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作者 HyperFury (日落沼澤-不交流)標題 [請益] 勞退自提 VS 自行投資ETF時間 Wed Dec 25 05:30:18 2024
大家好,我對於勞退做了一些功課也有在板上爬文
想請前輩們指點我的認知是否有誤
我的看法是
1. 繳40%級距所得稅,46歲以前不要自提
2. 繳30%級距所得稅,50歲以前不要自提
3. 繳20%級距所得稅,53歲以前不要自提
我的論點是基於試算「稅後自行投資績效」何時超越「勞退績效」
簡易試算參照下表,可見第七、第十、第十四年為各級距超越勞退的分水嶺
https://i.imgur.com/yVLUSyV.png
可領取退休金的年齡為60歲,扣掉相對應的年份就能知道幾歲以前不要自提
勞退新制收益率我稍微高估到6%(官方數據近十年是4.76%)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勞退基金協會網站
https://www.pension.org.tw/index.php/pensinkb/data?id=310
自行投資績效保守估10% (0050約9.8%;QQQ約17.4%)
0050 來源:經濟日報報導(成立20年,含息年化報酬率約9.8%)
https://reurl.cc/p9vpra
QQQ 來源:聯合新聞網報告(美國QQQ近十年的年化報酬高達17.4%)
https://reurl.cc/r3v0rk
以上收益率皆有用chatGPT查證,有些許落差可能是計算時的年份的差異
但最重要的勞退新制報酬率是吻合的
https://i.imgur.com/ES6hYzw.png
彙整爬文找到的自提優勢,但我認為這些優勢幫助有限
1.節稅:這點我已經試算過,依據退休年齡/級距做選擇
2.強迫儲蓄:有的人錢放在口袋會花掉,花光自己的退休金
我想不自提可透過信託基金做約束,避免自己花掉錢
信託這塊我沒相關經驗,爬文似乎能辦到期間內不得提領,有錯請糾正
如此可以在不自提的情況下強迫儲蓄
我會建議設定年限至少要在超越勞退績效的年份
這樣的用意等於是讓自己能提早提領到與勞退績效相同的退休金
並且加入特殊條件如重大傷病時可提領,更能避免急需用錢的問題
我本人是有紀律的投資者,我不會需要強迫儲蓄的優點
3.保證收益:最低不低於定儲利率,我們已經透過ETF分攤風險
我們做的是長期投資,根據10年、20年尺度歷史數據
即使某些年份下跌,長期回報就是10%(0050)、17.4%(QQQ)
要做到的只有佛系投資,不要股災砍在阿呆股
4.績效穩健:4.76%,這點提過ETF遠勝
5.超過十五年可按月領:這我不特別研究,雖然平均壽命增加能領比較久
但基本上無腦全領丟ETF,即使領股利就能有不錯的現金流
投資專家看法:我以勞退自提為關鍵字找 youtube 觀看次數前五名
找網上專家佐證自己的看法
(非業配不附連結,我是找觀看次數 Top 5)
1. 人文講堂 一次搞懂勞保勞退... 許國安 126萬次
-> 建議自提,因為節稅、強迫儲蓄、保證收益
2. 別再搞混了!退休可以請領三種錢...... 張秘書 122萬次
-> 無,這影片主軸為說明相關規則,涵蓋內容較廣沒有專門提到自提建議
3. 勞工退休金自提選幾%最有利?...柴鼠兄弟 63萬次
-> 鼠不建議自提,時間成本(流動性)、改革風險(改條件)、已有雇主提撥
柴建議自提,強迫儲蓄、無痛理財(進戶頭前先扣款)、保證收益
要自提的話建議萬趴提撥法,月薪幾趴就自提幾趴,漸進式
4. 加入職業工會,勞保少繳多領?...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61萬次
-> 沒提到勞退自提,只有勞保建議,影片標題有勞退所以被搜到
5. 高股息ETF買錯少賺100萬?26k小資族必看... 闕又上 下班經濟學 57萬次
-> 不建議自提,投入台股(績效10.22%)美股(10.30%)遠勝勞退績效
上述五個影片中「柴鼠兄弟的柴」、「闕又上」和我的看法是相同的
--
結語雜談:
這個自提問題困擾我多年,每年五月報稅季都煩惱一次
因為扶養後仍要繳到20%,要繳七萬多元,對於剛買房的新手爸來講滿痛的
一直找不到標準答案告訴我要不要自提6%減稅
今年聽了EAP財務諮商師建議,20% 級距以上建議自提節稅,所以辦了節稅
但仔細算完之後,打算和老婆一起取消掉自提6%
目前我的投資績效也比上面試算的10%高,所以會有更好的報酬
心理層面上沒節稅有點過不去,要多繳稅金拿去養電視上看到的廢物官員
但錢至少不會被拿去護盤三小的也就算了
可能還是有部分人沒有投資觀念,可能做自提報酬比較好
但我試算的是無腦的丟ETF績效,沒有投資觀念也能執行
希望這篇文能夠幫助到大家,畢竟版上應該許多大神繳到三四十趴
也祝大家將來能夠成長繳到三四十趴的稅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109.43 (臺灣)
※ 作者: HyperFury 2024-12-25 05:30:18
※ 文章代碼(AID): #1dQoVj6e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35075821.A.1A8.html
※ 同主題文章:
[請益] 勞退自提 VS 自行投資ETF
12-25 05:30 HyperFury.
※ 編輯: HyperFury (111.243.109.43 臺灣), 12/25/2024 05:34:02
※ 編輯: HyperFury (111.243.109.43 臺灣), 12/25/2024 05:41:27
推 showlive0214: 現實世界裡年化報酬率超過10%的人不到1成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
太天真了1F 12/25 05:48
推 nidhogg: 有這個報酬率這樣算當然合理,但勞退自提上限才月薪15萬的6%,不少人就是犧牲一點可能報酬率,分配一點當未來穩定現金流順便節稅。4F 12/25 05:52
推 tsmcCCW: 「目前我的投資績效也比上面試算的10%高,所以會有更好的報酬」 ????7F 12/25 06:14
推 guest2: 好處5寫錯了 其他應該正確9F 12/25 06:20
推 ShaNe1993: 不能這樣比吧 理論上自提是無風險的投資 etf也沒有保證賺錢10F 12/25 06:28
推 justsay: 看到報酬10%就END了12F 12/25 06:37
推 mcgrady12336: 其實問題癥結是「最需要錢的時間點就是年輕結婚有小孩的時候」,你卡一堆資金流為了無法走跳度老年生活?而且老人其實也不太花錢啦13F 12/25 06:37
推 mcgrady12336: 台灣人真低可憐,小時候被教育詐騙集團說好好讀大學,苦讀十來年結果出來薪水像屎,長大被政府拐自提6趴晚年開趴,三十年後?17F 12/25 06:42
→ eecoolty: ETF 報酬率10%?條件都設錯了 還討論什麼21F 12/25 06:58
→ cityport: 自提光稅負遞延,起跑點就比你自己投資來得高
你把交的稅算進去,10%直接變負的耶22F 12/25 06:59
推 lowgflejd: 詐騙集團跟你說帳戶制一定拿的回來 你就信啦24F 12/25 07:13
推 dannyao: 是沒有碰過熊市 天天都牛市?26F 12/25 07:15
推 joe0934: 正解隨便無腦0050吊打自提28F 12/25 07:30
→ Qweiss: 同意年輕的時候最需要資金 還要自己卡錢嗎qq29F 12/25 07:30
→ sm02188612: 這種東西就是到時候大家都要領的時候 就會出問題了 還沒領到都是數字秀給你看而已30F 12/25 07:31
推 Serisu: 不就是風險接受程度的問題33F 12/25 07:33
推 Serisu: 而且你的算法應該是算每年投入 而不是第一年35F 12/25 07:36
推 hpk89: 市面上所有ETF都拉出來看,20年年化報酬率超過10%的有幾個你知道嗎?36F 12/25 07:36
推 badname: 大多數的人ETF投資沒多久就賣了,覺得高點到了趕快賣,或是這筆錢不知不覺中花掉了41F 12/25 07:48
噓 l90289312: 居然會覺得勞退穩?看看這幾年政府的表現,你再想想43F 12/25 07:51
推 coffee112: 勞退自提要到60歲才可以領取 感覺很麻煩(雖然聽朋友說 香港那邊也有類似制度45F 12/25 07:52
推 post91: 報酬每年穩10%…?47F 12/25 07:53
推 b425k1719: 如果是不用繳稅的級距要自提多少呢?48F 12/25 07:55
推 ab4daa: 注意! 歐印勞退政府幫你賺好安心49F 12/25 07:55
→ bnn: 孩子,你沒被政府騙過嗎50F 12/25 07:55
推 lifeterry: 各位有生小孩嗎?都沒生的話,以後要找誰領,人口老化的嚴重性沒人敢面對55F 12/25 08:00
噓 k85564: 10%哪裡保守了58F 12/25 08:04
推 PuloBro: 有些補助20%以上被排除,如果是在20%邊緣可考慮自提降級距。59F 12/25 08:04
推 ru04hj4: 自提當抵稅現在制度不改就是被操盤白嫖61F 12/25 08:05
→ ffaarr: 保守10%……62F 12/25 08:06
推 ru04hj4: 0050年化超過5%63F 12/25 08:08
→ ru04hj4: 裡面有寫了
自提當缺點就是不靈活
不用繳稅幹嘛自提66F 12/25 08:09
→ youzi1114: 每年10%,嗯你開心就好,分散風險吧70F 12/25 08:11
→ liangnet: 稅要繳到20%以上的人,怎麼會想自提這種事。收入高手上現金多,可以穩健投資方法多,何必投進一個要被關到退休才能動的帳戶呢?71F 12/25 08:12
推 David2018: 自提只是分散風險,買股哪有穩定獲利,沒遇過股災嗎75F 12/25 08:12
推 ru04hj4: 這已經討論爛掉了 基本上當成抵稅 依照現在通膨 勞退根本廢77F 12/25 08:13
→ nobodywang: 當然遇熊市擺進股市一樣受災就是 但我比較偏向自己操作79F 12/25 08:13
噓 windersword: 沒有政府代操,一定有人會在2498最高點的時候歐印自己的退休金的;而台灣的ETF費用貴得要死,開放讓民眾買ETF,這樣只是讓投信公司賺更多而已81F 12/25 08:14
推 smallkop: 詐騙帳上都很高啊,等要出金才出事85F 12/25 08:15
推 amhs: 錢還是放自己手上吧,雖然勞退自提理論上不會被勞改影響,但這政府誰說的準,先不管合不合理,但信任機制就是被打破了,公務員退休制度也是改了,真的要改修法就行了86F 12/25 08:18
→ sbshiu: 你爽就好,每個人風險承受不同,收入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人生規劃不同90F 12/25 08:19
推 ru04hj4: 還有弊案太多 完全不信任 又不開放自選92F 12/25 08:19
→ amhs: 更何況政府部門的績笑…..想自提的不如每月的6%買老巴爺爺認可的VOO94F 12/25 08:19
推 ru04hj4: 時間這麼長 看看08年0050跟現在股災就用力加碼96F 12/25 08:20
→ NEWinx: 股市多頭還可以喊10%,空頭或買錯股可能賠50%,自提每月有上限97F 12/25 08:21
推 coffee112: 上次看科技板嗎 感覺好像滿推那個減稅部分99F 12/25 08:22
噓 sky121: 報酬10% 這假設太美好了吧100F 12/25 08:22
→ sbshiu: 倒不如自己趕快吧月薪加到15萬上限,讓雇主提滿才是最實在101F 12/25 08:25
推 ru04hj4: 不需要跟個股比就跟定期定額0050103F 12/25 08:28
噓 dickey2: 自己爽就好,沒什麼可算的,政府都幫你算好了104F 12/25 08:29
→ nidhogg: 而且穩定10%應該槓桿全開,你不用管什麼勞退了,提早退休。105F 12/25 08:30
推 ru04hj4: 文中不就寫了 0050就接近10%107F 12/25 08:31
推 nocash: 勞退自提最大的缺點及風險就是規定至少60歲才能領108F 12/25 08:31
推 ru04hj4: 一直有弊案一直被白嫖111F 12/25 08:35
推 ntpukid: 開放自選再自提 我對操盤手的道德標準沒信心113F 12/25 08:46
推 abc0922001: 還不如自己做股債搭配,AOA這種82股債比
定期定額滾動十年的年化報酬是4.28%~11.22%114F 12/25 08:46
推 nidhogg: 我說全力槓桿不是開玩笑,稅繳到20-40%,你信貸貸到個300萬以上沒有問題,台灣利率低,算你3%利率,有自信穩定10%真的要搏大的,家裡有房,貸出來更快退休。還管什麼勞退節稅。116F 12/25 08:47
推 tsubasawolfy: 你可以等TISA?
NISA都示範成功了 TISA也快點上吧 最好可以轉移120F 12/25 08:48
推 cblade: 10%套利就爽死了,其他都是笑話122F 12/25 08:49
推 Somebody99: 也就6% 如果這點錢要猶豫要還是不要自提,那還是不要吧,對你生活影響太大了123F 12/25 08:50
推 kindtaco: 謝謝您的用心分享! 好文必推125F 12/25 08:51
推 AkiMinoriko: 大盤長期績效雖然亮眼,現實是勞工自行操作股票可能殺進殺出買高賣低績效的比率還比較高,別說大盤甚至可能連勞退都不如126F 12/25 08:52
噓 jairon: 沒有10%你要補?133F 12/25 08:59
推 ideahans: 這兩個目的是不一樣的,放在一起不是懶覺比雞腿嗎?ETF可以分散風險、股債平衡也可以分散風險、勞退也是分散風險,但你用勞退(保險保障)vs ETF(投資),是不是一開始問題就問錯了?134F 12/25 09:04
推 abc0922001: 那為什麼不買與大盤連動度95%的台灣50138F 12/25 09:04
推 Kronecker: 不要高估政府的腦,館他多少趴,老話一句,別人錢不會心疼139F 12/25 09:05
推 nidhogg: 勞退自提只是多元配置的一種,而且上限才每月9000,真的是累積部分退休資產而已,你想all in還沒辦法,比較基礎其實不同。141F 12/25 09:06
→ jairon: 給你錢幫我代操,超過10%的都給你,低於10%的你補給我,我只需要穩定10%144F 12/25 09:11
推 priston: 雞蛋放在同一個碗?破了就GG146F 12/25 09:11
→ zuo: 40%高資產族群,本來就會進行不同風險的配置,一年自提10.8萬,其實不痛不癢,但當年省下43200的稅會很有感147F 12/25 09:14
推 chunfo: 政府到時候不一定會履行150F 12/25 09:17
→ pippen2002: 領的到再說!你看看多少人61歲以前掛掉??
50+56+878自己想要花就花的到! 懂?
15萬的6%?你領到了嗎?版上幾人領到?100?1000?151F 12/25 09:18
噓 pacino: 這樣看來,股市應該沒人賠錢154F 12/25 09:22
推 kusocomtw: 成立以來年化VT=7.86% VOO=14.90% 用10%預估還ok155F 12/25 09:33
推 vux: 其實是養長輩156F 12/25 09:34
推 kusocomtw: 另外勞退績效長期就是被0050/sp500/vt屌打
新聞只會跟你說賺了幾千億,卻不會提他的投資組合績效有多慘烈157F 12/25 09:37
噓 opp037: 噓一下保證收益,幾十年前政府也是跟軍公教保證退休後一切收入喔 包含18%
補推 你相信政府 保證你高機率下去160F 12/25 09:40
推 horb: 自提是分散風險+1。但不一定要有163F 12/25 09:41
→ PPTAlex: 自提最大問題就是卡在60歲才能請領~164F 12/25 09:43
→ horb: 如果退休前你把錢賠光。至少退休後每個月還有一兩萬可以花
不會對自己太有信心
不要對自己太有信心165F 12/25 09:43
→ moom50302: 笑死,這個版投資績效贏勞退的沒幾個好嘛169F 12/25 09:49
推 toko6290: 買大盤就超過勞退收益了,也不難,勞退過於保守170F 12/25 09:55
推 cat0203: 今年勞退績效14%多,股版一定人人賺超過14%,嘻嘻171F 12/25 09:55
→ bkebke: 難的是每個月存錢172F 12/25 09:55
噓 moom50302: 這篇文完全沒計算稅遞延所造成的差異,癈文173F 12/25 09:56
推 DSB520: 勞退跟勞保不同 是不是有草不知道174F 12/25 09:58
推 john19851110: 一堆北七連勞退跟勞保都搞不懂 何況一堆追高殺低的連大盤績效都打不贏的 在那邊嫌棄勞退? 笑死175F 12/25 09:59
推 ru04hj4: 0050 +45% 如果今年輸給0050 直接買0050 剩下去睡覺比較實際177F 12/25 10:00
→ toko6290: 今年勞退漲14%很多嗎? 台股大盤報酬指數32.7%,0050不含息漲46.9%,VT漲17.3%(換算到台幣接近30%)179F 12/25 10:02
推 rebel: 這個問題吵很久了 我稅率比你高 繳的稅金比你多幾倍 但我也沒自提節稅 只要會國小數學就知道 拿去自投ETF 高機率最後報酬贏自提 除非你快退休就像你試算一樣 不過就像高股息一樣 即使你說市值型報酬更好 很多人還是覺得沒股息沒安心感 就像錢自提放在政府那才有安心感 那我們也不能說什麼181F 12/25 10:20
推 ablecoxjoe: 勞退自提上限一個月才9000 你想支持政府政策就提
想這些意義不大 節稅也省不了幾塊187F 12/25 10:22
→ b9513227: 定存性質 一直算報酬率蠢死189F 12/25 10:27
推 eriker: 自提60歲才能領 那他的對手就是30年長期投資的大盤年化10%客氣了吧190F 12/25 10:30
推 gtoselina: 你有本事就長期0050就好,但是絕大多數人做不到192F 12/25 10:40
→ bkebke: 很多人很有自信投資績效,但實際錢存不起來193F 12/25 10:42
→ pippen2002: 這葛有點厲害!! 我參考一下!2年後出手!194F 12/25 10:43
推 xluds24805: 無風險現賺 20%,不拿嗎
你真覺得你投資績效很好,就信貸、房貸、保單質借,定存通通解約,不就有夠多的錢了195F 12/25 10:45
推 eriker: 建議先知道台股有0050 00662 00924 買大盤並不厲害198F 12/25 10:57
→ pigofwind: 年化10%有點過頭了吧,另外看到有人說什麼無風險投資就笑了,30年前的公保也是這麼說的,世上就沒有什麼東西是無風險的好嗎
投資一定有風險,這句話才是真的199F 12/25 11:21
推 kducky: 自行投資一定比較好,你可以全部買大盤 勞退還要買債券什麼的
只是這種策略你辦得到做三十年up嗎204F 12/25 11:36
推 somefatguy: 其實沒有幾歲以前的問題,因為你一定不會一次領。月領剩餘部位還不是留在裡面。你繳的最後一筆可視為一樣會在裡面套20年209F 12/25 12:02
推 new122851: ChatGPT查證是什麼小,笑死我212F 12/25 12:05
推 Div: 和我當年有點像,但我是提了,多年後,我是感謝自己扣掉撫養20%稅算小康,但年老產業若變,風險仍在
可以為20年後的自己想想看,當然,每人風險承受不同213F 12/25 12:40
→ bkebke: 其實4x後 發現存的錢不夠 就該考慮了217F 12/25 12:48
推 kai2573: 10%哪支啊 這麼厲害218F 12/25 12:54
推 metallolly: 適合沒怎麼看盤又存不住錢的 年輕也看不上那6% 結果10年過去發現錢也是不知不覺花掉
這東西本來就不適合股板賭神~股板都翻倍在賺的
跟儲蓄險差不多 現在看很廢 但是存不住錢的時候是好用的 績效在高賺了花掉還不是一場空~不過股板神都很有自制力!!肯定用不到這種219F 12/25 13:18
推 swicer: 借錢都來不及了還自提…225F 12/25 13:35
→ yabuku: 就節稅多一個工具 能用就用 你說沒影響 代表你賺太少 能節稅的地方能用則用226F 12/25 13:48
推 vyvian: 有多少投資人年化報酬能穩定6%以上的,我看是少數228F 12/25 1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