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cuteman0725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2-09-14 20:04:18
看板 TY_Research
作者 sunny9608 (SunShine)
標題 [回顧] 1994群倫之巔 道格颱風─侵台始末
時間 Fri Sep 14 01:45:08 2012


四、侵台前強度及路徑變化

  道格形成初期,在副熱帶高壓南緣的駛流引導下,以每小時平均約13~20公里左右的速
度穩定朝西進行,週遭有助其發展的大氣環境相當良好,8月4日上午八點就迅速增強為中
度颱風,下午後在可見光衛星雲圖上,已能看到道格颱風中心附近逐漸旋繞之雲捲風眼。

  此後道格的強度更不斷攀升,環流範圍也逐步擴大,原本無雲的颱風北面外圍發展並捲
入深厚的對流雲系;中央氣象局在5日下午兩點將道格升為強烈颱風,其整體結構已顯得
圓整及紮實。就JTWC的資料來看,道格颱風自初生起不到兩天的時間內,以非常穩定且快
速的加強姿態,中心風速每六小時增加10knots,5日上午所估得的中心最大風速即達到

125knots。

  與此同時,由500hpa天氣圖的變化分析,原本延伸到大陸華中一帶的副熱帶高壓開始有
所東退,道格的移動方向也漸漸起了變化,由西轉向西北西移動。5日晚上八點,颱風中
心以每小時約24公里的速度跨越了東經130度,定位在16.3N、129.9E,趨向呂宋島東北方
海面和巴士海峽;6日凌晨兩點時道格的中心風速更進一步達140knots的巔峰值,紅外線
衛星雲圖上能清楚觀察其發展成熟的碩大颱風眼,風眼無雲區域的直徑約106公里左右!

  台灣此間還在凱特琳颱風離開後所殘留的外圍雲系籠罩下,道格颱風又逐漸逼近,氣象
局便於6日上午八點發佈海上颱風警報,警報單上所載的近中心最大風速有58m/s;除該年
9月的梅莉莎颱風(Melissa,編號9422)亦達此標準外,這項紀錄直到2009年11月才由妮妲
颱風追平。道格颱風在8月6日下午兩點,七級暴風半徑擴張到了350公里,移動方向上,
北邊的副熱帶高壓西緣退至大陸華東沿海附近,讓道格自呂宋島東北方海面順著高壓西南
側駛流漸轉為西北。


  道格颱風南側的外圍雲帶自6日起逐漸影響菲律賓呂宋島,帶來當地豪雨,傳出部分災
情。7日凌晨,道格西北面的雲系結構略有削弱,其強度開始稍微下滑,中心最大風速降
為53m/s,中心氣壓由極盛期的930百帕回升至935百帕;另一方面,颱風的走向更開始偏
北北西移動,中心往北越過北緯20度。台灣東北部及北部開始受到道格的外圍環流影響,
出現零星降雨。




五、侵台始末

(一) 8月6日~8月7日晚間

  氣象局在8月6日下午兩點,就率先針對台灣東南部發出道格的陸上颱風警報,7日上午
5點,颱風的中心定位來到了20.4N、124.3E,距離花蓮約490公里,暴風圈邊緣正掠過呂
宋島東北端,蘭嶼則開始進入暴風圈內,吹起強勁的北北東風。道格在逐漸由西轉向北北
西的過程中,行進速度都沒有較明顯的減緩,皆維持在每小時22~24公里左右,於是很快
地,花東及恆春半島在7日中午以前也陸續被暴風圈所籠罩。


  北部與東北部在下午以後的雨勢逐漸加大,道格本身強度則又略為減弱,7日下午五點
降為中度颱風,近中心最大風速為48m/s,七級暴風半徑縮小至300公里,此時道格中心僅
在台東東方約200公里的海面上,仍穩定往北北西移動,颱風眼依舊清晰可見。晚間在中
央山脈西側逐漸建立沿山噴流,西半部梧棲吹起明顯的北風,中部山區開始降雨;而山脈
東側,強降雨回波掃進花蓮、宜蘭,台東大武一帶的氣溫則有升高跡象。


  道格颱風在逐漸靠近台灣陸地北上過程中,結構受到破壞,紅外線雲圖可發現颱風眼開
始變小填塞,不過經由日本與那國島的實測,可知其仍然是一個相當強的風暴。7日晚間
颱風中心正指向與那國島以南,眼牆掃到島上,台北時間晚上八點在與那國島的氣壓下降
到971.5百帕,島上平均風速達到了33.6m/s;晚上將近十點左右風速計被吹壞,此前測得
的平均風速提升為41.6m/s,瞬間陣風更高達70.2m/s以上,創下該島瞬間風紀錄,直到現
在還沒有被打破!同時島上氣壓也來到950.6百帕的最低值。



(二) 8月7日深夜~8月8日

  中心通過與那國島東邊後,道格的移動路徑受到台灣地形的干擾,而出現短期的變化,
透過花蓮雷達的中心定位資料,8日零時的颱風中心定位在24.6N、122.5E,凌晨兩點的定
位為24.8N、121.8E,亦即這兩小時偏西北西移動了約74公里,幾乎貼近宜蘭陸地;地面
觀測資料也能發覺這個偏折變化,蘇澳在7日晚間十一點仍吹北風,8日零點後轉為西風,
氣壓值則於7日深夜後急遽下降。


  宜蘭及北部地區的風雨,在此時也最為明顯,蘇澳於7日深夜有一波較強降雨,8日凌晨
吹起強勁西風,平均風速測得29.6m/s,並吹出59.9m/s的瞬間最大陣風!是道格在本島留
下的最高風速,宜蘭則在子夜前後測得36.3m/s的12級瞬間陣風;北部的基隆、台北到新
竹等地在8日凌晨出現一波大量降雨,基隆陣風達13級,瞬間風速39.9m/s,台北的強勁北
風,也有12級。


  7日深夜至8日凌晨這段時間,颱風中心位於宜蘭外海,台灣西部的氣流開始爬山,南投
到嘉義一帶山區的雨勢更大。爬山流至背風的山脈東南側形成下波流,致使東部產生顯著
的焚風,自大武到花蓮的觀測風向紛轉為南南西風,溫度驟升。其中成功在8日零時26分
測得攝氏39.1度,是當地至今的最高溫度紀錄,溫度露點差大於20℃,花蓮、台東的溫度
露點差也都在16℃以上;風速上,花蓮及成功等地於焚風前期風勢變小,溫度明顯攀升後
大幅增加,風速曾達40knots,台東亦有32knots。此次焚風現象並往北延伸到蘇澳一帶,
焚風整體出現的範圍很大,持續時間普遍在4~6小時左右。


  道格的中心在靠近宜蘭陸地後,又轉回往北進行,於8日凌晨掠過了東北角,清晨五點
的位置在25.2N、122.0E。此時在大陸華北有一道西風槽,槽底在北緯30度以北,副熱帶
高壓西緣仍在大陸華東外海,道格順勢轉偏北而上,東部沿岸漸產生背風槽。隨後道格中
心來到彭佳嶼附近,彭佳嶼在8日上午七點44分的氣壓降至956.3百帕,山脈西部氣流逐漸
繞山,在雲嘉一帶出現滯流區,雨區往北延伸到苗栗、新竹,而中南部各地風向普遍轉為
西風;東北部的宜蘭則是在尾流區內,風勢較緩。


  道格颱風主體在8日白天北上遠離,往大陸浙江、江蘇沿海前進,結構已經受到台灣陸
地不小的削弱,暴風圈也再縮小,但台灣中北部山區在西南風影響之下,仍有明顯降雨。
8日晚間八點,道格已位於台北北方約290公里的海面上,此時氣象局將陸上警報解除,9
日清晨五點左右進一步解除海上颱風警報,上午八點減弱為輕度颱風。


  從6日到8日的累積雨量來看,其實在此階段,道格本身為台灣所帶來的降雨並不算多,
山區部份以新竹到台中山區雨量最多,其降雨集中於8日當天,另外阿里山的三天累計雨
量有598.5毫米;平地部份則多集中在接近颱風中心通過的東北部和台中以北等地。



(三) 8月9日~8月14日

  道格颱風北上後開始為台灣中南部引進西南氣流,雨勢從9日一直持續到14日左右,除
了山區外,南部平地也是連日豪雨。這股西南氣流的背後有許多前因後果,首先由當時的
700hpa位渦場分析資料推斷,凱特琳颱風於月初侵台後,在台灣附近殘留了一些破碎位渦
帶,這些殘留雲帶可能在道格颱風接近後重新組織起來,平流進入道格的南側環流內,進
而形成了一片強位渦帶區。


  其次,道格颱風正欲離開台灣時,在關島北方海面又誕生了另一個颱風愛麗(Ellie,編
號9414),愛麗颱風初期略往西南西移及打轉後,一路向西北西朝琉球北方及黃海等地前
進,其南方雲系整個往西延伸。隨著凱特琳、道格及愛麗的北上或在北邊活動的這一連串
過程,局部的ITCZ便略微北抬,持續讓西南風吹進台灣南部,導致長時間的降雨。


  道格颱風於10日北上到黃海後,尾巴雖然脫離了台灣上空,但間接帶上來的氣流幅合帶
仍從台灣附近延伸到海南島一帶,東邊的愛麗颱風在12日到13日行經琉球以北,這條幅合
帶的低壓雲系依舊消長著。南台灣早在8月3日至5日的凱特琳颱風期間就已經有過一波豪
雨,地面下的雨水未及完全宣洩,道格又把水汽重新組織並帶過來,南部平地尤其是高雄
地區,產生了更為嚴重的水患!在高雄岡山、阿蓮等地,自11日到14日的累積降雨達到

1000毫米以上,加上凱特琳颱風的雨量,整個八月上半的總降雨量就已經超過1600毫米,
岡山甚至逼近2000毫米,在當時創下該地的月雨量紀錄。14日以後,這股西南氣流的威力
才逐漸減弱。




                                       (各地天氣概況及後期動向..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134.49
NCUyee      :首推1F 09/14 01:52
zadla2002   :push2F 09/14 06:54
Linweichun  :推~~~3F 09/14 10:20
darkcom     :推4F 09/14 10:26
civelant    :推!!!5F 09/14 17:13

--
※ 看板: TyPhoon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37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