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ossiping
作者 erosyang (ErosYa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快睡著 突然醒來 而很有精神的八卦
時間 Tue Feb 18 12:35:26 2014



八卦是

驚蟄 根本跟驚嚇無關

我小時候看到節氣有這2個字時也覺得怪怪的

難道是春天來了

蟲跑受驚了跑出來了這樣嗎

事實上原名是「啟蟄」

在2000年前漢帝國的景帝朝

為了避他名字裡面的「啟」字諱

就把啟字改成驚字

啟驚在當時當地的音韻是接近的

即使是今天大家操的支那北方官話台北腔

驚啟只差個鼻音跟送氣而已 依然接近

後來的人例如元帝國的吳澄

對驚蟄的字面解釋也就跟我們今天誤會一樣

「春天快到了 蟄伏的蟲 萬物受驚嚇跑出來了」

本意就是個啟蟄

啟就是發動 發生的意思罷了  萬物開始從冬眠 冬藏漸漸出來現身 萬物齊發

你睡到一般突然間嚇醒

應該跟驚蟄一點關係都沒有

拍拍

別亂用哦

八卦是 日本人到今天還是用啟蟄

他們才保存了漢帝國之前的正統用法

照某些腦殘人士邏輯

日本人也是中國人 日本人也是支那人 科科

原po你的驚嚇與不適感或許可以看醫生 不用看黃曆


※ 引述《grant790110 (歷史的過客)》之銘言:
: 高中 大學 電腦課 補習班的時候
: 常看到大家不知不覺開始點頭, 連蛇蛇我也不可避免
: 可是就在半睡半醒, 迷迷糊糊, 有聽沒有懂之際
: 下課鐘一響/老師宣布提早下課
: 反而大家都像一尾活龍似的, 沒有其它蛇蛇繼續點頭
: 這個是究竟什麼原因呢
: 難道這就是驚蟄?
: 有沒有這方面的八卦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2.71.86.179
OmegaWind:他可能是精蟲起蟄被嚇到了1F 02/18 12:37
BRANFORD:為什麼m?2F 02/18 12:37
bencheming:有專業3F 02/18 12:38
kgb1019:厲害4F 02/18 12:39
kimgordon:爸掛板真的充滿能人異士5F 02/18 12:40
jimcheer:!!!!6F 02/18 12:40
littlenee:哇7F 02/18 12:41
wht810090:不錯啊這篇 有解釋到來由8F 02/18 12:42
coolbetter33: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9F 02/18 12:43
lolic:專業10F 02/18 12:45
jason1992999:專業推11F 02/18 12:56
marcoqq:檢舉姬認証的優文 呵..12F 02/18 12:59
tetsuro:push13F 02/18 13:01
yanggg:驚是見母庚韻啟是溪母薺韻 差很多好嗎沒有庚齊對轉這種事ˋ14F 02/18 13:04
BrightPeak:推M文15F 02/18 13:04
Microscft:ㄎㄎ16F 02/18 13:04
thisisapen:嚴格來說 東洋番也不算保存漢朝正統 是因為啟蟄這個詞在唐朝又重新啟用了 東洋番是抄唐朝的用語17F 02/18 13:05
sunny82816:推19F 02/18 13:24
DIDIMIN:日本搞不好保留的古中文詞彙比我們還多...20F 02/18 13:25
grant790110:我要的是現象的卦而不是驚蟄本身= =   驚騺只是用來形容此一現象(萬物復甦)  我感謝你 可惜沒解到我疑問
我文章裡面哪裡有被 "驚" "嚇" 的地方了... "突然"嗎21F 02/18 13:27
yesyesyesyes:為啥一定要古時候的東西才好?  是不能進化嗎
那你用象形文字寫字不是更棒24F 02/18 13:31
yveslee:推\26F 02/18 13:40
contrav:戳到無話可說只好滿口皇民的痛處 他們要進化變態成蒼蠅了27F 02/18 13:42
daemonshadow:9.2%崩潰時間   http://ppt.cc/BSwW28F 02/18 14:00
f051372:封你為節氣王29F 02/18 14:04
elle:30F 02/18 14:06
cloudin:原來如此,長知識了31F 02/18 15:43
qazujm2012:庚薺二韻上古分別為耕脂二韻 屬旁對轉關係 音理上可通建議yanggg兄再把聲韻學讀通一些32F 02/18 17:33
howshaw:長知識了34F 02/18 18:12
dtlove17:35F 02/18 20:01
brahms57:這樣廣義,就無不可通了,實際上就聲韻畢異,避諱可以取字義近者,不一定要用音讀解釋
再者,驚蟄一詞逸周書就已出現,既早於漢代,驚啟真是避諱?文中所言,當是王應麟之說,或可作一解,聊備一說36F 02/18 20:10
qazujm2012:字義避諱當然是一種  但若純就聲韻原理來討論 上字同發聲部位 下字旁對轉 仍可得因音近而通 韻的極限我覺得最多就是到旁對轉 這用擬音和文獻資料兩方面來看都很合理所以並不是什麼無不可通 聲韻原理也需符合時代生活語音驚啟兩字絕對不是聲韻畢異 起碼研究聲韻的不會這樣說不過逸周書確實是有"驚"蟄這詞 所以避諱說我也覺得怪怪40F 02/18 21:48
kshtainan:46F 02/18 22:33
ferocious:推了 長知識47F 02/18 23:00
yanggg:啟字如果算上古支部 則耕支對轉較合理 但兩漢在脂部...
耕脂也就是對轉再旁轉 不覺得有點遠嗎48F 02/19 00:25
qazujm2012:一點都不遠 先不說你對聲「聲近同」而韻「對旁轉」這些音韻結合而可得通假的問題 光是你對「對旁轉」的質疑就可以知道你對聲韻學的理解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形
因為這也是很多人學聲韻學只是死讀書背上、下字不會活用的中文系概況  聲韻學是很活用的知識 大凡日常生活語言的使用 是先有聲後有理論 所以聲韻學這門學問是奠基在語言之後 也就是聲韻原理不能脫離口語、書面語的規範 後人可以根據文獻資料和現有方言去推測古音的擬定正不正確不知道 但起碼是符合科學步驟的推斷  文獻夥例就不談了 我舉個口語例讓你了解
「巫山雲雨絕,良人行已遠,人鬼兩殊途,黃泉莫相伴」就口語去唸 你會發現這首詩124句有押韻 可是你仔細去辦12句其實並沒有符合我們狹義學過的押韻(即韻相同)
可是耳朵聽起來124句好協韻啊~~~為什麼?這就是古人為何會出現大量陰(入)陽對轉的理由 因為我們就現實音理來聽 耳中就是協聲、合押韻韻律 細究原理 就是主要元音相靠腰!酒喝多了更正一下…是12句很協韻 24句不協
可是實際上用國語來看 12句是沒有押韻的  反而24句有押12句的擬音分別是/ye/、/yen/ (國際音標) 這就是對轉的原理(此處是國語的陰陽對轉 即主要元音相同 韻尾不同)若就台大派的看法 是擬/yet/、/yen/,t、n發音部位相同皆舌尖鼻音 更加有韻近同的音理
再看24句的遠、伴。國語是有押ㄣ韻 可是實際唸起來因為細音ㄧ的關係 使主要元音a變e,即原來遠/yan/、伴/an/因遠字受前面細音y的關係,而使主要元音a連音變化為e讀為/yen/,致使和後面原本有押韻的/an/(伴)聽起來沒押這樣了解了嗎? 我現在舉的是韻的對轉之例 對旁轉的例子一定是比對轉少 但在文獻上例子也僅次於對轉 想當然耳 就音理來講必然如此 就是古人在上古辦聲全憑自然
因此通假時音愈近的 愈容易借成功  音次近的次之(對旁轉)又次之  這就是黃侃在訓詁中「求語根」的次第
聲韻學是生活化、很有趣的東西  讀通了真的是沒什麼
我覺得文學史、哲學史還比文字、聲韻難多了  T_T50F 02/19 0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