但是對自己跟家人卻是100%,沒錯很殘酷,但是我們也是100%誰不是?你管制也100%共存也是100%你怎麼會知道你旁邊的不是海外歸國的無症狀帶原者?不如早點釋放醫療能力,讓真正需要的人能快速得到醫療資源,而不是層層管制!
補推回來,希望各位能給政府多一點勇氣去「正視問題」。
外國已經給考卷跟答案去抄了,如果各位覺得在每天數千人染病的時候,還要先通報,先篩檢,然後不能自行外出,被認定可疑風險就一定要通報後的救護車,才能緊急到醫院,覺得這合理嗎?請各位給政府勇氣好好調整管制強度吧。624F 04/16 10:57
anonymous: 台灣現在就在走「相對正確」的路了!
台灣要用相對少的犧牲來換共存
這個哪一個國家有答案給我們抄?638F 04/16 11:09
Ccsteeker: 大量染疫的國家就是考卷跟答案,所以樓上認為我們「依然」是特例?641F 04/16 11:12
anniekinki: 我是指制度,誰說建立制度的前提是要先死人?國外是死了很多人沒錯但台灣可以不用啊643F 04/16 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