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layzer
作者 layzer (layzer.bbs@ptt.cc)
標題 [轉寄]Re: [新聞] IPhone言過其實 有五大缺陷!但許多人 …
時間 2011年04月02日 Sat. PM 10:57:02


※ 本文轉寄自 layzer.bbs@ptt.cc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dontkissme (不要親我)
標題 Re: [新聞] IPhone言過其實 有五大缺陷!但許多人 …
時間 Fri Apr  1 15:25:12 2011




        早在1962年時,一名學者Rogers認為市場中的消費者在面對創新
        的時候具有各自的個性,因此創新的接受度產生差異,的「技術
        採用生命週期」中,將創新的採用者根據其特徵分為五種採用者
        如下表:


                     表1-1 五種採用者類型
                ------------------------------
                創新者(innovator)
                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
                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
                晚期大眾 (late majority)
                落後者(laggards)
                ------------------------------

        等五種不同類型的採用者(adopter),基本上創新者就是發明創新
        的人,我們基本上會把這很前端的歸類到研發或企業廠商,就是
        Google跟Apple還有一些富有點子的人,再來是是早期採用者,在
        PTT這串討論文章中,我想就是對iso與android發表自己的心得意見
        的人,這些人對新興事物比較關注,願意嘗創新的生活方式,喜歡
        發表言論很有自己的想法。

        再來是早期大眾,典型的市場主流人群,代表所有技術架構的大眾
        採用者,對新的事物採取保孚態度較務實,在面對創新之前會利用
        周邊關係來搜尋相關資訊以利決策。也就是潛水不發言,其實也不
        知道要說什麼,但是他們正在學習、吸收、累積知識,了解這些早
        期使用者們都是怎麼用、有哪些風險、特點,累積購買前決策,最
        後會決定該選擇android或ios,甚至造成資訊超載導致退出市場,
        回去買 Nokia 3310也說不定。

        晚期大眾,容易被周圍人群打動和影響,口碑傳播效果相當明顯,
        往往是身邊流行什麼就跟著買什麼的人。通常什麼事情問這些人都
        不準,因為「我聽我朋友說...」「我同學....」往往只會得到一
        個結論,強者我同學,強者我朋友,都是強者,那我要追隨哪一個?

        最後是落後者,這些人相當好,根本不浪費時間看大家筆戰,就是
        對新事物不感興趣也不敏感極具保孚的一群人,對新鮮事物吹毛求
        疵,除非當創新已經發展成為主流甚至成為傳統時,他們才會被動
        地去接受它。講白一點就是等市場上手機你怎麼買,系統只有android
        跟 ios 的時候,他們也沒得選擇啦,就買吧!也不在乎到底有什麼
        差別!反正我就是需要打電話的工具,他能不能上網關我什麼事情!
        我用電腦上網就好了...之類的人!對創新相當冷感!

        基本上,各位勇於分享意見的早期採用者,提供了很多很棒很好的
        訊息給早期大眾與之後的主流市場做參考,但其實這些意見沒有一
        個真正的答案,我想各位心理都明白,當一件事情沒有產生矛盾
        、爭執的時候,我想他就沒什麼意義了,因為就是這樣!但是如果
        產生了缺口可以讓大家去討論,這就是一個契機、一個機會!也是
        相當值得研究的一個議題。





        就以 Android 與 ios 這兩個系統來說,確實是時代下的創新產品!
        完完全全開創出一個新的市場與跨時代的領域,接著企業紛紛打著最
        貼近消費者的廣告標語來吸引消費者購買,例如「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以人為設計中心 hTc Sense」抑或是大家開玩笑的「I dont care」
        說不定出iPhone 5的時候,Steve Jobs真的會說這句話也說不定!

        各式各樣標語與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能有效的將產品推銷給消費者,促使
        消費者最後產生意願去購買該產品,但不是每個設計都能夠成功地擄獲
        消費者的心。消費者還是會用自己的經驗、工作/生活特性、科技特徵而
        可以產生一個配適度,在1995年的時候Goodhue 與 Thompson 這兩位學者
        提出了任務科技配適理論 (Task-Technology Fit),簡單來說就是你需要
        這個科技產品來幫助你的工作或者是改善你的生活,你有你的需求,可能
        想隨時隨地更新FB狀態、拍照馬上分享給朋友、打發時間玩遊戲、GPS規劃
        路線...等等,而這項科技產品所擁有的功能能否滿足您?3D影像技術、
        GPS、WIFI、3G無線上網模組、軟體..等,最後會產生兩個構面可以來討論
        ,也就是有用性與易用性。

        確實 android 與 ios 的手機都很有用,都可以上網、拍照、隨時隨地不
        受到空間的限制去做一些我利用手機想做的事情,但對我的生活/工作來說
        ,雖然好用,但是容易使用嗎?他的設計會不會讓我不好操作?這部份很
        多可以去討論,其實大家熱烈的討論一些使用上的功能去比較,結果像是
        下表2-2所表示:


                      2-2 新台幣帳面價值比較表
                      -----------------------
                        1郝     1萬新台幣
                        1扁     7億新台幣
                       ----------------------
                       資料來源:鄉民創意發想


        其實用哪個來講,只要聽的懂得人就聽的懂,因為你們資訊對稱!但是
        你跑去跟一個不懂的人說「hey~強者我朋友跟我借了一郝」誰理你...
        也就是沒玩過憤怒鳥兒的人也不知道到底多好玩,沒實際用過那些GPS
        定位差異的人也不曉得到底差在哪,沒體會過手機操作方式的人,也不
        知道到底SENSE在哪、ISO一些觸控滑動操作優勢在哪,都是聽說的!
        而且,重點是「這些真的對我重要嗎?」

        消費者更是依賴眾鄉民在網路上所分享的產品資訊及使用心得,以節省
        購物前決策所花費的時間並且期待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Hennig-Thurau,
         Thorsten and Gianfranco Walsh (2003)。

        在這些文章裡頭,有對於 android 與 ios 的口碑,即是電子口碑(eWOM)
        ,是一種製造者與消費者或是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透過網際網路傳播
        關於產品與服務的使用經驗(Litvin, Goldsmith and Pan, 2008)。

        而發展這些口碑的就是先前提到的早期採用者,就是各位富有自己意見
        發表文章的高手們,觀賞你們展現高超的經驗談的是早期大眾!但最終
        他們還是會依照自己的生活、工作、經驗、價值觀以及需求選擇自己需
        要的,當在討論量這麼多,資訊這麼豐富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無法承受
        這麼大量的訊息,而產生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的情形發生。
        以致最後也無法做出購買決策甚至退出市場選擇 Nokia 3310。


        我想討論是可以很良性的,產品個別所屬消費者的個性挑個案去窮追猛打
        也是無意義的,希望討論讓科技更加進步,讓自己更清楚各個創意優缺
        在哪,沒人規定今天買 android 明天不能換ios,反之亦同。你替這些
        作業系統如何定義是自己定義,屬於你需求的定義,你的需求很難跟別人
        的需求互相比較的,有人就是不需要藍芽、有人就是想要Widget、有人
        就是想要單純接usb透過middle ware來管理同步一切資訊,有人喜歡自己
        整理自己的資料,青菜蘿蔔個有所好!還是要列一張青菜蘿蔔比較表...
        比較吃哪個會比較怎樣...



        我想再這邊是要討論使用者在接受這項創新的科技產品之後,所產生的
        生活價值才是有意義的,光看技術規格很難去定義什麼,主要是是從
        使用過後替生活帶來的改變來談比較有意義!而每個人生活不同,也不需
        要如此偏激與鄙視!只會顯得在某些地方視野狹窄而已。



        在這裡說個小故事做個總結吧,這是一個教授跟我說的,詳細故事細節
        有錯誤就見諒,我用比較通俗說法的來講這個故事:

        ---------------------------------------------------------------

                以前,有一個學物理的學生,突然發現了多種新成分的組成,做
        成洗衣粉之後的洗淨力是傳統一般市面上的洗衣粉的5倍,但是成本差不多
        ,這代表什麼?成本沒有提昇,反倒是效果增加五倍,有沒有賺錢的空間?
        當然有!!這項研究馬上受到各大洗衣粉公司的重視,爭相要爭取這位人才
        與發現的專利,想生產這樣的洗衣粉來銷售。


                果然,幾個月內洗衣粉被大量的生產,設計包裝呈現在市面上販售
        ,打著高潔淨效果,價格不變的招牌,馬上搶購一空!廠商大賺一筆!可是
        奇怪的事情來了,三個月後洗衣粉的銷售量每況愈下,越來越差。老闆想不
        透,連我都想不透,到底是為什麼?不是定價問題,洗淨力絕對是可靠的!
        外包裝、安全上以及環保上都沒問題,但是為什麼銷售量會一落千丈?











































                這位老闆進行調查,結果調查顯示一項驚人的發現,原來這個
        洗衣粉產品,洗淨力確實很棒,但是他在與水混和的時候無法產生很多
        泡沫,也就是只有混濁白白的,香香的,消費者覺得沒泡沫好像有種洗
        不乾淨的感覺,於是還是轉向去用原本購買的洗衣粉。




        科技確實進步也創新了,使用後也確實替人改善了生活品質,甚至沒有
        後遺症的疑慮,但是缺少了一些人使用無形中產生的價值『泡沫』

        如果老闆能看見這些泡沫,發現泡沫,可以避開些風險,甚至賺更多的
        錢,但是這些價值往往很難被發現,所以我的碩論就是在發現這些價值
        。不好意思,最近要考博士班壓力有點大,發個文緩和一下氣氛。希望
        大家理性討論:)



        這也是現在很多系統、軟體、程式都會徵求您的同意,記錄使用的軌跡
        ,最後過一陣子會跳出來要你上傳使用者的經驗,他們可以分析之後,
        產生更新的價值:)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0.8.164
NICccccccccE:優文 推1F 04/01 15:25
hyde0815:end推2F 04/01 15:25
abxtpml56:同二樓3F 04/01 15:26
htio:end4F 04/01 15:26
sway28:閱!5F 04/01 15:26
LT134P:這一篇文章值 721 Ptt幣6F 04/01 15:27
  ---------------------我也覺得一樓真的有看這麼快嗎= =..-------
  沒關係,大家有空有閒吃飽沒事情做,如果有想到再看看
  希望大家也可以看到這篇文章中的的泡沫,替自己的生活發現一些價值
  想法上可以得到一些新的想法:)

  來去MEETING @@
※ 編輯: dontkissme      來自: 210.60.8.164         (04/01 15:29)
zaknafein:這篇是論文嗎7F 04/01 15:27
chtm:認真專業文8F 04/01 15:27
mineko:推推9F 04/01 15:28
qtt5566:懷疑你打這篇又臭又長文   版上會有幾個 認真看   科科10F 04/01 15:32
autoupdate:妳有打錯字 IOS 不是ISO11F 04/01 15:32
rainriver:推專業文:)12F 04/01 15:32
yulunyeh:耶 我看完了13F 04/01 15:34
louzymizery:商管研究所行銷組?14F 04/01 15:36
Miralles:看似專業卻不知專業在哪,文長卻只談討論態度,心得文。15F 04/01 15:36
HCCLandRover:噓的那傢伙真可悲 不識字又沒衛生 哈 哈 哈16F 04/01 15:36
aspired:認真看推17F 04/01 15:38
onemore:噓的人真可悲18F 04/01 15:42
fan0719:專業心得文19F 04/01 15:42
jokker:專業20F 04/01 15:42
Wheelblack:我直接按end21F 04/01 15:48
minoru:有些人就很奇怪啊 無知還怕人不知道 就要噓文顯示自己無知22F 04/01 15:48
upyours:good 結論:無形中產生的價值『泡沫』=潮23F 04/01 15:48
peter1988062:專業優文~24F 04/01 15:50
PHONm:博班論文嗎?XD25F 04/01 15:59
xomega:對於滿腹忌妒卻欠缺墨水的酸民就別計較了26F 04/01 16:07
rommel046:我覺得很有道理27F 04/01 16:09
coord:專業 我竟然看完了28F 04/01 16:12
leibe:abstrct跟reference呢?29F 04/01 16:20
jijung:   P30F 04/01 16:25
lin793156:這才是真正的優文!推!31F 04/01 16:36
ysc:與其說泡沫是價值 不如說泡沫是被制約習慣下的產物32F 04/01 16:36
ysc:所以沒有泡沫,便與之前使用習慣不同,會造成以為影響效益的
ysc:錯覺
kiliman:這一篇看起來像論文, 可是又讀起來滿通順的. 優文一枚 推!35F 04/01 16:40
nicholas1203:推,能被拿來利用的就能產生價值36F 04/01 16:41
malindorothy:我有認真看 給推37F 04/01 16:53
sea35:好文阿38F 04/01 16:59
lovefordidi:推阿39F 04/01 17:02
victoryss:靠邀你在寫論文喔XDDDDDDDDDDDDDDD40F 04/01 17:05
NormaJean:排版超有說服力!41F 04/01 17:08
yanis:我開始相信你了42F 04/01 17:16
pudding820:優43F 04/01 17:31
cimone:看完了 給推44F 04/01 17:53
Connels:END45F 04/01 18:20
kaehu:Rogers的理論配合Technology Life Cycle或Product L. Cycle46F 04/01 18:59
kaehu:會更有解釋力,分數會更高。科管類的歡迎你~~
DM1984:我有看完XD48F 04/01 19:33
kickbb:講這麼多沒解釋到任何東西也沒下定論 標準的企管報告XD49F 04/01 20:14
brigand:版主怎麼沒M起來50F 04/01 20:38
tchavelier:認真51F 04/01 23:20
pigiloveu:Reference格式寫的不是很好~回去再修改一下XD52F 04/01 23:52
Depreciable:心得文,給個箭頭53F 04/02 06:34


--
※ 看板: layzer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13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e)編輯 d)刪除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