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bileComm
作者 Lsamia (samia)
標題 [新聞] 研發應重於行銷 聯想捧華為、諷小米
時間 Mon Aug 25 20:02:31 2014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25000137-260204
研發應重於行銷 聯想捧華為、諷小米 - 中時電子報
繼發表「中國手機市場不健康」言論後,聯想(Lenovo)董事長暨執行長楊元慶,日前在一場論壇上指出,中國科技業應學習「華為」,致力於產品研發、提升整體價值鏈,而非一味偏重網路行銷,被解讀有暗諷著重社群經營、擅長「飢餓行銷」的「小米」之意。 ...

 

2014年08月25日 04:10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繼發表「中國手機市場不健康」言論後,聯想(Lenovo)董事長暨執行長楊元慶,日前在
一場論壇上指出,中國科技業應學習「華為」,致力於產品研發、提升整體價值鏈,而非
一味偏重網路行銷,被解讀有暗諷著重社群經營、擅長「飢餓行銷」的「小米」之意。


楊元慶上周末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中,針對網路及社群行銷,認為相關概念近年
被過分誇大,導致若不是認為傳統的企業經營將被網路所顛覆,就是對於網路以及從此延
伸的社群行銷過於「迷信」,忽視產品在研發、價值鏈的提升,而一昧追求知名度,甚至
快速集資上市。


在網路環境所進行的社群行銷,楊元慶分析,由於具備群聚效應與互動性,確實帶動企業
變革。不過網路「並不能替代一切」,不可能顛覆企業管理的核心價值,有關產品的創新
、研發、乃至生產,都需要企業由內而外推動。就像是不論科技如何改變金融業,都將不
脫其「風險管理」的根本。


當然,楊元慶說,總會有廠商偏重網路行銷,以迅速獲得銷售數字的累積。但當許多包括
研發在內的價值鏈外包時,犧牲的將是產品的品質與服務,導致「用戶總是饑餓」,且消
費糾紛不斷。此番言論,被中國媒體解讀為暗諷其競爭對手、擅長「飢餓行銷」的小米科
技。


楊元慶呼籲,中國產業界應向華為學習,在透過網路、社群搭建行銷模式的同時,也持續
落實產品的基礎研發,不斷深化價值鏈。

針對中國政府近期以反壟斷之名,打壓跨國企業,楊元慶不認為相關做法太過度,「而是
過去我們做得實在太少了!」且透過競爭秩序重建,有助於經濟永續。


心得:
看起來小米的威脅已經讓華為聯想有疙瘩的反應了
不過聯想跟華為各自有家大業大的本家事業
小米如果想要跟這兩條地頭龍對抗
得要擴充更多的生態環境才可以呢

目前比較出名的就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小米豆漿機(ㄟ?
小米會不會先進一步開啟中國智慧家居的先鋒呢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7.232.17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obileComm/M.1408968154.A.B90.html
Skyblade: 想太多1F 08/25 20:13
aa1477888: Sony:2F 08/25 20:18
BIGETC: 小米短時間從無到有 是滿威猛的3F 08/25 20:18
redhound: 華為的優勢是甚麼呢?4F 08/25 20:19
LIONDODO: 結果小米家居系列每單項都要搶,那就好笑了xd5F 08/25 20:19
snakepaster: 華為?HTC表示:6F 08/25 20:51
jinkela1: 不愧是老大代言的手機公司 眼界不一樣7F 08/25 20:59
huangshinwen: 雷不思:等別人研發好再來抄就好了 傻傻der8F 08/25 21:00
jinkela1: 華為後面不必加問號吧 人家有自己的晶片耶
全世界手機商好像只有三星蘋果和華為有自家晶片
我有漏了誰嗎9F 08/25 21:00
axlfun: 華為確實有花不少錢在研發上面12F 08/25 21:07
oxasshole: 感覺中國那麼多做手機的,早晚會整併13F 08/25 21:10
neomaster: 研發給蘋果 行銷我小米自己來14F 08/25 21:23
thid5335: 我覺得樂視TV比三小小米TV好多了15F 08/25 21:29
hegemon: LG..ZTE都有自己開chip了..只是還沒拿出來用
ZTE甚至連基頻都有....16F 08/25 21:38
AndroidFans: 不愧是有遠見的人,哪像小米只會抄跟炒。18F 08/25 21:52
doubleugly: 只有華為是SOC 蘋果三星還只是AP19F 08/25 22:07
imret: 整併應該是市場飽和甚至萎縮時候的事
就短時間來看市場還是很可觀的20F 08/25 22:23
b85040312: 明明就行銷大於研發....22F 08/26 00:35
mysteryguy: 華為也是搞抄襲,反向工程、低價策略起家的。只不過華為現在羽翼豐滿了,能夠向三星挑戰,未來小米與三星將不是華為的對手。23F 08/26 01:14
jf7642: 小米研發部門: 蘋果26F 08/26 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