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
作者 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
標題 [新聞] 納智捷n7大量交車 鴻華先進3月營收暴衝 Q
時間 Sun Apr  7 09:40:57 2024


納智捷n7大量交車 鴻華先進3月營收暴衝 Q1同創新高

鉅亨網記者彭昱文 台北  2024-04-05 19:27

鴻海 (2317-TW) 旗下鴻華先進 (2258-TW) 今 (5) 日公告 3 月營收,在納智捷 Luxgen
n7 開始大量交付下,營收 6.96 億元,月增 611.9%、年增 1556.9%;第一季營收 8.22
億元,季增 80.5%、年增 1486.3%,創單月、單季新高。


據了解,鴻華先進自 2 月底、3 月初開始,開始大量交付 Luxgen n7(Model C),也帶動
乘用車營收顯著大增;公司認為,第二季乘用車因應市場需求陸續交車,營收表現將優於
去年同期。


鴻華先進說明 3 月及首季各產品類別營收比重來看,無論月對月、年對年,乘用車均成
長,但電動車巴士交車數量減少,營收下滑,技術服務及其他同樣呈現衰退。

若以營收比重來看;鴻華先進 3 月乘用車營收占 99.1%、電動巴士占 0.2%;第一季乘用
車占 93.2%、電動巴士占 5.8%。

鴻華先進至 3 月中時,MODEL C 客戶端接單量已經超過 9000 輛,公司預計今年第三季
前完成交付在手訂單,全年出貨量將會超過萬台以上,營收目標超過百億元。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514265

心得/評論:

找鴻海合作真的是找對人了
一個有經驗、一個有製造能力
很難想像台灣科技業這麼強
為何基本的汽車做不好

現在就看看第一批用戶心得
平價好的話,股價應該會再翻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6.71.43 (臺灣)
※ 作者: Reewalker 2024-04-07 09:40:57
※ 文章代碼(AID): #1c4Vcisb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12454060.A.DA5.html
KSUGOD: Mg電車進來直接掰掰1F 04/07 09:41
a10141013: 鴻海製造>>>裕隆製造2F 04/07 09:42
kensmile: 鴻華的電動公車,不錯3F 04/07 09:42
if2: 比su 7還貴4F 04/07 09:42
kensmile: 鴻華要能賺錢,要等2026
但長期,這支應該是很有潛力
鴻華的電動巴士,竟然比比亞迪舒適5F 04/07 09:43
pighouse: 2025就有機會獲利了8F 04/07 09:45
kensmile: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
鴻華也許以後是一支大飆股9F 04/07 09:46
gsc0478: 電動公車乘坐感真的不錯11F 04/07 09:48
kensmile: 台灣造車一直都不行
鴻華電動巴士,卻讓人意外12F 04/07 09:49
labell: 不可能引進共匪電動車 賴日本扶持的14F 04/07 09:56
pieceioriX: mg? 笑死 你敢買支那車哦 生命原來那麼低廉15F 04/07 09:57
kensmile: 在深圳搭過電動巴士,鴻華很有競爭力
鴻海真的有可能在這塊領域,打出一片天16F 04/07 09:58
corner0111: 電動車拼不過中國的18F 04/07 10:00
kensmile: 電動車領域很大,汽車,巴士,卡車
鴻海集團應該是朝巴士,卡車為主力19F 04/07 10:01
betkuz: 好的,開空21F 04/07 10:02
kensmile: 純電物流車,這款,就覺得不錯22F 04/07 10:03
a524528: 誰在買啊?23F 04/07 10:03
cy168: 汽車業使用科技業的管理與品質,相信可以青出於藍要推廣電車,政府帶頭很重要24F 04/07 10:06
chanel1259: 應該把大車全部電動化26F 04/07 10:09
ganninian: 納智捷大量交車 某族群要氣死了吧27F 04/07 10:10
wekaytw: 電巴溫寒帶有市場嗎?28F 04/07 10:13
Reewalker:轉錄至看板 car                                        04/07 10:20
kimula01: 大量交車  是大量交車  是指416台那型號嗎?29F 04/07 10:20
Voony: 電信公司也承諾要全換成國產電動車了應該還有點戲30F 04/07 10:29
luckystrike5: 電動巴士你要怎麼贏祖師爺比亞迪?
吃台灣市場一萬台分個一半5000台就很爽了啦
台灣還有6年要汰換10000台31F 04/07 10:32
cagepig: 其實好好耕耘台灣市場.一年賺一個股本不難
看看和泰防疫險虧幾百億,去年花十個月就賺回來了
一人一信,請郭爸爸爭取幫雷總代工SU7台灣跟東南亞組裝業務.小米直接線上開賣.讓郭董來稿供應鏈34F 04/07 10:35
vn513868: 讚讚加油~~~~~38F 04/07 10:39
wonlylove: 鴻華不是就裕隆的華創換名字嗎?n7底盤是採用拼焊工藝,不利於產能拉升與成本控制,市場大小也有差,以陸廠採用壓鑄底盤或CTC架構,都需要有足夠大的市場支撐與分擔研發成本,鴻華得先去大陸市場打一架,才有辦法算是個角色39F 04/07 10:47
v21638245: 支吹竟然吹鴻華貶比亞迪44F 04/07 10:48
shyshyan: coltplus跟tida都敢買了 MG不敢買才要笑死ㄅ45F 04/07 10:48
chandler0227: 鴻海想在車輛複製代工生產模式 國內市場單純練兵提46F 04/07 10:51
cagepig: 樓上說得有道理,相比coltplus的技術,MG根本遙遙領先47F 04/07 10:52
chandler0227: 升經驗值 鴻華研發、裕隆生產、納智捷品牌 甚至製造銷售電巴都還在投入虧錢階段 沒有實質獲利48F 04/07 10:52
wonlylove: 鴻華的需要有師傅帶進門,陸廠大量投資在萬噸級壓鑄機上,鴻華要代工就需要展現出他的核心競爭力,才有機會50F 04/07 10:54
simo520: 杰運實測里程300多公里53F 04/07 10:55
bankingpaul: 資進黨反中不開放小米等陸企汽車,才讓納智捷可以求生! 哪天開放便宜的新能源車,台廠就GG54F 04/07 10:56
chandler0227: 稅收是一大塊肥肉 不管哪個政府都不會輕易鬆口的56F 04/07 10:58
yeti0235962: 科技業品質沒有比汽車業好耶 真的要確定57F 04/07 11:01
wonlylove: 以apple引領的CNC工藝來說,要有Apple保證CNC及機器人的投資是能回收的,汽車代工領域看不出鴻華有這條件跟實力,要複製鴻海的代工模式,就是需要直接買廠,也就是Rordstown模式,但顯然Rordstown這客戶是失敗的,他需要把目標指向 Ford 這等級的車廠,從中扮演整車廠的角色,然鴻海文化應該是無法搞定美國工會生態的
另一點是鴻海在電子代工賺的錢,相對於車廠的資金需求,就如同kia當年要便宜賣,裕隆都像是在以蛇吞象,這都需要足夠的財務支援,否則鴻海勢必面臨彼得58F 04/07 11:02
glmkk: 到底誰買 路上沒看過68F 04/07 11:07
wonlylove: 原理,最後跟Benq simems一樣,所以鴻海要在低度風險下冷啟動,有其困難69F 04/07 11:07
IdontCareToo: 看樣子電動車代工沒搞頭了,中國電動車廠都自己開工廠連中國車廠都搶不到代工加上蘋果不玩了,特斯拉也不可能給你代工,玩個屁?71F 04/07 11:08
howzming: 叫鴻華去大陸拼根本不公平,去東南亞跟BYD拼看看.至少立足點平等一點.74F 04/07 11:08
wonlylove: 樣車跟租車商吧!6億多,就是6百多台76F 04/07 11:09
dot0911: 政府關稅保護,沒有人競爭就不會進步,左岸競爭激烈,一直進步,還有人覺得左岸車很爛,井底之蛙呵77F 04/07 11:12
Madridtop: 沒有鴻海合作的裕隆根本就是拉基80F 04/07 11:13
amury: 中國車乍看先進,但用幾年就知到不行,除非你兩三年就要換車,不然中國車二手價有夠慘
加上汽車還有安全性,記得MG安全性被評很低81F 04/07 11:15
bojan0701: 台泥有Scania 電動貨車,滿電250km...續航與重量問題 應該要再進步 才會普及84F 04/07 11:18
viginia66: 沒有競爭,獨攬日系代理權的假國產車就是躺著賺86F 04/07 11:18
wonlylove: 鴻海在泰國有跟PTT合作造車,但現在東南亞也是陸廠的殺戮戰場87F 04/07 11:21
kensmile: 鴻華,目前光是台灣市場就吃不完89F 04/07 11:27
wonlylove: 電動車以後就跟手機一樣,生命周期就是電池壽命,所以價格要繼續往下壓,目前是看不出鴻華有甚麼突破性策略,可以達到這一點,鴻海模具雖然有一定規模,但大型模具一樣是幼幼班90F 04/07 11:27
kensmile: 要搶進中國也不可能,沒產能,生產成本也比中國高先經營台灣就夠了94F 04/07 11:27
keter007: 一台電巴政府補貼1000萬96F 04/07 11:28
wonlylove: 小米1天產能規劃是500台,拼焊跟壓鑄產能立馬高下立判97F 04/07 11:29
 
zebra101: MG安全性超低的,6星及格都不到,只有5星101F 04/07 11:34
koldacdk: 竟然有人講MG…你不知道他台灣老闆是誰嗎…102F 04/07 11:36
chandler0227: 鴻海的電巴沒有取得國產化補助資格拿到那1000萬103F 04/07 11:40
riotssky: 吹中國車好的自己有沒有在對岸開過啊? 車窗玻璃上不去 吃機油 問題一堆好嗎104F 04/07 11:42
qaz12453: 扶植裕隆的錢拿去買海公公股票算了
至少每年還會下蛋106F 04/07 11:42
riotssky: 公司還有車開在高速上車軸斷裂的 聽到都傻眼108F 04/07 11:43
s844012: 看看昨天台北港大學長撞到賓士,如果是國產應該不只一條人命109F 04/07 11:44
popeye1: 裕隆+中油=納智捷111F 04/07 11:45
wonlylove: 納智捷好歹也是老廠了,行銷跟產品就真的不行,連新手小米都讓他看不到車尾燈了,鴻華現在如果沒有大的客戶支持或富爸爸願意拿錢出來認真玩,相關技術進程就會越來越落後,今天是底盤,電機,以後落後的就會越來越多,光想靠IVI, ECU建立競爭力,這種量,鴻海也無法展現出大量生產與大量量產的優勢,反而因為流程冗長而成本效益不佳,辯稱惡性循環,進而動能鎖死112F 04/07 11:48
aegis43210: 公車還是走氫燃料電池比較好,電動化成本太高120F 04/07 12:00
biopbiop: 對岸的車都快賣到全世界了.....國產ㄎㄎ121F 04/07 12:06
cchh179: 誰能在平價車率先使用固態電池 誰就是贏家!
目前看來沒有台灣的事
固態電池:日>中>美122F 04/07 12:06
IdontCareToo: 固態電池2028年後的事而且很貴,哪輪得到平價車?125F 04/07 12:23
qk3380888: 這是要歐印石油股嗎126F 04/07 12:26
majitenshi: 現在看來只有KEN一人看好欸...其他人都覺得是垃圾127F 04/07 12:26
Wolverin5566: 盤子真多128F 04/07 12:34
permanent27: 台灣有和泰就好,裕隆就乖乖下去吧!頭又大好開又便宜,吸血阿斗不會有人買單。129F 04/07 12:35
alan0260: 簡單,鴻華還在賠錢~就這樣131F 04/07 12:39
youbo0627: 股本太大132F 04/07 12:44
facebookig: MG月賣到第三名沒看到???134F 04/07 12:48
wonlylove: 鴻海集團全年獲利都不夠補福特在電動車事業的虧損, 所以鴻華需要突破性的策略,才有機會以小搏大135F 04/07 12:49
alexxyang: 電動巴士超級有料137F 04/07 12:57
kensmile: 鴻華做的是利基型市場,又不是一般電動車廠,什麼都做
現實就是鴻華電動巴士好賣
台灣公車業者很捧場
這幾年專攻台灣市場就夠了138F 04/07 13:12
randystock: MG爛的要死,不懂怎麼炒做的,台灣一堆人買143F 04/07 13:18
kensmile: 中國電動巴士,我在深圳常搭,普通144F 04/07 13:20
IdontCareToo: 「若以營收比重來看;鴻華先進 3 月電動巴士占 0.2%;第一季電動巴士占 5.8%。」 巴士好賣?145F 04/07 13:20
kensmile: 論內裝,設計,舒適
鴻華勝
你要不要看何時交車147F 04/07 13:21
mm5566t: 台灣保時捷 電池續航3xx公里而已 過幾年衰退 車主不是在找充電樁的路上 就是車內自備柴油發電機充電150F 04/07 13:22
kensmile: 鴻華就是趕車給台灣公車業者,一直趕工
它的爆發期,根本還沒到152F 04/07 13:22
sleepinggod: 又一個靠政府賺錢的汽車公司,台灣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的習慣
中華電信會買鴻華的,也是政治操作
官商公務員勾結154F 04/07 13:26
permanent27: 不要在保護裕隆了,給和泰帶領台灣走向跟泰國一樣的汽車王國不好嗎?158F 04/07 13:37
beerwilliam: 靠國內有c型車和b型車都上,一年二萬台左右說不定2025就能損益兩平了160F 04/07 13:46
adifference: 鍵盤一堆又不會買162F 04/07 13:46
beerwilliam: 東南亞和泰國PTT的合作有成功就當多賺的
歐美短期看起來還打不進去,轉機就是車廠真的不想再虧錢做電動車了的話應該會找鴻華合作看看壓成本163F 04/07 13:47
chandler0227: 國內就算電巴全給鴻海拿到,一年1000輛規模,而且還是虧錢賣出去,國際上BYD, Yutong一年產量規模可是破萬捏,現階段確實成本跟價格都沒有競爭力
要論國內銷量前面還有華德創奕成運三家,說趕工給巴士業者的,這三家巴士廠哪個不是?
國內其他巴士廠都倒光,鴻海市場規模也頂多每年1000台,外銷也沒有當地設廠實績,是要爆發到哪?166F 04/07 14:06
blue09:173F 04/07 14:13
sola01078272: MG在中國算2線3線牌子在台都賣到這樣了
你們真的覺得沒保護的裕隆能好?
現在只是活在政府的保護下好嗎
更何況電動車最在乎的續航都只有這樣 不是我說 真的早點汽車政策早點開放吧 都墮落成什麼樣子174F 04/07 14:27
WiLLSTW: MG是有英國車情懷又便宜才能賣成這樣啦 如果用雙生品牌的榮威引入看台灣人還買不買179F 04/07 14:41
jason89514: 連情懷都沒有吧,只是因為便宜
今天價格上來就不會有人買了181F 04/07 14:45
akirapai: 上看每股9700萬?183F 04/07 15:10
luckystrike5: 創奕也翹辮子了吧 華德不太妙
沒拿到完整補助的廠商都不可能活多久的184F 04/07 15:25
note123: 鴻華沒在認真做巴士吧186F 04/07 15:28
luckystrike5: 那個自製率要求完全搞笑 誰想認真做啦 搞死自己187F 04/07 15:31
kensmile: 台灣市場,一年哪只有1000台
光是雙北公車就超過7000輛
更別說其他區域及客運
還有企業交通車
遊覽車幾千輛
台北市公車車齡限縮 ,新車需求穩穩的
鴻華目前訂單是9000輛
model c
3/14,如果有仔細看法說內容
這波鴻海多單應該都有吃到
model T,雙北這幾個月才陸續交車
數量不多,口碑不錯
美國如果對中國電動車加課關稅或傾銷稅
對model c是利多188F 04/07 15:45
luckystrike5: 你根本沒看過數字 你以為公車業者都印鈔票想買就買?疫情之前柴油一年5-600台汰換 柴油一台400+W
電巴都破千萬的  政府補助也不是馬上撥款下來
那個9000訂單 國內完全不可能 看看就好
5-600汰換還是超高標喔 業者買車速度很慢的202F 04/07 16:08
pmstyle: 為什麼9000訂單不可能???207F 04/07 16:24
a28200266: 腦子撞到買n7208F 04/07 16:25
luckystrike5: 因為還有華德跟承運要分 他們領的補助更多
鴻海沒那麼多 訂單卻9:1 反市場喔
除非鴻海有公布外銷哪裡啦 不然我覺得可信度很低209F 04/07 16:27
kensmile: 人家法說就講9000
你可以不相信你自己
質疑鴻海法說數據
自己打臉幹嘛
另外雙北公車業者怎麼會沒有能力購車
每天收現,一年幾十億營收
又可以領補助
https://reurl.cc/776vay
https://reurl.cc/krGjxd212F 04/07 16:50
Yahoo奇摩股市
Yahoo奇摩股市提供國內外財經新聞,台股、期貨、選擇權、國際指數、外匯、港滬深股、美股等即時報價資訊,以及自選股、選股健診與多種分析工具,協助投資人快速制定投資策略。 ...

 
〈鴻海法說〉今年營運五大主軸 電動車接單升溫 低軌衛星奪地面設備訂單
鴻海 (2317-TW) 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除了 AI 伺服器外,目前電動車訂單續增、電動巴士供不應求;低軌衛星則取得了國際主要衛星通訊商的地面設備訂單,都將會進一步對集團營收產生貢獻。 ...

 
kensmile: 覺得鴻海可信度低
你的話更沒可信度
應該是槓精221F 04/07 17:01
cedric0928: 警車都是那隻傑嗎?營收是公家採購還是民眾買的能查的到嗎224F 04/07 17:08
b8806: 儀控問題多,,,,感謝小白226F 04/07 18:11
viki0708: 納智捷號稱自己是中國品牌啊227F 04/07 18:32
w22021230: 你信不信很重要嗎 我股東相信就好228F 04/07 18:36
huabandd: 納智捷不是吃油怪獸嗎?到底誰在買229F 04/07 18:46
egnaro123: 對岸的電動車產業很強,台灣保護主義重
所以汽車整車幾不可能有國際市場
以台灣經濟體要反思是否繼續保有這保護主義養車廠230F 04/07 19:19
luckystrike5: 你連交通部領牌數字都視而不見 自己在那邊說很有錢你是買多少創新版 笑死
公車業者每個都搖搖欲墜的 沒補助馬上倒 是多有能力連市場狀況都自己自爽腦補 摳連233F 04/07 20:25
vmcjormp: 納智捷之前是中油的好朋友之後會不會變成台電的戰略夥伴237F 04/07 21:53
lcl0128: BYD一進口,寸草不生239F 04/07 2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