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BA
作者 driftcreator (貓爹)
標題 Re: [新聞] STE-不認同歐洲球員更強 Durant表示Donc
時間 Fri May 13 21:41:42 2022


不能把特例當通例,就像看到大谷站穩MLB,就說日本棒球人才屌打美國這樣
就算規則一樣,NBA的球員機體強度還是遠勝EuroLeague的
先不談被NBA退貨的球員回到歐陸多能迎來第二春,先看看今年的歐陸第一隊

Shane Larkin   -> 自貶身價回NBA打第三控,結果發覺去土耳其當山大王比較舒服
Mike James     -> 上季剛去籃網打完工,然後又回歐陸了
Sasha Vezenkov -> 二輪末,尚未正式跟NBA沾上邊
Nikola Mirotic -> 有實力但不想待NBA,反正家鄉有豪門。當前薪水約為NBA的13M/y
Walter Tavares -> 在NBA與G聯盟之間打滾了好幾年的球員

這幾位應該都與NBA無緣了。他們若登入NBA,預期定位會介於一般替補至先發之間

--

北美AAU的青少年球員培育系統,的確存在隱憂
早從Kobe批評AAU、到今年SSAC 22都有人在提這件事。相較於國際新秀,美國本地新秀可能因為社群媒體潮流與NCAA開放個人贊助,進而過度重視個人球風與展示個人技巧(play for showing)。這可能會讓美國本地新秀進入NBA之後的培育期進一步拉長

不過這個問題被NBA的封閉聯盟系統消化掉了,頂多就球隊的重建循環拉長一點
1) NBA已經演化成明星球員大包大攬的系統,湊兩顆USG%近30的星星可說是冠軍戰標配
2) 一個新秀至少可以綁8年,花兩三年犧牲點戰績養潛在明星苗子並不虧
3) 重建循環拉長、戰績下去在NBA沒這麼糟,反正季末的選秀順位會回饋回來

這導致最後吃虧的並非頂尖新秀,而是進不去樂透區的NCAA砍將

--

歐陸新秀的問題則是反過來
歐陸球隊每年都要拼票房拼戰績,因此從NBA的角度來看,除了十年一遇的金童(Doncic, Rubio),能有球權在進攻端打出亮點的歐陸新秀,幾乎都在競爭強度較低的小球隊裏,而其他18-21歲能打上EuroLeague/EuroCup強隊的新秀多已提前綠葉化、天花板自主加蓋了

雖然說歐陸新秀選起來跟發票對獎沒兩樣,大獎幾稀、多半小獎、銘謝惠顧一大堆
不過提前綠葉化也代表著,能站穩EuroLeague的成熟歐陸球員,只要meta有符合,高機率會比NBA同薪資水準的一般輪替球員好用

--

歐陸這兩年最強且想來NBA發展的是Vasilije Micic,我認為他會是比德軟好用的第六人
不過薪水預期要給到全額中產(當前領NBA的7M/y),然後還要付點贖金給雷霆就是

如果你支持的球隊有引進歐陸球員或海龜的習慣,不妨看看這些暑假潛在的FA人選

暑假的歐陸FA: https://vocus.cc/article/6244c892fd897800013ec5db
2022 NBA自由市場前瞻:歐陸自由球員 | 方格子
以下介紹球員為兩種類型:一為歐陸美籍FA球員,二為有意願登陸美國的歐陸FA。他們均於EuroLeague穩定出賽,因此可預期NBA簽約的首年薪資,至少全額保障底薪起跳。(update: Apr 2022) NBA, 2022 FA, Vasilije Micic, Pierria Henry, Ni ...

 
暑假的俄國FA: https://vocus.cc/article/6246e83cfd89780001965347
2022 NBA自由市場前瞻:俄羅斯美籍球員 | 方格子
一些球隊在完成主要輪值補強、開始補中後段輪值時,會更偏好引進在歐陸打球的美籍球員。這些球員多半正值壯齡、於歐陸系統薰陶下具備較高的團隊意識,且基於返鄉心切,相較歐陸籍球員更願意接受較低的薪水漲幅。(update: Apr 2022) NBA, 2022 FA, John Brown, Jordan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9.240.162.168 (加拿大)
※ 文章代碼(AID): #1YVc0Rip (NBA)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A/M.1652449307.A.B33.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新聞] STE-不認同歐洲球員更強 Durant表示Donc
05-13 21:41 driftcreator.
lczugly: 專業推推 獲益良多啊啊1F 05/13 21:52
chen7168: 推2F 05/13 21:52
ILLwill: 美國其實就是商業取向而已,不成熟的大一超級新星先選到手賣票再說,反正天賦頂級3F 05/13 21:52
boy1031: 應該說今年一隊有3個歐洲球員,依照打籃球人口比例,說歐洲屌打美國也不過份了,要是MLB有一年是台日5F 05/13 21:53
lens82801: 推7F 05/13 21:53
ILLwill: 但這種情況普遍之後就是必須在職業練等更久8F 05/13 21:53
boy1031: 韓的選手拿金手套銀棒賽揚MVP拿了一半,說東亞棒球屌打美國人也正常9F 05/13 21:54
saTUnotSATO: 歐陸球員都會先被俱樂部看上後加入再系統訓練吧11F 05/13 21:54
ILLwill: Silver也知道大家想法,所以給予高持球球星很大的保12F 05/13 21:55
kkl522608: 推推14F 05/13 21:56
TheoEpstein: 推專業15F 05/13 21:56
ILLwill: https://youtu.be/z5WwOvpvFgg
如果用FIBA規則,NBA球隊其實討不到太多便宜16F 05/13 21:58
driftcreator: 就算用FIBA規則,兩邊混打一季EL強隊並沒有太多便宜18F 05/13 22:04
e49523: 歐陸是打球 NBA是場秀19F 05/13 22:05
driftcreator: EL也是有類似NBA以後衛驅動體系的隊伍建隊成功的20F 05/13 22:05
ja860325: 推貓爹21F 05/13 22:07
salkuo: push22F 05/13 22:11
jardon: 推一個23F 05/13 22:12
kingroy: 歐洲後衛腦袋比較好一點,很常看他們其實1,2,3號功能很重覆 都能持球控一下投切都有24F 05/13 22:15
saTUnotSATO: 打一場可能NBA球隊討不到便宜 打一個系列賽甚至一季26F 05/13 22:17
tyrone0923: FIBA規則,打個幾場歐洲球隊可能佔上風,但打一季27F 05/13 22:17
saTUnotSATO: NBA球隊針對對手的調整能力我想還是高不少的28F 05/13 22:18
tyrone0923: 就不太可能了,機體本身差太多,你看國際賽事美國隊就算不適應,但他們適應情況絕對比想像的快29F 05/13 22:18
ILLwill: 打一季當然是NBA佔便宜,財力就是天地之差31F 05/13 22:20
TheoEpstein: 倒不是財力而是身體素質及連帶的恢復力32F 05/13 22:20
ILLwill: 而且黑人機體絕對是頂天的這不用講33F 05/13 22:20
callme76: 有料34F 05/13 22:21
tyrone0923: 日本棒球跟美國打一場也可能會贏阿35F 05/13 22:21
ILLwill: 只是說以前歐洲籃球先生來美國都要苦個兩三季的年代不會再回來了36F 05/13 22:21
turnpoint: 最簡單的邏輯就是NBA薪水高太多,如果歐陸球員真有更好的身手,沒理由不去NBA打球38F 05/13 22:21
peter211183: 跟打籃球比例哪來關係呀40F 05/13 22:22
jeremywu17: 推41F 05/13 22:22
peter211183: 那我也可以說 美國體能更好的去打橄欖球了 不然來NBA可以場均5042F 05/13 22:22
auron4041: 講白點名單只有15人 競爭激烈啊
要不是疫情 很多人還沒機會拿到合約哩44F 05/13 22:22
ILLwill: 財力當然也有差,不只是恢復力的問題,而是隨時能用龐大的組織找到頂替人員,以及醫療團隊也不能比
美國最強悍運動員多數去打美足這可能是真的46F 05/13 22:23
emptie: 不可能 能雙棲的nba強太多49F 05/13 22:25
klayjohnson: 專頁50F 05/13 22:25
emptie: NFL對勞方太沒保障了51F 05/13 22:25
Kazmier: Fiba規則還是美國勝算大啊52F 05/13 22:25
ILLwill: 應該這麼說,歐陸跟美國的差距,沒有MLB跟NPB差距大53F 05/13 22:26
turnpoint: 能雙棲的運動員會優先選NBA啊,薪水也比NFL高54F 05/13 22:26
ILLwill: ,當然還是有差距55F 05/13 22:26
turnpoint: 而且運動傷害風險也小多了56F 05/13 22:26
tyrone0923: 更壯碩的打美足有可能,但體能更好NBA一定還是多數57F 05/13 22:26
saTUnotSATO: 認同差距沒那麼大 奧運世錦賽就看得出來 頂尖列強是有一戰的能力的 不過也有部分是因為最頂的球員
不一定接受徵招58F 05/13 2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