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FW
作者 luna-jean (紅豆墨兔)
標題 社頭燃觀光火種 織襪產業日不落
時間 2012年05月11日 Fri. AM 06:10:56


織襪,標準的台灣傳統產業,在很多人眼裡可能也是夕陽產業。
社頭,多數人感到陌生的鄉村,幾乎只有彰化在地人才知道特產是番石榴。

只有極少數人還記得,我們腳上穿的襪子,10雙裡曾有7雙產自彰化社頭;更讓人訝異的是,即使在傳統產業紛紛外移的今日,社頭依然有多達340家織襪工廠不向夕陽低頭,期待透過觀光,成為織襪的日不落王國。

剃頭婆看面水 社頭兄看大腿

吳念真數年前曾到社頭拍攝電視節目,在地人用台語說「剃頭婆看面水;社頭兄看大腿」,意指髮廊小姐先看人的臉思考什麼髮型最好看,織襪工廠林立的社頭人,則習慣先看腿,判斷適合什麼顏色款式的襪子。

老彰化人張嵎順回溯民國60年代,社頭一家大型製襪公司倒閉,釋出許多機器,不少師父們買設備回家,「客廳即工廠」成立織襪公司,從此父傳子、兄傳弟,迅速發展為上下游產業完整的製襪聚落,民國80~85年達產業高峰,外銷年產值高達上百億元。

日夜趕工製襪 「沒空生小孩」

「織襪牛,不驚做。」如今已是社頭織襪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張嵎順,回憶當年:「24小時趕工,兩三天沒睡是常態。白天婦人幫著做,晚上先生接著趕,想生孩子都沒時間。」吳念真聞言笑嘆:「先生白天還要下田,種芭樂兼織襪!」

當年社頭襪品質好、產量大,不論短中長統襪、絲襪、褲襪,都吸引許多國際訂單;但隨人力、物價成本上揚,加上開放ECFA、FTA後,東南亞製的低價進口襪來襲,社頭織襪漸形消沉。社頭織襪從民國60幾年發展至今,面對外來競爭,營業額腰斬至5成,吳念真不禁覺得「滿恐怖」。

別說一般消費者,就連在彰化建國科大任教的洪雅雯都坦言:「剛開始也不知道社頭有織襪產業。」她笑說自己「不安於室」,總帶著國際企業管理系學生走出校園,參觀各產業與公司並從中學習,「後來才發現社頭是襪子王國,覺得太對不起在地廠商了,應該要協助重振織襪產業。」

建國科大協助 感性行銷說故事

建國科大選擇與織襪協會合作,動員4個科系推動「襪哈哈,大家一起來革命」計劃,創作許多襪子小故事,讓小朋友知道社頭襪子王國的背景,用故事向下紮根,小朋友把故事帶回家,家長也會知道;並拜訪廠商,集結社頭在地產業歷史,到各地去說故事或未來出版成書,洪雅雯說:「以後要買襪子,消費者就會想到:社頭有。」

吳念真表示:「這就是感性行銷,不是只打著MIT的口號,讓大眾知道襪子與社頭的關係、知道為何社頭要拼這個。」

研發、參展 有賴產官學合作

三人在錄音室認真的討論,吳念真建議:「以前代工是OEM,人家設計什麼直接做,只賺工錢,如果能先想某種創新的功能或產品,例如手機充電還能同時聽音樂,拿去跟品牌談,一旦大廠願意採用下單,獲利可能多一點。」

社頭織襪工廠其實每家都有發展自有品牌,但沒有知名度,要推品牌、爭取外銷訂單,就要參加商展。開發新品,有賴工研院等政府資源協助研發成功後,也得不斷參展介紹給客戶。張嵎順有些無奈:「如果廠商自己參展,去一次歐美要三、四十萬。」參展初期純打知名度,沒有訂單,對小工廠來說勢必吃力,因此「目前OEM仍是維繫生存最有效的方式,每家都在死守。」

織襪綜合商場 觀光拼生機

洪雅雯和張嵎順分別提出「觀光」生機,洪雅雯希望號召旅客坐火車來社頭,在火車上解說社頭的故事;張嵎順則希望設立綜合展售空間,能讓旅客一次購足需要的襪品,搭配社頭芭樂特產、百年老店導覽等,讓社頭織襪產業重燃活力。

吳念真指出:「當成本優勢消失,台灣產業尋求轉型,政府、產業、學界必須要合作,將學術、制度、產業連結起來。」在這段訪談過程中,不難看見社頭產學團結的力量,他說:「第一次看到業界和學界兩個代表都笑咪咪的。」

業界沒有老大心態、學界沒有知識傲慢,社頭從未放棄自己的產業,同心為社頭點燃觀光的種子,齊力重振社頭織襪產業的日不落王國。



--
※ 作者: luna-jean 時間: 2012-05-11 06:10:56
※ 看板: FW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48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