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MindOcean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21-06-12 00:52:10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qazsedcft (自由羊)
標題 [新聞] 校正回歸Rt值 台灣社區流行傳播大解盲:
時間 Sat Jun 12 00:14:36 2021



1.媒體來源:報導者
2.記者署名:
文字/陳潔
攝影/陳曉威 余志偉 楊子磊
設計/江世民
數據處理/柯皓翔
3.完整新聞標題:
校正回歸Rt值
台灣社區流行傳播大解盲:哪些是超級傳播事件?三級警戒政策夠即時嗎?全民防疫效果如
何?
4.完整新聞內文:
(攝影/余志偉)
https://i.imgur.com/UIv2kdk.jpg
[圖]

4月20日華航諾富特飯店事件、5月15日北巿萬華事件,6月初苗栗科技廠移工群聚,連續大
規模的群聚事件,徹底衝毀台灣社區防線,不到1個月,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
炎)由台北擴散全台,本土個案從100多例,快速增加到今(6月11日)11,198多例。究竟,
疫情如何在台灣社區散開?造成傳播飆升的關鍵地點和時刻在哪裡?5月15日雙北、5月19日
全國接連三級警戒後,成效怎麼評估?


5月3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Rt有效傳染數由最高時15降到1.2(即最高1人傳播15
人降至1.2人),目前全台疫情真的穩定了嗎?《報導者》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式,並由台
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審核,由更準確的發病日,「校正回歸」台灣
社區大爆發後更趨近真貌的Rt值變化,重構疫情傳播的變化與背景,解析當下的挑戰。


R0值和Rt值為病毒傳播再生數,是流行病學中判斷傳染病傳播力的重要指標,它代表一個病
毒在一個地方傳播的能力,同時也能檢視,地方防疫和全民配合的狀況。我們綜合統計後,
縱觀此次台灣社區大流行的傳播再生數據,認為疫情可分成三個波段:


第一波華航諾富特事件:
家戶傳染為主,Rt值為2~3

第二波萬華、新北群聚:
超級傳播事件,Rt值為4~5

第三波萬華感染者傳至社區:
社區、家戶感染,Rt值1上下

R0值與Rt值有什麼不同?
R0值為基本傳染數、又稱基本再生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是流行病學中判斷
傳染病傳播力的重要指標,即平均一個感染者,會傳給幾個人。如R0等於2,則1傳2、2傳4
、4傳8;R0等於10,則1傳10、10傳百。流感的R0值約為1.8、1.9;SARS約為2.5至3;麻疹
則18到20人。根據初期國際研究,COVID-19的R0值約在2.39至4.13。



但R0值會隨著不同的防疫手段介入手段而改變,如戴口罩、接開社交距離、打疫苗等等。
情發生一段時間後,就會以Rt值「有效再生數」(Effective reproductive number)來判
斷,t即代表時間,隨著時間變化,在有防疫措施介入之下,一名感染者可傳染給多少人,
用以表示疫情的流行狀況。若Rt值小於1,疫情則得到控制。


由於指揮中心5月31日發布的Rt值是以「研判日」進行推算,林先和表示,Rt值就會受到通
報流程、檢驗量能的影響,若要用此種方法去近似Rt值,需要的假設是通報程度、延遲時間
、檢驗量能,都要在評估的時間內維持平穩,否則一旦有增減,就會反映在Rt值上。

《報導者》以世界衛生組織(WHO)、泛美衛生局(PAHO)與哈佛大學合作開發的Rt值計算
器為基礎,以個案「發病日」,來估算出台灣這一波疫情的Rt值變化。

超級傳播事件在哪?從WHO統計模型,試算本土疫情Rt值
台灣本土個案1個月從100多例快速增加到破萬,病毒在社區散播的方式,關乎防疫的手段。
(攝影/陳曉威)
https://i.imgur.com/gRn7G30.jpg
[圖]

《報導者》以6月11日上午11時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之數據為準,用的Rt值
計算器是基於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MRC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科學
家Anne Cori等人建立的統計模型所製作,以每日新增個案數為基礎、病毒世代間隔(seria
l interval)平均4.8天、標準差2.3天、7日為一間隔來估計。


我們以「發病日」推算、非指揮中心的「研判確診日」,以期更符合確診者的傳播歷程,讓
Rt值更貼近實際傳播變化。但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因以採檢日計算回溯更新,所以7天內的變
動幅度稍大。此外,4月底~5月初間,全國發病數較少,信賴區間也較寬,Rt值相對看來偏
高,是因個案數少帶來的不確定性。為避免Rt值因受病例規模大小的波動,我們以雙北累積
病例達100例、其他縣市及疫情熱區累積達50例時,才繪製Rt值。

https://i.imgur.com/Ns6JPIr.jpg
[圖]
指揮中心5月31日公布的Rt值(以研判日計)則顯示(如下圖),5月16日(即以5月9日至16
日,7天為間隔計算)的Rt值飆高到15,等於當時1個感染者可以傳染給15人,但這並不代表
病人傳播力暴增。15日確診,代表前幾天自11、12日開始,檢驗量慢慢大幅提升,從9日~1
3日,原本確診個位數、10位數,但到15日突然變成180例個案,回推出來就會得到Rt等於15
的結果。

https://i.imgur.com/d4H0Bc8.jpg
[圖]
《報導者》根據「發病日」重新試算Rt值,以下分階段帶讀者回顧疫情爆發時間軸、以及國
內防疫措施可能產生的作用。

階段1:華航諾富特事件
關鍵日期:4月26日,華航機師事件後6天
關鍵數字:全國Rt值2.6(此時個案少,95%信賴區間1.25~4.47)
關鍵因素:英國變種病毒株來了
https://i.imgur.com/4aLrBqP.jpg
[圖]

4月20日,華航機師與其入住的防疫旅館──桃園諾富特飯店爆發群聚感染事件,整起事件
到5月14日結案,一共造成37人染疫,包含13名機師、2名空服員、6名飯店相關人員、1名飯
店外包商,以及9戶共15名家人被感染。


當時,這起37人群聚事件,已是台灣過去一年感染人數最多的單起社區感染。在這之前,全
台僅有約1,200例確診個案,且8成來自境外移入。對世界各國每日確診可達數千到高峰幾十
萬來說,台灣乾淨得如平行世界──2020年4月到12月,連續8個月本土零確診,讓台灣人也
相信,病毒離我們很遠。社區中的防疫氛圍,漸漸不疫情初始時緊繃,走在街頭,戴口罩
、積極防疫的人變少了。


3月17日,台灣更正式啟動帛琉旅遊泡泡;緊接著AZ(牛津)疫苗在22日正式開打,卻也因
為沒有急迫性,接種人數寥寥可數。為了在效期內接種完畢,指揮中心一路開放公費接種到
第8順位,同時提供自費,每日接種人數仍平均只有1,000多人。


台灣人沒有疫苗保護力,再加上警戒心下降,更糟的是病毒仍在進化,傳播力變得更強。

林先和說,若以R0值來表示,去年(2020)COVID-19病毒株的R0值約在2~3,而目前流行的
英國變種病毒株,傳播力約比前者平均高出6成,R0值約為4,平均一個人可以傳染給4個人
。「民眾防護下降是確實,但其實病毒特性也已經改變,光做到去年的程度不足以對抗變種
病毒,防疫政策也要全部加強,」另一名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


階段2:萬華蘆洲群聚
關鍵日期:5月12日,萬華、蘆洲雙爆群聚感染
關鍵數字:全國Rt值4.22、北巿4.03、新北4.24、萬華3.92
關鍵因素:密室中引燃「超級傳播」
https://i.imgur.com/A8FRcEO.jpg
https://i.imgur.com/VnyVyi3.jpg
https://i.imgur.com/c0xTiQn.jpg
https://i.imgur.com/dLJqQsH.jpg
[圖]
 
[圖]
 
[圖]
 
[圖]
5月12日,台北萬華茶室與新北蘆洲同時爆發個案,一日新增16例本土個案。同日,雙北進
入二級警戒、萬華區域關閉,指揮中心發放60萬封細胞簡訊,提醒在附近有活動史的民眾注
意自身健康。


林先和指出,這波感染有幾個大型群聚,是社區感染的「超級傳播事件」,他們都源於室內
、通風不良的環境,再加上高風險行為如唱歌、大聲說話,產生的飛沫與氣膠數量會比一般
講話多,「在這樣的地方就不會是一個人只傳給4個人,而是一次可以造成幾十人傳染。」

英國變種病毒株的R0值等於4,是指「平均」1個感染者傳給4個人。有些傳染者獨居、沒有
外出,病毒無法傳播出去而被阻斷;但若人群聚集且室內密閉環境,就可能讓更多人染疫。
林先和說,香港大學在去年做過研究,發現了「80-20傳播」,意即社區中80%的傳播,都來
自於20%的個案。


5月12日~14日,雙北市長柯文哲、侯友宜同步宣布二級警戒措施,包括台北疫情熱區172家
茶館、飲酒店停業、禁止室內100人/室外500人聚會、禁止醫院探病、畢業旅行延後或停辦
、畢業典禮改成線上轉播、八大娛樂行業、網咖、健身房、游泳池等場館停業、開齋節、市
府活動取消及環境清潔消毒等。


階段3:社區疫情大爆發
關鍵日期:5月15日,潛藏的社區疫情大爆發
關鍵數字:全國Rt值4.62、北巿5.08、新北4.47、萬華4.83
關鍵因素:雙北祭出三級警戒
https://i.imgur.com/pZk5eRI.jpg
https://i.imgur.com/aynOntr.jpg
https://i.imgur.com/uYzKnLE.jpg
https://i.imgur.com/ekzVBIf.jpg
https://i.imgur.com/feOkSqC.jpg
[圖]
 
[圖]
 
[圖]
 
[圖]
 
[圖]

長庚大學副校長、台灣流行病學會理事長許光宏解釋,傳染病從感染到發病,會有一段「傳
染代隔」(Generation Time),指第一波病例和第二波病例之間的時間間隔,即人從受到
感染、度過潛伏期到產生最大感染力的時間,約莫為5~10天,取中位數7天。也就是說,從
發病日看到,5月15日~17日的發病人數最多,他們都是在往前7天左右,約5月8~10日被感
染,而萬華、新北的Rt值也在此階段升高。


5月15日,單日新增了180例本土案例。指揮中心宣布雙北進入三級警戒,但也因為傳染代隔
的關係,即便已下令管制,已被感染的個案仍持續發病、確診。許光宏說,當社區進入大流
行後,政府為了控制疫情,祭出各種不同強度的限制措施,小至強制戴口罩,大到封城,就
算反應再快速,這些措施至少也約需要14天左右才會發揮效果。


林先和進一步解釋,「5月15日發布三級警戒措施,但15日當天,一定還有已經被感染、但
還沒發病的民眾,這些人就算都不出門,還是有很大比例會傳染給家人,家人被感染,又需
要再經5~6天的潛伏期才會發病,預估5月最後一週才會開始觀察到發病人數下降。在那之
前的個案數目或Rt值變化,可能都跟15日的警戒關係不大,「相反的,如果在5月底疫情沒
有明顯下降,就需要檢討是否三級警戒的力道不夠了。

https://i.imgur.com/478WxiV.jpg
[圖]

階段4:發布三級警戒
關鍵日期:5月24~28日,社區疫情大爆發後第二週
關鍵數字:全國Rt值0.98、北巿0.91、新北0.97、萬華0.72(5月28日)
關鍵因素:全民自律規範,全台減少50%移動
https://i.imgur.com/MQTeBgm.jpg
https://i.imgur.com/LGJIFzz.jpg
https://i.imgur.com/ptfRbR5.jpg
https://i.imgur.com/dhbuSZw.jpg
https://i.imgur.com/OE6qO2u.jpg
https://i.imgur.com/HmDYag6.jpg
https://i.imgur.com/WVWCdlV.jpg
https://i.imgur.com/3z9AhMv.jpg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雙北的三級警戒後,每日的確診數字緩慢下降,自5月24日開始,Rt值已經下降到1附近。專
家們都認為,Rt值下降的結果,反映5月15日雙北三級警戒確實有帶來成效。


陳秀熙針對民眾的防疫手段,如戴口罩、維持社交距等NPI(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

tions,非藥物介入措施)影響疫情程度的研究發現,在萬華區延伸群聚感染前,全國NPI僅
達46%,各地隱性個案才會不斷發生;唯有當NPI達到90%,疫情才會受到控制。

此時陳秀熙推估的Rt值稍高,但也落在2以下。他表示,5月27日左右,全台的NPI落實度約6
6%,Rt值1.97,疫情雖趨緩但依然上升;而個別分析台北、新北的NPI,發現台北在萬華群
聚之前,NPI只有50%,到了5月27日左右,NPI達到80%,Rt值為1.28;新北市一開始的NPI為
57%,到了27日則上升到70%,Rt值為1.73,雖然疫情仍未完全消退,但民眾的防護措施確實
有明顯提升。


而全體民眾的防疫遵守程度,從「移動減少」也能清楚看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博士
後研究生傅涵運用Google 公開資料《COVID-19社區人流趨勢報告》,畫出台灣自4月12日~
5月24日的人群移動狀況。結果發現,大眾運輸、餐廳及娛樂場所相關活動的移動下降情形
最多,至少減少了50%,居家的比例則上升。


傅涵接受《報導者》越洋採訪表示,根據國外研究,針對50多個國家的疫情推估,結果發現
多數國家需要做到40%以上的移動降幅,才能讓疫情受到控制,而且人流移動的限制在疫情
初始階段,效果最好。


「從流行曲線看到,熱區如台北萬華、新北蘆洲的疫情確實好轉,我覺得這歸功於多數台灣
人真的很有意識、自律且合作,是很好的防疫典範,」許光宏說。

但他也提醒,此時此刻更應該要加嚴措施,不能有一絲放鬆。「現在熱區疫情是掉下來了,
問題是,這個往下掉的尾巴要拖多久?還是不一小心疫情就會反覆延燒?這才是現在要注意
的重點。」許光宏認為,當民眾看到疫情稍微變好,就會想要放鬆、不遵守防疫的行為可能
就會變多,應該讓民眾知道,這些努力遵守的防疫限制都有效果,也非做不可,呼籲每個人
都應該持續保持、撐到最後。


階段5:疫情外溢,苗栗移工群聚
關鍵日期:6月4日,疫情外溢全國,苗栗科技廠移工群聚
關鍵數字:全國Rt值0.83、北巿0.73、新北0.83
關鍵因素:全國三警級戒實施後半個月

https://i.imgur.com/NOWFfxK.jpg
https://i.imgur.com/iGFo9t4.jpg
https://i.imgur.com/TPbxxIp.jpg
https://i.imgur.com/pAijwvb.jpg
https://i.imgur.com/uFBVUkb.jpg
https://i.imgur.com/2fp25XG.jpg
https://i.imgur.com/Bih5586.jpg
https://i.imgur.com/GrSfct9.jpg
https://i.imgur.com/MDbNkqa.jpg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雖然雙北熱區疫情確實下降,但病毒在其他縣市的確診病例卻緩慢上升中。5月19日中央指
揮中心將三級警戒推升到全國,並在5月25日宣布延長至6月14日,原先以為疫情逐漸趨緩,
但各縣市仍有上升趨勢,尤其苗栗自6月1日開始出現移工群聚感染,6月7日指揮中心又宣布
二次延長到28日。


幾個縣市如離雙北地理位置最近的桃園,從一開始的每日10例以下,幾乎每日增長,到6月3
日單日新增30例個案,而後下降至每日10多例,「疫情從熱區擴散到其他縣市,而且還愈來
愈嚴重,這也代表三級全國警戒的措施,還沒有看到很好的效果。」許光宏說,離雙北最近
桃園基隆,以及新北市蘆洲擴散出去的其他行政區,如土城、新莊,都是觀察的重點。
「如果這些地區疫情下降,才能代表這波疫情受到控制。」


這波疫情的熱區苗栗,也因為電子工廠的移工群聚,至6月11日已擴及至少5家電子廠,共有
435人確診。

林先和解釋,這一波苗栗移工群聚也算是小範圍的超級傳播事件,移工人數多、且在密閉空
間工作,只要有一個個案,就會造成大規模傳播。但與萬華地區不同的是,確診者幾乎都是
年輕人,無症狀者較多,因此多數確診者是由主動的快篩偵測找出來,這群人也就沒有「發
病日」數字,在判斷苗栗疫情時,除了Rt值以外,也須同時觀察每日確診數,比較能正確評
估疫情的趨勢。


雙北在第一波超級傳播事件後,疫情逐漸控制下來,個案數沒有再指數成長,Rt值約降到
1左右。但即便是降到從1降到0.9,個案數就是從200人傳給180人,人數還是很可觀,這也
是為何Rt值要跟確診數一起參考的原因,」林先和解釋。


Rt數據教會我們的事

短短3週多的時間,自萬華、蘆洲爆發的群聚案,到疫情外溢至各縣市,本土個案飆升到破
萬人,全國Rt值最高達4.6,而後指揮中心、地方政府透過雙北到全國兩階段的警戒限制,
讓Rt值慢慢往下降。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Rt值有各種不同的計
算方式,指揮中心內部也每天都有監測,6月11日Rt值為0.7,疫情有下降趨勢但不能鬆懈。

讓社區疫情失控的關鍵正是民眾防護意識鬆懈,並且在密閉空間群聚和傳染力強的「Alpha
」變種病毒株(B.1.1.7)流行,根據英國統計,在沒有任何防護的狀態下,1個人約可傳給
4個人。從萬華、蘆洲的Rt值與確診數觀察,確診者幾乎沒有做任何的防護措施,甚至病毒
在密閉、通風不良的室內大量傳播,造成一傳多的「超級傳播事件」。


「疫情大爆發前幾天,5月9日是母親節,大家的群聚有多嚴重?我們真的有做到每個人都戴
口罩嗎?不太可能!」陳秀熙說,他使用不同的Rt值推估模式,認為當時的萬華群聚,Rt值
甚至超過5。


沒有鬆懈的本錢
面對尚未降溫的疫情,我們沒有放鬆的本錢。(攝影/楊子磊)
https://i.imgur.com/khkjQPt.jpg
[圖]

林先和認為,4月底的華航、諾富特群聚,Rt值並沒有像後面的疫情那麼高,推測是因為機
組員屬於高風險族群,自律、警覺程度相對較高,平時會著較多防護。但自5月初至15日,
社區都是處於相對鬆懈的狀態,造成病毒在人群間快速傳播,進而造成個案指數增加。


疫情爆發之後,人群移動急速下降,民眾居家辦公、學校改成遠距教學  ,平時熱鬧、擁
擠的街道變得冷清,Rt值也確實下降,但仍在1上下,從雙北溢散到各縣市的個案,也讓幾
個縣市疫情升溫,仍是目前的挑戰。


這場大規模疫情,來得比國外晚了一年多,雖然指揮中心已快速因應疫情、頒布三級警戒,
但所有相關的配套,都沒有預先做好。病毒在眼前時,沒有大量的快篩站、篩檢依然塞車、
醫院苦撐、死亡人數不斷升高  。


「傳染病就是這樣,得要提前部署做決策,如果沒有做到,就絕對不能犯錯,」陳秀熙說,
如今讓病毒衝破底線,這些都是需要檢討的細節,在疫苗到來、全面接種之前,由於無症狀
感染者早已深入社區,我們仍得與病毒共處,一不小心,下一場與病毒的戰爭隨時無聲無息
到來。


「沒有個案發生時,設篩檢站沒有用;但疫情一爆發,就算趕工也措手不及。傳染病防治的
名言是:第一次讓我們當經驗,學了第一次,就不能再犯錯第二次,」陳秀熙說。

一個新台灣:如何面對病毒正式「移居」的新防疫生活

與病毒共處最好的做法,是全面接種疫苗,超過60%的人口接種,就能達到群體免疫;以此
次國外經驗來看,接種超過30%,就有部分效果。但陳時中在記者會中估計,全台灣60%的人
接種第一劑疫苗,至少得到10月。在疫苗到來之前,該用什麼方式「買時間」?


方法1:面對各地可能爆發的零星個案,仍須精準疫調科學化
「現在雙北以外各縣市的狀況,大概就是未來的常態了,」林先和說,少量的本土個案在社
區移動,要做到不讓疫情惡化,除了民眾自主的防疫行為外,還需要靠迅速、精準的疫調阻
斷傳播鏈。目前傳統的疫調幾乎全靠人力,詢問確診者過去幾天的足跡、到現場消毒、匡列
接觸者等等,對於過去一年的極少數確診個案而言,這樣的做法還能精準、完美地做好疫調


但雙北這一波疫情失控後,沒有人力進行疫調。「如果再來一次雙北爆發,我們還是會爆掉
、還是無法做接觸者調查,」林先和說,現階段應該學習美國及英國去年的做法,大量強化
基層疫調人力、使用科學工具來輔助疫調。例如,確實推動指揮中心建置的「台灣社交距離
風險App」,但目前該系統看來還無法提供即時的幫助,必須將流程大幅度優化,才能達到
科學輔助疫調的效果。


方法2:全台加強篩檢,熱區保留快篩站

當疫情變得可控時,篩檢還是重要的一步,多一點篩檢,才能即刻找出病人。「我們不能再
像去年一樣,有症狀者,醫師懷疑才去篩檢,現在病毒散布程度太廣,高風險族群或熱區加
強篩檢都需要考慮,」林先和說。


要如何有效率、有效益的篩檢,陳秀熙認為,目前已經建設好的篩檢站,尤其在熱區,必須
要部分保留,並且持續快篩監控疫情。「快篩篩檢站其實不只是揪出隱性感染者,主要的功
能是當疫情平穩時期,還能進行監測,避免疫情再次失控。」陳秀熙說,及早偵測,小區域
的圍堵,隔離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疫情就不會從5個、10個,轉眼燒成200、300個。


方法3:緩步解封,不要一下子大量群聚、保留醫院修復時間
各國經驗在封城、解封之間不斷輪迴,專家認為逐步解封的手段較可以防範這樣的狀況。(
攝影/陳曉威
https://i.imgur.com/UPGEuzj.jpg
[圖]
當一波大規模疫情過去,警戒終將解除,不少人蠢蠢欲動,準備在解禁那天「瘋狂群聚」,
但一不注意疫情又會再起

國外經驗發現,各國總在封城、解封之間不斷輪迴,例如日本在1月疫情攀升,到了3月疫情
雖趨緩,但還沒穩定,確診數又開始增加,過去一年多來,他們就為了反覆的疫情,宣布3
次緊急事態宣言,且都因為短期成效不佳而延長限制時間。


至於防疫做得較好的紐西蘭、澳洲,陳秀熙說,他們會在Rt值小於1之後,持續觀察21天,
也就是多留3週的時間緩衝,確定疫情已經平穩,才降級回到原本生活

台灣至今沒有討論過,當疫情趨緩到什麼程度,會回到二級警戒甚至解除警戒,屆時會直接
降級,還是逐步降級,也還不清楚。「現在其實是三級Plus,比三級再嚴格一點,我認為應
該將強度先從準四級降到三級,再慢慢一步步下降,」林先和說。


原因是,雖然疫情開始趨緩,但醫療量能、公衛體系,都還處在剛打完一場大仗的傷痕累累
中。

「未來無法保證會不會有下一波,這次對醫療創傷太大,得要足夠時間才能喘息;而一般確
診者症狀惡化時間點,多是發病後7天左右,因此重症的高峰,會比發病再晚一週,」這代
表當社會看起來稍微好轉,很多醫院卻還在苦戰中,一下子解封,如果又增加個案,我們沒
有能力可以承擔。


方法4:全體國民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

再多的防疫措施,都需要民眾真正落實才有成效。看起來小小的個人防護行為,例如戴口罩
、勤洗手、社交距離,卻是病毒在社區四處竄行時,得以快速阻斷的最佳利器。

過去一年,台灣人做好防護的NPI比例約莫是70%,但今年疫情爆發前,只剩下46%,在萬華
茶室,幾乎是等於完全沒有防備的受到病毒侵襲,才會造成快速且大量的個案被感染,釀成
此次的社區大流行。


陳秀熙表示,要提升國民的NPI,還得將部分需要協助的族群納入考量並給予協助,例如遊
民,以及容易造成破口的市場、小吃店、偷偷營業的八大行業場所等,這些就需要中央與地
方政府一起費心,下到地方去找出細節,讓NPI可以達到90%。


個人防護行為,在未來都得內化成必要行為,盡可能隨時保持警覺,做好防備。尤其在疫苗
還未能全面接種之前,加強公衛防疫措施還是唯一做法。林先和去年研究就發現,高強度的
疫調、民眾個人自主的防疫行為防護,兩者要同步進行,是去年防疫成功的關鍵。但是面對
才能阻擋住不斷進化的病毒,去年的做法很可能已經不足以壓制這一波的病毒株。「病毒在
進化,防疫的手段跟工具也要進化才行。」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rt


6.備註:
1.血液庫存量於6月11日上午為3.7天,處於極度血源短缺的緊急狀態。為維護捐血者健康,
臺灣血液基金會已向疾病管制署提出建議,請考量讓規律捐血者優先注射COVID-19疫苗。
2.手機發文,圖片可能有重複張貼的情形
3.祝各位期末歐趴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109.100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WmullS3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23428079.A.703.html
bill403777: 講這麼多,最後還是以黨說的算,不然1F 42.72.71.39 台灣 06/12 00:15
Mesenne: 好長2F 39.10.133.202 台灣 06/12 00:15
bill403777: 先準備3003F 42.72.71.39 台灣 06/12 00:15
Vett: 甲賽啦  現在還在講Rt4F 169.62.205.209 美國 06/12 00:16
jacktypetlan: 實在太長 給你個推5F 1.171.41.189 台灣 06/12 00:17
hipmyhop: 報導者讚6F 61.222.134.105 台灣 06/12 00:18
WarGod5566: 好文推推7F 140.116.250.163 台灣 06/12 00:23
r30035: 推報導者8F 1.169.32.232 台灣 06/12 00:24
stonys: 仔細看完,其實寫的很好,但還是要看中央9F 114.32.39.89 台灣 06/12 00:29
stonys: 的作為,不要有太多政治算計
kickjaneass: 媒體界清流,謝謝精彩的報導11F 223.138.92.173 台灣 06/12 00:29
craigwang: 專業人員在綠黨眼中只是個笑話~12F 219.85.43.213 台灣 06/12 00:34
http://i.imgur.com/okqUmpo.jpg
[圖]

綠黨問號
ayttk: 推 reporter13F 111.248.165.35 台灣 06/12 00:34
oresta: 好清楚14F 1.171.85.189 台灣 06/12 00:36
smilelovers: 推 仔細看完收穫良多15F 220.141.4.54 台灣 06/12 00:37
hqu: 講那麼多就是七個字 廣篩 隔離 打疫苗16F 1.175.110.124 台灣 06/12 00:38
rfire: 推17F 118.169.33.66 台灣 06/12 00:39
to750303: 推 講的很好18F 36.226.172.139 台灣 06/12 00:40
sdbb: 高調推19F 112.104.75.185 台灣 06/12 00:43
mininakai: 這篇很好,然後等捐血送疫苗的新聞出現20F 61.230.24.58 台灣 06/12 00:45
reyes2222: 認真21F 101.10.46.201 台灣 06/12 00:46
※ 編輯: qazsedcft (118.165.109.100 臺灣), 06/12/2021 00:48:24
solemn229: 推報導者22F 218.161.55.111 台灣 06/12 00:50

--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59 
作者 qazsedcft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