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tt
作者 ott(寶貝)
標題 Italy_1494
時間 2010年03月12日 Fri. PM 02:09:30

   
 
	
	
 
	
義大利是如何成為統一國家的?            世界歷史三百題



	
[圖]

       
       
            十九世紀中葉以前的義大利四分五裂,遭受外族侵略和宰割。西元1815年的
            維也納會議,把義大利分為八個小邦國,除了薩丁尼亞王國,都受到奧地利
            、西班牙、法國的統治和控制。義大利人民的首要任務就是實現國家的統一
            與獨立。

	
    義大利的統一運動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從拿破崙侵入義大利,燒炭黨形成開始:
       
       
            西元1820年那不勒斯爆發革命,次年3月庇蒙特也爆發革命,但是都因為缺
            乏群眾基礎而失敗。1831年馬志尼(西元1805~1872年)領導創建了青年義
            大利黨,進一步傳播了共和主義思想,為革命運動的高漲創造有利條件。
       
            第二時期是西元1848年的義大利革命:
       
       
            1月,西西里島巴勒莫人民爆發起義,揭開革命序幕。接著,8月11日,威尼
            斯建立共和國,羅馬人民於翌年2月9日,宣布建立共和國。7月3日,法國、
            奧地利、西班牙和兩西西里王國組成的聯軍,顛覆了羅馬共和國。8月22日
            ,威尼斯城陷落。民族獨立與統一的任務沒有完成。
       
       
            1848年革命失敗後,義大利依然分裂,各邦國都恢復封建君主制,只有薩伏
            衣王朝治下的薩丁尼亞王國,繼續保留革命時期所頒布的憲法,實行君主立
            憲制。限制國王的權力,建立議會制,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賦予人民言
            論、出版、集會自由,保護私有財產,議會監督稅收等。
       
            五十年代以來,統一運動進入第三時期
       
       
            馬志尼在倫敦建立義大利民族委員、行動黨等組織,幾次發動起義都失敗,
            轉而採取恐怖手段,於西元1854年刺死帕爾馬大公,1856年刺傷那不勒斯國
            王斐迪南二世。這些行動使民主派許多人士,對革命前途喪失信心,背棄共
            和主義理想,投入自由派,放棄統一運動的領導權。
       
       
            加富爾(西元1810~1861年)為代表的自由派以薩丁尼亞王國為基地,準備
            實行由上而下的統一。西元1852年,加富爾擔任薩丁尼亞王國首相,推行一
            系列富國強兵的改革,增強了薩國國力,提高他在義大利地區人民的威望,
            為統一打下基礎。
       
            一、大力發展工業,如興修鐵路、鼓勵私人興辦企業、擴建熱那亞港、建立
            商船隊。
       
            二、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先後與英、法、比利時、瑞士等簽訂通商條約,降
            低關稅。
       
            三、大力加強國防建設,建造堡壘、改編擴充軍隊、改善軍事裝備。
       
            四、限制教會權力,如沒收部分教會財產、剝奪教會特權等。
       
       
            西元1856年,加富爾建立民族協會,大力鼓吹在君主制的保護下,實現義大
            利的獨立與統一;得到許多民主派人士的支持。同時,他加強外交活動以爭
            取國際援助,7月與拿破崙三世達成對奧作戰的秘密協定:戰勝奧國後,倫
            巴底和威尼斯併入薩國;義大利地區組成四個聯邦國家;尼斯和薩伏衣割讓
            給法國作為酬謝。
       
       
            西元1859年4月,薩奧戰爭爆發後,義大利北部和中部革命運動興起(托斯
            卡納、巴馬、摩德納,甚至教皇的部分領地),加里波底也率志願軍對奧作
            戰。6月,奧軍戰敗,義大利的形勢讓法王不安,他出兵的目的是控制而不
            是完成此區的統一。
       
       
            7月,法國單獨與奧國講和,奧國仍然保持威尼斯,另將倫巴底交由法國轉
            賜給薩國,並恢復托斯卡納、巴馬及摩德納的君主政權。西元1860年3月,
            法國的默認下,各地自由派組織公民投票,宣布巴馬、摩德納、羅曼納和托
            斯卡納併入薩丁尼亞王國。同時舉行『公民投票』,將薩伏衣、尼斯割?法
            國。
       
       
            4月,西西里島爆發起義。5月,加里波底率領『千人紅衫軍』登陸島上,建
            立臨時政府。9月,他率軍渡過海峽進入拿不勒斯,推翻了波旁王朝。
       
       
            加富爾調集薩軍進入那不勒斯,準備制止革命。10月,『公民投票』將此區
            併入薩國;11,月加里波底交出政權而解散了軍隊。次年3月,宣布成立義
            大利王國,以薩國伊曼紐二世為國王。
       
       
            義大利王國成立後,威尼斯仍在奧國控制下,羅馬地區也在法軍保護的教宗
            統治下。
       
       
            西元1866年4月,義普兩國結成軍事同盟,普奧戰爭於6月爆發,義軍投入對
            奧戰爭,但在海陸都遭採敗,只有加里波底的志願軍多次獲勝。7月,奧軍
            主力被普軍擊潰,戰敗投降。根據10月的維也納和約,威尼斯歸回義大利王
            國。
       
       
            西元1870年9月,普法戰爭爆發,拿破崙三世調回駐守羅馬的法軍,義軍乘
            虛而入,把教宗轄區併入義大利王國,教宗避入梵蒂岡。翌年,將首都由佛
            羅倫斯遷到羅馬。
       







     壹、統一前的義大利:

         統一前的義大利,從上古的羅馬帝國至維也納會議後分為五個時期:

       一、上古的義大利:羅馬帝國。

       二、中古的義大利:以歐洲的中心。

       三、十八世紀末期的義大利:在英法西葡完成統一後的三百年,義大利仍分崩
           離析,為鄰近各國侵略對象。

                       
       四、拿破崙時代:拿破崙曾征服義大利,將半島置於同一政權之下。
     
       五、維也納會議:維也納會議後,義大利四分五裂,根據正統與補償之原則,


     將義大利分為如下政治單位:

     北部:倫巴底、威尼西亞、薩丁尼西亞王國。

     中部:教皇國、塔斯坎尼大公國。

     南部:兩西西里王國。

     以上的政治單位,除了薩丁尼西亞王國與教皇國是義大利人統治外,其餘各
     政治單位統治者都是外國人,其中以奧國勢力最大,因其直接統治威尼西亞
     及倫巴底,且與兩西西里王國有功守同盟,兩西西里的內政、外交都受奧國
     支配,奧國遂成為義大利統一最大障礙。

     貳、義大利建國三傑:

         義大利建國三傑是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 ),加富爾(Camillo B.
     Cavour),加里波底(Giuseppe Garibaldi)。


     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 1805-72 )


[圖]
 


     馬志尼出生於熱那亞﹐他是一位大學教授的兒子。他學習法律﹐廣泛閱讀民
     主思想家的著作。他那激進的思想不久引起了政府當局的懷疑。他加入了
     「燒炭黨」這個革命團體﹐因為一次起義失敗而被放遂國外。他漸漸對燒炭黨
     失去信心。

     燒炭黨大部份成員年紀均較大﹐馬志尼決定將意大利的命運交託給年青的一代。

     因此﹐他在1832年將放遂於馬賽的意大利人組織成為「青年義大利黨」(Young    
     Italy)。這個黨迅速在意大利的北部和中部傳播﹐被吸引的多是學生﹑年青
     的專業人士﹐年青的商人等。在兩年之內﹐會員人數增至超過五萬。該黨的
     黨旗﹐一面寫著「團結和獨立」﹐一面寫著「自由﹑平等﹑人道」。黨員決
     志傳播民族思想﹐而不管個人的犧牲和艱苦﹐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不久﹐
     自由和團結的信念傳至整個意大利。意大利各地組織了起事。馬志尼所提供
     的不只是思想﹐而是行動。所有這些皆有利於在義大利燃點起民族之火﹕這
     便是「義大利復興運動」。


     馬志尼除了開創和領導「青年義大利黨」的活動外﹐還通過其著作擴大其影
     響。他寫了很多煽情的文章和單張﹐政府雖然立張禁止其傳播﹐但這些著作
     仍然偷運入意大利境內。這些著作在廣大的人民﹐尤其是知識層中間傳閱。
     馬志尼認為﹐義大利和歐洲其他地方的政治分割是人為的現象。他相信﹐歐
     州首要的任務﹐便是要使所有國家在民族原則下重新建構。但他又不認為「
     民族」是所有工作的目標。每一個民族有其「特殊的奮鬥使命」﹔人們只有
     通過組成若干民族﹐才能合理分享到人類的成果。關乎他的祖國義大利﹐他
     認為應建立成為一個共和國。這是因為馬志尼認為共和國是唯一一種符合人
     類尊嚴的政府模式。他是1848-49年義大利革命中那個短命的羅馬共和國的
     領導人。

     馬志尼最著名的信徒是加里波的(Joseph Garibaldi)﹐他受到「義大利青年黨」
     的民族主義和共和主義思想所吸引。

     加富爾(Camillo Count di Cavour, 1810-61)



[圖]
 





     加富爾1810年出生於一個皮德蒙的貴族家庭。他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自由主
     義者﹑國家創建者。他初時平平無奇﹐與很多人一樣在軍中當了一個軍官。
     但其自由的思想﹐使他支持在1830年的法國革命﹐並與當局就此事發生爭拗
     。他於1831年離開軍隊。他致力於改善從事農業的農家﹐以及經常周遊列國
     。他遍遊英國﹑法國﹑瑞士﹔熱心學習先進的西式農業﹑工業﹑議會政府。
     他將「西化」皮德蒙和整個義大利視為己任。1847年創辦《復興報》(II
     Risorgimento)﹐主張義大利應統一和施行自由制度。他在這份報刊上所發
     表的文章﹐大大影響了國王以及人民大眾。


     因1848年革命的發生﹐國會也於同年創立。加富爾獲選進入國會。1850年他
     獲任命為農商貿易大臣。1852年為首相﹐成為王國的實際統治者。他的目標
     是「將薩丁尼亞變成一個統一的義大利」。他希望在自己的駕馭下統一義大
     利﹐並將義大利建成一個君主立憲國家。


     他了解到﹐薩丁尼亞的強大是義大利統一的先決條件。因此﹐他引進了一些
     改革﹐涉及的範圍包括軍事﹑交通﹑工業﹑貿易﹑工務﹑關稅(詳見以下部
     份)。他相信﹐要趕走義大利的國外勢力必需依靠外援﹐而他希望得到英國
     的同情和法國的軍事支援。他不會放棄任何機會﹐讓外國知道義大利人的不
     滿﹐並爭取其同情和援助。

     加里波的(Giusep pe Garibaldi, 1807-82)

     加里波的是一個居於薩伏依爾的尼斯(Nice)人﹐他是一個軍人﹐主張以軍事
     冒險的方法﹑開展游擊戰來統一義大利。他信奉共和主義﹐是一個自由思想
     家﹐亦是馬志尼的「青年意大利黨」的早期成員。他因參加1834年薩伏依爾
     起義而被判死刑﹐他潛逃南美洲﹐並馬上參與當地的革命戰爭。他因而獲得
     游擊戰的專門知識﹐對日後征服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十分重要。他於1848年返
     回義大利﹐在國王查理亞伯特(Charles Albert)的領導下開展反奧戰爭。
     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展開了游擊戰。

     他協助馬志尼於1849年成立羅馬共和國﹐但最後不敵法國的軍隊。他最終
     被放遂到美國。

     他於1859年奧地利——薩丁尼亞戰爭之時再次回國﹐加富爾為他準備
     了一支由非正規軍組成的山頭部隊(紅衫軍)﹐以開展反奧的游擊戰。

     他不滿加富爾在1860年的都林(Turin)條約中﹐將他的出生地尼斯割與法國。

     他不贊成將義大利變成一個王國﹐而非共和國。

     那不勒斯﹑威尼西亞﹑教皇國等地與皮德蒙聯合﹐都是加里波的之功勞。而
     對國家做出那麼大的貢獻後,他個人帶著一袋種子到西西里島去開墾,是一個
     真正的英雄.

     參、統一運動的推行 :

     團結禦侮本是人類共同的天性,維也納會議後,整個義大利都受外國統治,
     人民紛紛起來反抗,首先有燒炭黨起來反抗,燒炭黨原是義大利一個秘密幫
     會,由於主張統一義大利,所以黨的組織很快傳播至全議大利,但由於採取
     暴動暗殺的手段,引起一般民眾不滿。

     嗣後燒炭黨成員馬治尼,主張採取中央集權的共和政體,認為共和是義大利
     的歷史傳統,他也認為燒炭黨以「暴動暗殺」的手段易引起一般民眾人不滿
     ,無法為人民接受與配合,遂於1831年另建青年義大利黨(Young
     Italy),改以宣傳說服的方式,並以「恢復羅馬帝國光榮」為口號,加以
     馬治尼博學善辯,熱愛國家,經常以崇高的道德觀念和滔滔不絕的雄辯,鼓
     吹義大利得統一,終於掀起廣泛復興運動,統一成為整個義大利人民共同要
     求。


     另外還有一群知識份子,主張採取溫和手段,故有溫和派之稱,他們獻身改
     良農業,社會教育,銀行事業,成立科學會,提倡建築鐵路。溫和派又分成
     兩支,一是「新教皇派」,以吉爾伯提的理論為基礎,主張把義大利組成一
     個聯邦,教皇擔任總統,各邦組成內閣。另一群溫和派稱作「皮德蒙派」,
     他們擁護吉爾伯提的聯邦思想,但把統一的希望寄記於杜林,而不是羅馬教
     皇。1848年皮德蒙對奧戰爭,教皇支持奧國,新教皇派瓦解。皮德蒙派則變
     成皮德蒙擴張主義,想建立一個以杜林與米蘭為都邑的北義大利王國。

     肆、加富爾的建國準備:

     在1848年的革命風潮中,薩丁尼西亞王國的國王自動頒布憲法,成立國會,
     並起來領導義大利的統一運動,對奧作戰。次年對奧戰爭失敗後,奧國企圖
     強迫薩丁尼西亞取消憲法,但當時薩丁尼西亞王國的國王伊曼紐二世卻堅決
     拒絕奧國要求,他說:「我必須完全遵守憲法,保持信譽。倘然奧國要求強
     迫我取消憲法,我情願殊死戰。」,薩丁尼西亞王國從此成為眾望所歸的統
     一運動的領導中心。

     薩丁尼西亞王國實行君主立憲,成立國會,加富爾初被選為國會議員,後入
     閣為部長,1852年且出任首相兼外交部長。加富爾是一個眼光銳利且深具深
     謀遠慮的政治家,就任首相後竭力從事經濟和軍事建設,經其一番整頓與建
     設,薩丁尼西亞王國日趨富強。

     加富爾除了加強經濟和軍事建設外,更加強外交。諸如派兵參加克里米亞戰
     爭,爭取英法支援,1856年戰爭結束於巴黎交戰國和談會議,由於加富爾慷
     慨陳詞奧國於義大利實行暴政,深受同情,嗣於1858年與法皇拿破侖三世祕
     密會晤,達成協議:「加富爾如能引誘奧國對薩丁尼西亞進攻,則法國以抵
     抗侵略為名,派兵助薩作戰,薩國助薩作戰,薩國則以西北邊兩處地方割讓
     給法國。」

     伍、義大利的統一完成

     一、義大利邁向統一的第一步:薩丁尼亞參加克里米亞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是維也納會議後四十年內,歐洲發生的最大一次戰爭。發生
     的主因是英國要阻止俄國向巴爾幹半島擴展勢力;法國則為了打倒反法組織
     ,恢復法國在歐洲的政治地位。

     十九世紀中,義大利分裂成七個邦國,除了皮德蒙王國為義大利人所建立外
     ,其他都受外人統治。皮德蒙位於義大利西北角,與奧國統治的倫巴底相鄰
     ,常常被奧國騷擾。皮德蒙首相加富爾畢生的目標是要把義大利從奧國手中
     解放,建立一個義大利王國。在外交上採取親法路線,與法國結盟對抗奧國
     。
     1854年英、法正式對俄宣戰,奧國也加盟英法共同作戰,皮德蒙首相加富爾
     在未得到英國任何幫助下也決定參戰,戰後舉行巴黎和會,加富爾雖然沒有
     為自己國家爭取到實質的利益,但已使西方各國注意到義大利問題,也大大
     提高皮德蒙在國際上的地位,並贏得英、法兩
     國的友誼,這對後來義大利的統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薩奧戰爭--收回倫巴底

        (1)皮德蒙人口只有五百萬,很難和奧國對抗,因此加富爾想了兩個辦
     法,第一是團結義大利的愛國志士,第二則是拉攏法國。奧國自從建立日耳
     曼邦聯後,稱霸中歐,對法國也構成威脅,於是加富爾以美人計得到法皇拿
     破崙三世的支持一同對抗奧國,奧國在外交上被孤立。


     (2)法皇拿破崙三世與加富爾在普隆比挨展開祕密會談,兩人同意戰後把義
     大利分成四個國家:北義大利王國(薩伏伊王室統治)、中義大利王國(巴馬
     公爵統治)、教皇國(由法國保護)、那不勒斯王國(由菲迪南政權統治),再
     把這四個國家組成義大利邦聯,由教皇任主席。但皮德蒙要把薩伏伊、尼斯
     割讓給法國。法國聯合皮德蒙對奧戰爭,其實是拉丁民族對抗日耳曼民族的
     戰爭,法國想削弱奧國的勢力,也不想看到義大利統一,變成一個強國,威
     脅到法國。

     之後加富爾設法煽動奧國統治區騷動,激怒奧國,薩奧戰爭爆發,法皇拿破
     侖三世以助薩抵抗侵略為名,派兵參戰,法、薩勝利,奧國求和,將倫巴底
     一地交給薩丁尼西亞王國。

         三、義大利北、中部之統一:

     薩奧戰爭後,法皇已無法阻止義大利中部與皮德蒙合併,乃與加富爾簽約割
     讓尼斯、薩伏伊給法國。當薩奧戰爭同時,義大利各小國發生革命,驅逐原
     有統治者,新成立的議會都紛紛要求和薩丁尼西亞合併,於是中部義大利舉
     行公民表決,在政府大力宣傳及祕密活動的推波助瀾下,表決結果,幾乎一
     致通過合併意見,投票後十五天,中義大利便成為皮德蒙王國的一部份。

         四、兩西西里的收復與南部之統一:

     那不勒斯王國或稱兩西西里,在義大利南部,由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兩地組成
     ,由於民智不開,無產階級人數增加,社會很不安定。

     青年義大利黨的加里波底於1860年率領一千多名紅衫軍,得加富爾秘密協助
     ,由西西里登陸,再率三千志願兵渡海攻打那不勒斯城,加里波底將征服的
     土地獻給薩王。

     1861年義大利各地選出的代表們,在薩丁尼西亞王國首都杜林集會,通過了
     義大利憲法,並宣布伊曼紐二世為義大利王國的國王,此乃義大利王國正成
     立之始,剩下未解決的問題,只有羅馬及威尼西亞兩地,義大利已從一個地
     理名詞,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王國。

     1866年義大利乘普奧戰爭的機會,收回威尼西亞;1870年又乘普法戰爭的機
     會,收復羅馬,並以羅馬為首都,於是義大利全國統一完成。
     陸、結論:


     義大利統一後,一方面決定教皇國的存續,另一方面破壞梅特涅為歐洲所建
     立的政治局面。奧國自此,每下愈況,失去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地位。歐洲大
     陸成為德、法、義、奧四國分庭抗禮的局面。加富爾希望有生之年能統一義
     大利北部,因此南部統一,出乎加富爾的意料之外。義大利北部的統一,是
     加富爾精心設計的結果,而南部的統一,卻是出於運氣。這個新興國家,由
     於長期政治分裂,已孕育出濃厚的地方主義色彩,和根深蒂固的種族觀念。
     同時,義大利南、北兩地的社會型態也不一樣,因此南北的政治體制雖已統
     一,但彼此仍存在著許多隔閡,種族間的歧見仍待疏通。總之,統一後的義
     大利尚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書目:

     一、王曾才:西洋近世史。中正書局。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三版。

     二、Malet et Isaac:歐洲文化史(劉增泉譯)。漢唐出版社。
                                        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初版

     三、尤義賓:世界通史。漢宇國際出版社。民國九十五年元月初版。

     四、Kiny,Bolton M.A. A History of Italian Unity
                                .台北市:新陸書局,民國六十一年
	









 
 





--
※ 編輯: ott 時間: 2019-02-06 01:43:52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68 
※ 文章分類: 外國史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