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作者 emptie ([    ])
標題 [分享] Elon Musk關於星艦試射的資訊
時間 Sun Apr 30 12:55:46 2023


本篇內容來自馬斯克在他的Twitter space的直播

有人在推特發的整理文
https://t.co/AMKvi6kTfX
其中一個reddit討論串
https://www.reddit.com/comments/133c59u
原始錄音備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mIqSPux3FY

我稍微節錄幾點,有興趣可以自己點原文

 - 試驗的結果大致符合預期(有成功離開發射台)
 - 火箭的結構強度超乎預期
 - 6到8週內能夠修復發射塔
 - flight termination system花了40秒才作動,
   這部分會需要重新認證(這反而是需要花時間的部分)
 - 有三個引擎是在起飛時決定不點火的,
   因為沒有信心那三個引擎的健康程度能全力輸出
 - 事前沒有預期發射塔的水泥地板會被炸那麼慘
 - 下一次試射會有鋼板鋪在地面,不用導焰槽是因為這個火箭夠高,
   他有信心噪音的影響有限
 -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引擎的損壞是噴飛的碎片造成的
 - 在T+27秒的時候發生了一個爆炸損壞了引擎的隔熱結構,
   但這些引擎沒有立刻熄火,還持續工作了一段時間
 - 在T+85秒的時候失去了向量推力控制,直接導致分節失敗
 - B7的多顆引擎是不同批次製造的,B9在這方面會更穩定一些
   應該能加快點火的程序,讓發射台不用被燒那麼多秒
 - Ship24的隔熱塊也是早期的設計,是在造完才貼上去的,
   下一個版本的設計會整合地更好
 - 下一次測試會重複這次的飛行計劃,目標是至少成功分節
 - Spacex今年在星艦的花費大概在20億美元
 - musk預測今年內成功入軌的機率大概是80%,12個月內接近100%



大概是這樣
引擎還是整個計劃最難的部分,要在極限條件下工作還需要維持高可靠性
也是當年蘇聯N1火箭失敗的原因

原來B7上的引擎在spacex眼中已經過時了
但既然都造出來了,比起拆了還是射來收集資料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184.179 (臺灣)
※ 作者: emptie 2023-04-30 12:55:46
※ 文章代碼(AID): #1aJVJPxi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82830553.A.EEC.html
mmmimi11tw: 看到那個360度翻轉
就能知道用不鏽鋼當做材料的火箭強度有多高1F 04/30 13:02
brabra: 20億鎂@@3F 04/30 13:03
AfterDark: 如果下面不是用水泥 改用冰塊可以嗎?(X4F 04/30 13:03
glad850: 對,同意1F版主,那個超音速下翻跟斗還能不分節真的有點強壯5F 04/30 13:06
emptie: 往好處想,FTS有正常工作我們就看不到後空翻了7F 04/30 13:08
Giablo: Maverick 的暗星應該也是不鏽鋼造的,
才能在超音速下做大幅度轉彎而不解體(X8F 04/30 13:20
cwjchris: 蘇聯秘傳不銹鋼製造術(Mig-25)10F 04/30 13:24
AnderinSky: 蘇聯:不鏽鋼機身?這個我熟11F 04/30 13:25
sdiaa: 夠強那下次就可以做薄一點點惹12F 04/30 13:29
afewash: 馬投顧還是不打算挖倒焰槽喔,這樣是不是可以再看一隻煙火?13F 04/30 13:30
evilcherry: 所以這台叫拼湊火箭15F 04/30 13:32
F16V: 推16F 04/30 13:34
saccharomyce: 不挖導焰槽 我猜又會失敗一次17F 04/30 13:40
kira925: 導焰槽的重點不在噪音吧...18F 04/30 13:43
mmmimi11tw: 導焰槽不是要用來降低噪音的
而是把噴流導向特定的方向來緩衝發射台壓力
要降低噪音要用噴水之類的方式來吸收衝擊力19F 04/30 13:48
sd2567: 導焰槽 不挖 就每次發射後 都要修台子22F 04/30 13:50
mmmimi11tw: 導焰槽的作用是避免發射台底部直接承受火箭噴焰的垂直作用23F 04/30 13:51
kira925: 應該說 那個前後文怪怪的...25F 04/30 13:58
maniac0630: 火星硫化物不知道對不銹鋼影響大不大26F 04/30 14:12
ejsizmmy: 35秒那邊有塊焦黑部份,不知道是什麼27F 04/30 14:26
ms07b3: 運作28F 04/30 14:29
edison: 火箭夠堅固(X)呆重太多(O)29F 04/30 14:32
spike50818: 好奇問為什麼用不鏽鋼不是很重嗎30F 04/30 14:33
kira925: 便宜31F 04/30 14:34
mmmimi11tw: 不鏽鋼便宜且具有一定的強度,
SpaceX特別開發的是具有耐低溫性能的不鏽鋼
一般來說常見的火箭外殼使用的是鈦鋁合金
馬斯克原本想要用碳纖維當做外殼材料
但是同重量下碳纖維非常非常的昂貴32F 04/30 14:45
juunuon: 強度超過預期,你所以可以偷料了(?37F 04/30 14:58
IMGOODYES: 星艦已經夠薄了38F 04/30 15:02
moonrain: 不鏽鋼可以成功應該也是他開發出猛禽這超強力引擎 所以重量不是問題
再次說明 引擎夠力 冰箱都能飛39F 04/30 15:16
Schottky: 是不鏽鋼水塔都能飛42F 04/30 15:19
dvdr2001: 火星上面的發射架怎麼蓋?叫機器人蓋?43F 04/30 15:24
sank: 導焰槽跟失敗沒關係吧?這次就是試能否發射成功44F 04/30 15:24
zeumax: 當初馬斯克想到用不鏽鋼,就是因為便宜,就拿來試試45F 04/30 15:26
aquarius360: 我印象他是覺得輕量化金屬再掛耐熱磚結果一樣變很重,還不如乾脆就不鏽鋼直接上算了,而且這樣還比較便宜。46F 04/30 15:27
zeumax: 他本來也沒有完整把握,但NASA原本外殼都是鈦鋁之類各種合金,而且每個部位還用不同合金搭配增加強度49F 04/30 15:28
Schottky: 自己帶發射架去啊,火星重力只有地球的 37.9%
所以火星用的發射架有四成載重就可以了51F 04/30 15:28
edison: 引擎推力夠, 水塔都能超音速53F 04/30 15:28
zeumax: 就是貴到哭爸的程度,然後他大概看到水塔是圓筒狀的就找來當地水塔焊工師傅打造了初版本不鏽鋼結構體54F 04/30 15:29
Schottky: 不過講這個都太早了啦,先成功上繞地低軌道再講56F 04/30 15:29
zeumax: 後來實驗證明強度足夠應付,而且成本比原本各類合金價格不止砍半,SpceX也自己研究不鏽鋼結構及材料57F 04/30 15:31
AlexKISS: 不鏽鋼就是神59F 04/30 15:31
moonrain: 因為不鏽鋼的金屬特性耐高溫又不會變脆 然後很便宜好維護 記得是這樣60F 04/30 15:32
zeumax: 特斯拉汽車後來也用不繡鋼打造,甚至自己也發表了新的不鏽鋼配方專利,基本就是在不鏽鋼結構上不斷追求62F 04/30 15:35
er38933: 會用不鏽鋼還得益於猛禽推重比很高,1:160以上
箭身部分的呆重能靠高推重比抵消掉64F 04/30 15:41
newgunden: 就算任務成功 火箭摔水裡還是會廢掉啊66F 04/30 15:50
er38933: 至少能確保火箭能正常入軌,當時獵鷹9號
也是先確定能入軌,才開始嘗試回收67F 04/30 15:53
solothurn: 碳纖維一開始有試過 除了成本貴加工困難 在加壓測試時還炸掉 之後就放棄這方案了69F 04/30 15:58
b325019: 碳纖在星艦最麻煩的是因為要再入需要另外為碳纖準備熱保護,弄下來沒比較輕價格還翻好幾倍71F 04/30 16:08
evilcherry: 碳纖對輻射效果很差吧73F 04/30 16:09
twinmick: 用不鏽鋼就便宜好製造啊,原本的各種合金加工整合的技術太費工,用不繡鋼重很多但是製造快太多了..74F 04/30 16:14
kevin1221: 還要考慮到燃料使用效率,這重量加上體積76F 04/30 16:36
kira925: 某種程度上還是大力出奇蹟 過去發動機推力沒那麼大那只好合金下各種功夫77F 04/30 16:37
cwjchris: 回到未來那台神車DeLorean也是不鏽鋼79F 04/30 16:44
miname: 火星回程時星艦沒有超重型那段,不用發射架啊80F 04/30 16:49
smallreader: SpaceX量產發動機速度越來越快 一次損失36台有夠多81F 04/30 17:05
mmmimi11tw: 是39具引擎,第二級Starship第二級還有六具
*多了一個第二級82F 04/30 17:18
IMGOODYES: 猛禽2差不多一天造一台吧84F 04/30 17:21
kikooo: 力大飛磚85F 04/30 17:26
mekiael: 果然取得很多關鍵數據,期待他們的下一次發射86F 04/30 17:42
verdandy: 不用導熱槽是因為預估上火星時挖導熱槽很耗工,發射架相較之下還比較好蓋87F 04/30 17:51
fantasyhorse: 果然引擎夠力什麼都好談89F 04/30 18:12
mekiael: 樓上上說到重點,星艦還要考慮回航90F 04/30 18:18
mmmimi11tw: Starship第二節是用內建腳架的,
他的推力遠遠小於第一節超級重型火箭助推器
自然也就不用什麼導流槽
上面提到的導流槽指的是用於第一節的91F 04/30 18:27
weimr: 整理推。
期待下一次發射。95F 04/30 18:59
kdjf: 導焰是為了讓噴流中的震波(=噪音)不要彈回本體沒錯,噴水是進一步降噴流溫度/縮小體積減少震波能量,順便保護導焰裝置本體。蘇聯選擇是把導焰坡道拉更遠,沒那麼多水冷
第一節堆推重比能顯著減少重力損失/省燃料,第二節來得及在掉下來前加速到軌道速度就好了。反正目標就低LEO,不像Centour連第二節都在意推重比97F 04/30 19:00
er38933: 猛禽2在2個月前編號已經達到200號,他們生產真的快104F 04/30 19:40
rommel1: 第一節內建腳架算了,萬一發射失敗看能不能降落105F 04/30 20:07
mmmimi11tw: Super Heavy要用筷子夾的方式來回收106F 04/30 20:33
aegis43210: 期待下次就入軌,看能不能在2040建立火星基地,2060發生星際戰爭107F 04/30 20:37
eemail: 加快點火程序讓發射台不用燒那麼久..果然魔鬼藏在細節 燒久會壞那就不要燒那麼久109F 05/01 08:28
bladesinger: 蘇聯的發射場會有零下的室溫,用噴水只會讓水管凍住的意外整天發生,所以北極熊的解決方案就是搞很深的導焰槽,就不弄老美那種噴水池了111F 05/01 10:41
flyorfall: 導焰槽代表著需要特定地點發射,這不是馬斯克要的,星艦未來是要廣泛使用最終是要載人的不能被發射台限制住114F 05/01 11:10
Eienno0921: 用不鏽鋼除了材料特性外 外國ytr也猜可能跟加工技術的進步有關117F 05/01 11:44
mmmimi11tw: 對阿,SpaceX特別研究了不鏽鋼的冷鍛製程
大幅強化了不鏽鋼材料的性能119F 05/01 11:50
adagiox: 說真的 他一個老闆能回答到這麼細還蠻狂的121F 05/01 18:01
kdjf: 他chief egnr. 不是掛假的。而且有錢所以可以大膽嘗試的工程師可以推動很多進步。不然這些瘋狂的東西也只剩DARPA會資助了122F 05/01 20:02
mmmimi11tw: 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有一起參與研發125F 05/01 2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