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ossiping
作者 huanglove (SAM)
標題 [爆卦] 洪蘭教授.你還是連中文都別亂說吧
時間 Thu Oct 24 11:33:25 2013


在別版看到板友分享的一個連結..內文實在寫得太精采

不分享這篇好文實在覺得太可惜...

如果感興趣的板友或記者都請看看吧....

http://wensonyeh.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23.html

原文如下:

最近很多人在罵洪蘭,我一直不太搭腔。這有幾個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我沒有看過她那些
被揪出一堆問題的譯作,
我所有看過的洪蘭譯作都是小說,而且全部都是Michael Crichton的書,當時看了並沒有
覺得有什麼明顯的問題。
不只如此,在《奈米獵殺》的推薦序裡頭,科學硬底子的吳茂昆教授還對洪蘭的譯筆讚譽
有加,說是達到了信達雅之境界。
至於到底是不是那麼厲害,以及吳教授現在會不會覺得當年話講得太快,這些我雖有點興
趣卻也無心深究。


我最在意的是前一陣子看過的一本好書Far From the Tree,裡頭有大量關乎基因、科學、社會、教育、親子的議題,
照慣例來說非常有可能會找洪蘭翻譯,在此謹呼籲各家出版社,有誰標到這本書的,行行好請找個新面孔來譯吧!

說起洪蘭被罵,其實由來已久,很早以前就有人批評她在媒體上關於教養與教育的諸多文章,說裡頭充滿了保守與威權色彩,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台大生上課吃雞腿事件。然而網路上對於洪蘭的肯定向來遠大於質疑,直到最近的亂譯事件後才見改觀。
現在大學生們講到洪蘭就跟講到李家同一樣,幾乎沒有肯定的聲音,一面倒都是批評與諷刺,從譯作到文章都一樣看不順眼。
我對於「蘭學」並沒有深入研究,因此看到這些批評向來不置可否,不過今天看到了洪蘭近期的文章,倒是讓我想說點話了。
這篇文章並不長,原始出處在《親子天下》,在這裡可以看到全文,各位不妨先看看,不過我後頭也會全文照引。


為了要談洪蘭的這篇文章,我要拉遠一點,講個台灣現在因襲於中國傳統而產生的作文陋習(其實以前也罵過不少)。
我對於中學作文最不滿的地方之一,就是「名言錦句法」,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壞習慣,到了這個時代卻還有很多人奉行,
好像你引的名言越多文章就會越有道理,然而在邏輯上這叫「訴諸權威的謬誤」,更何況我們訴諸的還常常是有問題的權威。
西方人寫作也會用典故、引名言,尤其常見的是「破題法」,用一句名言開頭,然而那多是為了說明主旨,不代表內容對錯,
真正的勝負優劣還是得看你後面有沒有辦法把論證或意見寫得有理有據,不然就算通篇狂引聖經和莎士比亞也沒啥用處。

相較之下,我們的寫作教育非常鼓吹尋章摘句,愛用子曰詩云,連帶也讓國文老師們更有理由要學生們背誦一堆文言文。
之所以會有這種差異,主要還是來自於對於「權威」的信仰。西方人一向不太相信權威,尤其是非科學的權威,
就算你一開口就是柏拉圖、奧理略、歌德、盧梭…等等大師,並不太能增加你的可信度,頂多只是告訴人家你有讀過點書而已。
可是傳統中國人只要「子曰」一出現,後面好像就會自動加上Q.E.D.,很少有人會再繼續認真探問。
即使到了現在,年輕人已經不相信聖人之言了,但是這個「尋找權威」的習慣卻沒有真正消除,常常為了引用而引用,
不去思考所引用的名言對於自己的論點是否有所裨補,像是吹哨子壯膽一樣,徒然讓識貨者看破手腳罷了。

為什麼要講這一大段東西?因為我在洪蘭這篇文章裡看到一樣的毛病,喜歡賣弄沒有證明效果的古訓與典故。
我知道很多平面媒體喜歡找洪蘭寫文章,尤其是跟教養相關的文章,甚至有學校老師會當成課外補充教材,
咱們課本裡頭已經夠不思辨、沒邏輯了,連平時讀的文章都來玩這一套,真讓我對年輕人有些感到憂心。
然而,洪蘭這篇文章的問題還遠不只如此,喜歡名言用典固然有訴諸權威的嫌疑,但用得正確也就罷了,

偏偏這篇文章裡頭有許多亂七八糟的錯誤,顯然洪蘭寫的時候連查資料都懶得查,憑著一己的印象就開始指東畫西。

不禁讓我嘆了口氣,翻譯不敬業就算了,連寫中文妳也這樣亂七八糟,讓人不忍卒睹。難矣哉。

為求簡明,我把文章整篇引用,再於原文下方用不同的字體寫下我的意見:


--------------------------------------------------------------------------------


對人禮貌 其實是對自己好

所裡今年收了位外藉學生,我找了幾個本地生帶他熟悉環境。學生回來跟我說:「外國人實在太有禮貌了,什麼事都道謝,連高速公路的收票員他都謝,真受不了。」我聽了很驚訝,問說:「難道你們不說謝謝?」學生理直氣壯的說:「收票是他的工作,他做他的工作,為什麼我要跟他道謝?」對人禮貌其實是對自己好,怎麼不知道呢?

我們的人生有一大部分是決定於人際關係。朋友是我們最大的資產,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成功要件中,人和最重要。三國時,孫權就說「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維京企業的總裁理查德.布朗遜(Richard Branson)曾用「人,人,人」三個字來形容他成功之道。因為人脈決定一切,所以對人的禮貌就是成敗的關鍵了。

1.「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並沒有出現在《三國志》中,不知道洪教授看的是哪本野史。就算野史裡有,典故也出自西漢的《淮南子》。《三國志》的〈吳書〉中關於孫權的記載,跟千人萬人有關的只有一處,恰好還是歷史課本裡有帶到的,歷史上中國第一次「侵略」台灣的紀錄:「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
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2.Richard Branson的「人,人,人」成功之道,我在網路上查不到同樣的說法(不論是中英文),網路上關於他的成功秘訣名言很多,但是就跟賈伯斯莫名其妙出了一堆語錄一樣,其中有很多一看就知道是鄉民假造的,所以我對這一點也非常懷疑。

3.就算洪蘭引的這兩個名言都沒有出處的錯誤,然而我要問,為什麼忽然會跳躍到「因為人脈決定一切,所以對人的禮貌就是成敗的關鍵了」?前頭的例子明顯講的是「人心」與「人才」,但是洪蘭馬上偷換成「人脈」,然而什麼是人脈?說穿了就是為了利益關係的表面式人際往來,這跟收攬人心、獲得人才是非常不同的事情,這個「因為」怎麼來的,文章完全沒有交代。而後頭的「所以」也是一樣,就算人脈很重要好了,為什麼禮貌是獲得人脈的關鍵?要我說,有錢、有勢、有名都比有禮貌更容易獲得人脈N倍,郭台銘就算每天罵三字經,我也敢跟你保證他的人脈不會變
得比較少。


「禮貌」的英文字「civility」是從城市(city)和社會(society)而來,意思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舉止比較文明。「舉止文明」就是謙恭有禮,謙恭(courtesy)這個字又來自宮廷(court),宮廷的禮節使人舉止優雅。另一個跟禮貌有關的字是「教養」(manner),這個字來自手(manus),把事情處理好,圓融而不圓滑,有骨氣而不傲氣,就是教養。

所以禮貌就是謙恭、有教養、能替別人想。透過禮貌,我們跟別人和睦相處時,好的情緒會使我們整天心情愉快,愉快的心情會使我們工作的壓力減低,讓你用正向的態度去看事情。好的心情不但使你對同一件事做出正向的解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同時加強你的免疫系統,使你更健康。健康對我們的心情是直接的回饋,所以教會孩子禮貌是利人利己的行為。可惜現在很多人不了解禮貌的重要性,誤以為任性就是個性,率直就是正直,粗魯就是草根性,這是不對的。

1.civility是從拉丁文的c?vit?s來的,原本指公民資格,以及守規矩的公民行為,此字跟禮貌扯上關係,是16世紀以後的事。好吧,且不計較字源的小問題,為什麼第二段又有個「所以」了?舉幾個明明從不同來源、不同時間發展出來的字,就可以看出禮貌這個字的意思了嗎?裡頭的因果關係根本是一塌糊塗,這就是我前頭說的「為了引用而引用」,為什麼不要乾脆就說「我認為禮貌就是%$#@…」就好了?要把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兜在一起來唬人?

2.這裡講禮貌的重要性,可以跟前幾段對於「人脈」的說法一起看,我會舉紙風車劇團的執行長李永豐(就是鳥頭牌愛福好那個廣告裡的丈夫)當反例,認識他的人都知道,大概平均每小時他的口中會出現上百句的國罵,可是他的人緣、人脈一樣好得不得了,我也覺得聽他罵髒話一點違和感都沒有。禮貌也好,人脈也罷,我們的社會運作明明沒有那麼簡單。況且話說到底,為什麼這些「長輩」動不動就喜歡叫年輕人注意禮貌、注意人脈呢?講得好聽叫做「教化」,講得難聽…不就是要人裝乖嗎?


一個人的談吐舉止決定別人對他的看法。有一次我和一位企業女強人在某飯店門口等計程車,另一位電子業的董娘也在等她的車。董娘雖然認得我,卻只和我身旁的企業高層朋友打招呼,並驚訝的說:「你們兩個怎麼會在一起?我從來沒有把你們連在一起!」我的企業朋友怕我被董娘的不禮貌冒犯,馬上轉換回應:「你不要小看我,我也念過書,很有文化的呢!」開玩笑的貶低自己讓整個場面不尷尬。這樣細膩又機靈的談吐,反映出她的好修養和見識。

另一個例子是,有一天蘇東坡和佛印一起出遊,佛印對蘇東坡說:「我看你是佛。」蘇東坡大喜,回答說:「我看你是糞土。」他以為他贏了,回去很高興跟蘇小妹說。想不到蘇小妹說:「唉呀,你輸了,他是佛心,所以看你是佛,你的心是糞土,看什麼都是糞。」人的風度和涵養反映在他的行為上,也就是禮貌上。

1.蘇東坡、佛印和蘇小妹又出現了!媽的(沒錯,我就是故意不禮貌),這明明就是後世無聊之人對於這幾個人言行的超譯啊!以前我也寫過,這些什麼屎啊屁的都是編造出來的。話說回來,如果蘇東坡那麼喜歡把屎屁放在嘴邊,還能寫出那麼好的文章,而且成為課本及老師所推崇的人物,那沒禮貌好像也沒什麼大礙嘛!


管仲把禮放在四維之首,一個沒禮的人怎麼會有義的精神、廉的觀念、恥的覺悟呢?在教養孩子時,不要忘記禮貌的重要性,對人有禮貌不是示弱,也不是吃虧,他是在幫助自己成功,因為有禮天下去得。

1.首先,這個「因為」又有跳躍的問題了。再者,《管子》不是管仲寫的,成書是稷下學宮所為,當然裡頭的思想還是跟管仲有關,所以算是小問題。只是我有個後話,如果洪蘭有看過〈牧民〉篇的話,不曉得有沒有看出通篇其實不是在講道德或修養,都是法家在講王侯的「治術」,就像馬基維利的《君王論》一樣,只是沒有那麼通透見骨而已。所以講完什麼是「四維」之後,馬上跟著寫:「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軸;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引用這樣的東西,好像更坐實了討厭洪蘭的人對
她封建、保守的批評。


--------------------------------------------------------------------------------

我建議各位一個心法:讀洪蘭文章的時候,把所有的「因為」和「所以」都圈起來,然後仔細看看前後的因果和推論關係。
你會發現幾乎全部都不成立,根本只是一直在堆砌(錯誤的)名言錦句、(不相干的)文字典故,然後就說出一些「大道理」。
也許有人會說,不過是篇文章,有必要那麼認真嗎?就算有錯誤又如何,讀了會有什麼害處嗎?(最近很多人以此幫超譯辯護)
的確,在我看到的一些寫親子關係、教養方式的作家之中,洪蘭並不是寫得最離譜的,然而她卻有其他人沒有的學者光環,

尤其還有科學家的光環,讓很多人不知不覺就對她的言論買單。我對洪蘭本人沒有好惡,至今我偶爾還會看她譯的那些小說,
然而如果我們的社會希望推動更認真、更複雜的思辨,如果我們希望父母親和下一代能一起進步,不要停留在只讀這些東西,
那麼洪蘭還是應該多受點挑戰。不論是訴諸權威的洪蘭,或是本身作為權威的那個洪蘭,都應該要被挑戰。



再講一次,Far From the Tree真的很讚,而且台灣社會很需要多看這種深度觀察的好書,拜託不要找洪蘭翻!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165.238.229
洪蘭:年輕人不要只求溫飽 網友:老年人不要只會嘴砲 | 頭條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中央大學教授洪蘭2日在最新出刊的《天下雜誌》中,探討台灣學生自幼受到填鴨式教育,因此對未來沒有想法,要求學生「不要只求溫.. ...
 
Pennyjr:有鬍子就會有禮貌啦 PTT潛規則2F 10/24 11:35
flysonics:還有 這篇文章不是前幾天才在八卦版被酸到爆嗎...3F 10/24 11:36
lordi:好文大推4F 10/24 11:37
ccl007:她不是台大法律系畢業的 法律我記得有學邏輯跟論證呀 = =5F 10/24 11:38
huanglove:我打關鍵字發現沒有op才貼的呀..版主說誤刪後我才重貼6F 10/24 11:39
kutkin:報告長官  不清楚  但我知道法律系的最會告人7F 10/24 11:39
OrzJ:推8F 10/24 11:40
ccl007:好啦 法律系跳過 那她去美國做研究 這些也算基本功吧?9F 10/24 11:40
cashliu:真的是相當保守呢...10F 10/24 11:41
a1122334424:就草包11F 10/24 11:41
henry1234562:邏輯顯然很有問題12F 10/24 11:44
luckykey:真要拿所謂的辯證跟因果關係來看市面上的書,一堆口水書幾乎都這樣前後無關阿,不是第一人 是市面上都這樣13F 10/24 11:45
noabstersion:推
老式教育就是這樣啊~ 教出一堆寫駢體文的高手
引經據典看起來很厲害,實則論述能力十分薄弱.15F 10/24 11:46
jtseng1126:這篇打臉打到頭都(飛了18F 10/24 11:48
david213:推~  而且翻譯爛連中文也爛...還自以為權威19F 10/24 11:52
dhcs:吳茂昆話講太快XDD20F 10/24 11:54
lisasa:不肯花時間查證,所以翻譯也容易出錯21F 10/24 12:05
Ellimy:為什麼沒人發現外"籍"學生字打錯,從原文一路錯到ptt XD22F 10/24 12:05
whface:臉豈只被打腫而已?23F 10/24 12:09
sunmaid:好文!!24F 10/24 12:11
easycool:立見高下!25F 10/24 12:14
silentlee:這不是打臉。這簡直是打到全身出血了26F 10/24 12:19
den7:奈米獵殺是我看過最爛的翻譯小說27F 10/24 12:26
jayclub:大推28F 10/24 12:29
euphoria01:洪光開頭什麼外籍學生有禮貌就笑死我了 那個起頭八成是為寫這篇文章而掰得吧 硬要寫禮貌然後骨子裡還是看外國就是比較高檔的想法29F 10/24 12:34
frogha1: 洪蘭就是台灣的毒瘤32F 10/24 12:36
Falajack:推這篇33F 10/24 12:38
greco0616:34F 10/24 12:39
l1t:35F 10/24 12:40
david213:完全同意洪的文章有可能是為了寫這篇文章而杜撰的36F 10/24 12:41
superweman:不要把洪當學者,當她是名嘴就好啦!37F 10/24 12:43
apflake:高中校刊第一頁就是校長的話,每一期都有,至少也都有兩萬字38F 10/24 12:46
hsiyafel:洪蘭的文和作者的文用不同顏色的,不然看的有點辛苦39F 10/24 12:46
apflake:字字句句都淺白易讀,都言之成理,可是兩萬字讀完,根本不知40F 10/24 12:48
VTsuyoshi:推這篇41F 10/24 12:50
pttuui:推~!!42F 10/24 12:51
suchnaive:推你的深度和打臉文43F 10/24 12:51
apflake:道校長在講甚麼東西,可是想想廢文要寫到兩萬字,也不尋常後來運動會邀請市黨部主委致詞,校長表現出來那種諂媚樣,我44F 10/24 12:51
YamagiN:第一段超像亂掰的46F 10/24 12:56
apflake:才懂他想回行政體系升官,而他寫那些東西是在養望,培養當官的虛名.47F 10/24 12:58
orfan:統X老闆談食安~ 白賊義談誠實~ 馬X囧談經濟~ 洪X談教養49F 10/24 13:00
einard666:推推推50F 10/24 13:08
nixing:光是加個「因為」,即使後面是完全不相關的也能增加說服力Ellen Langer的影印機的實驗就證實了這點
在看洪蘭的譯作就要用Kahneman所說的系統二的方式來思考
千萬不要完全想都沒想就接受了51F 10/24 13:11
hank11235813:推55F 10/24 13:15
malisse74:Prey的英文不會難 我看原文就整個迷上 一口氣看了100頁有興趣可以找來看56F 10/24 13:35
MermaidFA:洪蘭根本廢文王58F 10/24 13:57
daniel0204:哄懶59F 10/24 14:07
g1409:優文60F 10/24 14:24
hirokofan:不同的字體在哪?貼來BBS好歹也標個顏色吧61F 10/24 14:46
Rhuarc:推專業打臉文62F 10/24 14:47
Asucks:這篇作者超認真63F 10/24 15:04
hoberg:引經據典未必是文章枝蔓的成因,文人的筆有時帶些跳躍是無可厚非..這時候出來打她...無心也感覺有意了64F 10/24 15:24
julia66:洪蘭還不自盡啊 丟人現眼66F 10/24 1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