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applejone.bb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2-08-29 23:04:58
看板 PC_Shopping
作者 jack089452 (該不會)
標題 [開箱] msi 微星 Z77A-G43 不專業開箱
時間 Wed Aug 29 20:43:18 2012



網頁好讀版:http://tinyurl.com/9h6ynan
msi 微星 z77a-g43 不專業開箱 @ 紅色有角該不會 :: 痞客邦 PIXNET :: 微星身為早期台灣主機板市場的三大廠之一 在 775 時代也推出了第一張具有 EFI 功能的板子 直到 680g 的甘寧板之後 大家主要還是比較喜歡買微星的顯卡產品,主機板部分就還好 (雖然我個人 ...
 

大圖版:http://tinyurl.com/92njg9b
msi 微星 z77a-g43 不專業開箱 - 主機板 MOBOs - XFastest 最夯的電腦領域 - - XFastest Media
[圖]
微星身為早期台灣主機板市場的三大廠之一在 775 時代也推出了第一張具有 EFI 功能的板子直到 680g 的甘寧板之後大家主要還是比較喜歡買微星的顯卡產品,主機板部分 ... ,XFastest 最夯的電腦領域 ...
 

=============================================================

http://i.minus.com/isCy2gUekSRGG.JPG
[圖]
 

微星身為早期台灣主機板市場的三大廠之一

在 775 時代也推出了第一張具有 EFI 功能的板子

直到 680g 的甘寧板之後

大家主要還是比較喜歡買微星的顯卡產品,主機板部分就還好 (雖然我個人是蠻愛的啦)

好吧不說廢話了,回到主角 z77a-g43 身上


http://i.minus.com/iV3LOHfSBias4.JPG
[圖]
 

新的包裝設計一貫都是都是這種 style

底部的圖案跟開機畫面一致

http://i.minus.com/ibxMYKyYkcEHj5.JPG
[圖]
 

採用 intel z77 晶片組,支援 PCI-E 3.0 及新的 22nm Ivy Bridge CPU

http://i.minus.com/dbkFvXUhKgD1RJ/P1070992.JPG
[圖]
 

背面部分不免俗地放了功能特色

http://i.minus.com/ibmgi61q2JQWDH.JPG
[圖]
 

標榜使用了第三代的軍規用料,雖然這常常被人拿來消遣 XD

其中包括 SFC 超導磁電感、固態電容等,有助於增加主機板整體的使用壽命

http://i.minus.com/ibzYMABY4rLGxu.JPG
[圖]
 

OC Genie II 則是標榜著簡單超頻的功能

無須複雜的 BIOS 調整也能夠獲得一定的性能提升

http://i.minus.com/ibrp3nU8YE1uQK.JPG
[圖]
 

ClickBios II 提供了 UEFI 環境下僅需要滑鼠的通用操作方式

主機板本身也支援 USB3.0 及 SATA3 (6Gbps)

http://i.minus.com/iI0m8J0GXDFtX.JPG
[圖]
 

盒子上也貼心了附了一張主機板後方的 I/O 配置

http://i.minus.com/ibr79IpxXMnxyb.JPG
[圖]
 

內容物包含主機板、Connector、I/O 擋板、兩條 SATA 線、驅動程式光碟、說明書跟使用手冊

http://i.minus.com/iDRscrkY5MXtS.JPG
[圖]
 

配色上微星一貫的藍色與黑色,其實我還蠻好奇貼紙貼在主機板上這是誰先開始的 XD

http://i.minus.com/iJvEsJjiWDiXy.JPG
[圖]
 

白色的插槽為原生 SATA3,接 SSD 的時候記得別插錯了

雖然採用直排的方式但也刻意閃過一般顯卡常用的兩個 slot

比較可惜的地方在於兩排的方向並不是相反的

如果使用帶扣的 SATA 線材勢必要先拔掉前面那條

http://i.minus.com/i1NR08DDpoIwG.JPG
[圖]
 

支援 CrossFire

擴充插槽部分提供了三條 PCI、兩條 PCI-E x1 以及一條 PCI-E 3.0 x16

藍色的第四個 PCI-E 雖然做成 x16 的長度

不過仔細看可以看到接點實際上只有 lay 到 x4

http://i.minus.com/i6B4fMLnE3ee.JPG
[圖]
 

PCI-E 透過 asmedia ASM1083 轉成 PCI

http://i.minus.com/iGy3Hs4vFRXir.JPG
[圖]
 

lotes 出品的 socket,CPU 採用 5 相供電

MOSFET 區均有加上散熱片

http://i.minus.com/isDMyqXRxWrYs.JPG
[圖]
 

散熱片部分均採用彈簧螺絲加上墊片固定

http://i.minus.com/iWcZBQRWzRgH5.JPG
[圖]
 

EPS 8pin 被設計在主機板左上角的位置

PWM 晶片採用 UT501

http://i.minus.com/i2D5Z4GvUMLq9.JPG
[圖]
 

音效部分為常見的螃蟹 Realtek ALC892

http://i.minus.com/ibnNtryKadthrN.JPG
[圖]
 

Gbe 乙太網路則是由 Realtek 8111E 提供

http://i.minus.com/iVMPWg5i6EAMm.JPG
[圖]
 

USB3.0 19pin 跟 ATX 24pin 被設計在主機板偏中間的位置

http://i.minus.com/ibbQRH3NMXECI9.JPG
[圖]
 

硬體監控晶片 Fintek F71868AD


說好的 OC 按鈕呢 !!! (敲碗)

http://i.minus.com/inTxBX8GTGKJ0.JPG
[圖]
 

LPT 與 COM 雖然沒有 lay 到背版 I/O 但也保留了下來

http://i.minus.com/imMOuGQF9bz8j.JPG
[圖]
 

I/O 一覽,顯示輸出部分 D-sub、DVI-I、HDMI 都給了

USB 3.0 扣除 19pin 用掉了兩組之外還有兩組原生

PS/2 雖然被砍掉一組但仍有保留下來,與同一排的兩個 USB 組成 Gaming Device Port

在內部的鍍金線路上加厚並且針對主流的遊戲周邊進行相容性的測試


確保連接的穩定性



那麼....接下來就實際裝機嘍


測試平台

=====================================
CPU:intel i5 2500k
MB :MSI Z77A-G43
RAM:Mach Xtreme URBAN DDR3-1333 4g x 2
HDD:OCZ Octane S2 128G
PSU:CoolerMaster Silent Pro Hybrid 850w
VGA:AMD Radeon HD 6950 (bios: 6970)
Cooler: Antec Kuhler h2o 620
Driver:12.8
OS:Windows 7 SP1 Ultimate x64
=====================================

http://i.minus.com/ibskAq7ZTYHxBc.JPG
[圖]
 

進去 BIOS 後的主要頁面會顯示

目前 CPU、主機板溫度、目前時間、BIOS 版本跟硬體規格

http://i.minus.com/ibkZYA3qsBOsG3.JPG
[圖]
 

開機裝置的優先順序可以透過簡單的拖曳做調整

拖著拖著我突然發現可以按 F12 擷圖...(跌倒)


右上角的 language 下拉選單中有繁體中文喔 ^.<


http://i.minus.com/ibaPI3LLldXHIk.JPG
[圖]
 

也可以從現有的可開機裝置選擇一個直接開機

http://i.minus.com/iICjCkmf7KtGR.JPG
[圖]
 

除了滑鼠左鍵 = 選取,右鍵 = 返回的操作以外

一般的按鍵指令也是有保留下來

這樣講著講著下去我怕看的人都要睡著了

較為詳細的 BIOS 選項畫面可以移駕到這個資料夾瀏覽

http://min.us/mM967Ea6I/40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http://i.minus.com/dHEOup47VPAzz/msBS0003.jpg
[圖]
 

系統資訊、開機順序、主機板內建功能開關選項都位於 Setting 目錄下方

我比較納悶的是既然其他地方都翻譯得好好的,為何不連旁邊一起翻譯呢

http://i.minus.com/db1eyBIWQY1i5L/msBS0007.jpg
[圖]
 

SATA 預設為 AHCI,不錯

http://i.minus.com/dUgxWP286rIjq/msBS0014.jpg
[圖]
 

風扇可以設定溫控模式,臨界溫度以及最低轉速

系統扇則可以調整百分比

http://i.minus.com/dbthtXqwqNrpfk/msBS0018.jpg
[圖]
 

BIOS 選項上也提供了儲存但不重開機或是離開的選擇

由於可以將 BIOS 及超頻設定檔備份到隨身碟

反之亦然,也可以從隨身碟讀取

要注意的是隨身碟必須要是 FAT32 的格式

http://i.minus.com/dH4rGxZt8dDMa/msBS0019.jpg
[圖]
 

超頻選項除了常規項目之外,該讓你調的基本上都會出現

比較特別的是 Turbo 模式下面那個 Enhanced Turbo

功能上就類似前陣子 AsRock 所推的基於 Turbo Boost 又往上提升頻率的眉角

http://i.minus.com/dbjCHKHagSXs3q/msBS0024.jpg
[圖]
 

底下的選項中除了一般將 OC Profile 存至 ROM 中

也有從隨身碟匯入匯出的功能,同時可記錄六組設定檔

Memory-Z 及 CPU 規格則類似 Windows 的 CPU-Z,可檢視時序及支援功能等等

http://i.minus.com/dWihW9OwYoRjF/msBS0027.jpg
[圖]
 

CPU 特徵部分則提供了選擇性關閉核心的選項

C1E 等省電功能也在這邊調整

http://i.minus.com/dJinVxNjzZcsl/msBS0028.jpg
[圖]
 

右側選單中 Browser 及 Utilities 中的 HDD Backup 及 Live Update 必須安裝 Winki 3 才能使用

既然看到 M-Flash 加上碰巧有新 BIOS 就來刷刷看吧

http://i.minus.com/ibqyaoEOZbY6eE.JPG
[圖]
 

跑跑跑,值得一提的是主機板本身也提供備份目前所使用的 BIOS 這項功能

http://i.minus.com/iIHd2YreuomVf.png
[圖]
 

裝好驅動,裝好軟體,先看桌面那個長得像小精靈的東西是什麼

http://i.minus.com/ibaBFIxFuLxM0n.png
[圖]
 

軟體名稱叫做 Network Genie

提供了網路模式的調整

http://i.minus.com/i9HTr4eXhCs5c.png
[圖]
 

裡面提供針對不同應用程式純取網路的優先權設定

http://i.minus.com/iYSdWoR80sKy3.png
[圖]
 

並且可對整體的上傳下載速度設下限制

作用原理我想應該跟 cFos 差不多

http://i.minus.com/i8C7baD0Noes6.png
[圖]
 

Click Bios II for windows

比較殘念的是不知道是不是不支援 win7 64bit,沒得玩

http://i.minus.com/i7sNJtXykq2Z9.png
[圖]
 

Control Center 部分,如果在 BIOS 的 OC 選單中有打開

『在 OS 中調整倍頻』

就能直接在 Control Center 中直接任意玩弄...不對...任意操作 CPU 的倍頻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所顯示的記憶體頻率是模組預設的頻率

而非運作頻率這點我比較覺得匪夷所思些

http://i.minus.com/ibowuhE1x6NO0x.png
[圖]
 

Green Power 省電部分

下方可調整 CPU 及系統風扇

http://i.minus.com/i9dyjpK86KvyN.png
[圖]
 

OC Genie 選單就簡單的介紹一下作用原理

左邊的按鈕切換到 Enable 後必須要重開機 ^.<

http://i.minus.com/ibfxqoK4klel9s.png
[圖]
 

簡單跑個 4.2G auto 3Dmark 11

記憶體跑 DDR3-1600

http://i.minus.com/iIzfP98fhVdtd.png
[圖]
 

Cinebench R11.5

http://i.minus.com/iizbHWSmuAhPq.png
[圖]
 

燒一下 Intel Burn Test

http://minus.com/lqDGCg3dIUWAL
[圖]
 

4.3 G auto Intel Burn Test

http://i.minus.com/iUdQUBhdaVQVf.png
[圖]
 

4.4 G auto Intel Burn Test




4.5 G..................




阿 4.5 G 勒

哎呀沒辦法 auto 了 XDD


========================================================


小小總結

基本上這張板子處在 z77 晶片組的主流價位帶

PCB 並沒有因為價錢而做 CD 動作,保持著完整的 ATX 大小

導入了 Enhanced Turbo 功能也能壓榨出非 K 系 CPU 更多一些的性能

擴充介面的排列方式上縱使使用 3 slot 顯卡

仍舊能保有 PCI、PCI-E x1、PCI-E x4

比較可惜的地方在於軟體部分還是稍嫌單薄些

或許跟 Click Bios II 在我的電腦上出包所以沒得玩有關

不然我真的覺得這功能不錯

對於需要較多擴充插槽的使用者來說微星這張 Z77A-G43 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以上






--
          ◤◤       ◢                         
         ◤-`  ー◤      哩豪洨!!                 
     \▉  ●     ●                          
      ///     , //      ◢    ˊ             
          ◤        ▂▆   ㄧ           
         ▅▆  ▂▄▆    ◥█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8.205.153
※ 編輯: jack089452      來自: 1.168.205.153        (08/29 20:50)

--
※ 看板: PC_Shopping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29 
作者 jack089452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