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FW
作者 標題 [閒聊] 學測延到4月 8成老師不支持
時間 2013年12月18日 Wed. AM 11:04:53
早上看了這篇文章,《學測延到4月 8成老師不支持》
然後就思考了一下這件事情我到底要支持還是不支持。裡面有兩個方案:
方案A:學測日程訂在1月底或2月初,招生日程維持現行不變。
方案B:學測日期延後到4月上旬,甄選時間延到5到6月,並縮短甄選時程為1.5個月。
大約六七年前,那時候我高三正在準備要考大學,並且將全力都放在二月的學測上面。
當時我知道自己的特性就是每科都會一點,但每科都不精,平常也把很多心思放在社團和學生自治幹部上,因此有很豐富的課外活動經驗,也有很多作品集,但學業都是低空飛過,是真的60分的那種飛過去。
剛好相較擅長的科目是英文、國文、數學這種類型的基本科目,在學測推甄申請的時候加權重點科目都是這些,碰巧課外經驗也是推甄申請時的重點評分項目之一,因此我決定全梭在學測上面,再利用三類組所有科目都會上課的特色,在起跑點上比一二類組更有優勢(一類組沒有物理、化學、生物課;二類組沒有歷史、地理課),最後學校推甄和個人申請都押中,在學測就考到學校。
以我個人的角度,我不贊成B方案。
有考過學測的都知道,學測的考試範圍是高一、高二,如果四月考學測,七月考指考,那麼就表示學生必須用三個月的時間,把高三的內容給讀熟並且立刻上戰場。對我來說這是困難的事情,光是按部就班就很難了,更何況是濃縮式的揠苗教學,到時候必定每天考試,晚自息繼續加班,我覺得這不是應該要有的學習態度:完全為了考試而學習。
這篇報導最後提到,家長認為學生應該完整上完高中課程,而不是學測有了學校就無心在高中課業上,這點我也不認同。
我們知道,從大學開始就是一個往專業項目發展的階段。以我自己的例子,我最後選擇的是傳播科系,因此高三開始的微積分、DNA序列、量子力學等等,對我來說如果沒特別有興趣,那麼已經是沒有需要特別去學習的東西。那時候老師安排我們這些考上的人集中坐在教室最後面,只在不去影響前面的同學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時我跟大學生借了行銷學的課本來看,偶爾也跟朋友一起用電子辭典自學西班牙文,午休或是放學時間再去社團看看學弟妹。這段期間我又創造了很多新的社團經歷和作品集,也為大學要上的課先預習了一番,這些事情在後來求職的時候都有出現在履歷表上面,辦音樂會、自學外語、各種平面設計等等。如果當時老師逼我們一定要跟上學校進度,把高中應該學的科目學好,那麼就不會有這些經歷,反而多了更多考完試就會忘記的知識。
因此,以我的角度,我比較贊同維持現狀,讓擅長學測的同學們能夠利用自己的課外優勢去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校系,也讓有明確專業科目的同學能夠放心的在指考的時候發揮自己的專長。
延伸資訊:1111落點分析暨科系職涯地圖
--
※ 作者: scopic 時間: 2013-12-18 11:04:53
※ 看板: FW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783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