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作者 minazukimaya (水無月真夜)標題 Re: [請益] 摩爾定律極限後台g會不會鴻海化時間 Wed Jul 14 10:08:10 2021
※ 引述《mark882516 (Alger)》之銘言:
: 如提
: 沉睡的巨人 台gg最近好像有點醒了
: 雖然大家都說台gg可以放一輩子
: 買了可以安穩睡, 不像買船票會暈船
: 短期幾年看好像是這樣
: 但我看股票可不是看一兩年的是看一輩子的
: 隨著晶片物理極限漸漸逼近
: 突破1nm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 在下去好像會有量子穿隧效應會漏電
: 半導體製造2025將會面臨到製造瓶頸
: 到時候台g技術將停滯
: 然後等三星intel追上來
: 變成三強鼎立
: 這樣看最近幾年台g還是有優勢
: 只是到時候對手追上來
: 毛利沒那麼好看
: 但相對的資本支出應該也會減少很多
: 只是技術卡關
: 會不會到時候變成跟鴻海一樣
: 變成只能領股利的公司
微縮到終點一樣可以改良元件
2nm nanosheet應該是蠻順利的
接下來forksheet製程本身不難(但只是增加密度)
然後high NA出來再微縮一次 這次應該是Si/SiGe通道的終點了
再考慮把pFET和nFet疊起來省一半面積 (未必會走這條路)
上面這些roadmap就排到2030了
2030之後等二維材料製程實用化了 直接MoS2 WS2 hBN換一波
2D材料能不能再微縮? 可能經濟效益不大
high NA EUV也許是litho的終點了
畢竟無法想像再更高精度的litho要花多少錢
上述這些都是十幾年來pathfinding的成果
外行人才在那邊扯穿隧效應..
GG在公開場合說過 到2030年之前元件性能都還有改良空間
當然這些器件改良每一代的成效是比過去單純scaling差了
但2024開始3DIC的大量運用,一樣能推昇整體系統的Perfomance/Power/Cost
Area是沒辦法變少啦,不過Area需求往上漲對foundry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啊
不然GG幹嘛要3年投1000億美金
半導體製造的技術壁壘不是只有微縮
就這幾年看到的技術展示來說,GG和其他foundry的差距只有越拉越大而已
畢竟錢多資源多客戶多奴工多,可以嘗試的新玩具就是比三星和英特爾多非常多
像Wafer scale engine這種東西,你能想像其他foundry願意投資源下去研究嗎
再比如說3DIC時代越來越重要的散熱問題
最近剛結束的VLSI Symposia 2021,GG出了一篇水冷製程的研究
直接在晶圓上刻水流溝槽來散熱的,這種前瞻研究應該也是比三星和Intel作得早
比起擔心「半導體製程不再有推進改良的空間」
更值得擔心的是GG實現完全壟斷之後
整個foundry/先進封裝產業究竟該如何運作來保持公平、良性競爭
從總體產業的角度來看
半導體產業正要進入黃金十年
人類社會對於IC的需求會出現爆發性增長
但由於高度的資本和技術壁壘,供給面的成長追不上需求面成長
從而導致所有製程的wafer單價成長
可能會進一步導致設計廠的淘汰和兼併
這些趨勢deisgn house可都看得很清楚,所以才要聯手出錢包產能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4.32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WxaSCZv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26228492.A.8F9.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請益] 摩爾定律極限後台g會不會鴻海化
07-14 10:08 minazukimaya.
→ jerrylin: GG早就在研究3D堆疊了 突破2D限制又是新藍海1F 07/14 10:09
推 huk40199: high na 要幹到1nm不過要看明年有無順利交機2F 07/14 10:11
→ huk40199: 現在往散熱去研究3D內部廢熱太難散4F 07/14 10:11
推 centiyan: 壟斷之後美國歐盟不開心的時候會不會...?8F 07/14 10:14
偷偷告訴你GG 2022年的預估營收大概2兆,和國家總預算一樣高
這種等級的技術/資金/奴工壟斷,還真的不容易用政策去打破..
當然我從過去的文章不斷強調的觀念就是
未來的風險主要在政治面
最近的消息也可以看出 Intel下定決心要搞政治之後真的是全力出擊
這部份的分析我和板上的主流看法很不同就是了
等7/26看看Intel要說什麼再來寫文吧
→ CSLsong: 從今年底明年初開始即將進入大浪潮時代9F 07/14 10:15
推 restorer: 生命總是會找到出路,工程師總是會改善製程
良10F 07/14 10:15
推 yapot: 推14F 07/14 10:22
推 dynamo: 會終結半導體的應該是量子電腦,而不是摩爾定律18F 07/14 10:25
量子運算和決定性(deterministic)邏輯運算是互補不是互相取代,請參考舊文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73198339.A.B03.html
※ 編輯: minazukimaya (114.36.4.32 臺灣), 07/14/2021 10:33:00
推 goddarn: 這篇我就看不懂了 太專業20F 07/14 10:29
推 blacktea5: 其他我不敢說 但吃產能事情真的跟你講的一樣22F 07/14 10:30
推 ZunYin: 沒錯 我也是這樣認為23F 07/14 10:31
→ Expend: GG的證合扇形封裝也是客戶願意下單給他們玩才玩出來24F 07/14 10:31
推 asole: 難得好文26F 07/14 10:32
→ Expend: 其他公司光客戶不敢讓他們試就愈難追上GG27F 07/14 10:32
→ ur260: 台灣少子化奴工變少怎麼辦32F 07/14 10:34
從東南亞和印度進口囉,我認為這是政府政策該作的方向啦
全英文授課的半導體學程,招收開發中國家的理工科人材
當然在民意輿論上要小心處理,不過人材問題不解決,就是逼產業往國外設廠了
※ 編輯: minazukimaya (114.36.4.32 臺灣), 07/14/2021 10:37:18
推 roseritter: 收外國高手沒問題啊
以後是缺打工仔的時代 至於條件能不能比中 日好那就33F 07/14 10:38
推 king22649: 二維材料現在有啥進展? 感覺不太有搞頭啊... 有夠脆36F 07/14 10:42
推 strlen: 所以美國資本主義也是個笑話 什麼自由競爭 打不過人家就開始作弊靠政治 垃圾INTEL40F 07/14 10:54
推 bunnyict: 這裡不是股版嗎 怎麼來了篇科學文 文組看不懂啦42F 07/14 10:56
推 tthou: 好厉害的分析!GG无脑多,买进放5年!43F 07/14 10:59
→ CORYCHAN: 牙膏嘴砲放話階段而已 急什麼
政治仔滾回八卦好嗎44F 07/14 11:00
→ jerrylin: 矽谷有印度工程師 台灣也可以開放外籍工程師啊46F 07/14 11:02
推 aliangh: 看不懂 QQ 推一個48F 07/14 11:22
噓 soyghcg: GG風險在於美國張 如果走了 GG被美國政治力強制收購機率是很高的51F 07/14 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