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fuckchina (幹你娘的支那)
標題 [轉]支那賤畜隨地便溺的深層原因
時間 2016-10-12 Wed. 01:07:27


節選自《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作者孫隆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孫隆基

顯然,中國人缺乏人格發展的觀念,然而,不管文化的程序設計如何對一個人施暴,他在生理上總是要成長的。因此,每一個人自然都成長成人,不過卻保留許多在孩提階段未能解決的問題。

例如,一些在大陸普遍性存在,在香港與台灣也仍然可以見到的現象——隨地吐痰、吐口水、擤鼻涕、當眾挖鼻屎、搓身上的老泥、在人群中放屁、吃飯時將骨頭吐在桌上(在公眾食堂則吐在地上)、將公眾場所當作隨便可以丟垃圾以及倒污水的地方、不守時間、不守規則、沒有排隊的習慣、對身體的動作失去控制(隨便撞人、抖腳)等等——都是在孩提階段沒有訓練好的結果。在人格成長階段中,口腔期以後,就是肛門期,也就是將嬰兒的注意力轉向對排泄的訓練之上。與西方人比較起來,中國父母對孩童的排泄訓練很隨便。在傳統時代(今日的農村中可能仍然如此),一般讓孩子常穿「開襠褲」,可以隨時隨地大小便,根本不是像西方人那般,訓練小孩由自己控制,按時按地大小便,養成有規律性的排泄習慣。

然而,在排泄訓練方面,中國人除了造成孩兒「一人」缺乏自製自律習慣之外,還往往加多了一個由「二人」去從事他制他律的措施,那就是由一位「阿姨」用噓聲催促孩童大小便——這顯然是不按個人內在的需要,不由個人決定的排泄。這種措施,除了養成「他制他律的人格」之外,還在成長之後造成公私不分的概念——自己最「私」的事也必須由別人去管,同時個人分內應做的事也靠別人,靠集體、群眾或組織。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養成自製自律的肌肉動作之時,就是他的「自我」疆界開始浮現之時。然而,中國人在肛門期養成的那種可以將排泄物隨意地放人外在世界,以及可以讓外在的意志任意地加在自己身上的習慣,則仍然保持了口腔期的「人我界線不明朗」。因此,當西方孩童的「自我」疆界開始浮現的階段,也正是中國人訓練孩童不要有「個性」的時刻。換而言之,從「人之初」,中國人就設計了由「二人」定義「一人」的局面。

此外,中國人的父母雖然不注重孩童的排泄訓練,也不嚴格要求孩童自己控制身體的動作,卻很注重用外力來約束孩童的動作,那就是不許他們「亂動」,以防止他們長大後太頑皮。在過去,有些父母甚至還有用帶子將孩童的四肢束縛的習慣。這種做法,自然養成了中國人好靜的性格,並且認為「動」是不好的——例如,中國人恆常地把「動」與「亂」連在一起,形成「動亂」的觀念。

因此,中國人對待年輕人的態度也是:認為他們整天固守在書桌旁就是「乖」或「聽話」的,過分擺動身體則是「惡形惡狀」的。國民黨用來束縛青少年心身的「讀書救國論」,實淵源於此。這股傾向在大陸「文革」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更為顯著,年輕人顯得死氣沉沉,與老年人差不多,尤其是男性,除了在肉體上幾近蓬首垢面之外,在精神面貌上也是垮垮的。

然而,中國人雖然整個人被弄得一潭死水一般,在身體動作方面卻很少顧及不相識的人,除了將身體排泄物與拋棄物亂放人身外的環境中之外,還隨便撞人、推人,排隊時搶在別人前頭,與別人並坐時亂抖動腳,等等。此外,將「糞便」任意地倒入客觀世界的傾向還包括:在公眾場所中(排隊時、在馬路上、公共汽車上),動輒就毫無制約地將火氣、怒氣、怨氣、敵意發泄在陌生人身上,以及一種克制不住的欲侮辱別人的衝動。

這類傾向,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也大量存在。即使在今日,走路時撞到了陌生人很少道歉、撞跌了對方手中的東西很少幫其撿起來,在人多的地方要通過,多半也不會開聲請求讓路,而是將整個身體撞過去。而且,似乎很矛盾地,中國人在平時雖然沒有隨便表露情感的習慣,但是,有些香港的店員、公共機關服務員在面對顧客時,總是一副「面臭臭」的表情,而且動輒怒氣上升,面色鐵青。這種反應,可以說是既沒有強烈個性表現也沒有自製的人的嘴臉。此外,到這類機關中去購物(例如郵票)或繳費時,服務員往往有將找換或收據大力地拍擊在你面前的傾向。

以上種種現象,都是中國人肛門化傾向的表現。對西方人來說,如果一個人在人格組成中有著過多的肛門期的遺留,就往往表現為對潔凈過分執著的病好。然而,中國人在肛門期的訓練既然不同於西方人,因此肛門期遺留的形態自然也不同於後者。而且,中國人的人格發展是受阻滯的,亦即是從不承認一個「人」可以發展至以「性」為注意對象的成人階段,因此,對中國人來說,肛門期的遺留與口腔期的遺留一般,都不是個例的情形,而是泛民族性的傾向。

中國人的「個人」既然從未全面盛開,清晰的「自我」疆界從未浮現,因此才會出現「人我界線不明朗」的傾向,而這股傾向卻也具有「口腔化」與「肛門化」的內容。其口腔化的內容即表現為:個人的單薄感,並且常常需要「吸食」別人的照顧,因此,對中國人來說,「人情」才會表現為一種「味」。至於肛門化的內容,則一方面表現為「他制他律的人格」。亦即是在能制約自己的人面前十分禮讓,十分會「做人」,並且往往會逆來順受,以至沒有「個性」;在另一方面則出現如兒童一般渾然不顧及陌生人的身體動作與情緒反應——如果一個人在走路時,在搬運東西時,不是自覺地控制肌肉的動作去避免碰到別人,反而要整個外在世界負責去避開自己,或者,可以隨意將身體的排泄物從自己身上轉移到外在世界身上,由別人去負責清理;或者,可以隨意將火氣發泄在別人身上,那麼,這不是「人我界線不明朗」,又是什麼?

口腔化與肛門化傾向在中國人身上交疊出現的狀態,使中國人一方面很有彼此照顧的「集體主義」精神,另一方面卻存在一個不受控制的「私心」;一方面也很有「聽話」或受制於人的傾向,在另一方面卻又有不守規則的表現。然而,無論是哪一方面,都與一個發展了的「人」無關。

事實上,中國人的「無私」精神,往往只限於一個家那麼大小的群體,或者是「自己人」這個圈內,超出這個範圍的話,就無法維持秩序。因此,中國人的口腔化傾向也往往表現為將公家的東西「獨食」,至於這種行為對自身以外的世界會產生什麼效果,則是一副渾然不覺的態度,因此這同時也是一種「拆爛污」的態度,亦即是不能自制地放出「糞便」,由別人去承擔清理。

口水、鼻涕之事,在孩提階段就應該訓練好,而不應在成年以後由政府去代替父母的功能——這種越俎代庖,仍然是不可能解決父母未能完成的任務。它只有加深了成人的「兒童化」,因此是一個徹底的惡性循環。



--
※ 作者: fuckchina 時間: 2016-10-12 01:07:27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673 
( ̄︶ ̄)b jeffery31206 說讚!
1樓 時間: 2016-10-12 10:00:58 (台灣)
+1 10-12 10:00 TW
這應該是因為中國的爆發性成長造成的,
20年前,中國大多數人仍過著最傳統的農村生活,
也就是沒有馬桶,只有糞坑的生活;
那時候的環境造就他們並不會在意「隨地大小便」這種事情。
而突然的爆發成長,大樓蓋了、廁所也蓋了,
可是習慣還沒改變,終於造就出現在的樣子。
2樓 時間: 2016-10-12 10:34:10 (台灣)
+1 10-12 10:34 TW
現在交換學生很流行,但是,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交換政府。
香港、澳門在英國、葡萄牙治理下,變成法治文明的地方,如今,回到中國手上,又開始走回頭路了,這證明了什麼呢?答案很清楚,問題出在政府而不是人民,中國人民其實很優秀,只是缺乏好的、正確的体制架構來引導,可憐的中國人,憐憫他們而不是看不起他們才對。
3樓 時間: 2016-10-12 10:45:57 (台灣)
+1 10-12 10:45 TW
看Tsip就知道了原因了阿,不需要引用文章
4樓 時間: 2016-10-12 10:55:55 (美國)
-4    (編輯過) US
···
吱障 你們講得那麼爽 你們父祖輩的就如你們口中那樣 這種內容也能成文章 文組果然大部分只能當垃圾
5樓 時間: 2016-10-12 11:24:23 (台灣)
+1 10-12 11:24 TW
源來kk和Tisp是現實好友阿
6樓 時間: 2016-10-12 13:06:51 (台灣)
+1 10-12 13:06 TW
其實不過就是狗撒尿占地盤的心態 => 支那畜:"我尿過的地方就是我的!!"
7樓 時間: 2016-10-12 13:51:58 (台灣)
  10-12 13:51 TW
看吧 某人自己跳出來證實了不是
8樓 時間: 2016-10-12 16:15:10 (台灣)
-1 10-12 16:15 TW
你要不要用中文再講一次?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