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win95se.bbs. 轉寄自 ptt2.cc 更新時間: 2013-10-01 23:44:22
看板 AAAAAAAA
作者 cp (consciousness)
標題 Fw: [校園] 從小校園望向大社會            ◎李佳穎
時間 Fri Sep 27 14:40:24 2013


※ [本文轉錄自 consciousnes 看板 #1IGRU8Td ]

看板 consciousnes
作者 cp (consciousness)
標題 [校園] 從小校園望向大社會            ◎李佳穎
時間 Wed Sep 25 00:02:12 2013




從小校園望向大社會

◎李佳穎                       (本文刊載於台大意識報第063刊)
                                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3/09/063.html


  洪仲丘案、苗栗大埔農地、服貿協定、跨性別婚姻、苑裡反「瘋」車、華光社區……
,這些「關鍵字」反覆出現在今年夏天的時間軸上,公民行動在台灣遍地開花。平日校園
議題發聲倚賴校園媒體,或是前面文章提及的校園團體,那麼全國性、世界性的公共議題
誰來關心呢?群情激憤的時代裡,很多人都在問,要如何關心這些公共議題,又如何參加
這些行動?椰樹曳曳的臺大校園裡,除了有社團引領學生了解校園議題之外,也有社團積
極介紹、討論與關心校外公共議題,即使身處校園也可以與社會無縫接軌。


大學新聞社

  1980年代,臺灣的戒嚴體制逐漸鬆動,社會運動如雨後春筍般奮起,大新社即是在這
波風起雲湧的思潮中崛起,參與、組織動員了許多場抗爭,如反杜邦、反對軍人干政、反
核運動等,廣泛關注社會各項議題。當時,大新社發行刊物《大學新聞》,內容包含校園
與學運、環境保護與政經分析等具有批判性的文章,也曾因此受到學校停刊、停社的箝制
。最新一刊《大學新聞》是在十三年前發行,大新社已於近年轉型,發行刊物不再是重心
,而強調實際參與到社會運動中,在樂生、都更、反核、勞工等議題上耕耘許久,以行動
代替文字來釋放另一種光芒。



濁水溪社

  看到「濁水溪」三個字,首先想到什麼呢,該不會以為這是關心環境生態的社團吧?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流,濁水溪社便以此文化標示做為號召,強調「意識本土,觀照社
會」,意圖瞭解臺灣文化所特有的複雜內涵。濁水溪社與大新社相同,也在當時的學生/
社會運動佔有一角,並特別投入農民運動,近年歷經沉寂、復社與轉型,也發行刊物《濁
流》,目前仍著重台灣社會與人文關懷,例如都市發展與農業轉型等,並定期舉辦讀書、
電影討論,亦邀請相關領域的學者與工作者舉辦講座,分享經驗;希冀學術研究與學生運
動都能從本土意識出發,不脫離臺灣本土脈絡而訴諸於空談。



大陸問題研究社

  咦?這是臺大的陸生所成立的社團嗎?開放陸生來臺至今六年,然而大陸社自民國六
十一年創社至今,已走過了四十個寒暑;1970年代保釣運動之後,一群熱血臺大青年以研
究「匪情」為核心宗旨,成立了大陸問題研究社,簡稱大陸社。經過校園民主改革浪潮的
洗禮,大陸社所關注的議題不再只專注於「大陸」,而是逐漸朝著爭取校園言論自由、學
生自治的方向邁進,將眼光轉向台灣社會的其他面向。大陸社在每個學期會針對數個主題
,如跨國婚姻、社會企業、性別權力等舉辦讀書會及電影欣賞,也邀請講師分享對話,一
抒對台灣社會的熱情。



勞工事務研究社

  勞工社亦是學運世代活躍的社團,參與眾多運動戰役,社團規模曾達二十人之譜;然
而,隨著學運退燒、成員紛紛離開校園,社團乃漸次萎縮,最後不在見於社團名單之列。
時至今日,整體經濟環境不斷惡化,財團與資本家對勞動階級的剝削層出不窮,公平正義
再度受到重視。有鑑於此,一群臺大學生研議復社事宜,於2012年復社,希望積極提升校
園勞動意識,將勞動人權觀念帶入校園。勞工社經常參與工運且積極發聲,希望藉由親身
實踐尋求社會改革。運動之餘,也與各單位合辦講座、社課討論深層的勞動結構議題。



女性研究社

  女性研究社簡稱女研社,同樣成立於氣氛嚴肅的1980年代,校園內沒有太多關於「性
別關係」與「女性主義」的課程,當時社團由婦女新知基金會與深刻體認到性別權力壓迫
關係而出走的女學生共同組成,婦女新知尤其為貧瘠的校園帶入重要的人力與資源。女研
社算是當時校園中婦女運動的「運動基地」,許多同學在此接受女性主義思潮啟蒙,也共
享難得的女性情誼。女研社曾經發行刊物《新女聲》,也舉辦性別文化系列講座、讀書會
等,進行校園性別運動的小嘗試。現在女研社則定期舉辦講座或電影放映會,參與伴侶法
、性別勞動等討論,持續在校園中進行性別議題發聲。



穀雨社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代表農民佈穀而望雨,時值春盡夏來,春季耕耘的秧苗需要
大量的雨水才得以成長茁壯。2008年年底,立法院一讀通過農村再生條例,內容卻有重重
爭議,有一群學生警覺到台灣農村的急迫性,便從讀書會著手,透過閱讀與文字了解農村
議題的背景,間接形成關心農村議題的青年社群,穀雨社強調「理解是行動的前提,行動
是團結的起點」,除了舉辦讀書會之外,寒暑假也到農村、部落進行訪調;舉辦彎腰生活
節,透過講座、音樂會、市集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農村,並走上街頭與農民站在一起,關
心並參與議題的運作;渴盼凋敝的農村真能獲得雨露的滋潤,歡喜迎接收割。



關懷生命社

  關懷生命社又簡稱懷生社,致力於關懷、管理校園附近的流浪動物,且不同於校方先
前採用的捕捉撲殺,而是採用較人道的TNR(Trap Neuter Release,誘捕、絕育、釋放)
,給予基本的醫療照護,適合進入家庭者則找尋認養者,或有放回原地生存。近期狂犬病
風暴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懷生社亦製作海報,在網路上宣導正確的動保知識,並協助校
園中流浪動物處置。許多公民行動經常以「人」為出發點,而懷生社所關懷的是動物的生
命,希望環境中的人與動物能夠和平共處。



原聲帶社

  原聲帶社是由一群原住民學生所組成的社團,取名為「原聲帶」意為能夠將「原」住
民的「聲」音「帶」進學校,也藉由社團分享生活經驗,來去學習、認識原住民族的人事
物。自1996年起,原聲帶社每年舉辦年祭,秉持「將祭典帶入學校中」的概念,甚至進入
原鄉和和族人學習祭儀文化和歌舞,以直接學習傳統文化的方式,強化原住民學生對於自
身文化之認識,進而對原住民相關議題進行發聲。今年春天,原聲帶社與「不要告別東海
岸」徒步行動小組合作,以竹船做為象徵,希望能以「船(傳)訊息」的形式,將這艘來
自東海岸的竹船「還我傳統領域」帶進校園讓更多人了解,放置在男宿草坪與鹿鳴草坪也
與年祭結合展出。



  臺大校園中有許多關注各種社會議題的社團,在民主化的進程中,漸漸能表達對各種
社會矛盾的批判,而不再是被壓抑的噤聲無語,並且站在主流的對立面,持續發出刺耳、
卻又令人們不得不正視的聲音,劃出一個容納多元言論的自由空間。或許,有人對這群青
年學子仍抱著一種非理性的、浪漫的想像,以為他們是燃燒理想與熱情的自由民主鬥士;
是的,他們是,但他們更是關心時事、了解社會的一份子,而每個椰林學子都有機會與管
道去探究社會的脈動,成為對社會、對人抱有熱忱的青年。


--
 這篇文章讓你覺得:                                         ζ      z
  \ /◣  ⊙-⊙〒 〒︽ ︽+□-□◣  ★ ★◣   Z
     ▼       ▼   
   [中肯]     [溫馨]     [崩潰]     [和諧]    <[頂尖] >  [超能]     [冗長]
                            台大意識報 ★ 議事在台大                 Yψmurrya
   部落格 http://cpaper-blog.blogspot.com   我們的板 consciousnes (ptt2)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20.136.109.76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轉錄者: cp (140.112.4.206), 時間: 09/27/2013 14:40:24

--
※ 看板: FW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43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