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JackLee5566.bb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7-09-13 18:56:02
看板 PC_Shopping
作者 ultra120 (原廠打手 !!!)
標題 [情報] 收購ATI 已 11 年 AMD 的APU夢想何時圓滿
時間 Wed Sep 13 13:47:44 2017


AMD最近也有個舊疤被人揭開——投資者起訴AMD在APU上虛假宣傳,誤導投資者,而AMD最
終付出2950萬美元與他們和解。
AMD被告的原因在於當年他們對APU產品非常自信,給消費者以及投資者描繪了一個很有前
途的遠景,但是Llano APU上市之後並沒有大賣,種種因素導致APU不受歡迎,以致於AMD
最終不得不計入1億美元的庫存損失,拖累股價大跌,所以投資者以此為由起訴AMD誤導公
眾、涉嫌欺詐。考慮到AMD一個季度的盈利都不多,3000萬美元的代價對AMD來說不是小數
,這樣的情況下AMD依然選擇賠錢息事寧人,因為它確實觸及到了AMD的一段傷心事——

AMD當年花了54億美元的鉅資收購了ATI公司,目的之一就是融合CPU、GPU,這就是APU處
理器,但是11年來APU壯志未酬,AMD的融合夢想並沒有給他們帶來預期中的效果。
十年一覺揚州夢,APU融合夢難圓
在AMD的心中,APU本來是結合CPU、GPU兩方優點的革命性產品,既做CPU擅長的通用任務
,也能做遊戲、圖形處理,還能憑藉GPU強大的浮點性能做加速任務,可謂一舉多得。AMD
在收購ATI之後就一直大談Fusion融合這個概念,要知道Intel當時的CPU、集顯還是獨立
核心,AMD宣導的APU則是同一個核心內包含CPU、GPU核心,理念上確實領先Intel。

也正因為此,AMD在2011年的CES展會上正式發佈了APU處理器,官方對此評價甚高,宣稱
“開啟了Fusion APU新時代”,此後AMD陸續推出了C系列、E系列及針對桌面市場的A系列
APU處理器,暢想已久的APU時代總算拉開了帷幕。

只不過回首AMD收購ATI公司11年來走過的路程,當初融合處理器APU的遠大理想實現了嗎
?並沒有,不論是桌面的A系列還是在筆記本、2合1平板等移動市場上,AMD六年來並沒有
靠著APU發家致富,難堪的是CPU、GPU市場份額在過去的幾年中反而不斷下滑,APU並沒有
成為AMD的救世主。

時至今日,AMD提出的APU理念都是很美好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叫好不叫座的結果?AMD
畢十年之功也沒能讓APU超越傳統CPU,那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回顧APU過去6年多的
發展,我們認為限制APU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AMD的CPU架構不給力,GPU升級緩慢
在收購ATI之後,AMD一直自詡他們是全球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高性能CPU和GPU技術的公司,
按理說同時具備CPU、GPU優點的APU應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才對,但是當年的結果讓人無
奈——2006年到2011年APU問世這段時間,AMD的CPU架構還處在K10到推土機的時代,這兩
種CPU的命運大家也都知道了,市場表現並不好,而第一代的Llano APU使用的還是砍掉了
L3緩存的K10精簡版架構,後續的Trinity、Richland、Kaveri、Carrizo、Godavari等APU
開始使用Piledriver、Excavtor、Steamroller模組化架構,但是這些CPU架構相比同期的
Intel架構已經落後了,AMD的FX處理器沒占到便宜,APU中的CPU架構自然更不可能翻天。
除了CPU,AMD APU最大的亮點本該是 GPU,大家本來預期CPU集成高性能GPU核心之後可以
不用買顯卡,還想著低端獨顯被徹底取代呢,但是最終也沒有出現這種“革命”。APU最
初集成的還是HD 6000系列的GPU核心,Kaveri時代雖然也升級到了GCN架構,而且是512個
流處理器單元,規模堪比當時的HD 7750顯卡,APU的遊戲性能雖然比集顯強多了,但它依
然不能跟獨顯相提並論,CPU、GPU共用記憶體導致的頻寬不足、TDP功耗發熱限制等因素
使得APU的遊戲性能難堪大任,只能玩玩網遊或者低端單機遊戲,取代獨顯已經成為妄想
,所以AMD最近幾代APU索性也不怎麼升級GPU單元了,流處理器單元一直保持512個,頻率
也沒有明顯提升,升級換代並沒有帶來明顯的GPU性能提升。

2、代工廠GF不給力,先進工藝坑太多
APU不受歡迎不只是CPU/GPU架構上的問題,跟製造工藝一直不順也有關係。在AMD收購ATI
之後,內部一直在醞釀另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還要不要半導體製造業務,最終AMD在
2009年拆分成了無晶圓的AMD和Globalfounderies(以下簡稱GF)兩個公司,自此AMD的
CPU、APU都要交給GF公司代工了,自己到時落得一身輕。
只不過GF公司在半導體工藝製造上一直不太靠譜,AMD在工藝上一直落後Intel,拆分出來
的GF雖然有中東土豪的投資,但是先進工藝技術上還得靠自己,但他們當時對32nm SOI工
藝掌握的並不成熟,第一代桌面APU Llano本來是準備2010年發佈的,結果也推出到了

2011年。即便如此,GF當時的工藝良率也沒有保證,Llano發佈之後也不能正常鋪貨,錯
失良機,而後期供貨不是問題了,Llano APU又沒什麼吸引力了,所以才有巨額的庫存損
失。

到了2014年的Kaveri APU上,GF終於升級到了28nm SHP工藝,APU的功耗、發熱有所下降
,不過Intel早已經升級到了22nm 3D電晶體工藝了,同時還在準備新一代的14nm工藝了,
而GF在FinFET工藝上進展不順利,自家開發的14nm XM工藝雷聲大雨點小,最終放棄了,
轉向三星授權14nm工藝,去年量產了14nm Polaris GPU核心,今年則量產了Ryzen CPU,
而Ryzen架構的APU還要再等等,年底前才能上市。

3、Intel反撲太快,搶先卡位推出“核顯”
說完了AMD與GF公司的內因,我們再說說外因——AMD當年用APU攻擊Intel的一個理由就是
Intel那時候集成的顯卡還是CPU、GPU分離的,也就是說CPU是一個核心,GPU是另一個核
心,通常是集成在北橋晶片組中的,而AMD宣稱自家的APU不是這樣,CPU、GPU是一個核心
設計、生產出來的,很多功能單元是可以共用的。AMD自認為自己在技術上是領先的,不
過他們沒想到的是Intel的反攻來的太快了,2010年的Clarkdale處理器中Intel已經實現
了CPU、GPU統一封裝,不過這時候CPU、GPU核心內部還是獨立的,隨後在2011年初的

Sandy Bridge處理器中,Intel真正實現了CPU、GPU同一核心,也就是說Intel也實現了
CPU、GPU融合,而那時候Llano APU上市還早呢。
從Sandy Bridge之後,Intel也不再把整合的GPU叫做集顯了,而是叫做核顯(核芯顯卡)
,後續的核顯升級甚至比CPU升級更給力,EU單元數量也從早前的6個、12個一路增加到了
現在的24個,Intel甚至推出過最強的GT4e核顯,EU單元不僅高達72個,還不惜成本做了
128MB eDRAM緩存,還給了Iris銳炬這樣的獨立品牌名。Broadwell時代的Core i7-5775C
就是一個例子,它配備了Iris Pro 6200核顯,遊戲性能輕鬆超過了當時的Kaveri APU。
APU畫餅多年,1+1>2效應並未出現

AMD是僅有的同時具備高性能CPU、GPU技術的公司,有了這樣的優勢之後,他們提出的APU
處理器本來是有能力推陳出新甚至鬧革命的,但是從過去6年多的表現來看,APU的表現實
在卻不住AMD融合未來的夢想,一鼓作氣之後就是再而衰。上面分析的三個原因也指出了
AMD在發展APU上遇到的一些困難,有他們自己內部的原因,也有合作夥伴GF的外因,不過
導致APU現在這個局面還有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APU雖然融合了CPU、GPU,但它帶給人們
的體驗並沒有實質性變化,沒有發揮出1+1>2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智慧手機的發明是一個偉大的進步,電話+移動應用催生了很多新行業,也帶
來大量不同與往的新奇體驗,比如移動支付、社交、拍照等等,它帶來的效應可以說是
1+1>2的。AMD的APU理想也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骨感,CPU、GPU確實融合在一個核心上
了,但是CPU幹的還是CPU的活,GPU幹的還是GPU的活,雙方並沒有發生什麼化學反應,反
而因為融合兩種核心付出了不少代價,CPU妥協了L3緩存等,GPU也沒有了獨立顯存,受限
於發熱、功耗也不能完全發揮出應有的性能,AMD發展出五六代APU的GPU性能都只能滿足
一般網游應用,玩3D遊戲還是不夠用。

Ryzen時代的APU,尚可一戰
APU未來還有機會實現AMD的夢想嗎?儘管前路艱難,不過我們也不能就此斷言APU會一直
失敗下去,2017年AMD推出了全新的CPU、GPU架構,制程工藝也升級到了14nm,Ryzen時代
的APU相比前面的產品會有一次提升,不敢說大吉大利,今晚吃雞,至少也有一戰的可能

AMD的Ryzen處理器佈局已經基本完成,剩下的主要是Ryzen APU,也就是帶號Raven Ridge
的新一代APU了。官方目前還沒有公佈Ryzen APU的細節,不過流出的資訊顯示Ryzen APU
將配備4核8執行緒Ryzen CPU核心,GPU也會升級到Vega這一代,而且流處理器單元也會提
升到到768個,規格介於RX 550到RX 560之間,再加上DDR4記憶體,Ryzen APU技術規格已
經追上來了,號稱CPU性能提升50%,GPU性能提升40%,功耗降低50%,綜合性能以及能效
會比之前的APU會提升一個等級,雖然還是沒可能玩“吃雞”遊戲,但是遊戲玩家之外的
多數人群日常應用是沒有問題的。

前十年的APU走的很辛苦,AMD一路經歷了CPU架構、GPU架構、制程工藝等磨難,APU並沒
有取得預期中的成績。進入第十一年個年頭,AMD有了全新的CPU/GPU架構以及14nm工藝,
APU有望獲得新生,而後續的產品也在準備中了,未來還會有7nm工藝的Zen 2、Zen 3處理
器以及Navi顯卡等等,APU也會從中獲益,也許再過幾年,AMD的APU也能一飛沖天,真正
實現當初的夢想,雖然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但是我們還是靜靜地期待著吧


來源
http://news.mydrivers.com/1/548/548207.htm
收购ATI十一年 AMD的APU梦想何时圆满?-AMD,收购,ATI,APU,-驱动之家 收购ATI十一年 AMD的APU梦想何时圆满? ...

 
幫APU QQ
http://i.imgur.com/IypTORp.jpg
[圖]
 
乏人問津 投資人 7 PUPU 有被詐騙的感覺

--
K7名將︰SI97、SI97-A

業界震撼︰XP90、XP90C

下吹空冷之王︰XP-120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2.97.145.127
※ 文章代碼(AID): #1PkCQR-e (PC_Shop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505281691.A.FA8.html
a000000000  : 那錢好像是保險公司賠1F 09/13 13:48
a000000000  : ryzen apu應該會賣得比以前好很多喇
a000000000  : cpu不輸牙膏   內顯又屌打
a000000000  : 不過hsa差不多死惹   可能要借屍還魂惹
teddyisgood : 可是股價跟營運不成正比qq5F 09/13 13:50
ken720331   : 這個文章有點眼熟6F 09/13 13:53
howard10141 : 不是因為apu才有sony跟微軟的單哦?7F 09/13 13:56
Shauter     : 發文章不會排版 還做特定品牌打手8F 09/13 13:57
felaray     : 好歹排版一下吧9F 09/13 14:00
iceyeman    : sony的行銷稿也只會算核彈XD10F 09/13 14:11
a000000000  : apu最終就只是一場夢八11F 09/13 14:12
a000000000  : 結果還是筆電主流以下cpu+內顯的市場決定一切
a000000000  : 之前kaveri做到統一定址   再來就沒進展惹
kuma660224  : 要怪得先怪推土機太廢,APU概念沒問題14F 09/13 14:16
kuma660224  : 問題是垃圾CPU用漂亮包裝後還是垃圾
delaluna    : 一切問題都在軟體 硬體有很多點子 軟體不改就沒用16F 09/13 14:18
delaluna    : obov好像有說過推土機走小核心就是為了塞GPU的樣子
kuma660224  : 不輪用內顯或外接,推土機家族註定打不贏i318F 09/13 14:19
ltyintw     : APU沒問題,但是推土機不砍FPU就可以1+1大於219F 09/13 14:19
delaluna    : AMD的APU是為了走HSA 當初寄望浮點都丟給GPU算20F 09/13 14:20
kuma660224  : 即使靠GPGPU來彌補浮點,推土機還是廢啊21F 09/13 14:20
hankower    : 推土機砍FPU原本想讓GPU來補吧 結果只是一場夢22F 09/13 14:20
kuma660224  : 它連整數邏輯運算單位也比別人少23F 09/13 14:20
delaluna    : intel包GPU 目的是吃掉低階獨顯 目的不同24F 09/13 14:20
kuma660224  : 推土機設計是IBM幫誤以為8執行緒很快成熟25F 09/13 14:22
delaluna    : INT EU太少應該就是為了追求更小核心26F 09/13 14:22
delaluna    : 然後搞CMT衝頻率 就是為了throughput導向
kuma660224  : 第一代APU其實不是推土機,而是K10.528F 09/13 14:23
kuma660224  : 所以用APU彌補推土機的浮點,只是事後理由
kuma660224  : 說穿了,就是因為推土機太廢,才搞藉口。
delaluna    : K10 APU應該只是試作性質吧 推土機才是當初目的31F 09/13 14:26
kuma660224  : 甚至二代APU也不是GCN, 那時沒啥GPGPU32F 09/13 14:26
kuma660224  : 出到適合泛用的GCN版APU已經是幾年以後
kuma660224  : 什麼用GPGPU處理浮點,前幾版根本不存在
kuma660224  : 主要是幫已經註定失敗的推土機找活路。
kuma660224  : 撐到新架構出來接替。
a000000000  : 推土機跟ibm幫無關   這些人只是來收尾的37F 09/13 14:32
a000000000  : 搞推土機的要怪到dirk meyer跟一幫人頭上
a000000000  : 當然那幫人還留在amd的也都有參與zen
a000000000  : apu概念出來的時候也沒人知道推土機會這樣
a000000000  : 那時連c2d都還沒   amd靠多核k8橫掃
a000000000  : 結果誤以為多核時代要來惹  再來就是平行運算時代
kuma660224  : 如果當時架構沒走歪路,有Zen87%就不一樣43F 09/13 14:36
a000000000  : 這樣的邏輯&假設底下才會有推土機hsa44F 09/13 14:36
a000000000  : 十幾年前gpgpu本來就是熱門topic
a000000000  : 有葛史丹佛phd  作gpgpu  畢業一堆公司搶
a000000000  : 最後進amd  一上工的title就是fellow  等同處長
a000000000  : 然後幾年前amd快掛的時候也是跳去老黃那惹QQ
a000000000  : 時至今日  gpgpu根本就看AI臉色吃飯
a000000000  : 老黃的gv100  塞惹一堆ai專用tensor core
a000000000  : 老牌HPC客戶也不知道該說捨摸
a2935373    : VEGA還比較正統的GPGPU嗎QQ52F 09/13 14:41
a000000000  : 某種程度上算八QQ53F 09/13 14:42
a000000000  : 老黃以後為惹AI為惹抗衡估狗TPU  只會越做越誇張
KotoriCute  : 推土機會出現當時賭了二件事 多核應用普及和HSA55F 09/13 14:43
ken720331   : 晚了好幾年56F 09/13 14:43
a000000000  : 離gpgpu只會越來越遠而已57F 09/13 14:43
commandoEX  : 差不多吧58F 09/13 14:43
KotoriCute  : 但最後兩件事都沒有賭對59F 09/13 14:43
KotoriCute  : 推土架構最早原定是2009要出來見人
a000000000  : 多核->HSA應該算是一件事的兩葛階段61F 09/13 14:45
a000000000  : 實際上2009已經是延期一代惹
KotoriCute  : 最後一直延到對手變成姍迪橋63F 09/13 14:45
a000000000  : 最早應該45nm就出來64F 09/13 14:45
a000000000  : 應該是跟龍二同時才對
commandoEX  : 多核本來就難搞,HSA又是更難上加難66F 09/13 14:46
a000000000  : 其實牙膏王簡報王這兩家都有一種問題67F 09/13 14:46
a000000000  : 未來架構都是基於大方向假設而發展的
a000000000  : 針對未來的大方向假設錯惹  那新架構就慘惹
a000000000  : 可是修正假設然後更改架構到產品上市時間都很長
a2935373    : 推土機設計那時候AMD是因為信心爆表嗎QQ71F 09/13 14:48
KotoriCute  : 消費者現在看到的CPU架構四、五年前就開始動工72F 09/13 14:48
a000000000  : 只好用錯誤的架構繼續先撐幾年73F 09/13 14:48
a000000000  : p4就是一葛例子QQ
KotoriCute  : 推土機架構是帶給AMD K8光榮的英雄拍板,誰敢說話XD75F 09/13 14:49
commandoEX  : 後來有看到用OpenCL跑CPU+GPU聯合運算的論文76F 09/13 14:50
kuma660224  : 以後intel未來的hsa似乎打算塞FPGA77F 09/13 14:50
KotoriCute  : 當時AMD CEO Dirk meyer 就是k7 k8架構的主架構師啊78F 09/13 14:50
commandoEX  : 其實跟hsa好像也有點像Q Q79F 09/13 14:50
kuma660224  : intel家大業大,同時有不同cpu架構在跑。80F 09/13 14:51
kuma660224  : P4失敗,不用等太久就有Core,因為早就做了
kuma660224  : AMD沒資源搞這麼多種,一次失敗就差點絕命
a000000000  : 牙膏王其實也沒多少架構在跑惹現在  開發成本過高83F 09/13 14:52
a000000000  : 人力效率也過低
kuma660224  : 撐了6年才等到Zen85F 09/13 14:53
a000000000  : dirk meyer的故事告訴我悶  打過勝仗不代表不會敗QQ86F 09/13 14:53
a2935373    : 可以賭到ZEN出來還沒倒也不容易惹QQ87F 09/13 15:13
a2935373    : 推土機那設計現在回頭看真是覺得AMD當年自信滿滿
kuma660224  : 而且整合CPU/GPU, intel的SNB還比較早出89F 09/13 15:20
kuma660224  : 因為製程有差,GF當年做第一代APU出包
a2935373    : 就拖到啊 好像是 GF 32nm soi爆掉?91F 09/13 15:22
kuma660224  : 勉強做了也無法大量供貨。後面案子甚至砍掉92F 09/13 15:22
a2935373    : 不過即使沒拖到一樣會被SNB碾過吧93F 09/13 15:22
a2935373    : 後面就直接砍到研發ZEN了吧QQ
kuma660224  : 嗯,只是雪上加霜。SNB號稱i最後良心產品95F 09/13 15:24
kuma660224  : 不但塞內顯,還塞AVX,....擠爆牙膏
kuma660224  : 再戰N年的梗由SNB開始。因為後來慢慢擠
kuma660224  : 那代之後對手推土機缺點已被看破手腳。
kuma660224  : intel從此一路輕敵到2017
a2935373    : 大概也沒梗了 如果製程順的話問題也不嚴重100F 09/13 15:30
a2935373    : 這次Intel會被看破手腳還是製程卡暴的問題吧
pcfox       : 這排版,打手慌了?102F 09/13 15:36
a2935373    : 應該是新來的菜逼巴打手出包吧103F 09/13 15:37
giancarlo82 : 整篇擠在一起好難閱讀,打手便秘就好好上廁所不要發104F 09/13 16:16
giancarlo82 : 文惹
Shauter     : 建議大家文章直接END 看推文就好 比打手文營養很多106F 09/13 16:23
xzealotx    : 其實兩家都很怕製程問題,apu最後算是往客製化經驗(107F 09/13 16:30
xzealotx    : xbox/ps4)等主機走惹吧
a2935373    : AMD最強的時代曾經製程落後屌打對手過109F 09/13 16:33
a2935373    : APU是筆電噴了才讓你這樣覺得
kuma660224  : 結果客制版APU現在製程領先PC APU很多111F 09/13 16:35
a2935373    : 不知道AMD為啥拖到現在還沒要發的跡象112F 09/13 16:36
SPDY        : Xbox/PS4應該就是成本/體積/效能妥協的客製APU正途113F 09/13 16:37
SPDY        : 至於晶片交給台積電代工...看到的據說 都是應要求?
a2935373    : MS曾經一度要給GF做 但是結果AMD賠款115F 09/13 16:40
vobor       : 或許說APU沒開花結果的 也該想想家用遊戲機這兩張116F 09/13 16:41
vobor       : 單曾經是AMD的救命仙丹
vobor       : 至於另外一間找nvidia塞庫存地瓜結果機子過熱變形
vobor       : 的 又是另外一個故事惹~
a2935373    : 變形是偷工的問題120F 09/13 16:44
a2935373    : Switch功耗和續航還可以了 只是銷量大概會讓老任有
a2935373    : 點後悔找NV
SPDY        : 不找NV好像也沒什麼更合適的了 遊戲主機初代有缺點123F 09/13 16:51
SPDY        : 似乎也不是什麼新聞 基本上1~2年後 推出新款改版機
SPDY        : 改進機構或用新製程之類的新版晶片 都不令人意外啦
a2935373    : 找NV就是毛利差啊XD AMD則是先敲一筆研發費126F 09/13 17:02
vobor       : 這次NS最大贏家真的是nv 研發費已經付完了 庫存也127F 09/13 17:04
vobor       : 有人銷 至於過熱變形? 反正沒人會怪nv就是
vobor       : 是說這個也不單是一方面的責任而已 兩邊都要負責
a2935373    : 更熱的手機都沒怎樣了 會變形真的就製造不良130F 09/13 17:10
friedpig    : 手機材質不同 材質機構設計不良而已131F 09/13 17:12
Shauter     : 找NV還不就是老任不想跟車槍球兩家同格調 wwww132F 09/13 17:15
Shauter     : 結果雷包你愛就夾去配吧
SPDY        : GPU不就A/N 低功耗再加Adreno/Mali/PowerVR 裡面挑134F 09/13 17:37
a2935373    : 材質理論上沒問題 但加工就不見得了135F 09/13 17:38
a2935373    : 要ARM的話 AMD倉庫裡面還有K12
friedpig    : 老任不想冒風險兜一套的話也只剩鐵瓜能用了137F 09/13 17:44
a2935373    : 老任就不想先花一筆啊138F 09/13 17:56
vobor       : 任天堂那個時候不是也窮途末路了嗎XD139F 09/13 18:00
a2935373    : 還差的遠勒 窮途末路你形容Sony還差不多140F 09/13 18:03
kuma660224  : NS的地瓜已經是降頻跑,還會熱到彎板@@141F 09/13 18:10
w113353     : 任天堂會窮途末路的話大概整個遊戲界也差不多惹142F 09/13 18:11
kuma660224  : 不過NV也只是把地瓜X1舊產品廢物利用143F 09/13 18:11
a2935373    : 有少數案例有變形 說真的應該主要還是加工的問題144F 09/13 18:13
kuma660224  : 那是2015的設計,用20nm製程。幾乎沒改145F 09/13 18:13
kuma660224  : 大概只是關掉掌機用不到的東西。
a2935373    : 那功耗和溫度就擺在那邊147F 09/13 18:13
kuma660224  : 即使加工有問題,換成其他14/16nm ARM148F 09/13 18:13
kuma660224  : 可能不會發生,因為功耗有差
a2935373    : 大概就省電個一點吧 差不了很多150F 09/13 18:14
ceming      : 彎板那是塑膠射出成形後裡外溫度不均造成的問題151F 09/13 18:14
a2935373    : 設計要換幾乎不可能 下代換個製程 如果只換到GG16152F 09/13 18:14
a2935373    : 差不了太多的
a2935373    : 下代指改款 非次世代主機
a2935373    : 彎版主要是偷工沒有確實冷卻的問題
kuma660224  : 換製程重新流片多少可改善一點。不過156F 09/13 18:16
kuma660224  : 兩家N都想省錢,不太客制度沿用現有東西
ceming      : 會彎的大概都是剛發售三個月之內買的158F 09/13 18:16
ceming      : 手邊現在這台7月底買的 打花枝200HR 一切正常
friedpig    : 趕量趕到亂七八糟吧  完全超出預期的熱度賣160F 09/13 18:17
kuma660224  : 老任已經降頻跑了。大概本來以為會沒事161F 09/13 18:18
vobor       : 如果SONY算窮途末路就不知道怎麼形容HTC惹162F 09/13 18:18
friedpig    : 不用重搞啊  本來就有後續xp xv 只是來不急而已163F 09/13 18:18
kuma660224  : 原本X1標準時脈還更高一點。164F 09/13 18:18
vobor       : SONY目前可是連Xperia部門都有賺錢捏..165F 09/13 18:18
ceming      : 插DOCK頻率有往上拉但是DOCK沒風扇也是很奇怪的點166F 09/13 18:19
friedpig    : 不對  應該是p1 v1才對  忘了老黃的命名邏輯167F 09/13 18:20
kuma660224  : 它Dock往上拉還是低於原本正常時脈168F 09/13 18:23
kuma660224  : 不過原本是要上看10-15W...用在大平板
vobor       : 風扇不是做在主機上嗎? DOCK為什麼要有風扇@@170F 09/13 18:24
ceming      : 因為 還是很燙171F 09/13 18:25
kuma660224  : 那時安兔兔跑分7萬時被笑這耗電能跑幾次172F 09/13 18:26
kuma660224  : 本來還想推到手機,但沒廠商想找死。
kuma660224  : 最後退出手持,整包現成方案丟給老任去玩
kuma660224  : 全開10-15W是當年AMD小筆電APU吃電量
kuma660224  : 明顯在手持市場不ok...
kuma660224  : 當年打win平板的mullins apu大概4-4.5W
kuma660224  : 其他ARM SOC的功耗則通常再更低。
SPDY        : 結果這似乎正巧是老任想玩的方向 不僅只是粉絲而已179F 09/13 18:33
SPDY        : 是有真本事的遊戲 讓這個NV在安卓玩不太起來的方案
SPDY        : 可以乘著熱賣 後面還有千萬級的寶可夢本傳等著賣..
vobor       : 額...全開15w 還不如拿BR降頻直接上182F 09/13 18:35
opass168    : 這排版好難閱讀183F 09/13 18:35
SPDY        : 之後就看兩N談出多少誠意改進硬體 給出多少改善...184F 09/13 18:38
kuma660224  : 最後應該是改塑膠殼做堅固點比較省事185F 09/13 18:41
kuma660224  : 改製程或再頻率都動太大。
SPDY        : 遊戲機 還是遊戲才是核心價值 看看PS3初期狀況的慘187F 09/13 18:47
SPDY        : 核心的CPU/GPU一路從90nm改版多次改到45/40nm
SPDY        : 隨改版真撐過去了 PSV規格推出時開多漂亮結果卻...

--
※ 看板: Z_sports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5 
作者 ultra120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