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dino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5-06-15 23:39:07
看板 gallantry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標題 Re: [問題] 東漢末的戰馬來源?
時間 Mon Jun 15 18:17:54 2015


回文有人問馬種與改良
我就一次回好了
本文內容主要參考《中國馬驢品種志》、〈漢代馬種的引進與改良〉
中國馬種主要分為下列5種(體高為公馬體高)
1.蒙古馬類型
在漢代這是匈奴、烏桓、扶餘等的主要馬種,東北的體型較大,西北的體型較小,
體型中等(體高130cm左右),特點是環境適應力佳、挽力中等、奔速尚可

2.西南馬類型
巴蜀馬,史記所寫的笮馬即是此型,體型小(體高115cm左右),特點是山地行走能力佳、
奔速快、但挽力較低

3.河曲馬類型
上古中國的主要馬種,漢代多以此型與其他型混血,體型中大(體高140cm左右),
特點是挽力強(適合拉戰車、輜重)但奔速低

4.哈薩克馬類型
即是西域所產的馬,體型與河曲馬相似,特點是奔速快、挽力中等

5.西藏馬類型
青藏高原馬種,能耐高原氣侯

另有一些漢代獨有的馬種如:果下馬(三國志‧東夷列傳:樂浪檀弓出其地。
其海出班魚皮,土地饒文豹,又出果下馬,漢桓時獻之。)就不一一介紹

再來介紹漢代改良馬種
從馬種就可知道河曲馬雖然適合車戰,但不適合漢與匈奴的奔襲戰
因此改良主要就是讓河曲馬與蒙古馬或哈薩克馬混血

從漢武帝後就屢下令牝馬配種
史記‧平準書:令封君以下至三百石以上吏,以差出牝馬天下亭,亭有畜牸馬,歲課息。
史記‧大宛列傳:宛乃出其善馬,令漢自擇之,而多出食食給漢軍。漢軍取其善馬數十
匹。中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

再配合飲食的改良
史記‧大宛列傳
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則離宮別觀
旁盡種蒲萄、 苜蓿極望。

只是東漢一開始就對涼州、西域一帶採消極態度
就算馬種已改良,但如果吃的是飼料很容易失去戰力
這從西漢就已經知道了
漢書‧貢禹傳:廄馬食粟,苦其大肥。

東漢對涼州一帶的控制力不如西漢,少了天然牧場,自然馬就不如西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0.168
※ 文章代碼(AID): #1LVgPKvj (gallant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llantry/M.1434363476.A.E6D.html
※ 編輯: asdf95 (111.253.0.168), 06/15/2015 18:19:51
a7v333: 推1F 06/15 18:54
rex0423: 馬王4ni 咦2F 06/15 20:38
hgt: 遊牧民族還是比較會養馬  Nomic在戰史版有文章講到 可以參考3F 06/15 21:27
Zsanou: 推4F 06/15 22:58

--
※ 看板: dinos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596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