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tt
作者 ott (寶貝)
標題 港台漫畫出版社列傳之——東立
時間 2011年08月07日 Sun. PM 05:47:58

   
 

http://bbs.cyesuta.org/showthread.php?t=167

2008-03-22, 11:40 AM
轉自 http://www.acgtalk.com/node/636
by 死也不告诉你

上次我們介紹了台灣漫畫出版業以前的老大(詳見大然篇),今天接著說說如今的老大——東立

在大然倒閉後,受益最大的就是東立東立從大然那裡接手了不少暢銷作品,加上手頭現成的,東立一躍成為當前台灣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家單純只出版漫畫及其相關衍生物的出版公司。

東立的全稱是「東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漫畫相關書籍的印刷出版,員工一百多人,資產近五千萬台幣。(←該數據援引自維基百科,資料可能有點舊了)這麼多年來,能夠慢慢經營到這地步,老闆范萬楠功不可沒。在之前介紹的台版漫畫出版起源裡有提到過,范年輕的時候是漫畫家,對於漫畫市場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眼光,當初他的作品《血魔劫》不僅是第一本加厚變大的本土漫畫,更是當時的賣座作品。在棄筆從商後,他還是唸唸不往本土漫畫的發展,於是舉辦大賽,挖掘新人,大力栽培台灣本土的漫畫家,可以說他是伴隨著台灣的漫畫業發展一路走過來的。

從現在的2007年回溯到東立剛創立時期的1977年,已經正好30年了。不過提到東立,就不能不提它的的前身——1975年創立的虹光出版社。雖然虹光才生存了短短兩年,但這兩年對以後東立的發展方向影響很大,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虹光時期已經開始了的——日本漫畫的雜誌連載。

當時的虹光不是唯一一家有在出版日本漫畫的出版社,和其他出版社一樣,都是把日本的漫畫拿過來自行修改,打上中文,再自行取個名字出版。完全不用支付什麼版權費用,可以說是一本萬利,但還是有個問題,就是賣不掉怎麼辦,並不是說你出了就肯定能賣得好,這要印多了,就要積壓到倉庫去了。雖然虹光出了幾部賣的不錯的作品,像《BLACK JACK》、《無敵鐵金剛》、《三眼神童》,《天才小釣手》等,可最後還是由於大量漫畫的滯銷,不得不被迫關門。

1977年虹光的原班人馬再次創立了新的出版公司,這次取名為東立。一開始還是和虹光的手法一樣,直接出版日本漫畫的單行本,也靠千葉徹彌的《好小子》贏得了不少市場。但范萬楠還是覺得風險有些高,畢竟不知道市場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作品。於是他就效仿日本的漫畫連載制度,把當時在連載的作品轉移到台灣的雜誌上,可惜收效甚微,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其間,在1979年,為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范萬楠東立的公司地址從台南遷到了台北,從此之後,台灣的漫畫出版社就只有長鴻是在台南,其他所有出版社全集中在台北地區了。八十年代中期,幾家出版日本漫畫的公司為避免出現惡意競爭的局面,私下商議後決定聯合起來採用抽籤方式分配市場份額,但最後東立還是以佔百分之四十五的份額引領市場。

在1989年的時候,東立決定再次創立漫畫連載雜誌,吸取了之前自己和別人的失敗經驗(之前其他出版社也出過類似雜誌,都不成功),這次的主要措施就是以很低廉的30元台幣進行銷售,以求薄利多銷,以追求連載雜誌帶來的廣告效應為主要目的,為以後的單行本銷售打好基礎。范萬楠估計連自己也沒想到,這本雜誌會賣得這麼好,它就是後來創下台灣漫畫雜誌銷量史最高記錄的《少年快報》,這本雜誌當時刊登的作品主要有《七龍珠》、《聖鬥士》、《城市獵人》、《亂馬1/2》、《魁男塾》。還有個青年漫畫——由

[圖]
 


池上遼一畫的《十項王子》(這個後來由時報出版單行本時的更名為《帝王之子》),有這樣的豪華陣容,《少年快報》一期的最高銷量一度達到23萬本,要知道當時台灣才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在看漫畫,能取得這樣的銷量實在驚人!有這樣的銷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低價格,30元台幣在當時是連小學生都買得起的範圍,這些小孩子日後也成為了東立漫畫銷售的主要購買群體,可見范萬楠的眼光之長遠。

在《少年快報》的鼎盛時期,東立趁熱打鐵,接二連三地推出了《城市快報》、《少年別冊》、《少女漫畫》等七八本漫畫連載雜誌,但是到了92年版權時代來臨後,這些雜誌也隨著《少年快報》一起消失掉了。

後來再看到動力出版的此類雜誌,就已經是專門獨家授權雜誌了。像《寶島少年》週刊上的全是《少年JUMP》的作品、《新少年快報》週刊上的是講談社《少年 MAGAZINE》的作品、《少年漫畫》月刊上面的就是講談社其他些雜誌的作品。東立曾經出版的《星少女》雜誌,以台灣本土的少女原創漫畫為主,後來因為整個市場的蕭條,最後還是消失了,只留下以少年漫畫為主的一本土雜誌——《龍少年》,《星少女》上連載的一些還比較受歡迎的作品就在另一少女漫畫雜誌《瑪格麗特》上繼續連載,《瑪格麗特》也是同樣由集英社授權的連載雜誌,不過上面的少女漫畫作者並不是特別有名氣了,創立的時間也比較晚,在2001年,當時大然還在,少女漫畫的主力作品都在它旗下,東立只能抓到些二線作品。

東立所推出的最後一本連載雜誌是由白泉社授權的《花漾》,在2005年才創立,早年屬於大然的作品這時候也一起併入到東立這邊,《水果籃子》、《妖精標本》等都在上面連載。

如今《星少女》也恢復連載了,雖說連載人數減了些,但還是說明了台灣漫畫業的復甦。

我們前面提過范萬楠早先是畫漫畫的,但從商後心裡總還是會惦記著漫畫創作。在《少年快報》為東立大量賺錢的時候,他終於有資金來實現自己的理想了。在1991年,以東立的名義舉辦了第一屆東立新人漫畫大賽,吸引了不少當時台灣的未來精英們,和大然一樣,那屆的新人賽湧現了不少之後出名的漫畫家,如賴有賢、任紅、李崇萍等。不過這只是給新人一個登台亮相的機會,真正讓他們大展所長的是之後在1992年創辦的《龍少年》和《星少女》。因為這兩本雜誌主要刊登台灣本土漫畫家的作品,除了些之前的老作者外,在新人賽中表現出色的人有機會在這邊進行作品連載,這對於當時被日本漫畫壓得不能動彈的台灣本土原創漫畫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加上大然那邊的兩本本土連載雜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台灣本土的漫畫創作達到一個顛峰,其中在《龍少年》上最有名的當屬鄭問了,本譽為台灣之寶的他之前也成為了第一個在日本漫畫連載雜誌上連載漫畫的中國人(當時是1990年在講談社的青年漫畫雜誌《morning》上連載《東周英雄傳》),後來東立還為他出了幾個單行本《萬歲》、《深邃美麗的亞細亞》、《始皇》再加個《鄭問畫集》,為了更好地展現鄭問那華麗的畫風,東立還特意採用大開本,不是25K的便是16K的,可見對他的重視。

之後由於亞洲整體經濟不景氣,連帶整個漫畫產業都不是很好,台灣本土原創漫畫萎縮得很厲害,從一百五十多位作者一下子縮到二三十個,可見市場的殘酷。最後在98年和00年,兩本雜誌相繼停刊,後來《龍少年》在過了幾年後再度復出,這時候領頭的便是由香港人陳某畫的三國題材漫畫《火鳳燎原》了。目前東立的銷量排行榜上這書能殺進前十,可以說是華人漫畫家的一個突破了。

在台灣最早與日本簽定正式版權的出版社不是大然,反而是東立。早在1989年的時候,東立和日本的白泉社洽談,簽下了第一個引進的有版權作品,成田美名子的《雙星奇緣》,這一舉措可以說是一切改變的開始,雖然當時因為整個市場還是以盜版為主,這書並沒對外宣傳是正版的。接著在漫畫出版整體慢慢轉入正規化的過程中,東立和講談社合作,又簽下了一部大作,那就是大友克洋的《AKIRA》。當時一出版就是大手筆,曾經見過這套書,一本300多頁,16K,像磚頭一樣厚,全套6本,價格也是嚇人的NT250—NT280,要知道那時候的36K漫畫大多是NT60,一下子定這麼高可見東立的決心。事實證明,這套書很搶手,如今已是絕版的幻之名作了。

92年開始就是搶版權時代了,各出版社使出渾身本事,力求拿到熱門好賣的作品的版權,東立在這點上雖說沒大然動作那麼快,其少年部門還是簽下了幾部很重要的作品,一個是當初在《少年快報》上廣受歡迎的《龍珠》,一個是至今還非常暢銷的不良5歲兒傳奇——《蠟筆小新》。特別是《龍珠》,可以說東立發家全靠它了,從92年開始,到05連續再版了無數次,到後來完全版出來了,才停下來不再版,當然其完全版也是由東立繼續接手再出,這也是台版中文版的第一部完全版漫畫。在九十年代中期,東立拼不過大然,那些在日本當紅的作品幾乎被大然搶了個精光,不過還是有《龍珠》、《幽游白書》、《電影少女》、《北斗神拳》等幾部支撐著。後來到九十年代末之後,《火影忍者》、《封神演義》、《死神》、《I』S》、《GTO》、《金田一》、《神劍闖江湖》(浪客劍心)等聯合起來使得東立已經可以與擁有三王系列的大然相抗衡。

在各家出版社都開始簽訂合約,按正規手續出書後,為了保障出版社的利益,當時七家大出版社經過協商,決定成立漫畫出版同業協進會,基本上就是要保障正規版權不受侵害,也是防止本身利益受損。當時的七家是大然、尖端、東立、長鴻、青文、時報、聯經,現在大然、時報、聯經已經不再出漫畫了,新來了東販和台灣角川。

漫畫出版同業協進會第一任會長是當時時報的總經理楊克奇,接下來的第二任便是東立的老闆范萬楠了。而且那時候漫畫出版同業協進會還決定聯合各個出版社,舉辦台灣本土的漫畫展,最後終於在1995年舉辦了第一屆台灣漫畫博覽會,盛況空前,當時在台有出漫畫的出版社幾乎都參展了,同時還邀請了些日本漫畫家過來簽售,《蠟筆小新》的作者臼井儀人就曾經來過,帶動了東立出版的小新漫畫系列狂銷幾十萬本。如今這漫畫博覽會已經舉辦了八屆,影響力是越來越大,每次都是各出版社摩拳擦掌的時候,不少新書或者將推出的書都在那時候發佈現場銷售,還時不時會有那種限量版的東西出現。

要綜合概括東立出書的特點,那就是雜。不管是哪個部門,都出了很多奇怪的作品,當然也不乏那些熱門經典好銷的,個人覺得東立最大的貢獻應該是其青漫部門的作品,既有象《MONSTER》、《20世紀少年》、《無限之住人》、《寄生獸》、《幸運女神》、《孔雀王》、《烙印勇士》、《羊之歌》等廣為人知的作品,也有像我自己喜歡但不大有名的《海防英雄》、《信長》、《地雷震》、《龍飛不敗》、《銃夢》等。雖然是冷門,有時候去挖這些作品來看也是種樂趣,因為時常會發現一些令自己驚喜的作品,不小心就能找到個合胃口的作者。

少女漫畫部門也很雜,因為很多一線的都被大然搶了,剩下只有些漏網之魚加二三線的作者了。不過東立的少女漫畫雖然相對比較冷,但還冷不過長鴻,到後來大然的那部分少女漫畫被東立吃掉後,情況好了很多。

東立還喜歡出恐怖漫畫,並專門開了個系列,叫尖叫系列,專門出些畫風恐怖詭異的漫畫,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伊籐潤二和犬木加奈子了吧,後者這傢伙就算畫的是正常漫畫,裡面的人物看起來還是像恐怖漫畫出來的,這就是所謂的本性麼?

http://www.acgtalk.com/files/07102211.jpg東立漫畫總書目

其實恐怖漫畫還好些,起碼只是畫面看起來恐怖些,也不會去特意修改什麼,最慘的還是青漫裡那些暴力畫面或者色情露點畫面,經常要遭到東立有名的18 × 修改小組的照顧。不少漫畫都會有被修改過,特別是有露點鏡頭的那些,因為比較直觀,為了防止家長或者某些執法部門的檢查,這個剪刀組會將那些露點畫面塗白或者修正,這有點像早年在中國大陸看《亂馬1/2》的時候一直覺得那小背心很不協調一樣,有些改得比較好,你要沒對比日版有時候還真沒看出來。還有些是為了不加上18× 標誌,好能賣的範圍更廣些,就把書裡某部分比較不好的地方修正下,這樣就能變全年齡向的了。對於這種修改舉動,東立美名其曰:保護兒童思想健康。

在這些被改的書裡,比較有名的幾部是《電影少女》、《烙印勇士》、《ZETMAN超魔人》、《EDEN伊甸園》等還有池上遼一的不少作品,但奇怪的是,有些很明顯有H場面的漫畫反而能夠逃脫被修改的命運,令人不禁奇怪他們倒底以什麼樣的標準在修改。這個剪刀組已經存在好多年了,到現在還是有些書要經過一番修改,這也是不少人討厭東立的原因。特別是《烙印勇士》,不少人一嫌這名字不好,不如《劍風傳奇》,二就是嫌畫面有被改動過。


[圖]
 


不過這幾年,東立的重心都放到少年部門了,特別是自從沒了大然這個競爭對手後,對方的主力又幾乎全被自己吸收,如今的東立幾乎囊括了所有的主流少漫。畢竟少年漫畫才是主流,才是賣得最好的。看東立的銷售排行榜,排下來全是少年漫畫,賺錢才是硬道理。當初分到的三王已經結束兩個了,剩下一個繼續大賣,而且因為名字的版權問題,再出版時名字都要再重新換掉。於是《海賊王》變成了《航海王》,《棋靈王》變成《棋魂》,《通靈王》變成《通靈童子》,翻譯也是重新翻譯,不少名字也是變得和以前不一樣,這就是大然事件後所帶來的後遺症了。
東立接手後的ONE PIECE



[圖]
 





除了上面那些絕對主力外,現在東立另一些作品也賣得很好,像《校園迷糊大王》、《火鳳燎原》、《驅魔少年》、《銀魂》、《死亡筆記》、《光速蒙面俠 21》、《鋼之煉金術士》、《結界師》等當前比較流行的,還有再版的《城市獵人》、《北斗神拳》、《JOJO的奇妙冒險》、《幽游白書》等,也都賣得不錯。東立目前平均下來每天要出辦5——10部不同的漫畫,一個月大概有130多部,出書速度是當前台灣最快的,可還是比不上香港那邊,一般日版出了,台灣這邊大概要兩個月後左右才能見到中文版的單行本,一方面是因為台灣也在雜誌連載,至少要先等這個刊登完了再出,還一方面是因為台灣的審查速度比較嚴格且慢,有時候還要搞到遙遙無期,當初長鴻的《BLAME!》最後一本讓人足足等了一年。

這兩年從日本開始,隨著不少輕小說被動畫化,帶動小說的銷售,越來越多的輕小說面世。最早引進輕小說的是台灣角川,因為有天生優勢,都是本公司旗下作品,後來在動畫的帶動下,原作小說賣得很好,現在都成一流行趨勢了。東立可能是覺得眼紅,加上之前搞的網上收費漫畫不是很理想,現在也開始設立輕小說部門,想分一杯羹。由於主要出名作品大多在角川那邊,東立也就只能去搶些二三線的作品,運氣好的趕上正好這作品被動畫化了,那就撞了大運了,肯定好賣。總的來說,尚處於發展階段,還須多多努力,而在輕小說翻譯方面也存在較多問題。

東立的翻譯應該是被人罵得最多的,不但一些地方翻得不好,還經常有錯別字,這就是兼職翻譯和盲目趕進度的後果了。在東立主頁上會經常看到招聘翻譯的廣告,明擺著翻譯人才的匱乏,要知道,每個月一百多本漫畫,現在又加上了小說,再加上其他出版社也會搶翻譯人才,一個小小的台灣又能有多少日語翻譯能力很強的人?於是一些半桶水的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這還不包括那些對漫畫不是很懂的,只是單純翻譯文字的人。其實要缺人完全可以考慮從中國大陸這邊找嘛,相信肯定能找到不少既有愛又有水平的翻譯人才。

說到性價比,東立的書還是比較實惠的,雖然差不多每隔幾年就會每本漲個5塊錢,但綜合比較起來,它還是比較便宜的。基本上36K的現在都保持在85 —95之間,除非是些加送禮品或者加厚的。而32K是95—130之間,也根據厚度來調整,像《現視研》這種普通厚度的就是 100了,而像《雪之崖· 劍之舞》就是130,就連完全版《龍珠》也只有150,挺厚道的啦。最早《雙星奇緣》的時候是NT60,後來隨著市場提價, 65、70、75、80到現在的85,東立的價格一直都保持貼近普通讀者的購買力,當初一本30的雜誌大賣,就是因為其價格的低廉,到現在東立的雜誌刊物也都保持著低價,像那之前提到的幾本都是NT80的價格,現在已經是比一本單行本還要便宜了,這點也應該是從集英那邊學習的吧,《少年JUMP》也才區區日幣230而已。

東立在93年的時候還在香港設立了分部,負責東立作品在香港的出版和銷售。公司人員並不是很多,才10來個。出版的作品除了單行本,還有連載的週刊《新少年快報》。因為在台灣印好再運到香港很麻煩,就採用直接在香港印的方式,翻譯排版什麼的其實都一樣,只不過在的價格上會再加個港幣價格,台灣其他公司也都有在香港的分部,也都是兩邊一起出版的方式。除此之外,東立還在前幾年成立了「東立數位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官方網頁更新、書籍查詢和消息發佈,另一個就是網上電子版漫畫的收費觀看,稱之為「東立ONLINE」。現在在外面流傳的電子版裡,有些版本就是用這個東立的官方版進行截圖的,畢竟是官方的,圖片質量自然就比較高,可惜在這個「免費至上」的網絡環境下,東立這個設施的發展並不是很有市場,看來以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啊!
 

 



[圖]
 







--
※ 編輯: ott 時間: 2014-03-16 23:50:48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610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 ̄︶ ̄)b Hashray58 說讚!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