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omenTalk作者 sahazi ( 傻孩子 )標題 [閒聊] 七年級開始步入40歲大關時間 Wed Mar 15 00:35:48 2023
越來越接近40了
看著當時的父母40歲時的你
有想過跟父母環境落差這麼大嗎
無子的多嗎 單身的多嗎 有伴侶沒結婚嗎
這階段的你生活追求者什麼呢
後續的人生有照著當初的規劃走嗎
得過且過嗎
扛著甜蜜的負擔嗎
下半輩子 身後事 開始有想法了嗎
發生了一些事 存款瞬間歸零還負債
此時沒有小孩是否算是慶幸呢
對於人生的風險掌控是不是還不夠穩固呢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1.216.243 (臺灣)
※ 作者: sahazi 2023-03-15 00:35:48
※ 文章代碼(AID): #1a4A9dVd (WomenTal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78811751.A.7E7.html
→ xxx60133: 明天太遠。昨天已過。 把握當下1F 03/15 01:24
→ jh505: 四十似史,事實是屎,適時試始……3F 03/15 03:25
推 fenderrb: 我的年紀,我父母在內湖買下第一間房
只花了1百萬,後來3百萬賣出....
我的年代,現在那間房已經要2千萬..7F 03/15 08:20
推 ebeta: 當年大學混在一起的,有三成沒結婚沒買房10F 03/15 08:41
推 wseedw: 還算健康,日子過得下去就不錯了11F 03/15 08:42
→ n0n3xist: 生錯時代才是問題,跟年紀無關。祖父母那代不到二十結婚,二十多歲生我父母那輩,早年鄉下搬到台北的時候存的錢不知道要幹嘛都買房,不識字到台北只做過一陣子餐廳洗碗工現在三四間大安信義豪宅房產身價破億,收租都比竹科工程師多;父母輩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三十多歲結婚生子,到了快退休年首大概快兩百也是有一兩間台北市區房產而且還得靠祖父母便宜轉讓才有第一間房,身價大概祖父母輩的一半不到而且這輩子沒機會再增加;自己到了父母當年生自己的年紀,薪水已經超過父母退休年紀薪資兩三倍,但是一間非危老屋北市房都買不起,這輩子就算省吃簡用大概就拼一間蛋黃區三十年老屋或公設比五成以上的套房。一切人生階段成就都比上一代更早達成且更好,但結果就是一代比一代沒錢,這樣要能保持樂觀的心態也難12F 03/15 08:51
推 McKnight: 幹嘛把買房當作評價人生的唯一指標27F 03/15 09:24
→ ll1117: 上一代的40歲多半穩穩積累踏實過日子,現在的40歲花花世界好高騖遠的一堆,好慘28F 03/15 09:32
推 white127: 每天都被問何時要生,就養不起怎麼生?31F 03/15 09:35
→ bearKQG: 顧好自己就好了
笑死 怎麼有貴古人32F 03/15 09:36
推 anmimo: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阿公阿嬤那一輩在戰火前後出生 小時候窮得要死還不知道阿祖會不會被抓去殺36F 03/15 09:45
推 isangxwbh: 呵呵 期待中國射飛彈打爆房價
那些有房的最好像烏克蘭一樣
房子都被毀掉吧40F 03/15 09:57
→ xsoho: 這時在想早知道年輕時早點生小孩,年紀大了沒體力照顧 qq43F 03/15 09:58
→ xsoho: 而且你是不是沒父母?這時候都是在處理父母健康問題吧,還有閒工夫考慮自己的後事?45F 03/15 09:59
推 yuumyng: 抱怨沒屁用,做能做的想做的該做的47F 03/15 10:21
推 ventusboy: 幸福真的是比較出來的,上面有人說幾代前還遇到戰火顛沛流離,只能說我們遇到上一代經濟起飛真的很衰,他們佔盡資源嘴臉又夠GY48F 03/15 10:30
推 SweetLee: 人類最終都可以進入虛擬主機裡面 靠機器供應生存的養分以極低的成本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51F 03/15 10:50
推 damnche: 身邊幾乎都生小孩 沒人躺平53F 03/15 11:14
推 SweetLee: 躺平跟生小孩不衝突 我就是躺平生小孩的54F 03/15 11:32
推 dreamyello: 養小孩跟父母就焦頭爛額了 還好有家產沒有經濟壓力 少子化的好處就是資源集中 下一代我兒子以後就算當吟遊詩人也夠他爽一輩子56F 03/15 15:30
推 Mozai: 我父母在我這個年紀,已經有三房兩廳,三個小孩,跟婆婆住,1.5份薪水養6個人,而且他們最多高中畢業61F 03/15 18:10
推 melody48: 上星期才參加同學人生畢業典禮,得年4164F 03/15 22:41
推 xulu0: 快40了還沒養過貓65F 03/15 2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