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MindOcean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21-03-10 21:49:09
看板 HatePolitics
作者 iamalam2005 (山風)
標題 [轉錄] 實際參與過藻礁研究案的真心話
時間 Wed Mar 10 21:25:18 2021



1.轉錄網址︰

https://udn.com/umedia/story/12755/5304647

2.轉錄來源︰

u-media

黃俊翰,前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助理、2014年藻礁研究團隊成員

3.轉錄內容︰

實際參與過藻礁研究案的真心話

最近藻礁又成為熱門話題,有朋友詢問我是否連署公投,我的立場是,我支持用有效的方
法保護藻礁。至於公投,我不支持由潘忠政領銜的藻礁公投連署案。

三接遷走就能保護藻礁嗎?

不會,因為桃園海岸長期受到的工業污染,才是藻礁當前最大的殺手,關切政府是否做好
污染管制,設立長期廢水檢測站,都是最「真實有效」的方式。藻礁的長期生態檢測也需
要持續投入,並用固定的採樣方法和頻率做研究與分析比較。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都不要任何開發最好,但這不是當前最理性的決解方式。迴避、縮小
、減輕、補償,都是可以討論的方案。(現在還有人要理性看下去嗎?)

我在2012~2013年參與過桃園縣政府藻礁委託案的調查工作,當時桃園縣政府正在研擬桃
園沿海藻礁該如何劃設保護(留)區,必須透過具體數據,來作為劃設依據。而這個案子
就是從一個完整年度(四季)的整合研究案,全面檢視桃園沿海的藻礁生態、海岸模式分
析、水文模擬、水質分析、甚至在地人文需求,來提出完整的相關數據。


(延伸閱讀:研究成果在這裡│2014年桃園藻礁研究案)

(這份是我當年留存的,不知為何桃園農業局網站為何找不到? 若有朋友找到再提供連
結給我)

在這之前,沒有人做過這麼完整的研究,因此提出的數據相當具有參考性。

#這本是一個科學及綜合評估的問題

當時珍愛藻礁團體主張使用文資法的「自然保留區」,但因為當地仍有傳統漁業活動,而
且文資法的管制相當沒有彈性(當時濕地法尚未實行),不一定適用生態變動幅度大的沿
海及水域環境 *註1,所以研究工作團隊提出使用 動保法 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建
議,並做兩者法規的分析比較,最後獲得縣政府採用,並在2014年7月公告「桃園觀新藻
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


但這個結果不符合珍愛藻礁團體的期待,認為我們搶走他們辛苦多年來的成果、搶走話語
權,也因此開啟了他們言語暴力攻擊的無限循環。

我們不偷不搶,他們說我們是黑心學者;我們投入心力做了完整季度(還有跨領域整合)
的研究,他們揶揄我們是千萬藻礁團隊(因為他們從沒有拿過這麼多研究經費,但2018年
他們也升級為千萬團隊,而且只調查了3季,未達最基本的四季);我們從科學角度提出
客觀見解,他們說我們「拿皮膚藥治療癌症」,拿保護動物的法來保護植物藻礁是錯誤的
但劃設動物保護區的真正目的,是透過棲地保護的手段,來達到生態保育的實質意義,
對藻礁保育更有意義。


這樣的批評令人匪夷所思,他們究竟是真不懂,還是刻意曲解帶風向?

#非我族類就把你打成黑五類?

我們明白,他們太心痛於環境破壞如此快速、政府控管污染能力不彰,但這不能作為「排
除異己」的理由。我們也是關切生態環境的人,但我們不會因為意見不同,就把對方打成
黑五類,甚至截取片段資訊來誤導大眾。我們開放跨領域且基於科學的對話,但他們最終
成為一言堂。


#數據會隨著採樣的年度、頻度及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

就當時所收集到的數據,顯示觀新藻礁區是相對起來最好的(綜合因素:北邊工業污染累
積、大潭電廠突提效應導致觀新藻礁區積沙減少,所以珊瑚藻逐漸累積復原)。而淤沙
的變化更是讓桃園藻礁每隔幾年就「生態丕變」的主要自然力,這點大家更要了解。

當然,現在新的研究,可能有新的發現、或找到更多物種,這也是這份研究報告已經客觀
提出的事實:「過去研究明顯低估藻礁生物多樣性及豐度。而各研究彼此間相似物種不多
,說明現階段可能仍低估了藻礁生物多樣性,許多物種尚待發現。」


#保育行動不是訴諸感性,更需要理性討論

愛生態不是大聲反對的零合遊戲、更不是一手批評異己,另一手卻用同樣的方法在做事(
甚至有過之)。他們尊稱的「藻礁媽媽」蹲點10多年,很努力的出版關於藻礁的介紹文章
,但卻沒有發表任何一篇科學量化的研究報告。當年我們所提出更為全面的數據和見解,
到現在為止,他們一次都不提。他們2013年說桃園只剩下觀音藻礁生態還活著,現在則改
口說大潭是國際希望熱點...


早年他們還會提到戴昌鳳老師的貢獻,但2018年戴昌鳳認為大潭藻礁狀況很差,「重生機
會渺茫」,僅能盡量釋放環境壓力,但做保護的效果恐怕不大,但此後他也很少再被提起
了....


這樣自己說了才算數的領銜人,是否真能客觀的引領思潮,這是我有疑慮的。

在林務局「藻回南桃園的里山海」計劃報告中(計劃主持人是陳昭倫),評審委員點出:
「環保的爭議最好是靠科學的證據來作論斷,而不是憑個人的理念及信仰去力爭到底。」
我想,這應該是這件事給大家的啟發吧~


分享一句潘忠政所說過的話,送所有關心藻礁的朋友:如果大家可以拋棄意識形態、放棄
成見、凝聚共識,必定能創造對話機會,讓國家走向更正面的發展。

最後不論你是否參與此次藻礁公投聯署,都謝謝你看到這裡,期待有更多基於理性的對話


*註1:關渡自然保留區就是用 #文資法來保護水筆仔林。經過了這麼多年,大家發現紅樹
林不斷擴張,竟然對整體生態功能及排洪安全產生更多問題,但因為文資法的保護,到現
在還不能做有效的移除及管理;若是要解編,可能對其他自然保留區產生連鎖效應,所以
到現在還沒能有效處理這個問題。


4.附註、心得、想法︰

附上文中超聯結提到的2014年桃園藻礁研究案期末報告: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2RKsI41-YO4R9H2LZB8Hsx0t-gIhU-2n/view

有將近五百頁,有興趣的可以慢慢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71.228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WICZ3rd (HatePolitics)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615382723.A.D67.html
※ 編輯: iamalam2005 (114.24.171.228 臺灣), 03/10/2021 21:26:47
cloudeda: 推,你的說法理性平和多了1F 03/10 21:31
remprogress: 這篇挺藻礁的看得下去嘛...2F 03/10 21:32
labell: 缺電缺競爭力 而且除非叫對岸不排廢水 不然跟巴黎協議一樣3F 03/10 21:33
kterry01: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不吃草,不可能阿...4F 03/10 21:35
purue: 這種說法可以接受 比一些莫名跑去藻礁踩踩 卻連貝類是動物5F 03/10 21:37
purue: 都搞不清楚的人有意義多了
iamalam2005: 順便說一下,林幸助是2014計畫的共同主持人,也就是7F 03/10 21:39
iamalam2005: 說他也是有參與的。

--
※ 看板: HatePolitics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71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