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tt
作者 ott (寶貝)
標題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附全圖)
時間 2011年09月13日 Tue. PM 07:17:57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附全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上十座不朽的豐碑,是華夏文明史上十
  部偉大的巨著。

  她們承載著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她們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
  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里的錦繡河山;她們流傳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
  榮辱興衰的歷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一部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
  是華夏文明的永久標鑑。


  知識薦語: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為歷代不二至寶,歷經輾轉流傳有序,至清乾嘉時期
  ,陸續收入內府,遂與世隔絕。

  後世所見者大都“冰山一角”,難覓全貌。

  本期知識帶你走進藝術殿堂,向你展示中國藝術瑰寶的真正魅力。



  一、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
  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製(宋摹),
  此圖是根據三國(220--265年)魏人曹植所寫《洛神賦》而創作的故事畫。
  畫面開首描繪曹植在洛水河邊與洛水女神瞬間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趨前,
  遠望龍鴻飛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約素”、“雲髻峨峨,修眉聯娟”的
  洛水女神飄飄而來,而又時隱時現,忽往忽來。
  後段畫洛神駕六龍雲車離去,玉鸞、文魚、鯨鯢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張望
  ,依依不捨,一種無奈離析之情顯現畫面。




  此圖分段描繪賦的內容,構圖連貫,主要人物隨著賦意,反復出現。
  設色濃艷,畫法古拙,山石樹木鉤填無皴,“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
  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系初唐以前畫風。
  引首有清高宗弘曆行書“妙入毫巔”。
  卷後有元趙孟頫行書《洛神賦》、李衎、虞集、明沈度、吳寬詩跋均偽。
  又乾隆詩題。
  鈐“明昌”、“禦府寶繪”、“群玉中秘”、“明昌禦鑑”及清內府乾隆、
  嘉慶、宣統諸藏印。

  此圖不書《洛神賦》文,亦無名款,從畫法、絹、色等方面研究,當為宋人
  摹本,但畫風仍存六朝遺韻,《洛神賦圖》長達近6米,是由多個故事情節
  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我們只能局部欣賞。
  《子建睹神》部分畫的是主人翁曹子建(曹植字子建)在翠柳叢石的岸邊突
  然不經意地發現崖畔洛水之上飄來一位婀娜多姿美麗照人的女神時如痴如醉
  的神情寫照。

  你看他生怕驚動神女洛神,下意識輕輕地用雙手攔住侍從們,目光中充滿了
  初見洛神時的又驚又喜的神態。
  高明就高明在顧愷之在處理曹子建的侍從時,將他們畫得程式化,用侍從們
  呆滯的目光、木然的表情,以襯托出曹氏喜不自禁的神情,使畫面形成一種
  鮮明的對比。

  這時我們看到的曹植的神情是既專注又驚訝,內心既激動外表又矜持的複雜
  心情,這是言語所難以表達的。

  而《雲東以載》部分,可一窺東晉畫家顧愷之所創造的“高古游絲描”之真
  容。

  圖中有大量的對於雲和水的寫照,畫家所勾描的對於水的勢態的描繪,有時
  舒展自如,有時平滑光潔,有時蕩漾迴旋。

  總之,畫家筆下不同的水勢、水態、水性千變萬化的組合,使這種種波濤律
  動的江浪之美又與畫中人物的驚訝、激動、惆悵、流連烘托成一體,影響著
  畫中氣氛,將畫家的情緒傳染給觀者,使觀者一同受到感染,可謂高明之筆
  。

  顧愷之在《洛神賦圖》中還根據曹植的《洛神賦》中文字的描繪,創造了許
  多神仙和奇禽異獸。

  實際上,這些神獸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完全是畫家憑想像將多種動物的
  特徵融合成一體而畫出的視覺形象。

  如他畫出的海龍就長著一對長長的鹿角、馬形臉、蛇的頸項和一副如羚羊般
  的身體,他畫的怪魚也長著一隻豹子一樣的頭。

  它們雖然奔馳在江水之上,卻沒有飛濺的水花,就如同騰飛於空中一般。
  這種高古的繪畫技法,烘托出了畫面的熱鬧,增強了故事的傳奇性和神秘感
  。 幾千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

  觀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不但可以一窺顧氏早期代表作之風貌,亦可發現
  中國畫當年的繪製風格。

  實際上,《洛神賦圖》保留了較多的古代壁畫的造型與設色方式,鋪陳敘述
  故事的構圖方式也和漢代畫像石的佈局相似。

  能從《洛神賦圖》中欣賞到這麼多的東西,也算是這卷畫的魅力之所在





  二、唐.閻立本《步輦圖》

  《步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
  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線
  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名畫《步輦圖》,表現的是唐朝將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松贊乾布迎親時吐蕃
  人民歡迎的熱鬧場景。

  閻立本《步輦圖》以641年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與吐蕃松贊乾布聯婚的
  事件為背景,選擇了唐太宗在眾侍女的簇擁下端坐在步輦車上,接見松贊幹
  布派來的迎親使者的場面加以繪畫,記錄下了這個歷史性的情節。

  畫家依靠神情舉止、容貌服飾,生動地刻畫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精神氣質。
  唐太宗的威嚴和睦,吐蕃使者的敬畏恭謙、禮儀官的肅穆、宮女們的顧盼,
  氣氛親切融洽,卻又嚴肅莊重。

  是一幅成功地描寫古代吐蕃民族地區與中原地區友好交往的歷史畫卷。





  三、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

  《唐宮仕女圖》,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
  盛階段。

  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
  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
  女眾生像。

  《唐宮仕女圖》,唐,張萱、周昉,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
  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
  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
  女眾生像。

  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
  《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 。
  它們所表現的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
  張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畫大家,馳譽丹青。

  張萱在盛唐時畫貴族人物最負時譽,不僅能夠表現上層社會婦女的姿容情態
  ,而且善於巧妙地刻畫出“金井梧桐葉落黃”這種宮女被冷落的淒涼情調。
  周昉出身顯貴,多畫宮廷婦女,其風格為優游閒逸,容貌豐肥,衣榴勁簡,
  色彩柔麗,獨樹一幟。





  四、唐.韓滉《五牛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 麻紙本,縱28.8厘米,橫139.8厘米,無款印。
  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韓滉。
  那時,韓幹以畫馬著稱,韓以畫牛著稱,後人稱為“牛馬二韓”。



  [ 本帖最後由yy7788happy於2009-5-24 12:19編輯 ]





  五、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它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
  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後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所,每每夜宴宏開,與
  賓客縱情嬉遊。 此圖繪寫的就是一次韓府夜宴的全過程。
  這幅長卷線條準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
  設色工麗雅緻,且富於層次感,神韻獨出。




  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為中國北宋青綠山水畫作品。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歲為北宋畫院學生,後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得到宋徽
  宗趙佶的親自傳授,半年後即創作了《千里江山圖》。
  惜年壽不永,20?歲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優秀青年畫家。





  七、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是北宋畫家張擇
  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 屬一級國寶。
  清明上河圖介紹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 傳世名作、一級國寶。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
  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 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
  少年時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遊學,後習繪畫,尤喜畫舟車、市橋、郭徑
  ,自成一家。

  《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的代表作,曾經為北宋宣和內府所收藏。
  絹本、淡設色,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
  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

  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
  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
  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
  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
  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
  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
  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
  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
  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
  有在飯鋪進餐的。
  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縴夫牽
  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
  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
  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
  宛如飛虹,故名虹橋。 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
  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樑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
  忙著放下桅杆,以便船隻通過。
  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像在大聲吆喝著什麼。
  船裡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
  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
  這裡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
  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舖、
  廟宇、公廨等等。 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
  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
  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
  ,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
  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
  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
  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
  不備。

  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
  色色,樣樣俱全。 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
  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
  房屋、橋樑、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
  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繪畫史上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幅很多,但真本畢竟只有一幅。
  經過眾多學者、專家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大家意見基本一致,都認為現藏北
  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
  其它的同名畫作,均為後來的摹本或偽託張擇端的臆造本。





  八、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縱33厘米,橫636.9厘米,紙本,水墨。
  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
  該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
  《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
  黃公望(1269-1554),元代畫家。
  本姓陸,名堅,平江常熟(今屬江蘇)人;出繼永嘉(今屬浙江)黃氏為義
  子,其父90,始得之,有“黃公望子久矣”之語,因名公望,字子久,號一
  峰、大癡道人,晚號井西道人。
  幼有神童之稱,稔經史,工書法,通音律,善散曲,最精山水畫,晚年水墨
  畫,運以草籀筆法,皴筆不多,蒼茫簡遠,氣勢雄秀,有“峰巒渾厚,草木
  華滋”之評。
  設色多用淡赭,稱“淺絳”(此實創自公望),山頭多攀石,以雄渾見勝。
  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冠”。
  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
  著有《富春山居圖》、《天池石壁圖》和《九峰雪霽圖》。



  【名稱】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年代】元代
  【簡介】長卷,紙本,水墨,縱33厘米,橫636.9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膾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傳乃黃公
  望畫作之冠。 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
  該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
  《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
  前半卷《剩山圖》縱31.8厘米,橫51.4厘米。
  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縱33厘米,橫636.9厘米。
  為紙本水墨畫,寬33厘米,長636.9厘米,是黃公望晚年的力作。
  黃公望把“畢生的積蓄”都融入到繪畫創作中,嘔心瀝血,歷時數載,終於
  在年過八旬時,完成了這幅堪稱山水畫最高境界的長卷——《富春山居圖》
  。
  它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
  ,雲山煙樹,沙汀村舍,佈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
  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錶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
  滋”的境界。




  九、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
  絹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 2038.5cm,作為裝飾性繪畫來說屬於巨制。
  漢宮春曉是中國人物畫的傳統題材,主要描繪宮中繽妃生活。
  【名稱】明仇英漢宮春曉圖【類別】中國古畫【年代】明代【文物原屬】故
  宮舊藏【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簡介】絹本,設色畫。
  縱30.6厘米、橫574.1厘米.用手捲的形式描述初春時節宮闈之中的日常瑣事
  :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鬥草
  、對鏡、觀畫、圖像、戲嬰、送食、揮扇,畫后妃、宮娥、皇子、太監、畫
  師凡一百一十五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顯
  示了畫家過人的觀察能力與精湛的寫實功力。

  人物皆唐以來衣飾,取名漢宮,是當時對宮室的泛指。 。
  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漢代宮廷為題,描繪後宮佳麗百態;其中,並包含有畫
  師毛延壽為王昭君寫像的著名故實。
  全畫構景繁複,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
  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
  除卻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書畫、鑑古、蒔花等文人式的休閒活動,誠
  為仇英歷史故事畫中的精彩之作。

  宮殿樓閣,山石卉木,宦侍宮娥,各執其事,描繪宮中嬪妃生活極為生動。
  畫始於宮廷外景,曉煙中露出柳梢,花柳點出“春”,晨煙點出“曉”。
  圍牆內一灣渠水,鴛鴦白鷳飛翔棲息。
  一宮女領三孩童倚欄眺望水上飛鷴。

  宮室內兩宮女冠袍持宮扇,似待參加儀仗。 一宮女憑欄望窗外孔雀。
  兩便裝宮女,一飼餵孔雀,一依傍門後。
  戶外一人提壺下階,三人分捧錦袱雜器侍立,一后妃攏手危立,注視宮女灌
  溉牡丹,牡丹左方一女伴隨兩鬟,一鬟澆花,一鬟持扇,上方填畫屋宇階櫺
  。

  有一樹似梨開白花,樹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採花插鬢,有人持扇迤邐
  而來。
  再左平軒突出,軒內女樂一組,有婆娑起舞者,有拍手相和者,,有鼓弄樂器
  者,有持笙登級者。 軒後屋中兩人正在整裝。
  階下六入圍觀地下一攤花草,同作鬥草的戲,其餘兩人正匆匆趕來。

  上方門內兩人卻罷琴臥地讀譜。
  正屋一大群人,弈棋、熨練、刺繡、弄兒,各有所事。
  階下六人,捧壺攜器閒談。 左廂兩人弄樂。

  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畫工為的寫照。 另有十餘人拱衛侍從。
  最后宮女一人撲蝶於柳梢。 柳外宮牆,男衛四人,分立於宮牆的內外。
  全卷於一組女樂處分為上下兩輯,合為一卷,畫工精細,色彩雅麗。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僑居蘇州,生卒年月不詳,其作品見
  於明正德己巳至嘉靖壬子間,為明代四大家之一。





  十、清.郎世寧《百駿圖》

  《百駿圖》,該稿本為紙質,縱102厘米、橫813厘米。
  目前保留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意大利人郎世寧1715年他以傳教士的身份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就被重視西洋
  技藝的康熙皇帝召入宮中,從此開始了長達五十多年的宮廷畫家生涯。
  在繪畫創作中,郎世寧融中西技法於一體,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創造出了
  新的畫風,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
 《百駿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本帖最後由yy7788happy於2009-5-24 12:21編輯 ]


http://club.jctrans.com/thread-149434-1-1.html
 

 


--
※ 作者: ott 時間: 2011-09-13 19:17:57
※ 編輯: ott 時間: 2011-09-13 19:19:23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440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