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npc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2-08-25 14:41:11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always0410 (everyth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雲端的八卦
時間 Fri Aug 24 04:18:13 2012


※ 引述《kuangjc5566 (匡匡56)》之銘言:
: ※ 引述《hermitdruid ( )》之銘言:
: : 林百里那篇一直強調雲端
: : 不過我個人不看好耶...
: : 我有幾個電機的朋友  也不太鳥那種東西
: : 雲端本身又麻煩上傳下載上傳下載的  台灣網路出名的慢
: : 實在很難用
: : 有沒有雲端哪裡好的八卦?
: Cloud computing is composed of fiv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 On-demand self-service.
: A consumer can unilaterally provision computing capabilities, such as
: server time and network storage, as needed automatically without requiring
: human interaction with each service provider.
: Broad network access.
: Capabilities are available over the network and accessed through standard
: mechanisms that promote use by  heterogeneous thin or thick  client platforms
: (e.g., mobile phones, tablets, laptops, and workstations).
: Resource pooling.
: The provider’s computing resources are pooled to serve multiple consumers
: using a multi-tenant model,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and virtual resources
: dynamically assigned and reassigned according to consumer demand. There is a
: sense of location independence in that the customer generally has no control
: or knowledge over the exact location of the provided resources but may be
: able to specify location at a higher level of abstraction (e.g., country,
: state, or datacenter). Examples of resources include storage,processing,
: memory, and network bandwidth.
: Rapid elasticity.
: Capabilities can be elastically provisioned and released, in some cases
: automatically, to scale rapidly outward and inward commensurate with demand.
: To the consumer, the capabilities available for provisioning often appear to
: be unlimited and can be appropriated in any quantity at any time.
: Measured service.
: Cloud systems automatically control and optimize resource use by leveraging
: a metering capability at some level of abstraction appropriate to the type of
: service (e.g., storage, processing, bandwidth, and active user accounts).
: Resource usage can be monitored, controlled, and reported, providing
: transparency for both the provider and consumer of the utilized service.


上面貼的是來自NIST的定義

http://www.nist.gov/itl/cloud/upload/cloud-def-v15.pdf


NIST是目前比較普遍接受的雲端定義

大概就包含了五種必要條件

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隨時的需求,在最低跟供應商互動下取得雲端的運算資源服務

使用者即使是使用異質終端設備(例如IPHONE與ONE X)連網,透過標準機制也可以取得雲端
運算資源

資源共享性就比較複雜了,簡單來說就是雲端的資源池會透過多重租賃模式進行資源優化
,也就是將服務的效益最大化,將運算資源進行動態的分配與再分配

雲端的供應模式具有高度彈性,也就是符合第一個特性,對使用者而言是取之不盡且可以
任何時間點下在獲得運算資源

雲端服務會針對服務的內容與品質進行測量並且回報供應商與用戶




其實雲端的定義相當多種

2008年的文獻就整理出學術上共有22種不同的定義

大致上就是技術層面的看法落差,例如認為雲端是不是就是網格運算

接著有研究機構覺得這22種主要可以分為雲端運算與雲端服務

前者缺乏經濟上的意義,後者有技術上的模糊地帶

雖然定義很多

但大致上還是以NIST的定義算目前比較具有週延性

強調一下這邊是因為,現在有些公司會打出雲端的服務來吸引消費者消費甚至吸金投資

至於是不是符合雲端運算,可以由上述NIST的五個特性做判斷


台灣行政院是在99年將雲端列為四大智慧型產業之首(慢、慢、慢~~~~)

不過說到台灣雲端發展的瓶頸前可以先去看看政府的"雲端運算產業發展方案"

大概對這個東西進行了解一下

在這個方案裡頭裡面有談到台灣過去資通產業相當依賴硬體元件的生產代工
(這個是優勢,但也是劣勢)

在軟體發展上比較....嗯....

過去的產業上,只要強調硬體的品質與先進程度即可(例如如何超越不死神機3310)

但是到了雲端時代,所有的運算都在廠商的運算中心進行

也就是對硬體的要求沒那麼嚴格,這也某種程度上也符合了賈伯斯說的Post PC ERA的走向



說到軟體,可以去參考看看紐西蘭奇異果Zespri的應用方式

http://www.zespri.com.tw/zespri_story_5.php

他們是不同農戶結合而成的一個品牌

過去農戶之間惡性競爭,在成立品牌一同合作對外銷售後

他們帶來相當不錯的經濟表現

而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應用的雲端的科技在裡面

包括了調控市場的奇異果數量穩定,讓價錢可以維持穩定

這樣就不會有些農戶賺多,有些賺少,甚至有些虧錢

雲端科技在裡面扮演的角色除了及時提供市場的資訊外

在農業上,他們也能夠針對奇異果的耕種來進行科技化管理

算是我覺得蠻成功且很活的應用雲端科技的一個案例



台灣軟體層的走弱,大概也是台灣未來再發展雲端運算要比較令人擔憂的一點

有稍微了解雲端的人都知道,雲端最頂端是軟體,平台

最底層就是台灣廠商的專業基礎建設

雲端產業成不成功,基礎建設固然重要

但軟體層的發展可說是整個雲端產業的核心所在

大概可以去思考台灣的廠商能不能設計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軟體

進而帶動競爭,寫出更多更好更清新U質又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軟體

透過這些軟體的輸出

提高廠商自己的收入,帶動產業與台灣總體經濟的成長

不過看起來這個問題從HTC的那筆失敗投資來看,恩...暫時無解

除了軟體層外,另一個重要的問題

擔憂雲端產業的人可以看看這篇裡面講的一段話"4. 你需要的是生態圈"

http://ppt.cc/yhxa

這大概也反應了宏達電與台灣雲端發展的問題所在

台灣另外一個令人擔憂部分就是基礎建設,我講的是網路

網路是雲端服務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以NIST的定義來看第一個強調的就是使用者隨需可得的特性

但是如果網路速度慢或者不穩定,那這項特性能不能滿足使用者就得打上一個問號了

也許資料中心給你的服務是即時的,但是網路就有可能使服務傳遞到使用者本身行成問題

那一個就是上面的新聞,高速光纖網路的架設

前幾天也有一則新聞南韓的網路速度最快.....

說到這邊,台灣政府你不汗顏嗎?

另一個是無線網路的4G頻譜

今年一月份,香港與南韓已經發售3爽跟HTC的LTE手機

目前已經使用LTE的國家:http://ppt.cc/dhO1

按照新聞,台灣NCC沒有發照時間表,最快可能是2013年7月

當然你可以說網路不代表什麼

但從許多進來的議題,例如宏達電的問題即可看出台灣的雲端發展是處於下風的狀態

台灣政府對於這個四大產業之首的態度是實在不太行

不能只是一味的想著推廣中小企業

相對於宏達電、軟體層、產業生態圈這些相當棘手的事情

頻譜發照的問題相對簡單,政府其實可以快點解決




不過說到這邊

也幫台灣政府緩緩頰

以中華電信提出的這個服務來看

http://ienet.net.tw/IENet/zh-tw/fee.html

跟紐西蘭的奇異果也挺類似的

能夠服務中小企業、農漁牧業

至少還是有在做點東西

所以也別太悲觀的看帶雲端產業

也許政府期待透過雲端服務帶來的帶動投資、產業轉型只是還沒發生




另外

補充一下

上一篇文有談到雲端的歷史

其實雲端最早的概念來自於1983年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所提出的網路即電腦
「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

有些論文會寫亞馬遜先,有些人會寫GOOGLE先

正確來說

2006年亞馬遜公司開始以Web Service的型態,將資訊科技的基礎設施服務應用於商業

同年,GOOGLE的執行長則將將Google的大型伺服器與無所不在的網絡服務稱之為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2.239.185
※ 編輯: always0410      來自: 118.232.239.185      (08/24 04:24)
chivalry00:嗯?1F 08/24 04:20
HDGE:恩?2F 08/24 04:21
※ 編輯: always0410      來自: 118.232.239.185      (08/24 04:25)
kasimforlove:推一下認真文3F 08/24 04:28
ot32em:好文不推 怎麼可以!4F 08/24 14:14
michaelchen1:真的比我的還專業!推5F 08/24 20:04
carlcarl:推6F 08/24 22:57

--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978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e)編輯 d)刪除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