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 dotZu.bb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3-02-15 23:03:20
看板 movie
作者 標題 [好雷] 少年Pi 的父親
時間 Fri Feb 15 23:01:12 2013
注意:本文當中含有《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劇情透露。
少年 Pi 真是部好電影。畫面真的很美。內容也值得細細玩味。
防雷頁
== 關於法屬印度 ==
我完全不曉得有法屬印度這回事。我以為印度完全是英國的殖民地。
看了電影才知道,原來法國也有佔領印度(好像是一小部分吧)。
看電影,長知識!
而在電影當中,少年 Pi 上的學校也有法文課。雖然也有英文課就是了。
那一區明明是法語區,為什麼同學卻以英語 Pissing 來取笑他呢?
我猜想,這也許反映出,在印度英語還是比法語更加主流的這個現實吧。
即使是法語區的小朋友也很熟練地掌握了英文單字,還能用來取笑人。
不過以主角的家庭而言,還是和法國的關連比較密切的,
比如說 Pi 的叔叔,就是在法國巴黎「收集」到了那個美麗的游泳池,
據叔叔的說法,「一生一定要讓小孩去游一次」的那個法國游泳池。
而當 Pi 爸決定離開印度,他決定前往的也是法語區的加拿大。
== 關於不怎麼喜歡宗教的父親 ==
不知道為什麼,看完這部片,當我回想其中的情節,
多半都想到的是有關 Pi 爸的劇情。
其實 Pi 爸的戲份並不怎麼多,少年 Pi 也沒有很聽 Pi 爸的話。
Pi 爸幼年患病,神沒有治好他,卻是西方醫學治好他,
所以,他認為人與其依賴宗教,倒不如依賴科學與理性。
「別讓這些美麗光影愚弄了你,宗教是黑暗的。」
所以,他認為人與其依賴宗教,倒不如依賴科學與理性。
「別讓這些美麗光影愚弄了你,宗教是黑暗的。」
Pi 爸的這句叮嚀卻似乎是全片的註腳一樣,
別只看到表面上的精美與華麗,因為它的背後,
也許還有其他也很重要,而且必須察覺的東西。
== 關於奇幻欄杆虎與羊 ==
我看到老虎把羊瞬間拖進欄杆裡,也嚇了一跳。
還有就是老虎(理查帕克)那時候看起來是隻幼虎。
看完全片之後,我還是不太確定那是怎麼回事,但我認定那並非失誤。
我想那是個所謂的奇幻場景吧。可能性一,老虎並不存在。
可能性二,欄杆並不存在。或著以上皆是。
可以確定的是,少年 Pi 想和老虎(動物)作朋友,
而 Pi 爸確定地告訴他,老虎不會是你的朋友。
這是身為父親,必須教導兒子們學會的課程。
少年 Pi 幻滅了。但是,他真的很想和老虎當朋友,只是現實並不允許。
少年 Pi 差一點就傷害了自己,失去一隻手臂。
父親雖然平時讓孩子自由發展,可是父親認為保護家人是他責無旁貸的責任。
這教誨很殘忍,但父親認為,這是生存所必須學會的。
Pi 對父親說,從老虎的眼中,他可以看見他們的靈魂。
靈魂?父親不以為然。偏向理性的父親,並不喜歡靈魂這個說法。
靈魂是無法用理性來說明的事物。父親告訴 Pi,他們是動物,沒有靈魂。
那麼,為什麼 Pi 從動物的眼中看見靈魂呢?
我猜想,也許那裡並沒有老虎,因為動物並不是「動物」。
Pi 媽信仰傳統的印度教,卻追隨了相信理性的父親。
Pi 媽的娘家親戚,認為 Pi 爸的地位低下,配不上他們的女兒。
可能是因為「種姓制度」,娘家親戚並不把 Pi 爸當成是可以溝通的對象。
他們結婚之後,娘家親戚和 Pi 媽斷絕了一切來往。
為什麼我說:可能性二,欄杆並不實際存在?
因為,那欄杆,也許是人心當中相互隔絕的欄杆吧。
== 關於被丟進海裡餵鯊魚 ==
漂流獲救之後的 Pi,對日本保險公司的調查人員陳述,
廚師殺害了 Pi 的母親,並且將母親的屍首丟進海中餵鯊魚。
我在電影院當中,立刻就覺得這個故事不對勁。
我認為這個故事仍然另有隱情的原因是:廚師是不會輕易浪費食材的。
廚師先前已經吃了佛教徒水手的肉,他已經先克服內心的最大障礙。
如果廚師想吃,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吃的。沒有理由把 Pi 媽丟去餵鯊魚。
Pi 陳述,是廚師把 Pi 媽的屍體丟進了海裡。
可是,不管是廚師也好,Pi 也好,都沒有動機把 Pi 媽丟到海裡。
受傷的佛教徒水手,假如還在船上,也不會想要把 Pi 媽丟去餵鯊魚。
廚師如果理智尚存的話,他不會把 Pi 媽丟下去;
廚師如果已經只剩下想進食的生存本能的話,他更不會把 Pi 媽丟掉。
如果這艘船上,有誰會想把誰丟下去,在各種兩人組合中,
只有憤怒的 Pi 會想要把廚師丟到海裡餵鯊魚。
因為 Pi 不想吃廚師的肉(在初期時),所以他不會介意把廚師丟掉。
不過,Pi 也陳述說:「我對廚師做了『廚師對水手所做的事』」。
總而言之,我不認為哪個才是「真相」,
我並不怎麼「相信」實際情形是 Pi 所說的那樣,Pi 媽被丟到海裡。
== 關於由一個人承擔他人所犯下的罪 ==
在教堂的時,Pi 問神父,
「為什麼上帝要賜下祂的獨子,讓耶穌承擔世人的罪?」
Pi 對此耿耿於懷,認為這是完全不合理的。
而後來保險公司的調查人員告訴 Pi,「我們需要知道真相!」
調查出船沉原因之後,就可能可以改進,讓以後的人不再受害。
只是,完全不懂船的少年 Pi,怎麼會知道船是怎麼沉的呢?
調查出船沉原因之後,就可能可以改進,讓以後的人不再受害。
只是,完全不懂船的少年 Pi,怎麼會知道船是怎麼沉的呢?
他所知道的,就是他在海中的那一幕,他在海裡,船也在海裡。
他所知道的,也就只有船沉了。一切都來得這麼突然。
Pi 一個人是不可能承擔得起沉船這個大事件,
甚至為未來的旅客安全做出貢獻的,
Pi 後來並沒有因此成為設計船隻的工程師。
也許在他心中,仍然不是很懂,
「為什麼神要讓一個人來承擔不是他所犯下的過錯所造成的所有後果?」
調查人員的請求,是合理的請求,只是對 Pi 來說,那實在是太沉重了。
「我臣服,祢到底還要我什麼?」
調查人員的請求,是合理的請求,只是對 Pi 來說,那實在是太沉重了。
「我臣服,祢到底還要我什麼?」
結果 Pi 究竟並不是耶穌啊。他只是個喜歡接近動物,喜歡接近宗教的人。
== 關於畫面很乾 ==
Pi 在陳述第二個故事的時候,畫面上的呈現,完全是 Pi 在講話。
當我在電影院的時候,當下的感覺是,這畫面好像有點乾。
而且其實,後來也有一個鏡頭,是 Pi 以及理查帕克同時出現在畫面上。
所以回家後我就在想,當 Pi 講到水手的時候,可以帶一個水手的畫面,
讓觀眾想起來,「喔,原來就是那個人!」那樣就不會那麼單調了。
所以回家後我就在想,當 Pi 講到水手的時候,可以帶一個水手的畫面,
讓觀眾想起來,「喔,原來就是那個人!」那樣就不會那麼單調了。
可是,後來我又想了想,第二個故事本身其實就是乾枯的描述。
如果是偏向相信理性的觀眾,應該是要能夠接受乾枯的事實的。
英文當中,似乎也有 dry facts 這種說法。
如果是偏向相信理性的觀眾,應該是要能夠接受乾枯的事實的。
英文當中,似乎也有 dry facts 這種說法。
該怎樣就怎樣、原原本本、沒有任何潤色的陳述。
偏向相信第二個故事的觀眾,
應該是可以認同,「乾枯的事實可以帶領人們接近真相」。
如果你覺得那太乾,而你實在不能接受那麼乾,那麼:
“You must be thrisy!”
如果除了直白的陳述之外,你還渴望更多,
如果你不能滿足於僅僅是乾枯的事實,那麼你是口渴了。
== 關於羊肉好吃 ==
父親在餐桌上提到,「今天的羊肉非常好吃,可惜你們都不能享用。」
為什麼老虎吃了羊,而老爸也說羊肉很好吃?
== 關於哥倫布 ==
父親在說決定離開印度時說,「我們將會像哥倫布一樣(航向新大陸)。」
Pi 回答:「可是哥倫布本來是在尋找印度!」
這就有點像美國人的俗語,「鄰家的草地總是比較綠」。
美國人的屋子前常有一塊草地,但是鄰居彼此都覺得對方家裡那塊草更綠些。
片中本身也有同樣的例子,Pi 是印度人卻跑到加拿大去住,
訪問 Pi 的作家本身是加拿大人,卻跑到了印度去住!
== 關於加拿大 ==
雖然這原本就是個海難電影,
不過 Pi 爸說全家要搬去加拿大時,我覺得非常不妙。
因為這些年,轉學去加拿大似乎已經成為一個哏了。
我所能說的就只有:「切記,千萬、千萬別說要轉學去加拿大!」
== 關於鎮靜劑 ==
在船艙,Pi 問父親:為何要餵橙汁(猩猩)吃鎮靜劑?
父親回答:「旅行的壓力對動物不好,而且吃鎮靜劑對暈船有幫助。
畢竟,我們不會想清理猩猩暈船的嘔吐,不是嗎?」
可是我們觀眾後來知道,猩猩其實是……。那不就代表吃鎮靜劑的是!?
不過,畫面上看起來,老爸睡得比老媽還熟吔。
搞不好老爸也怕暈船,哈。
在這段,Pi 提到,父親雖然開動物園,可是他是商人(算是老闆?),
其實以前他從來沒有親自照顧過動物。
== 關於父親的理性的爆發 ==
在船上餐廳的衝突場景,我注意到,最激動的是 Pi 爸。
本身是肉食者的 Pi 爸,反而因為廚師輕視素食者的態度而生氣了。
其實理性與會不會憤怒是無關的。
而且越是理性的人,往往會為了不合理的事而感到格外憤怒。
其實在家裡的時候,Pi 爸也會調侃家裡的三位素食者。
只是,就像虎與羊那次一樣,父親想要保護他的家人。
只是,就像虎與羊那次一樣,父親想要保護他的家人。
當廚師想要羞辱和傷害他的家人的時候,Pi 爸認為他一定要捍衛家人。
廚師說,「我是為水手煮食,不是為你們這些吃咖哩的人。」
這句話讓 Pi 爸徹底地怒了。
== 關於父親的法國與印度 ==
當然,在氣頭上互罵的兩人,對彼此是不會有什麼好話的。
不過 Pi 爸說的話,倒是讓我有點訝異。
「你以為你是誰?你不過是個下人!」
Pi 爸說廚師只是奴僕,其實這還蠻有歧視意味的。
(不過,當然先說出「吃咖哩的人」的是廚師)
似乎 Pi 爸認為自己是船上的賓客,地位理應比廚師高。
不知道 Pi 爸罵廚師的時候,他的意思是以下何者?
可能性一:你是法國人,我也是法國人,但我是白領階層,你是藍領階層。
廚師和 Pi 爸在互罵的時候,兩個人都是講法語的,
法國殖民政策,較偏向將當地人同化成「法國人」,
法國殖民政策,較偏向將當地人同化成「法國人」,
英國則採用以當地人管當地人的政策。(這裡指的是英法兩國相對而言)
也就是說,對於法國廚師,Pi 爸認為彼此有同樣的文化認同,
「你不過是個下人!」隱含的意思是認同對方也是個法國人,
但是 Pi 爸認為自己的職業或所處的地位較高。
「你不過是個下人!」隱含的意思是認同對方也是個法國人,
但是 Pi 爸認為自己的職業或所處的地位較高。
可能性二:你是外國人,所以種姓制度中,你的地位並不比我高。
雖然 Pi 爸不喜歡宗教,並且認為自己算是比較新一代的印度人,
雖然 Pi 爸不喜歡宗教,並且認為自己算是比較新一代的印度人,
可是就像 Pi 認識天主教的時候,他卻感謝毗濕奴讓他認識了基督,
流傳了那麼多年的印度教對印度人的影響是非常根深蒂固的。
雖然 Pi 爸的地位並不是屬於最高的那一級(Pi 媽家地位比他高),
可是法國廚師是異族人,所以在傳統中並沒有地位。
(這邊是順著廚師的「吃咖哩」的話,法國廚師講的是印度的傳統,
所以 Pi 爸也用傳統上的講法來回應廚師的話。)
Pi 家的環境,是既法國又印度的。
不知道 Pi 爸斥罵廚師的話,是哪一種意思呢?
或許兩者皆是也說不定?
--
※ ○○○ ○◎ ○※ ◎ ○ ○ ※◎ ◎ ◎◎※ ◎◎※ ◎ ◎○ ○※
荻 南新東 新中 西新 新丁 新苑 四丁 四赤 國事 霞銀東 大淡御 本丁 後茗 新池窪 阿高高 中野 新宿 宿目 宿前 谷目 谷坂 會堂 關座京 手路茶 鄉目 樂荷 大袋
01 佐圓圓 野坂 宿08 三09 御10 三11 12見 議前 151617 町町之 三21 園谷 塚25
谷寺寺 05上 07 附 14 1819水 2223 24
020304 06 丸之內線 13 2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07.83
--
※ 看板: Movie 文章推薦值: 2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977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