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po主不知道台灣從前受日本殖民,現代化設施有日本文化的影響嗎?
雖然台灣都稱這種叫「蹲式馬桶」,但其實以前叫「和式馬桶」喔~!
其實這種馬桶從平安時代就有,只是以前沒有半圓的前端。
據說,以前日本脫亞入歐,全面西化時,衣著上採漸進方式轉變,而女孩子開始能上女學校。
ㄧ方面,女人有了男人的權利:上學讀書;ㄧ方面,為了行動方便,女生們開始模仿男性服裝,把平日穿的和服改成男人般,穿上了乘馬袴(有襠)。
但畢竟是男袴而來,穿上去不倫不類的,後來經過女校長的改良,在明治中期改變成無襠的行燈袴,到昭和初期就漸漸定型為現在看到的女袴。
為了因應這種服裝,才發明了後來有半圓形前端的和式馬桶,如廁時把袴掛在前端,比較不會弄髒。
坐式適合腰腿不便蹲下的人,和式比較不會直接接觸坐墊,各有好處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