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作者 andyken (碎夢殘刀)
標題 [分享] 烏克蘭軍人感到疲憊,但他們從未想過放棄
時間 Thu Dec 21 22:39:13 2023


https://reurl.cc/xLZeKb
Yes, tiredness is ravaging the Ukrainian soldiers I meet. But they never think of giving up | Nataliya Gumenyuk | The Guardian
We in Ukraine always knew this would be a long war. To sustain the fight, Zelenskiy must find a way to give those on the frontline a break, says Ukrai ...

 

衛報的文章,記者訪問幾位前線的烏克蘭軍人,反映了輪替不良的問題,以及艱苦但不得
不繼續的心情


烏克蘭人一直都知道這將會是一場漫長的戰爭,為了維持戰鬥的效率,澤倫斯基必須找到
方法讓前線軍人休息一下

圖:3名在札波羅熱州前線的烏克蘭軍人


伊凡被他的戰友們稱為"正派人士",因為他確實是個正派的人。作為一名來自烏克蘭中部
的40歲教師和三個孩子的父親,他在戰爭開始時本可以免於參戰。但他想為自己的國家而
戰。他已經在戰場上度過了18個月,非常想念家人。他可能經常夢想著回家的一天,但到
目前為止,他還不認為這是一種選擇。他說:「國家已經在我身上投入了金錢和資源。我
怎麼可以隨便離開呢?」另一位曾經是烏克蘭東部村落建築工人的軍人談到了他繼續服役
的動機:「我在這裡學會了如何成為一位更好、對同僚更有幫助的士兵。」


本月早些時候,我與這個中隊的軍人們進行了交談,該中隊屬於烏克蘭最著名的戰鬥旅之
一。我想了解東線軍人的情緒,了解部隊最關心什麼,也了解國內的政治糾紛是否蔓延到
前線部隊


我採訪過的大多數軍人已經服役了15到20個月,他們在多場重大戰役中倖存下來,許多人
受過傷,並目睹了最親密戰友的死亡,大多數人休假的時間都不超過一至兩週。該中隊26
歲的指揮官在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前六個月結婚,從此之後,他已經在前線待了18
個月多


基輔的政治氣氛現在已經恢復到某種程度的正常狀態,包括戰前的政治對手對澤倫斯基的
一些批評,有時公平、有時是不公平的。國內和國際媒體不斷尋找澤倫斯基與烏克蘭軍事
領導層之間可能存在裂痕的任何證據,有些人擔心國家不再團結,其他人則將政治對抗視
為民主健康度的象徵,而烏克蘭即使在戒嚴令下,也保留了這種程度的民主


與外媒的一些頭條相反,烏克蘭底層軍人並沒有過多談論先前的反攻缺乏進展,戰鬥人員
對在沒有像樣的空軍和充分的前置排雷情況下,對收復剩下的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地區的可
能性有著相當清醒的認知。正如今年夏天在巴哈姆特附近失去一條腿的士兵告訴我的那樣
:「對我們來說,收復200公尺的土地意味著幾個死人和八條斷腿。」


目前烏克蘭軍人真正關心的是身心疲勞,沒有合適的程序可以遣散那些在去年入侵開始時
就參加戰鬥的人員,包括那些自願參加戰鬥的人,即使他們有義務服役到戰爭結束。上個
月,一些軍人親屬寫信向最高統帥總部發出呼籲,要求明確規定服役條件,信中寫道:「
認為作戰經驗豐富的軍人經過20個月的密集戰鬥後,仍能保持積極並擁有繼續服兵役意願
的身心資源的假設是錯誤的。」


這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澤倫斯基已指示武裝部隊總司令、總參謀部和國防部尋找解決方
案,而議會正在準備一項法律草案,該草案將改變動員的規則並遣散服役過久的軍人

為了打這場消耗戰,烏克蘭需要更多的戰士,但要維持數十萬軍隊是很棘手的一件事,因
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裝備,而且烏克蘭的經濟可能也無法維持目前規模兩倍以上的軍隊

目前只有27歲至60歲的男性應徵入伍,而最近將入伍年齡降低至25歲的決定尚未實施。其
中義務兵(18-20歲)不得被派往戰場,但年輕人可以自願參加前線戰鬥。該中隊40多歲的
副隊長不願意讓年輕戰士代替他打仗,他說:「新兵,尤其是年輕人最不小心了,他們常
常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年齡,而在於戰鬥經驗,他們不能讓經驗
豐富的戰士離開


烏克蘭軍隊主要由不得不戰鬥的人們組成,他們參加戰鬥不是因為他們願意,而是因為這
是保衛他們的城鎮和家庭的唯一途徑。一名軍人解釋:「除非把俄羅斯軍隊趕出烏克蘭領
土,否則我家鄉的城市被佔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對戰場上的人來說,停火的想法聽起來不僅天真、無知且脫離現實。他們認為,俄羅斯會
利用戰鬥的任何停頓來增強其軍事能力,並獲得更多彈藥,而俄軍也沒有任何停止進攻的
跡象


經過近兩年的戰爭,烏克蘭人對成功和失敗背後的原因進行了許多反思,但批評和不滿絕
不能被誤認為是想投降。目前最主要問題是,現在以及未來該如何避免過多人員傷亡。中
隊指揮官做了一個總結:「沒有人想死,我們也盡量不這樣做,但這並不總是有效的。」

如果士兵數量是決定勝負的最主要因素,那麼烏克蘭甚至不應該試圖保衛自己。到目前為
止,它所有的勝利都是依靠更好的技術、更高的士氣和更敏銳的反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俄羅斯軍隊已經迎頭趕上,特別是在無人機的運用方面。烏克蘭軍人現在最想要的是一
支裝備更好、更有效率的軍隊,他們不想要的就是放棄


這種實用主義與我上個月訪問西方國家首都所聽到的焦慮截然不同,當時一些西方分析人
士以一種相當居高臨下的語氣建議烏克蘭應該「做最壞的打算」,而不是「盡力而為」

這種建議在倫敦或華盛頓聽起來可能很理智,但在烏克蘭卻顯得幼稚且不負責任,就像建
議正在與疾病纏鬥的人放棄治療一樣如果烏克蘭人沒有在2022年竭盡全力抵抗,這個國
家現在可能早就不存在了,城市將被佔領,社會將被摧毀


對戰爭感到疲憊的不僅是烏克蘭武裝部隊,還有成千上萬的烏克蘭平民也是如此。但疲憊
並不是烏克蘭電工不修復電網、醫生不救治傷者、救援人員不救被瓦礫埋住的人、防空部
隊不擊落另一枚俄羅斯飛彈的藉口


在外界看來,一場持久戰的前景總是嚴峻的,但烏克蘭人從一開始就懷著注定如此的樂觀
態度接受了這一點。兩年過去,他們都覺得累了,然而他們也學到,隨著疲倦而來的是經
驗和信心



隨著近期一些徵兵問題的產生,就如同我之前提到的,除了傷亡減員之外,最大的問題在
於前線老兵無法有效輪替,但是一次輪替太多新兵,也有可能發生因為不熟悉環境而丟失
陣地的隱憂(這在斯瓦托夫-利曼一線已經發生多次)


這也跟一些西方專家訪問前線的感想相符,大部分烏克蘭軍隊的士氣仍在,也很清楚戰鬥
的目的,但有一些問題正在累積中

另外這篇文也印證了之前看過第47機步旅的一位老兵的感想,他說他們剛開始要反攻時,
就知道這不會是一場輕鬆的戰役,即使他們在出發前,已經從前線部隊獲得所有已知的俄
軍佈雷與設防區域


烏南反攻會沒有想像的順利,其實對最清楚狀況的前線部隊來說,他們早就不期不待

--
https://i.imgur.com/8RJDaKr.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40.236.151 (臺灣)
※ 作者: andyken 2023-12-21 22:39:13
※ 文章代碼(AID): #1bX4uKD1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03169556.A.341.html
cpblgu 
cpblgu: 我們台灣也沒放棄 會在地球的另一端給烏克蘭 心靈上1F 12/21 22:41
cpblgu: 的支援的
※ 編輯: andyken (123.240.236.151 臺灣), 12/21/2023 22:48:19
q34355997: 活下來的老兵很珍貴 但老兵厭戰就尷尬了3F 12/21 22:44
afv: 樓上可真忙XD到處洗XD
我說一樓XD4F 12/21 22:44
Howard61313: 你被插樓了6F 12/21 22:44
jason748: 我記得也有47旅士兵說以為俄軍看到他們就會逃跑7F 12/21 22:44
sas1942: 還有2樓吧8F 12/21 22:44
jason748: 忘了在哪看到的9F 12/21 22:44
sas1942: 是3樓才對XDD
不過還是希望,烏軍能順利找到解決辦法呢10F 12/21 22:45
afv: 應該說老兵已經預期反攻是場硬仗了,新兵就跟大部分新兵一樣(兄弟大樂團的新兵)
只是剛好47旅畢竟是新編又送國外代訓,比較多新兵,也比較難跟前線的人交流12F 12/21 22:47
Howard61313: 諾曼第大空降也有演,新兵到歐洲後摩拳擦掌想要教訓德軍,旁邊老兵翻白眼說爛戰爭煩死人了,他只想回營區好好洗個澡16F 12/21 22:50
LI40: 想到去年的這個時候烏克蘭連後方都處在嚴重的空襲所造成的冬季斷電威脅之中 而歐洲正在嘗試應對天然氣替代議題19F 12/21 22:52
andyken: 47旅一開始也是有老兵喔,只是比例相對少很多22F 12/21 22:53
jason748: 70%是新兵,骨幹是93旅拆出去的一個營
這種老兵為骨幹加大量新兵的擴軍法很常見23F 12/21 22:55
arthur9292: 中職菇還沒被桶喔25F 12/21 22:57
jason748: 國共內戰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違殲後,靠著傷兵還有戰俘歸隊跟留在後方的新兵教導團為骨幹,重建的74軍戰力還是很強的26F 12/21 22:59
arthur9292: 補推回來29F 12/21 23:00
nanozako: 烏克蘭需要正視部隊輪替和修整的問題
記得有統計一戰的步兵有不少時間是在後方休息
並不是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泡在爛泥及膝的壕溝裡
而二戰美軍在太平洋跳島血戰時 也沒有忘記輪替
Eugene Sledge的回憶錄就提到前線老兵服役時間到了就能夠直接回家退役,不會一路從所羅門打到沖繩
問題是烏方要持續硬凹人力還是從長計議人力規劃30F 12/21 23:00
tyifgee: 覺得很無力…37F 12/21 23:11
afv: 一戰的時候,不要說後方,就是前線戰壕的部隊也是大半時間在修整38F 12/21 23:12
didi0909: 台灣支持者準備親身支援了嗎40F 12/21 23:12
afv: 畢竟一戰消耗的砲彈更兇,每次雙方大戰後,都要停火一陣子屯砲彈打下一場41F 12/21 23:13
Fargen: 中職菇在水桶裡沒看新聞嗎?臺灣的鷹式已經上場了43F 12/21 23:13
afv: 二戰太平洋完全是看美國決定何時何地派誰打哪座孤島,修整時間掌握在自己手上44F 12/21 23:13
nanozako: 不過就算修整時間美方能控制,還是會有將官鑽漏洞記得Sledge提到他們有一次本來預定回美國本土修整結果上頭出手制止找了一個太平洋的島嶼給他們休息部隊到了才發現是無人島,上級給他們土工器具
要他們幫忙把營舍等等基礎設施蓋起來才能"休息"
原來是上級找不到人蓋軍營,歪腦筋動到了修整單位上46F 12/21 23:22
sas1942: 40樓,那你有要像今天戰報額外5那位契丹韭菜,一樣加入風暴Z部隊嗎?52F 12/21 23:25
David4160: 不過很奇怪,那個小粉紅是被派到風暴Z那裡,底下好像有提到本來不是風暴Z54F 12/21 23:26
LegioGemina: 衛國戰爭的當事國民想法自然跟拿筆賺稿費拼普利茲獎的記者還有暖氣房裡的自封國師不一樣,如同疫情期間處於中國武漢肺炎病毒對抗第一線的台灣人一樣時常埋怨跟疲憊但為了生存還是要撐下去56F 12/21 23:28
acura123: 這種每天要面對生死跟看到別人生死的,都是人間煉獄60F 12/21 23:36
aegis43210: 雖然奪回失土的希望渺茫,但還是希望明年夏季再來一次大反攻,否則就真的衝不過俄軍主防線了
不放棄也不代表要接受僵持,仍是要勇於進攻62F 12/21 23:46
vandervaal: 樓上也要看軍援有沒有到位65F 12/21 23:52
avatarboy: 一樓每篇都是在一樓,笑死66F 12/22 00:49
mn435: 軍援還沒斷時當然沒想過放棄67F 12/22 01:17
eemail: 一樓這樣算堅守防線嗎?68F 12/22 06:20
rommel1: 烏國想再動員50萬人,可能想增加兵力進行突破69F 12/22 06:35
berserkman: 一樓急了 看來年底kpi還沒達標70F 12/22 07:15
mitic1029: 義務役不上戰場,原來不是我們發明的,而是學烏克蘭的71F 12/22 07:44
sas1942: 67樓,我看報導裡接受採訪的軍人,只是想輪調好休養生息,又不是想放棄呢
71樓,我想烏克蘭從開戰到現在的情況上,並不是全部的烏克蘭義務役都不用上戰場吧73F 12/22 08:02
aeoleron: 超急的xd77F 12/22 08:14
berserkman: 大家不要跟帶風向受刑人計較啦78F 12/22 08:17
mitic1029: 前面幾篇華爾街日報找三個兵跟衛報找三個兵,結果說法完全不同,其實就是記者寫作文,將來不幸台灣真變戰場,自然有青年日報幫我們無限疊加戰爭意志的79F 12/22 08:25
angellll: 還有五十萬新兵等著 沒問題的82F 12/22 08:35
MickeyDisney: 十五從軍征 八十始得歸83F 12/22 08:52
andyken: 不同單位不同戰線感想不同很正常啊,1200公里的戰場呢84F 12/22 09:18
lostkimo: 明年夏天在進攻一次? 依照9月到現在的援助狀況來看戰線不崩就算是烏克蘭很能撐了。86F 12/22 09:40
mrjx: 印象中以前有個訪問老兵的心境
真正上場後的想法不是什麼衛國或是殺敵
而是如何在當下讓自己與戰友活著回去而已88F 12/22 10:03
Howard61313: 比起為了國家,為身邊同國的戰友而戰,在戰場上會是更強烈的動力91F 12/22 10:07
David4160: 壞消息告訴狂川粉,川普被判不能參加初選,但別崩潰,方法還是有,而且最終判決還沒下來93F 12/22 10:46
jason748: 三年前會因為川普落選而崩潰的台灣人,明年可能又要因為川普當選而崩潰,超魔幻95F 12/22 11:43
jobli: 汪精衛(1941年):今日渝方所使用的武器,一把槍,一顆子彈,都是英美所給予,使之牽制大東亞戰爭的。渝方的將士已完全失掉了東亞人的靈魂,只剩了一個供英美人指揮的軀殼,拿著英美人所給予的武器來做大東亞戰爭中的叛逆者。說到這裡,可痛可恨。97F 12/22 11:44
b160160: 真的很辛苦...102F 12/22 11:45
overno: 四年前在板上的仇拜登川粉,跟現在的反川版友不像是同一批,畢竟版友來來去去,一陣風潮來,一陣風潮去103F 12/22 12:09
jobli: 烏克蘭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Kyiv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ology)執董赫魯謝茨基(Anton Hrushetskyi)表示,內部民調顯示,「強烈支持」、或「大致支持」再大規模動員的烏克蘭人比例高達65%。不過他說明,這個數字可能含有戰時的「社會期許誤差」(socially desirable)。
「社會期許誤差」是指受訪者顧慮到外在社會觀感,因此接受訪問時沒有表露出真實想法。以烏克蘭的情況而言,當社會充滿「是國民就應該英勇上戰場」的想法時,對此有疑慮的人可能就不會說出真實想法。
被訪問的人可能也會105F 12/22 1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